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事

2017-10-24 00:03 | 豆瓣

2017-10-24

本文作者“雁飞”,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

流水账终于进行至广州。为了和之前的两篇标题相符,还是不称之为“广州佛山吃喝玩乐记”了 —— 虽然这才是本质。本篇按M说,姗姗来迟。真是惭愧。最近笔头艰涩,也许是冬眠症又要犯了之故。

1. 一篇唐《传奇》

久远以前,父亲出差到广州,带回来几只新鲜水果 —— 杨桃。现在,此物到处可见,那时在我眼里却是稀奇,不夸张地说,真觉天底下竟有如此美丽的水果?嫩绿的色泽,剔透的果肉,酸甜的口感。(后来经常可见的,却是那些半黄不绿,一看就不太新鲜,吃起来甚至有些涩嘴的东西)我对广州的印象最初就停留在这样水果上 ,再加上一篇少儿读本里的故事 ——《羊城奇遇》。

《羊城奇遇》改编自唐《传奇》里一则故事《崔炜》。情节颇为曲折离奇……整篇故事忽而地下,忽而人间,古今时空交错,读来极有迷离玄幻感。

(故事原文见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58629)

因为这篇故事,我知道了广州的别称是五羊之城,昔有南越王,想象着这是个有着丰富物产,神奇故事的地方。可惜,少时游历虽颇广,南方却很少到达。后来,在纽约认识了两位来自广州的好友M和W,于是就一直计划着要去亲见风土人情,一晃几年过去,期间,W已携子回国,M依然留在纽约打拼,八月初,趁其正好回国探亲,一番计议毕,说走就走。

2. 第一日:白云机场,南越王宫博物馆 & 黄皮

本来是想坐高铁来回的,但票子订得太晚(之前身份证被抢注,网上无法购买,等我磨蹭到火车站去处理后,早已没票了),于是改看机票。上海飞广州的航班倒十分充裕,订了中午的海航班机。当日,海航787非但准时起飞,甚至为了避开雷雨天气,加速飞行,早到了50分钟!!!—— 这令带着儿子前来的W连声惊叹:出差坐了那么多次上海飞广州,不误点就很好了,你们竟然会早到!

人品偶尔也可以有爆发的时候嘛,哈哈哈~

白云机场外,电闪雷鸣,我们一头钻入地铁,大宝早年就和小哥哥在纽约玩得甚欢,故交重逢,很快就亲切起来,坐到海珠广场,下车和前来的M汇合,把行李(其实也就一只大背包)给了M的老妈,继续坐了两站到公园前站,下地铁出来一看:呵呵,雨停了!

我们顺脚走了大概十分钟,就到了南越王宫博物馆。M知道我对考古情有初衷,因此就先来了这里。一路上,我打量着老城区的街道,骑楼建筑抬头可见,甚是赏心悦目。

上下九的骑楼

骑楼者,是一种外廊式建筑设计。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从外面看,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深蕴岭南建筑色彩。而广州骑楼则是其中代表。

据称,在上世纪90代拆迁风一时大盛时,难以计数的骑楼沦为废墟,包括拥有极具代表性骑楼建筑群的六二三路。—— 这些,可惜只能在旧照中一览往昔了。

民国时期的六二三路(河右侧,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先把骑楼按下不表,且说当日重点:南越王宫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在南越宫城遗址(或称南越国宫署遗址)上,遗址在1995-1997年的基建过程中被发现,分别入选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也许因为之前上海的严重高温,以至于我觉得广州那两天根本还称得上有些许凉爽。阴沉天色下的博物馆从外表看毫不起眼,然而领了免费票,走进去后,一下子就有穿越时空之感。

遗址现场

近似的感觉,只有昔年参观各类墓葬有类似 —— 大概都是那种一脚从阳间走入冥冥的瞬间恍惚。脚下眼前,是那唐朝传奇故事里的地下王宫真实的一角 —— 南越王宫殿的御苑曲流石渠。

通俗点说,就是南越王宫的后花园里的一小段人造河道景观。也是至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中国园林建筑遗址。要说它的特色在哪里,总结起来有两点 1)与中式园林以木材为主不同,南越王御园大量使用石材,也就是我们传统上认为是西方园林的手法 2)形制却是中国园林传统的曲径亭台。 —— 可谓“中西合璧”。

