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曾饮过索拉里斯的海

2017-07-08 09:01 | 豆瓣:Found Object

四年前在Copacabana海滩,我是早上五点醒来的。醒来的时候发现床上满是沙子,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记得我洗了一个澡,早餐喝了一罐可乐。

前一天晚上,和同学们喝酒喝到半夜,巴西的甘蔗酒,加了蔗糖和柠檬,调成Caprinia,很美味。我们都喝得很醉,踱步到海滩边玩,我记得我望着海和巴西特有的柔美的山出神。我已经不记得是怎么被海浪冲走的了,当我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无力抵抗。我心里埋怨着自己,真蠢啊,怎么会年纪轻轻就葬身海底。然后我就放弃了挣扎。听说过不多久,班上的同学Tim就把我从海里捞了出来,像拖死猪一样把我拖上了岸。我后来是怎么被放在酒店的床上的,已经全然忘了。

出国之前,大学的男友送了我从西藏求来的黑曜石手链,据说开了光。早上醒来之后,手链不见了,我想它至今应该都躺在大西洋的海底吧。他最后一次守护了我。第二天,我们Skype。我说昨天差点被海水冲走,他说要是你死了就好了,这样说不定就可以被冲回来了。

这是我们最后一次通话,此后我们就相忘于江湖,再也没了彼此的消息。我没有告诉他手链的事,是因为心里觉得羞愧。他似乎并不在意我被海水冲走的事,是恨我恨到了一定程度吧。

我想冥冥之中,是谁让我活了下来。

其实我当时并不怕,只是不停地责怪自己愚蠢。我的反射弧长的惊人,每次都错过起跑的枪声。我是过了两三年之后开始怕的,因为突然意识到生命出差错是多么容易。电影里,男女主角一展望未来就一定会有坏事发生,两人之中一定有一个人要出车祸。车祸每天都发生,彻头彻尾的大概率事件,我从此之后每次出去见人,都十分地庆幸自己能够安全到达,再安全返回。

这件事跟之前的同事讲过,后来被她写出来宣传巴西的旅行,并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她文章的大意是去了里约葬身海底也值得,因为那是一个多么浪漫的城市。那文章让我觉得有点窝囊,是觉得自己的存在受到了冒犯的窝囊。被海冲走,一点也不浪漫,我每每回想就觉得汗毛倒竖。我其实是多么的怕死啊,虽然一直中二地和别人说人生没有意义。然而让我最害怕的还不是死,而是我又多么快就放弃。我发现我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因为丝毫没有毅力。我庆幸在这种时候,虚无缥缈的幸运眷顾了我。但我也知道,运气和机遇是多么靠不住的东西。

那天晚上,我用以呼吸的肺也喝了一些海水,但它感觉不到海水的咸。下午走在里约市中心,天主堂围出的广场上,莫名地觉得世界有些不同了。我身体的一部分气息溶解在海里了,海水也到了我的肺里。我从此与大海有了莫名的联系,像凯尔文和索拉里斯的海。事后我有点怕海,班上的同学都拿这件事情调笑,Shawn说因为我没出事,所以他们觉得可以笑我蠢来解闷。

我也跟着笑了。


Athanasius Kircher, Solaris, 1682

索拉里斯(Solaris)是拉丁文,与太阳有关的一切。多么勾魂摄魄的概念,这地球上有什么与太阳无关。动物植物,出生又陨落的生命;温度,让我们活着,又让我们瓦解;颜色,天和海的蓝;还有化石,汽油和天然气。全球化市场下的时空压缩(Time-Space Compression),歇斯底里的物流网络,因为能量而成为可能。阳光被储存在死去的肉身,经过漫长的石化,便是那些黑色易燃的固体和液体。因为十几亿年前的太阳,我们才能在13小时之内漂洋过海彼此相见。解锁了地层内部储存的时间,人类短暂的生命,因为其他的生命,而格外绚烂,或者格外困苦。

我们是怕死的。

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All that solid melts into the air),Marshall Burman这句话不仅是诗意的隐喻,也是白描的现实。人类文明之前的漫长的历史,被后自由市场(Neo-libral Market)燃烧殆尽,稳定的碳不怎么激烈地燃烧改变了大气的成分。浓稠的温室气体对身体无害,但是让地球升温,是那些生命无处安放的能量。元素守恒,人类在一手炮制时间之海里穿梭。

