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但得崇山,托此浮生

2016-10-05 04:01 | 豆瓣:小哑

一个人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并不是人人都会去思索这样的问题。多数人的生活受驱于生存本能和流俗成见,懵懵懂懂,潦草行事。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作出理智的判断,并坚定地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即便无名,也会被我视为勇者。他们以自己的勇气和意志,拓宽了人类生活的经验,让人恍悟:我们还可以这样去生活。

蓝迪?摩根森便是这样的人物。如果不是一场意外的死亡,他可能永远都是内华达山脉一位籍籍无名的巡山员。当然,即便现在有了《山中最后一季》这本专门来记述他的故事的书,他大概也不会变成人尽皆知的英雄。但这样岂不更好?比起浮夸的英雄故事,那些度过了真实人生的凡人,也许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力量。

死亡之谜

蓝迪?摩根森,我们在书里第一次读到这个名字时,他正从内华达山上简陋的木屋哨所醒来。作为一名在群山之中工作与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的巡山员,这个七月末的清晨与往日无别。他查看铁桶里的水昨晚是否结冰——在海拔三千三百多米的高山上,即使是夏季的夜晚,温度也可能降到零度以下。他点燃炉火为自己烹煮早餐,简单的早餐过后,便开始收拾自己的巡山员装备:一口小锅、登山炉、燃料罐、露宿睡袋、急救包、头灯,以及食物。所有这些让他的背包沉甸甸的——当然,向来如此,并且一样东西也不能少。蓝迪整装出发,并在门口留下纸条,提醒来人请勿擅入。一切妥当,他迈开大步,没入群山。

但他并没有如期回来。

四天之后,蓝迪的同事桑格无法联络上他。国家公园随即展开地毯式搜救行动。然而,十天的大规模搜救一无所获。蓝迪的去向依旧成谜。

如果不是蓝迪在失踪之前表现出了种种反常迹象,如果失踪的是另一位经验不足的巡山员,那么这或许只是一起普通的巡山员执勤事故。然而对于蓝迪,人人都相信,他最不可能在山里迷失。因为近三十年来,蓝迪每年夏天都在这座山上巡游,他是山上的活地图和荒野搜救高手,哪一条小溪不曾映照过他的身影? 那么,蓝迪的失踪是不是有另一种可能——自杀?在失踪之前,五十四岁的蓝迪由于陷入婚外情的纠葛而处于情绪低谷。对山间地形了如指掌的他来说,他会不会是故意找了一个地方,自我了断?

死亡,对于蓝迪来说,会不会就像多年前他选择远离喧嚣尘世、去做一名巡山员一样,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

天性的召唤,抑或一种自然传统?

约翰?缪尔(1838—1914)是美国自然主义与生态保护的先驱,也是蓝迪?摩根森的偶像。出生于苏格兰的缪尔,十一岁时移居美国,全家以经营农场为生。在大学里学习几年后,热爱自然的缪尔自主辍学,徒步一千多英里,从印第安纳走到了弗罗里达。在抵达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的优胜美地时,他被那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一边兴高采烈地干着一切可以谋生的工作——渡船工、牧羊人、驯马员——一边在山间漫游,思索着如何保护这座“自然圣殿”的生态系统。缪尔崇拜自然的力量,热爱地质,他多次徒步在优胜美地的山间进行野外考察,并发表了很多文章来呼吁保护内华达山脉的原始风貌。在他的努力下,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在优胜美地建立国家公园的议案。

缪尔去世三十年后,蓝迪?摩根森一家搬进优胜美地山谷。当时的蓝迪只有两岁,父亲曾是一位兢兢业业的银行职员。但是,大城市对这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英文专业男人来说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因此,当他在优胜美地公园署谋得一份差事后,便迅速辞掉了银行的工作。他们的新家崇山环绕,窗外绿草翻腾。蓝迪的父亲很快把他的天性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山谷区闻名遐迩的野花权威。他常常带着两个孩子到山间探险,在绿树溪谷中为他们吟诵缪尔的诗句。如果路遇巡山员,父亲一定会向这些保护着山野纯洁的工作人员扶帽致敬——是缪尔的那些诗句和父亲这个小小的动作,在蓝迪心里埋下了当一名巡山员的愿望吗?不得而知。我们唯一可以了解的是,多年后,大学毕业的蓝迪像蒙受某种召唤一样,放弃了到城市中谋取更轻松优渥生活的机会,返回内华达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成了一名真正的巡山员。年复一年,巡山员蓝迪行走在为纪念缪尔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缪尔步道”上。

