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照片:抗战时的粮食
2017-10-25 03:05:36








1944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粮食获得大丰收。当年12月至下年初,晋察冀边区召开了第二届群英会,表彰战斗英雄和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模范。大会还举办了学文化、抓生产的综合展览。图为展览期间,根据地军民观摩学习晋察冀报社的轻便印刷机和铅笔版。

图为1938年1月20日,南京市区,侵华日军强行征集民间各种运输工具运粮食。

图为反“扫荡”开始前,晋察冀边区人民群众把粮食、衣物埋在地下或挖洞坚壁起来不让日军抢走。

1942年,晋察冀边区,八路军与当地民众的劳动场面



1945年,湖南辰溪,受雇于军方的舢送军需品和粮食 。 

云南昆明,穿过城市的运河成为运送粮食的重要通道,画面右侧河堤上的小路是运粮的路上交通线。

1940年,晋察冀根据地的农贸市场

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游行,拥护减租减息政策



日军发明了“军票”,作为一种强制流通使用的代用货币,在占领区征发军用物资。被强征的百姓,可以用军票到日本商社购买布匹、煤油等生活用品。

1937年10月5日,上海淞沪会战,日军士兵用当地居民的婴儿车搬运粮食


国民政府先后实施过征购和征借、田赋征实等战时土地与粮食政策。所谓田赋征实,就是以征收实物取代征收货币田赋。目的是由国家掌握大量粮食,保证军粮民食供应,稳定币值物价,克服财政经济困难。粮食首先用于保证军粮供应,继而是公粮,最后才用于民食调剂。这套方法对于稳定大后方、坚持持久抗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图为1945年,两位壮丁(中间二人)与两位老兵的身体状况比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食的重要性,历来为兵家所重视。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国军队,由于性质不同和所处地位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措施,来保障粮食的供应,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却十分激烈的战争。曾经有一个八路老兵讲了一个故事,日寇在沦陷区搞“强化治安”时,在大街的墙上写了一条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企图禁止老百姓给八路军供粮。结果第二天一早,这条标语被人加了一个逗号,变成了:“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39年晋察冀敌后根据地八路军将领合影,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
罕见的八路军抗战真实场面:条件十分艰苦,图5光着身子过河
红色摄影师拍摄的抗日根据地:日军洗劫后的村庄一片狼藉
从一张八路军护送林迈可过路的照片,谈晋察冀军区的武装交通队
看懂世界格局之大国博弈:挺进华北
洪洞马牧八路军总部旧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