学者们头疼怎么样才能定义人类世(Anthropocene),有人说是地层里的原子弹爆炸留下的放射性尘埃,有人说是环绕地球的太空垃圾,这不再是一个科学的竞赛,而是一个诗意的竞赛。既讽刺又美丽,我们怎么把自己反锁于此,人的生命不持久,就连人类的生命也不永恒。我说人类世是索拉里斯的海,逻辑严密的学者们一定不会同意。空气如此任性,琢磨不定,后世之人(或外星“人”)又如何研究这种非线性的历史。


Solaris, Dir. Andrei Tarkovsky

凯尔文一点也不相信伯顿的话。他认为伯顿一定是疯了,长时间的太空旅行,失重又孤寂足以使一个人发疯。凯尔文是心理学家,科学让人清坚决绝。他无比相信理性,坚信自己可以分辨幻觉和现实。这不是作为心理学家最基本的素养吗?他知道此去一别可能就再也见不到父亲,但他并不在意。伯顿说当年飞船降落到索拉里斯,他除了云什么也看不见,他只看到了云组成的奇异景观,巨大的兔子和茶壶,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云层版本。面对一个出了云层别无所有的星球,他感到恐惧。

而且云层好像还能读心。

塔可夫斯基在电影索拉里斯中描绘了这样一颗由海水组成的星球。飞船悬停在星球上空,人类和索拉里斯彼此相安无事。当飞船里的科学家用激光扫射之后,索拉里斯的海有了反应。它扫描船员的大脑皮层,并根据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制造复制品。船员因为绝望而抑郁自杀,虽然知道这是幻觉却无法违抗,而感觉无能为力。

索拉里斯的海最终停止攻击人类脆弱的内心的原因是爱。它通过制造出来的幻想让卡尔文产生了爱意。卡尔文以为以及最终可以回家,回到了父亲居住的小岛。但是那座岛,不在地球,而是索拉里斯的海里唯一的孤岛。卡尔文和父亲深深的相拥,他跪在地上哭了。索拉里斯的海与卡尔文的爱是移情,卡尔文的家,是索拉里斯的海,这一切的感情都不是真的。卡尔文没有爱上那片海,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是这重要吗?与这个星球上的这片海共度余生似乎也并无不可。


The Solaris Ocean, Still from Solaris

索拉里斯的设定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把人最隐秘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了环境。海洋与凯尔文大脑中的沟壑隐秘地相连。当我们思考环境,我们就在思考自身。认识论(Epistomology)和本体论(Ontology)似乎永远也无法分离。

在Bubble里,Peter Sloterdijk是这样开篇的。一个儿童在阳台上吹肥皂泡。他把自己的气息包裹在肥皂泡薄壁里,随着风飘远。在虹彩的薄壁破碎之前,小童的心也瞬间脱离了他的肉身,随着泡泡飘远。这个小童,在Sloterdijk看来就是造物主。造物主用泥塑了亚当的身体,再向他吹气给了他灵魂。但是这气息就像虹彩的肥皂泡一般不持久。肉身从泥土里来,仍要回到泥土里去。人类居住的环境也是一个泡泡,会破碎会寂灭。

Peter Sloterdijk绝对是海德格尔的信徒。人和人类都一样,来到这世上是栖居,我们是旅客,从无发生又回到无。政权会陨落,国王会老去,财富会散尽,美人也有迟暮。我有时还看满脸胶原蛋白的年轻人傲然走在人群中,人群都在慢慢的老去,只有他在生长。世界都在瓦解只有他欣欣向荣,这才是真真值得骄傲的事啊。

当代的中国,没有人教我们人生的事,没有认识论也没有本体论,人生,自我似乎都要与所谓的“爱国主义”有关。很多人不知道该拿自己的人生怎么办,不知道做什么才快乐。中国的地理,大气工程尺度之大,令人咋舌,没有人去想这些工程会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中国人的本体正在进入一个困境,十几亿人口,没有生存的原则,盲目地被全球化市场同化,眼前的这个时代,是我们承受后果的时候了。但是不知道我们受不受得起。

人生在世几十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向死而生。其实人类也是一样,早晚有一天要灭亡的吧,所谓的哲学就是教我们如何从容地面对这件事了。

每每想到死,我就能回到里约的海滩,听到海涛的声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宇宙是人类的一面镜子,科学的终点指向人伦
推荐几本周排行前10的 新书给大家
蘇聯电影【索拉里斯】
睡前轻音乐 |《索拉里斯星》
《索拉里斯星》照镜子的时候,你会害怕吗
卡尔文尼克斯的纸雕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