自然,蓝迪的选择让他的父母感到气闷。虽然父亲也热爱山野,但真正在高山上生活却是另一码事。巡山员的艰苦、清贫、籍籍无名以及未知的风险,让父亲对蓝迪的担忧转化为彼此间的隔阂。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其父才有其子。某种意义上,父亲是蓝迪的自然启蒙老师,是他把蓝迪引入了自然这座圣殿。蓝迪,只不过比父亲走得更远一些。

蓝迪对大自然的崇敬以及严苛的职业精神,更多地来自于缪尔的影响。但正如内华达山脉彼此交织的溪流一样,缪尔的自然精神在当时的美国也并非偶然,而是整个美国文化运动的一部分。1871年,美国超验主义创始人、被林肯总统称为“美国文明之父”的爱默生(1803—1882)曾经到优胜美地寻访缪尔。爱默生是美国那一代人的精神领袖,也是缪尔的偶像。在那本著名的《自然沉思录》(1836)中,爱默生这样写道:

如果一个人是挚爱自然的,那么他的内在感官与外在感官就总是息息相通的,纵然他已经进入成年,但其仍然童心不泯。他与大地和苍天的神交成为他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他与自然独对时,一股激越的欣喜将流遍周身,即使他本来正不胜伤悲。

一百多年后,爱默生文字中蕴藏的精神能量,已经自然而然地流淌在美国一名最普通的巡山员的思想血液里。

倾听群山的密语

作为巡山员的蓝迪,除了热爱用相机捕捉高山上遇见的美景,还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尽管他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显见的收获,但他那简短的日记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文字天分。他的日记、他在山间的生活,便是他最精彩的作品。


“为什么花草树木、万事万物要存在?因为少了这一切,宇宙就不再完整。”二十四岁的蓝迪在值勤的湖畔写道。谁教会了他如此深刻地领悟自然的完整性?我想,并不是他的父亲,也不是缪尔或爱默生,而是大自然本身。当一个人从幼年起便在山间奔跑嬉戏,穿越发梢的微风、树叶的轻吟浅唱、黎明远山的蓝霭、溪流的欢悦清澈,都在一遍一遍地向他诉说着自然的奥秘。生在其中,身在其中,蓝迪像山间的任何一株野花一样,对脚下的土地满怀感激之情。

纯净,没有人迹,没有护栏,也没有垃圾……几乎看不到半个鞋印。在高山,超过林木线(不是伐木线,这样对树木不敬)之上,绿草和野花丛丛簇簇,生在巨砾之间,小溪在青青河岸和巨砾底下潺潺涓涓,冰潭默默,岩石矗立,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真是太丰富的自然天地!

我们在《山中最后一季》中读到的所有蓝迪日记的片段,都是这样带着一种返璞归真的简单和美。在自然之中,唯有摘下文明铠甲的人,才能真正“看见”自然。人类最引以为傲的“自我”,在自然之中不仅没有位置,还应该被彻底驱逐——正是那些自大傲慢的“自我”,肆无忌惮地亵渎了大自然的神圣和纯净。

作为一名巡山员,蓝迪已经自觉从“文明人”这一族类中除名——如果我们把这个词理解为工具理性的信奉者的话。他是山间会移动的岩石、可以开口的树木、默默捡拾垃圾的山狮。他的使命,是为荒野筑起一道防线,保护荒野免受文明的污染。所以难怪蓝迪有时候会表现得愤世嫉俗,把那些乱扔垃圾的游客称之为“两足畜类”。与都市文明的价值观相反,蓝迪认为山下喧嚣刺耳的机械文明世界,才是一种真正的粗野。

