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在垃圾填埋场进出了 9 个月,写了一本书

城市

他在垃圾填埋场进出了 9 个月,写了一本书

马宁忆 5 小时前

“人们意识不到垃圾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东西是怎样造成浪费的。”

垃圾是一个老话题了。

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那种堆积如山的垃圾堆总是跟肮脏、恶臭联系在一起。纽约州宾汉顿大学人类学系的助理教授 Joshua Reno 花了 9 个月时间走访密西根州底特律市郊区的几个垃圾填埋场。“自讨苦吃”地做了一番田野,写出了这本《 Waste Away: Working and Living with a North American Landfill 》的新书。

事实上,平均一个美国人每月要产生 13 磅的垃圾,但“人们也许会注意到自己丢了什么,但总是意识不到垃圾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东西是怎样造成浪费的。” Reno 说道。

不过,这些最终成为垃圾的东西其实在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社会。比如对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来说,拥有 2 辆车,拥有一套房子并在其中布置一些精美的物品,这大概就是理想的生活了。

“但我们得知道,除了获得,这也会成为消耗的一部分。”商品的流动是双向的,一方面产生消费、定义品味,另一方面则产生垃圾,同样定义人类的行为。

Reno 决定研究垃圾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的隐秘和容易被忽视。人们会因为肮脏而远离它们,更不会去到设在郊区的垃圾填埋场。也只有少数人知道,它其实可以成为观察社会运转最好的侧面。

比如不同种类垃圾消费量的比较,比如垃圾填埋场往往会寻找那些最廉价的地段,它的周围也就满是有色人群或者穷人。

关于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学家其实早有涉猎。

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曾经探讨了“礼物”的这个问题,根本问题是要探究人是如何与物连接,以及,通过物与他人进行连接的。

“在给予别人礼物的同时,也是把自己给了别人;之所以把自己也给出去,是因为所欠别人的正是他自己——他本身与他的财务。”

在现代社会中,将垃圾作为社会议题拿来分析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北京摄影师 Sim Chi Yin 曾经为《纽约时报》拍摄过一组北京 5 号线终点处垃圾回收厂的照片。相比于 Reno 的田野和文字,Yin 对于垃圾和人类社会关系的表达,是图像化的。

1/3

题图来自 ienze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教信仰与民族信仰的政治价值研究[宗教信仰与民族信仰的政治价值研究]
《垃圾之歌》| 可佳解读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项飙(完整版文字稿)
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结构主义人类学(20世紀60年代)
当代结构主义大师 列维·施特劳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