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宗子不遇—— 春节绍兴纪行

2017-01-29 17:00 | 豆瓣:曼殊君

隔了四年,第二次去绍兴。第一次和朋友去看戏,第二次去,为了去寻张岱。

怀古之情常有,而能有凭吊的地方和遗物却不常有,很有幸,张宗子的《陶庵梦忆》里提到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于绍兴,且延续了几百年的热闹。

大年初三,如期出行,从宁波到绍兴十分方便,地域接壤相近,风土方言俱相似,没有什么陌生感。插曲是坐错了高铁,到了远离市区的北站。其实坐客车到市中心是最方便的。

三天里天气异常温暖,二十多度,有如春末,草木生发,游人如织。

第一站府山。府山是现在的叫法,在明人张岱笔下它叫龙山,又名卧龙山,有种黄酒牌子是古越龙山说的就是这个山了,它在绍兴城内与蕺山,塔山鼎足而立,是历代文人和百姓喜欢游历的地方,在张岱笔下,有关于元宵节在龙山,塔山,蕺山放灯的记叙,因为玩灯成本很低,所以当时的绍兴百姓都热衷于观灯,放灯,陶庵梦忆中《绍兴灯景》可见一斑。

府山及其周围关于张宗子的遗迹非常多,山阴张家是当地望族,有不少产业,其中在府山周边就有他家不少亭台楼阁,比如现在的绍兴饭店,曾叫快园,是宗子晚年避世写书的地方,他的《快园道古》就在此完成。

府山不高,不过一百米,拾阶而上,边走边看。依次过紫翠亭,越王殿,文种墓,就到了最高点飞翼楼,绍兴是越地古城,每个朝代的印记都会留存,比如有唐代的摩崖石刻,宋代的清白泉等,对于张宗子来说,这些也是他能怀古的对象吧。



山顶飞翼楼可以俯瞰城区,远处有楼台与高塔,背景色是淡蓝的起伏连绵的山脉。


下了飞翼楼往西走,是蓬莱阁与雷公殿。



蓬莱阁是重建的,上面有后人仿的牌匾与楹联。记得有一副徐渭的:八白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

蓬莱阁西曾有张宗子的书屋,今已不存。再往西是雷公殿,殿门深闭,牌匾也没有一块,我前后对了地图几遍,才确定就是这里。《陶庵梦忆》中曾写:殿前石台高爽,乔木萧疏。六月,月从南来,树不蔽月。余每浴后拉秦一生、石田上人、平子辈坐台上,乘凉风,携肴核,饮香雪酒,剥鸡豆,啜乌龙井水,水凉冽激齿。下午着人投西瓜浸之,夜剖食,寒栗逼人,可雠三伏。

恩,这是当年宗子和朋友消夏乘凉的地方,大概是读书累了,就洗个澡,拉上几个朋友,坐在平台上,吹吹风,喝喝酒,吃吃点心与水果。那口冰西瓜的井也还在。斯人斯景,对此怅然。



下了龙山往西是西园,园中有庞公池,当年张家园林也曾有亭临于池上。园中有望湖楼,漾月堂,龙山诗巣等复原建筑。宗子曾在庞公池上卧舟看月,身边的书童则为他唱曲,听着听着便睡了过去,醒来时心中浩落,忧愁尽散。

府山走完,第二天去了蕺山,山下有老街,可以望见山顶的文笔塔,这样的格局像是无锡惠山古镇,山下老街也可望见远方龙光塔。街上戒珠寺,与王羲之有渊源。但令我感兴趣的却不是书圣,犹记宗子那篇《闰中秋》中提到:借戒珠寺斋僧大锅煮饭饭客……当时僧人们抬着做好的饭菜来回,都来不及供应。而在山腰的蕺山亭中,宗子又干了一件纨绔事,他呼朋引伴,在山上仿效苏州虎丘中秋举行曲会,而来人甚多,缘山而坐,聚了七百余人,同场人中善歌者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而后又是宴饮,演戏,直到深夜,人才散了。而此时的宗子却不走,而是爬上了山顶,沐月光,望远山,享受这热闹之后的大清净。



我和绍兴本地的朋友青遥一同登山,又坐在亭中读这篇《闰中秋》,觉得文字不够过瘾,又唱了一曲琵琶记中的《烧夜香》共情,才算了此夙愿。到了山顶仍是登塔,塔是旧址新建,塔中有绍兴历代文武状元画像,张岱曾祖张元忭就在其中,只是画技拙劣西化,令人不快,张元忭留有肖像画,完全可以原样搬上去。

塔顶看景,又是一番景象,彼时骤雨收,空气新,云散天开,阴晴不定,高处又有清风过耳低吟,十分爽快,两人逗留许久,才肯离去。



下山路上有蕺山书院,蕺山学派是晚明绍兴影响很大的心学流派,院中大堂有学派创始人刘宗周先生画像,刘的许多学生也是当时有名的文人如黄宗羲,祁彪佳,陈洪绶等,巧合的是他们也都是张宗子的朋友,而且关系亲密。书院祠堂中供有上述几人牌位,独不见宗子,有些失望,宗子虽不算刘弟子,但两人是有交游的,当时的绍兴圈子,当地望族,来来去去,总是绕不开关系的。



游完蕺山,与朋友分手告别,独自去青藤书屋,书屋藏在小巷深处,位置隐秘,果然是符合主人性格的。作为戏曲爱好者到了绍兴除了要听一听越剧,更要去拜访一下这位明代戏曲大家。因是二月,青藤不青,只有枝干,园内的几株芭蕉也被剥去了叶子,徒留根部,想是上一次大寒潮的影响。园内有两屋一园,小园内有方形水池“小天池”,方形是绍兴特色,池中有砥柱中流石柱,为旧物。另外两间屋子分为内外,待客和私用。外间墙上有副对联“因书作堂陈老莲,牵萝补屋王玉瑛,”说的是前后居住于此的陈洪绶和王端淑,陈是画家,王是才女,也算是不负这书屋文脉,两人又都经历明清易代的苦难,在这园中避世,不知又有多少伤情。




资料说青藤书屋在徐渭那会儿叫榴花书屋,后人因园中青藤而改作现名。




清代郑板桥自号:青藤门下走狗,说的是他对徐渭才学的敬慕,而我也自然不能落后,直接在园中学了猫狗叫,汪汪汪,喵喵喵。

说起来张元忭曾和徐渭交好,后来却反目,而张岱也学徐渭的文风。渊源不浅。

出了书屋,最后去沈园。祁彪佳的《越中园亭记》中记载了绍兴二百多处亭台楼阁,如今几乎不存,而这座宋代沈园却能被重建,大概还是陆游的名声和人们对不完满爱情的成全之心。第二次游园,上一次是为了茅威涛的陆唐,这一次却没什么明确愿望,园内游人太多,清净意趣全无,唯有几棵梅花粲然,撩人心目。




绍兴两日,也算尽兴,勉强避开了人山人海的主流景区,得一份悠闲自若。

此次出行只为寻宗子遗迹,痴心难表,晚明那场热闹与繁华是无法赶上的了,但幸有文字可证,从中读出一丝余味,又有遗迹可看,演出一段往事。这些情绪与愿望并无大意义,但于我来说,已是超越时空,古今相通了。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绍兴百景:青藤书屋
2016.11.21 浙江 绍兴 青藤书屋
汗漫:山阴记|天涯·新刊
绍兴行——走进青藤书屋
徐渭与青藤书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绍兴 青藤书屋和徐渭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