游人站在搭建的玻璃栈道上,游走于历史长河,我个人是十分喜爱这种参观上的亲近感的。遗址上一直还有考古人员在活动,一些学生样的人在教授身边做着笔记。游人们不多,也都安静。W轻轻笑称,要不是你们,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来这里呢!( 话说当地导的确有时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身处之地。)此处,我自然无意科普南越王朝历史,但广州的文明史确实比一般概念中要来得久远得多。去年开始,中国将“海上丝绸之路”列为申遗项目,广州作为丝路重要一站,此番也是动用全身解数:南越王宫博物馆也自然是其中之一。

文化层堆积

从遗址状态可知,这片区域在历史上一直有被使用,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达5-6米,到处可见来自不同时期的水井。现在遗址除了这曲流石渠外,还出土了南汉国一座宫殿基址。当然,我们也知道,鉴于老城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大规模的开土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显得这闹市之中的一方“陈迹“更加可贵。

走出遗址,楼顶是复原的曲流石渠,郁郁葱葱地掩在林立高楼下,两个小家伙牵着手走在鹅卵石道上—— 假如说之前是从今入古,现在则是自古还今。

晚上W请客在一家私藏的家庭式餐馆吃了饭。小小的铺面很不起眼,可走进去却有三层楼。东西也自然不必说,都是好吃的。吃饱出店,在街角看到水果摊在卖一种我前所未见的水果,问是什么,答曰”黄皮“。M老妈见我好奇,热心地买了一斤,和M和她妈走在狭窄的小巷里,旧日的老楼层层叠叠,感觉很怀旧。回到家,黄皮被洗干净端了出来,剥了一只,口感酸甜,酸味居多,又有一种荔枝般的清香,很符合我的口味。

“不错啊,比荔枝好吃 ~~”我道,又随口问:“现在荔枝怎么没看到?”

“荔枝?!” M露出了鄙视的微笑,“早过了荔枝上市的时候啦!你要是吃过真正新鲜的荔枝,就不会这么说了。”

看来下次再去广州,要赶早。

3. 第二日: 早茶,南越文王墓,鲁迅纪念馆 & 沙面

一觉睡足,这一天行程极为紧凑。先是起床后就往边上的广州宾馆去吃早茶了。—— 这是M老妈的早茶根据地。早茶者,广东人之爱好也。上海也有生意和声誉都相当不错的做早茶的餐厅,但毕竟不是传统,没得比。当然,现在听说广州做早茶的餐厅也是日渐稀少,但底子总在那里。就譬如这广州饭店楼顶的得云宫好了,按M老妈说法,其实东西一般般,来者多是冲着可以看看广州市景。

我听着,夹起一只叉烧酥 —— 猪油香气扑鼻,早已一口吃了半只,含糊不清道:“这个还不够好?我要求没有那么高……”

黑云压城

窗外,广州老城区绿意盎然,南国草木到底长势不同,解放大桥在黑云压城中,倒没有想象中繁忙。—— 毕竟,现在发展的是新城了。

吃罢早茶,我打包了三只包子,牵着大宝跟着M下楼坐地铁,准备去南越文王墓。地铁到站后,那黑云终于演变成倾盆大雨,我们在地铁走道里等雨停 —— 好大一场雨,雨幕如此密集,有些人试图撑着伞冲进去,结果又闪身回来。

我们淡然等待 —— “休假不用赶时间真好啊!”地发出感慨。

一刻钟后,雨小了大半,于是撑着伞徜徉出去。经过越秀公园 —— 可惜没空去。公园一墙之隔便是文王墓了。早就听说过这个挖掘于80年代早期的墓葬,按年代算,属于汉武帝时期。全国各地自然汉墓极多,就我个人曾游历过的徐州汉墓而言,也不算规模宏大,但好在两千多年来,未受盗墓者干扰,因此极其完整,考古意义也就重大了许多。

南越文王墓

文王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生性暗弱。不过陪葬起来倒并不手软。殉人15个。包括四位夫人。自身也是玉衣装裹,极尽奢侈。就出土玉器而言,好处也是十分完整,论单件精美程度,和中原那些作大的汉王相比还是略有差距的,但考虑到和田玉要如何翻山越岭而来—— 也就可以体会何为“殊为不易”。

整个博物馆除了可以自己走到墓室里逛一圈外,还有专门的陈列室,可以仔细观赏出土物。另外还有特展区 —— 目前自然又是“海上扬帆两千年”。且有各种多媒体,让小朋友也可以参与一些活动。颇为亲子。—— 大宝譬如看了两遍玉衣是怎么被“穿”上的。

