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痕迹调查系列——小区池塘

2016年7月10日

昨天,小区里又打农药了,空气里弥漫着略刺鼻的味道。家里开空调,门窗紧闭,感觉不是很明显,但外出时,一推开楼门便能闻到。

最明显的成效就摆在楼门口的地上,到处是死去或正垂死挣扎的斑衣蜡蝉。它们扑腾不动了,似乎连外翅也无力收回,歪斜着身子,露着里面点缀着黑点的红衫,倒在红砖上,散落的到处都是。还有个别活着的,贴在门前两棵臭椿树的近根部的树干上,灰褐色的外衣还很齐整。


我沿路向房子前面转,离开臭椿树约30米的地方仍有很多死去的斑衣蜡蝉。有的已被路人踩碎。

楼前有个圆形的小水池,池当中竖立着一座小亭子。


池水表面也漂着几只斑衣蜡蝉,它们袒露出的内翅鲜红扎眼,在阳光下看着似乎还那么鲜活。

一位带孩子出来遛弯的奶奶指着它告诉孩子:呀,多好看的蝴蝶!并用树枝将水里一只还能蹬蹬腿的捞上来,放在池沿上,希望能救它一命。但我确信,它不是失足落水,而是先中了农药的毒,才栽在水里的,小命再难回转。靠近水池,这才发现,水里漂着成片的虫尸。


图中依次为:白痣广翅蜡蝉、斑衣蜡蝉、斑衣蜡蝉末龄若虫、草蛉、食虫虻

阳光炽烈,水面晃着白光,表面的堆积物笼罩在一片灰白色中,因此,远看时只道是灰尘腐叶聚集在一起,近看,晃动的水波下隐约泛出淡粉红色,那竟是蜻蜓的稚虫,即将羽化的末龄水虿的尸体。它们一个个仰面朝天,头尾皆垂下水面,让我一时吓住的不是虫尸,而是虫尸的数量。


在水面漂浮的杂物中,水虿的数量最多,超二百只,这是我从来不知道的一个事实,那么小的一个水塘里,居然养育了那么多蜻蜓的若虫。翻回头去想,我好像很少见到附近有蜻蜓。但沿着池子转了一圈,却看到它们来过的痕迹:水面上漂着几只黄蜻,雌雄各半,它们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着碎碎的金属光泽,有的躯体已经开始腐烂,显见不都是这次喷药致死的。




这么多的水虿,成熟后它们要爬出水面羽化,但水池中并没有植物可供攀援,只有砖石砌起来的池壁。我又沿池转了一圈,一只蜕也没见到。大概这批水虿还没到羽化的阶段吧,我思忖着。找了根树枝蹲下来在扎堆儿的虫尸中翻找。这次我看到了蜻蜓蜕。捡出来时的手感比较硬挺,几近无色透明,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水面上没有发现它们的原因。继续找,水里还真不少,除此之外还有较小的,幼龄虫进阶成长时蜕下来的皮。这些幼虫期的蜕质感明显软,从水里撩起来就软塌塌瘫的不成形了。


有了这些蜕,至少说明它们有相当一部分已经羽化了,但水中没有植物,它们是依托什么上岸的呢?途径似乎是唯一的,只有侧壁的砖石。


我趴在栏杆上又往下看,仔仔细细地搜寻,终于就在靠近我脚下的池沿内壁上发现了一个空壳,它比在水中的时候白,半透明,因此隐没在青灰色的砖石间。干透的蜕又薄又脆,将其取下时需小心翼翼才不致弄碎,它还在水里时保留的韧性已没有了。


像忽然开了天眼,从发现这第一只蜕后,刚刚在我面前隐身了的半透明的蜻蜓蜕们便一个个现身在青灰色的砖缝间、工字钢支架上,还有脚下腾空的木板的截面上。


个别区域,非常密集,甚至有三个蜕叠罗汉的现象,大概它们上岸时走的是同一条路径吧。


发现就在自家窗下的池塘里隐藏了这么多的蜻蜓稚虫,我心念一动,这水里还会有别的什么虫子吗?我用长焦机拍摄了水面密集虫尸处的照片,并且用一个塑料袋,将目所能及的不同种类的大小虫尸捡回来清点。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我捡的只是个体稍大,比较完整的一小部分,通过放大照片,我看到更多1-2毫米间的昆虫,这些微型昆虫大多属于双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对我来说,它们的长相穿着都很陌生。就我的肉眼而言,这是一个“微观”世界。它们从来都没被我看见过。

这里特别说说蟪蛄(左一)和鳃金龟(左四、左五)。


蟪蛄

六月底七月初,小区里开始蝉声四起。不过根据树干灌木丛中发现的蝉蜕可以看出,大多数都是黑蚱蝉,中央绿地的小树林里,个别的杜英树上发现过寒蝉的蜕,至于蟪蛄的蜕则基本没见过,没想到,它其实也一直就在我身边生活。

某种鳃金龟

这只颜色灰暗的鳃金龟有个超级夸张的大肚子,肚子胀到外套根本盖不住它,这样子有点像穷困人家的孩子,个子胖瘦在长,但衣服没的换,就那么一直将就着,自认为盖住身体的关键部位就好了。只是这只金龟,连硕大的屁股都露在外面呢。

从池塘里发现的种类看,这些昆虫除水虿外,大多来自于小区里的树木,草丛。这些虫在附近中毒后,挣扎过程中栽在这片小水塘里。这样就可以解释我在这里能看到来自于臭椿的斑衣蜡蝉,常游走于水泥砖石池沿上的虎甲,草丛里石缝间的蚂蚁等了。


