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么从缺爱的“自卑”里爬出来?
发表于2017-12-05 19:33:19


一周多之前写了一篇文《亲爱的,别再向一个“爱无能”的人要爱了》,很多读者看完释然地评论,“原来不是我不够好,而是我想要1000,但是我求取爱的那个人其实只有100,他只能给出那么多爱”。

 

但是也有读者提出了疑问,


“特别害怕的是,我因为他只能拿出一百元 而原谅他拿不出我要的一千时,发现他对别人可以拿得出两千。”


“我的妈妈对弟弟可以拿出1000,可是对我就只能给出100。我怎么释怀?”

 

有人期待作为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的我,给出答案。


我想说,面对这个事实,你肯定会感到难过。


面对一个人,如果你眼睁睁地看到她(他),可以给别人更多,但是却给你很少,那么这的确是一件你的生命中遇到的,悲哀的事情。


不释怀,不原谅,有愤怒,是正常的。

 

但是,你会因此攻击你自己吗?


你会一遍一遍地去想,这说明我不如别人,或者如果我做得更好,她(他)就会更爱我吗?



01


爱里面,的确有区别对待。


这个事实,可能令一些有疑惑的读者感到残酷。

但是我还是要说出来。

 

然后,我用数字来对这种“区别对待的爱”打开比方,虽然这不够严谨。


如果一个人A有1000元,她可能会给一个人B 100元,也可能会给另一个人C  500元。


B面对这件事的感受是什么?来自于B对这件事的看法(认知)


——也就是说,B因此产生怎样的负面感受,取决于B,怎么看待这个拥有1000元的A,给了C 500元这件事情。

 

首先,B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将自己“不自觉”地放到了和C比较的位置上。


只拿到了100元的B,轻易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不够爱我,更爱另一个,所以他给另一个人的爱更多——也就是说,和C相比,我不够好,远远不够。

 

但是这个结论里面其实有很大的漏洞。


我们来模拟一个故事。

假设,A是妈妈,B是姐姐,C是弟弟。


妈妈对弟弟很温和,总是纵容,对姐姐却很严厉,不苟言笑,重男轻女的妈妈,让这个姐姐从小就受到了冷落,姐姐甚至因此很憎恨弟弟,也在潜意识里形成了“我不如弟弟,我不够好,所以妈妈不那么爱我更爱弟弟”的固化认知。

 

但是,如果对比姐姐和弟弟拿到的100和500的差异,姐姐就因此得出结论——是自己没有弟弟招人喜爱,或者自己没有弟弟优秀。


要让这个推理真正成立,那就必须假设妈妈是一个绝对公平的机器,会对自己的孩子做出绝对公平的反应,不夹杂任何个人的思想、潜意识动力!


只有妈妈关于爱的反应系统,是绝对公平的,

那么妈妈如果给了弟弟500给了姐姐100,

才会意味着拿到100的姐姐不如弟弟。

 

但是,妈妈显然不是一个绝对公平的机器。


爱的反应系统,也极其复杂。


妈妈,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固化的认知、现实的因素和巨大的潜意识动力。

妈妈和姐姐的爱的表达,取决于,妈妈的认知、潜意识、现实环境造成的和姐姐这个复杂个体之间的链接;

妈妈和弟弟的爱的表达,取决于,妈妈的认知、潜意识、现实环境造成的和弟弟这个复杂个体之间的链接。


妈妈对于姐弟二人的区别,不但不是绝对化的公平反应,而且也不完全受妈妈的意识控制,不完全是一种个人清晰可控的选择,很大程度是这个妈妈潜意识的强烈动力造成。

 

比如妈妈的原生家庭也是重男轻女,所以妈妈对于姐弟的区别是一种“强迫性重复”,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姐姐苛刻对弟弟宽厚是在重复原生家庭的模式,


甚至为了避免内心冲突,妈妈的内心防御系统也会在“无意识”中给自己合理化的理由,她会骗过自己,坚持相信“姐姐就是没有弟弟好,不如这个弟弟”。

 

也就是说,100和500,即便排除个体对爱的感受程度的问题,

只是以爱的绝对值来考量,


那么决定被给予100还是500的爱,

既不取决于姐姐是否比弟弟优秀,

也不取决于妈妈对姐弟的对比和选择,

而是来自两个完全无法进行比较的系统,两种完全不同的链接产生的复合反应。


这两个不同的链接里,还包含了两端的个体,不经过觉察就无法感知的大量的潜意识。

 

举这个例子,不是想说,当年还是孩子的姐姐在童年不应该草率得出一个“妈妈不爱我更爱弟弟是因为我不够好”的结论,


而是想说,当这个姐姐长大成人后,可以通过重新去看待这件令人悲伤的事情,觉察到,其实“我不够好”的结论,是一种有偏差的认知,从而改写自己的认知体系,关于自我价值的这一部分。

 