参观完文王墓,五脏庙已开始要发出抗议,雨也停了,跳上公交车,到了文德路。文德路有点类似以前上海的文庙,出售纸笔文具之类的铺子很多。路边的小食店一家连一家,看来都不错,唉,可惜只有一只肚子。M道:读大学时就一家家吃下去……现在去这家 ——

XX云吞面。

走进店去,小小的店面大概也就放得下五六张桌子。红漆桌子,红漆小圆凳,木桶里插着筷子。收银台上是彩纸写的菜单(也就是各种云吞面)。一切, 都还有如几十年前。八元一份的普通云吞面,热腾腾被端过来。加一点点醋。开吃。

滑溜溜的面条丝毫没有碱水味却弹力十足(纽约所有的云吞面都有碱水味,面食者,地道与否,就在于碱水是否能用得恰到好处),云吞鲜甜,果然是一碗好面。可惜大宝对面兴趣淡然,啃掉了我早上打包的包子。

饱足自然又有力气继续走动。于是走至鲁迅纪念馆。

纪念馆馆址原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的钟楼,建筑很是醒目。而此刻,我们又人品爆发了,刚走进纪念馆,又开始下雨。迅哥保佑~~

迅哥纪念馆里主要在展国共第一次会议相关。看着那些老照片里的生动面目,也许过去曾有段时间看得频繁,一时也无甚感慨。坐在纪念馆的走道上,雨声潺潺 —— 是啊,真是个潮湿的城市,尤其在这样有些年头的屋子里,更有一种经年未散尘埃之感。终于走到鲁迅部分。白云楼上的迅哥,正是与许广平的缘定时光。M家倒是离广平女士故居很近,可惜时间有限,也终究未去一瞻了。

准备出馆,雨又停了。雨后的广州又是如此明亮。我们信步走过明远楼(过去广州贡院的遗存),走过碉楼样的东平大押(可惜已闭馆)…… 城市的历史和辉煌散落在角角落落。

晚上,依然回到广州宾馆,但这次是在楼下的银灯点了几个菜。烤乳鸽很好吃。M老妈把大宝带回家先睡觉。我和M则沿着珠江一路散步到沙面 —— 昔日广州的租界。

沙面

夜色里的珠江边可拟外滩。建筑也有几分相似。然而细看又完全是两码事。骑着共享单车的人抢着在人行道上,打破了一点悠闲。可广州自己还是悠悠然的 —— 少了点章法,却多了点随性。

星爸爸~

沙面而今是很旅游的,几乎是上海的新天地。但好在开发尚在初始,里面的住户也未搬尽(据说现在是只准出不准进),改造的商铺主要是些小旅馆,婚纱摄影,再有就是颇富情调的餐馆咖啡馆。总之夜间人并不多,甚至有些冷清。我们已吃饱,当然不能再吃饭。一看有家星巴克,就进了去。坐在外面的走廊上,湿热的空气,风扇旋转,此刻手里应该是一杯鸡尾酒,才能应景这复古的殖民风。说说谈谈,不觉夜色已深。走出来,看到一幢洋楼里只隐隐约约亮着一家的灯火 ——

“大概就剩这个钉子户还不肯走了。”M道。

冷寂的街道,仿佛倒退一世纪的建筑,极少极隐晦的灯光 …… 可作悬疑故事的开头。

4. 第三日: 继续早茶,西关大屋,陈家祠 & 上下九

这天早上直接打了车到泮溪酒家吃早茶 —— 嗯,早茶,继续早茶。

泮溪酒家一角

泮溪酒家,和北园,南园共称为广州三大园林酒家。前些个月,我在网上看到了一部日本80年代拍摄的关于中国饮食的纪录片。其中便有镜头放在南园。不得不说,当时的中国,别处还中山装不时入目的,广州人已很是时髦,戴着蛤蟆镜的年轻人坐在绿荫下,惬意地饮茶。当时我就想,到广州要在这样的地方早茶。可惜南园听说已经被改造吞并得面目全非。现今环境最好的还是荔湾湖畔的泮溪。

可惜里头在装修,外面于是坐着不便,只好坐到里面的包间,茶具都是功夫茶具了,自然档次要高一些。我一番饕餮不提。完了则在园子里走了一走,喜欢岭南园林的朋友应该会颇有收获。

