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在东京吃了碗日本人做的兰州拉面

我在东京吃了碗日本人做的兰州拉面

2017.12.26
真希望这碗拉面汤里的牛腱子肉块永远也都捞不完。

记忆中第一次吃兰州拉面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当时被父母强制报名了 “奥数班”,没想到在义务教育以外的双休日,还要牺牲睡懒觉的时间起个大早跑到老远的丰台去,上一个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课。

直到有一天早上,我爸带我去了一家兰州拉面店 —— 还真的不是后来曾在北京占据王道的 “马兰拉面”,而是一家只是挂了个 “兰州拉面” 牌匾的面店。六里桥的清晨,早市和各种早餐摊在十点前异常喧闹,各种味道混杂融合。但踏进兰州拉面店的那一刻,嗅觉突然被总结,世界也突然静止。表面清淡却回味无穷的牛肉骨汤,放在面上的三片牛肉,还有吸满了汤头味道的萝卜,配菜的一个茶鸡蛋…更不用说作为主角登场的拉面,都为刚才的无序画上了暂停的符号,翻到藏在面下突然出现的牛肉丁时,每一下的咀嚼都像是游走在舌尖的舞步。

后来,兰州拉面在北京越来越多,味道也都不错,但是我依然怀念那家丰台区的兰州拉面 —— 伴随着我小学最后几年的初恋拉面。再后来,我来到了东京,东京也不是没有兰州拉面卖,但吃来吃去也没找到感觉。于是东京的我和北京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个味道产生了难以逾越的距离。

今年夏天,东京开了一家马子禄兰州拉面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各种社交网络上吃货们开始躁动起来。我也跃跃欲试,但是一听说要排一个小时左右的队,对没耐心的我来说,难度有点大,开始有点打退堂鼓了。再加上那几个月确实非常忙碌,所以这件事在待办事项列表中的优先度不断降低。

直到入冬,正巧在马子禄开店的神保町办了自己的墨绘画展,这下就真的不去不合适了。

多亏这次墨绘展,给予了我去造访马子禄的机会,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

神保町这个地方除了以各种古书店而闻名,也可以说是各种传统美食的激战区,店面多为百年老铺。无论是在学生运动时代兴起的各种咖啡店和咖喱食堂,还是高端中华料理咸亨酒店,新世界饭店等都各有特色经久不衰。在我读研究生的那个时候,神保町可以说是我每周的必去之地。

神保町的兰州拉面附近都是旧书店

于是在一个冬日的周末上午,我和另一位吃货朋友约好早早的来到神保町车站。这是我第一次为了一个吃的放弃了周六的懒觉,不禁想起小学时候似乎有着同样的心情,没有那碗拉面是不可能早起的。

马子禄开店时间是上午11点到下午2点半,其实之前在下午2点来过几次,每次都看到店已经关门了。后来才知道,当天的汤如果卖没了,营业就会提前结束。

我们来的这天,距离新店开张已经过了三个多月了,本以为热度应该已经减了不少,却出乎意料,这里居然还这么有人气。当我们来到店门口的时候,早就有人已经开始排起队了。队伍中大家交头接耳,听起来客人应该是日本人和中国人为主,还有一些是中东系或者印度系的人,光看脸分不太清楚。店主在门外有条不紊的招呼着排队的客人。我们到的时间已经接近12点了,所以店里面已经人声沸腾,大家已然吃的不亦乐乎。路过的很多人都会好奇的看看队伍,再看看这到底是在搞什么名堂。还有人离远了拿手机拍队伍,就像拍一种街景一样。啊!所以我才讨厌排队!

说是这么说,但是我没能免俗的拍了张队伍的照片

倒是没有排一个小时,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轮到我们买餐劵了。虽然天儿确实有点冷,但是好奇心作祟和第一次主动排(吃的)队再加上空腹让我有点仪式感的小激动,不夸张,一旦各种学校毕业了之后就很少有这种感觉了。一进门儿,兰州拉面骨汤的味道扑鼻而来,其实我根本没对这家店抱什么太大的希望,但是这个味道我真的没法说它闻起来不香,且不论 “正宗” 与否,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兰州拉面,没错了。