令我不解的是,农药还喷到了水体里,致使所有蜻蜓若虫死亡。

这种水陆空都不放过的做法一定有它的道理,比如我能想到的是,蚊子的幼虫孑孓也是生活在水里的,将药喷入水体的本意是对孑孓赶尽杀绝,但事实是,跟着一起遭殃的,有远超过孑孓数量的其他昆虫。包括那些以孑孓为食的水虿。

蜻蜓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它会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长大,没有完全变态昆虫的蛹期。它的幼虫又称稚虫,也就是水虿。蜻蜓生命历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稚虫期。

我们平时说的蜻蜓其时是对蜻蜓目所包含的昆虫的统称,它包括蜻科和蜓科的昆虫。黄蜻属于蜻科,蜻科的前后翅三角室位置与形状显著不同,而蜓科的前后翅三角室位置与形状则基本相同。

黄蜻的翅


水虿为了躲避天敌以及捕食猎物,体色跟环境非常接近,因为这一道保护色,很难在水体里发现它。水虿在水里不喜欢动,身体上还常滋生藻类,这更进一步增强了保护色的效果。

水虿食性凶猛,通常以比它小的各类水生生物为食。从死亡水虿的数量上看,在那么大面积的水域里,孑孓想要顺利长大是很困难的事,水虿完全可以胜任控制蚊子数量的角色。

农药的本意是对那些影响危害到我们的虫子发挥效力,但大多数小区里喷洒的农药本身并不能精细区分出施加对象,它让与“害虫”为敌的生物也一样承受被消灭的后果。

池塘内还有很多树木的落叶,香樟、枸骨冬青等革质叶片则仍保持着新鲜时的颜色,悬铃木的叶子还是落下来时的枯黄,玉兰等的叶片在池水的浸泡下已只剩叶脉。





水面及池壁上还有活着的生物,可见它们有着超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其中最活跃的是水黾。它在水面漂浮的虫尸堆间以瞬移般的速度游走,如履平地。

水黾的两条前腿很短,专用来捕捉猎物,它的中脚和后脚细长,长着带油脂的细毛,具有防水作用,对它来说,静止或相对平缓的水面张力十足,它在上面行走,落足便压下凹坑但却不会弄湿自己的脚,继续前行,脚挪开处凹坑立即复原,这使它脚下的水面看上去充满弹性。它的四条长腿在水面上留下的倒影总给我错觉,以为它是八条腿的蜘蛛。水黾通常以落水的虫尸、死鱼等为食,不用浸入水体,这也是它未被溶于水的农药杀死的原因。

跟水黾有类似行走方式的是一种红腿红胸黄肚皮的蜘蛛。我在岸上和水面上都见到它的身影。水里的一只不停地绕着一只死去的斑衣蜡蝉忙碌,在后期整理照片的时候我才发现,蜘蛛在斑衣蜡蝉和泡沫塑料之间连缀了很多的丝。


那块白色泡沫周围聚满了各种虫尸,它就像一个丰饶安全的小岛,足以成为蜘蛛的栖身之所。蜘蛛挑了其中外表体积最大的虫尸作为储备食物,它用丝线将其牢靠地拴在小岛边上。就像用绳索固定船只似的,这样它就可以在自己主宰的岛屿上安心地享用大餐了。小岛周围还有几只苍蝇的尸体(它们像是因为体积的原因自动向大物体靠近),当蜘蛛安顿好斑衣蜡蝉,不知它是否也会用绳索将这些苍蝇收作自己的储备粮。泡沫附近还有一张蜘蛛蜕,那是一件穿小了的衣裳,现在薄薄的平铺在水面上,几近透明。


异色瓢虫、(失去双翅的角蝉)、蜘蛛蜕

水面上,蜘蛛忙着自己的口粮,泡沫隐于水下的部分正藏着一只囊螺。囊螺伸出宽大的腹足,露出一对黑黝黝的小眼睛。它的生命力如此顽强,竟能在这样被农药污染的水体中活着。

看到这些水中的幸存者,我忽然想到个问题,它们作为捕食者大概都正欣喜若狂呢吧,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享用到各种现成的餐点,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但是,它们吃了那些因毒致死的虫尸后,将毒素转移至自己体内时,是否也会有同样的下场,结果我猜不到。

这次事件显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救得城火,用竭池水而鱼亡。就像小区里所谓的“害虫”会跟人和植物产生直接的交集,农药可以短时制衡“害虫”,但同时也使那部分靠植物或土壤生活的“无害虫类”无端受祸。

生物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范围内的物种间总是休戚相关的。人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控制某个物种而不伤及无辜。那些无辜者大多因体积微小而被我们的眼睛忽略,自然也就不曾走入我们的心中。而这样一次在昆虫界引起轩然之波的生死劫,对人来说又何尝不是福祸相及呢。看到水黾、蜘蛛、囊螺顽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我不自觉地就联想到,人其实才是最顽强最能适应环境的动物。细思极恐,就像我猜不到那三种虫子的结局一样,我也猜不到人将会受多少影响。

这次的小调查让我发现身边有个更广阔的世界,我只是刚刚窥到其冰山的一角,这给了我一个提示,今后在四季都可以对小池塘继续关注,去揭开那个我不曾了解的世界的面纱。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好而缤纷的蜻蜓世界!——《池上池下》导读
《行走浙地》夏日莲荷立蜻蜓
蜻蜓的故事 (王曙摄影散文之650)
水花(鱼苗)育苗池塘中常见的有害生物
大地妈妈的讲座
它是“水中老虎”,对鱼虾苗危害极大,甚至全军覆没,已有很多人中过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