酒家边,荔湾湖一代便是荔湾博物馆 —— 拥有俗称的西关大屋了。(百度: 西关在明清时期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因此当年也聚集了许多名门望族、官僚巨贾。这些豪门富商在西关一带兴建了大批当时的“豪宅”,被称为“西关大屋”。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装饰精美。最具有岭南特色的广州古民居建筑,和具有广州最地道的昔日风情。 )开放处不多,但其实,就在小巷中逶迤,随意看看那些风格各异,耀眼一时的建筑,也足以使人一饱眼福。

亦是流水人家

开放的主要有:蒋光鼎故居,陈廉仲故居,还有便是十三甫正街15号 (一间大约开放到书房部分的西关建筑)。联票10元。在开放的几幢建筑中, 十三甫正街15号最值得一观。其时,我正从苏州归来不久,一头跃入岭南风土的闲情雅致,也是别开生面:砖石结构,中式布局,细节华丽 —— 尤其满洲窗。门面也是如此平凡,可走进去却也同样大有洞天。

西关大屋 正厅

饭厅

书房

这日终于太阳出头,走累了,坐在树荫下乘凉,诸多华屋大门紧闭,门锁都已锈迹斑斑 —— 不知修葺完善将在几时?未来又是何种命运?也罢了。我们挥动小扇子,不管是否青山依旧,笑谈夏风中。

准备动身前往下一站 —— 陈家祠。此时,M老妈怕大宝不耐热,先带回家避暑了,“避暑”途中又给他买了个高铁的模型玩具。

M说,上次她来陈家祠,大概还是中学时什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次和我来,她倒惊喜起来 —— 整修得让人眼前一亮。

陈家祠 正门

关于陈家祠大概至少可以写一本书。—— 而且写得好,绝对会很有趣。我这里当然没有篇幅和能力,就简单地说:我很震惊。

震惊在于 1)清朝光绪年间,中国民不聊生之时,广东七十二县陈姓之人合力兴建这一书院兼宗祠,庇护陈姓族人。保证学子有习读住宿之所,提供商贾以安歇落脚之处。—— 好像是乱世之中筑起的一个保护圈。

2)建筑本身集岭南建筑艺术之大成不提,历经战火浩劫,毕竟没有遭到全毁,大致保存旧观,也是个奇迹了。

陈家祠 走廊

广东的工艺美术,在我眼里一直是不厌精细的代表。陈家祠里有展出各类工艺美术代表作品:牙雕,粤绣…… 等等等。我在这种人力胜天工的物品面前,基本上只能用一句crazy来代替自己的情感,外加摇头晃脑数次。

广式牙雕

从陈家祠出来,感到文化方面可以告一段落,接下去就是马不停蹄地吃吃吃了:银记肠粉(据M说还有更好的,但这个老字号了总要是吃一次),南信的红豆双皮奶(现在也依然想念着你)和牛三星 …… 以上三样下肚,我们必须要走动一圈消化,于是就在上下九走了个遍。上下九的氛围像早年的上海四川路,喧闹不已。最后则停在北京路上的幸运楼吃烧鹅和流沙包。—— 半打的6只感觉在上海能变作12只。(在广州这几天深感食物之价廉物美)。

5. 第四日: 佛山祖庙,南风古灶,梁园

这天和M告别,W其时从中山开会回来,欣然接下地陪角色,一早便同儿子带我们坐地铁直接到了佛山。早两年,W在佛山另购了一间公寓。就在广佛线的站口,出行交通都很方便。于是其实我这次旅行,应称作广州佛山行。

佛山 —— 过去只知道黄飞鸿。佛山无影脚???

佛山新城大兴土木,咋一看觉得是一座十分兴旺而年轻的城市,但再仔细走走停停,则又分明如此历史悠久。祖庙自然是热门旅游景点,也的确是值得一观的。真武大殿细节惊人(对于陈家祠也是一种补充),大宝当然最兴奋看到“狮子跳舞”。佛山狮 —— 啊呀那才是真狮子,上山下山翻腾舞跃,骄阳似火,好不热闹。

祖庙舞狮

祖庙里还有佛山博物馆,作为一个小型博物馆来说,相当不错,非常系统地介绍了佛山历史,民俗,手工艺。我譬如又认真学习了一遍灰塑的工艺原理。—— 感觉很有启发。

岭南新天地 友人母子

祖庙边不远便是岭南新天地。吃了午饭(煲仔翅)随意逛了下 —— 俨然是佛山的“西关大屋”了,打车去了南风古灶。

龙窑

这里是石湾陶瓷的一个旧窑址。陶工在表演制作陶胚,完了问哪位游客愿意一起?W的小家伙兴头高,举手要一起做,她们母子俩上阵,拉绳转盘的人有了,拉胚的却还没有,于是W拉上我和大宝 ——