如果能够以新的视角去看待,妈妈和自己还有弟弟的关系,


那么姐姐就可以跳出过去“不够被爱就是自己对比某某还不够好”的固定看法,抛开过去的经验,重塑自己的人生故事。



02


很多人在“被爱”这件事上,受到的伤害其实是多重的。


第一重,来源于得到的爱的确匮乏,没有能够滋养到渴望爱的这个个体。


比如妈妈不够爱我,对我没有接纳和温柔,比如男朋友对我的态度简单粗暴,并不能真的给予我包容和抚慰,于是我觉得难过、悲伤。


第二重,来源于第一重里面这件令我难过悲伤的事情产生的后续反应——我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因此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结论,即感觉到自己不够好,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和自我攻击里,长久地无法走出来。

 

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不但令人难过,更糟糕的是,在对比之下,它还会击碎这个人原本就很脆弱的自信和价值感。

 

当这种“不够被爱”,再加入对比,那么它的伤害程度就会更大。


比如,故事里的姐姐会拿自己和弟弟对比,一个女孩,拿自己和前男友的现任去对比,一个妻子,那自己和老公的外遇对比。看到了待遇的区别,就立刻觉得这就是“自己不够好”的有力证明。

 

这就好像一个坏的反应引发一个更坏的反应,从不够被爱开始,让这个人,跌入了自我否定和怀疑的深渊。

 

不够被爱,是一件令人感到难过、遗憾和受伤的事情,但是要爬出自我否定和怀疑的深渊,就需要保持觉察。

 


03


在不够被爱的问题上,何为觉察?


——理解到很多事情不是你做得更好这件事就会改变了。因为不同的人之间,就是不同的潜意识在交流,潜意识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彼此之间产生的爱,和彼此付出的行动的反应,也会因此而大有不同。


这不是你,好与坏、价值高或低的问题。

 

这里面有你可以努力或者去经营的部分,但是也有很多你即使努力了,或者他人也努力了仍然在关系中改变不了的部分。毕竟,每个人的人格都代表了这个个体,而这个部分,独立并坚固,难以改变。

 

举个例子,你的前男友有着希望被控制被严厉要求的潜意识模式,但他自己没有清晰得意识到这种潜意识需求(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强势、从小对他寄予厚望严厉要求的妈妈,而他对这部分有着无意识的深度认同),尽管你对他处处包容没有什么要求也不想他承受压力,但是他对你还是不够“爱”,你们不欢而散了。


然后,你听闻他对强势的新女友言听计从,好得不得了,并且你听说他的新女友还怂恿他跳槽去辛苦又压力大的地方,而他一边抱怨一边还是去了。


更让你无法接受的是,他明显对她更好!

 

如果,你假设了前男友这个个体,是一个绝对公平的依据对象给出爱的多少的反应机器;如果,你不知道原来一个人的行为喜好,很多时候是由潜意识模式决定,而不是单纯地去分析好坏得失;那么你可能就会因为,这个男人给了你100 ,而给了她500耿耿于怀。


要释怀,只能是觉察。觉察到他不是一个反应机器,因此你和他的现任不具备比较的意义和体系,觉察到他的行为很多时候也是潜意识的一种反应,而不是“你给我一块我就给你一块”这样简单明了的交换法则。


 

04


但是觉察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假如一个人,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慢慢在形成自己的人格过程里,内心已经固化地认为自己不够好,人格身处有着自卑的情结,自我价值感非常低。


那么这个人恐怕无法“客观冷静”地对于一个自己不够被爱的局面,去进行分析,


而是不管发生了什么,她的内心已经存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强有力的立场——即“我不够好”,所以她看待很多事情,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放在和别人比较的位置上,并且以“我不够好,不如别人”作为结果,倒着去寻找所谓证据和推导过程。

 

“我不够好”并不来自于这个人每一次关系中仔细论证的结果,

在和别人的比较中落后,也不是一个经得起逻辑推敲的比较,


一个人,其实往往是先有了“我不够好”的潜意识重复的先入为主的判断,

然后再去搜集去证实自己不如别人的证据。



写在最后


关系其实是复杂的,

因为有人才有关系,

而每一个人都是由意识和潜意识组合而成,

有着自己的意识、理性也无法去控制和决定的一面。

 

所以关系中的“爱”,它也不是一个绝对或者纯粹的词语。

既然给出“爱”和感受“爱”的,是人这种极其复杂的有机体,

将“爱”看作绝对而纯粹,甚至当做一种数量去对比去分析,

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有偏差的。

因为这个预设一开始就已经不对。

 

渴望得到爱,

没有错。

对比他人,

得到的爱不够多,

也会令人难过。


而且,这也不是一个人,

努力变得更好就一定能改变的部分。

认识到这一点的人,

不一定能收获更多爱,

但是至少能收获平静。

 

最不幸的事情,

不是你得到的爱相比他人更少,

而是你因此判定自己,

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灵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弟弟对姐姐说我爱你,姐姐反应太过真实,直言明天就嫁人
看完这6张当年和现在的对比图,你会体会到百感交集的滋味
【甘肃】黄欣怡《我的弟弟》指导教师:狄文娟
大山里的姐姐(一组照片)
我和弟弟
搞笑GIF段子:10月1号出游遇上路阻怎么办?有了这招阻多久都不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