“要离开这么美的地方,我开始有点感伤。天色越来越晴朗、深浓,也越来越接近秋天。然而前方还有美好的事物,再说世上没有永恒,即使永恒的山峦亦然。”在离开一片草原时,蓝迪恋恋不舍地写道。活生生的美,只存在于转瞬即逝的当下。而除了浸润其中,并没有更好的领悟美的方式。诚如爱默生所言,在自然之中,人可以看到某种与自己的本性一样美丽的东西,人是“无可争辩的、永恒的美的热爱者”。正是这一份对自然之美的爱与崇敬,让蓝迪一次次与妻子作别,年复一年返回到夏日的崇山峻岭之间。

死亡为他加冕

尽管蓝迪与妻子在相爱时,二人相当默契也可以彼此欣赏,但每年夏天的离别,渐渐地导致了两人之间的隔阂。在蓝迪失踪前的两年,他与另一位年轻的巡山员陷入了恋情。蓝迪的背叛给性情真挚的妻子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蓝迪陷入了情绪的错乱。显然,长居山野、性情敏感的他,并不善于应对这样复杂的情感纠葛。他既想与妻子重修旧好,再次赢得她的信任,又深感无能为力。而在最后一次上山之前,他随身携带着妻子交给他的离婚协议书。

正是这一纸离婚协议书,让大家怀疑遭遇情感打击的蓝迪有可能选择自杀。并且,在他极度苦恼的时分,也的确曾对好友说此类的话。甚至有人推测,蓝迪并没有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是因为考虑到如果自己在值勤中因公殉职,妻子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补偿。所以,蓝迪制造了外出执勤失踪的假象,其实是死于自我了断。

蓝迪的失踪之迷,终结于五年后他的遗体被发现于一处浅浅的溪水。风化的骨头雪白耀目,在溪水与野花之间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那些曾经被他一一装进登山包的物件,随着溪流散落。它们曾经共同属于一个名字:蓝迪?摩根森。

根据蓝迪同事们的推断,蓝迪应该是在执勤途中不小心坠入积雪覆盖的冰湖。由于雪崩,原本只是小溪的这一带在那年的夏天形成了一个深深的暗流。背着沉重背包的蓝迪,突然坠入湖中后,来不及挣扎便被卷往下游。

我也不太相信蓝迪会主动选择死亡。大自然已经将太多的启示注入蓝迪的生命,他不会那么轻易地选择放弃自己。但是,难道蓝迪的死,与那些偶尔失足的游客别无二致?绝非如此。对于已经将生命托付于山野的蓝迪,他的死依然带着某种神秘的宿命色彩。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山就是我的生命。没有山,我什么也不是。”这一次,蓝迪以最彻底的方式,向山野交出了他的生命。

在拥挤不堪的地铁车厢里读完《山中最后一季》,从字里行间抬起头来,横亘在意识里高耸入云的内华达山脉消失了,周围依旧是前胸贴后背的地铁族。疑惑也随之而来:这个遥远的故事,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真的有关吗?

合上书,再次回到真实的人生与世界。这里是人口两千多万的忙碌城市,每天早上的励志鸡汤比鸟鸣更加有助于度过疲于奔命的一日。 然而你也应该知道,还有更宝贵的东西,存在于我们头顶的上空,那里汇聚着那些有名或无名的勇者所镌刻下的精神密码,有一段来自巡山员蓝迪?摩根森平凡一生的践行:

要彻底觉察活着的每一天,深刻感受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以及身处其中的自己。不要在大地上盲目行走,追求成就,却不晓得要迈向何处,何处可以轻轻走过。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程虹 | 寒山何以成为美国人最尊崇的中国古代诗人?
野奢
城市笔记:通往山前大道的大道
自然中没有什么是孤立的,万物都彼此相连 | 有读
他结束10余年的摄影生活,竟然回家种田?
如果不说这是人工造景,你会以为这是真正的自然山野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