我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勉为其难地拉起胚来 —— 果然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快"拙”作已瘫倒在地……

陈列室里有大师们的陶瓷茶具,颇具朴拙之美。不过外面店铺里卖的货色,就实在是太平凡了。

茶具

其时已经下午四点。我本想今日行程如此之满,差不多了吧,W则提议是否还想去梁园看一看?一听这是岭南四大名园之一,自然还是不能错过,于是便打车前往。 —— 却不幸碰到了个黑心(非本地)司机,一路故意无视GPS,绕了个大远路(后来W投诉把损失追回来),不过我们也白白浪费了半小时时间,最终总算在五点到了梁园。

梁园

凉台

曲径

景深

梁园全园自然已不复旧观,但从修复开放的部分中,还是很能窥见岭南园林特色的。大致景观沿水而建,林木葱茏,石屋生凉,这般郁郁葱葱 —— 也真是南国独有了。南方地气温暖,土地肥沃,我那几天总感到一种勃勃生机,在梁园此种感觉尤甚。我不得不想,要是我也从小生长在南国,是否还能忍受漫长的寒冷冬天?

晚上,和W消灭掉一锅海鲜粥,回到她家,小朋友们在阳台里敲打恐龙化石模型玩得不亦乐乎,我们坐在地台上从20楼的高度俯瞰佛山新城 —— 无论何处,城市的灯光都是如此耀眼,然而,今夕何夕?

6. 回程路上

W叫了出租车,送我们直接去往广州南站。当日也是晴空万里。在我们,又是第一次坐长时间高铁,大宝不消说是兴奋得很。抱着高铁玩具不放。这一路,经过湖南韶关,郴州,衡阳,株洲,长沙,至江西萍乡,新余,南昌,上饶,玉山,入浙江金华,义乌,诸暨,杭州,嘉兴,最后到上海。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地名都写下来,因为风光极佳,尤其湖南一段。在我,从衡阳至萍乡这段,因为张孝祥之故,又分外亲切。

归途风光

尤其路过萍乡,不免想起,乾道元年,孝祥路过萍乡,在驿站边看到杉树高大挺直,因此作诗《爱直驿寄萍乡赵令》,诗中先题词道:“萍乡境上有驿,傍有老杉百余本,余过而爱之。驿无名,余名之曰爱直,而为之诗,又以告遇大夫赵公廪曰:使继自今为令者,幸如君之贤也,则此杉长存,不然将斧斤于斯民,以自封直,于杉何有?”

诗云:

“此杉已百年,林立官道侧。鬼神所诃护,斤斧不敢迫。爱此遗直资,凛凛有正色。未云支大厦,聊以荫行客。作诗调令尹,为我驿壁刻。但使杉长存,悬知令清白。”

作毕离去不久,赵蕃路过,见到这题壁诗,笑称”安国怎么只看到树没看到梅花?何以厚此薄彼哉?”便作《分界铺爱直驿张安国因杉制名而驿之前有老梅》,诗云:“杉自谁人种,梅从何代栽。腹空雷有击,根古土无培。要是百年物,曾经几客来。直哉虽见录,清矣可遗材。”

彼时,赵蕃还当青春,孝祥也尚健在,再后来,赵蕃又路过了这里,人事已全非,又作《过爱直驿次张安国韵》:

“亭然一何奇,枯者亦靡侧。虽经岁祀多,未觉霜霰迫。余行再此驿,尔故无变色。慨念题诗人,深为九泉客。泥深兀羸马,苔老迷旧刻。爱尔故苍苍,余今变为白。”

—— 想来,赵蕃再度来到此地时,或许是个落寞黄昏,树木依然亭亭,苍苍如旧,而题诗者已作古多年,旧刻也渐渐为苍苔所迷,而自己,也俨然白发苍苍矣。于是此一番次韵,再不复少年心情。

一番思维奔逸,早已过了萍乡,望去窗外,山野依旧,夏日绵长。旅途虽长,却并不让人感到疲累,而广州已自远隔千里。

再见,广州。

广州,再见!

(全文完)

本文作者“雁飞”,现居上海,目前已发表了96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雁飞”关注Ta。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岭南建筑
佛山梁园
岭南四大园林:广东佛山 梁园(96幅)
广州·陈家祠
【广东】6月15~16日 | 尘世秘境之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园林
西汉时期广州和佛山区域是靠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