先去自贩机点面,机子上写着只卖一种面就是 “兰州牛肉面”,也就是兰州拉面,88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40多块钱),跟一兰差不多的价位。没有拌面,也没有其他的选项。自贩机上面还挂着一个招牌写着中华老字号,下面一行小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日双语的自贩机,可惜没有做配菜的茶叶蛋

拉面的粗细分三种,细面,韭叶(就是平面)和三角面。可惜没有我心念的毛细,稍微有点遗憾。浇头的分量也是可选的,加12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六块钱)香菜增量,加2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十块钱)牛肉增量。可以不加香菜,或者不加辣椒油。店里会准备黑醋(日本一般只有中华料理才有黑醋,一般都是白醋),还有防止吃秃噜嘴把面汤溅到身上的纸围裙。

在自贩机上我看到一个贴纸上写,本店已经开始夜晚的营业,时间是下午5点到晚上8点半。终于可以不用起早排队啦,我暗自高兴,以后就可以晚上去吃了。然后意识到自己还没吃面呢就开始想着下一次了。

买完餐劵的我们,先在店外的座位上等候。我斜眼看看店里,小小的店里大概有40多个座位,基本上都坐满了人。尽头则是正在抻面的师傅和工作人员,店里不算宽敞,但是明亮干净。我把餐劵递给服务员,然后说明不要辣椒油(我爱吃原味的)然后没过一会儿,我们就被引导到店里坐下,服务员送上来免费的茶水。

以后有晚饭的福利了

等面的时候,听见前桌单人席挨着的两个中国人聊着,有个人说他已经来第三次了,而且他每次来都要吃三碗,我听了后不禁有点放心,有回头客,肯定难吃不了。但是吃这么多,也许分量不够大吧

等了没多久,我的面来了。

筷子的包装袋上印的 LOGO

牛骨汤在我面前散发着热气,香菜和蒜苗被切的细细碎碎的飘在汤头上,就像一片各种绿组成的云彩。我突然意识到,在东京吃的很多所谓兰州拉面的香菜,大多都是随便薅下来洒在上面的。这样下去基本每一筷子上,都会有香菜和蒜苗的积极参与。

朋友点的加了辣椒油 and 肉量翻倍的面,样子上可以说很符合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 的审美标准了

我点的面比较清淡

每次去日本的拉面店的时候,我都会先用勺子舀一勺汤喝,但是这次我迫不及待的上来就吃面 —— 在我的意识里,兰州牛肉面的主角不是汤,而是拉面本面。在日本拉面店,很多店家都会花心思在汤头的熬制上,而面本身则采用一些市场购买的面。但是对我来说,这一碗面,汤是为面服务的。

带领着牛肉汤的醇香,主角 —— 拉面在舌头和牙齿之间弹跳,随机被碾碎琢磨,细细品味。只有用手拉出来的面条才能有这种近乎于调皮的韧性,我抬起头看坐在对面的我的朋友,她喜好辣,所以点了带辣椒油的相对 “正统” 的一碗。我们四目相对,然后几乎是同一时间做出评价 —— 真的不错,就是这个味道。

旁边一个学生样的中国人边吃,边拿手机查着什么,因为座位离得特别近,所以话听的很清楚。

“听说这家店的老板,日本人,去拜师了马子禄拉面的传人,去了四次人家才同意把技法传给他,让他在日本也用这个名号开店。”

“采访说他去北京留学的时候迷上兰州拉面,后来回到日本发现没有一家能做出之前在中国吃的内个味儿,就决定自己开一家。”

“哈哈哈,那横竖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胃啊!”

尽头的抻面师傅在努力的料理面,据说有一位是创始人

再去用过于华丽的溢美之词来形容这碗880日元的兰州拉面,实在是显得会有点做作。因为它的味觉层次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素朴的享受。就像你无法用太华丽的语言去形容薄切的白萝卜片是多么恰到好处。还有牛肉片的味道,也是在日本非中华系餐馆儿完全找不到的亲切味道。但最令我惊喜的是吃完了三大块的牛肉片以外,在汤里还有切成小方块的的牛腱子肉被藏在拉面下,这个细节是我在东京的任何一家打着兰州拉面的名号的餐馆里,都没有的设定。

在吃完了面和面上头几块薄切的牛肉片之后,剩下的其实才是关键。因为主角已经退场,这碗面势必要面对食客的取舍。无论是怎样用心熬制的汤头,对于很多没有喝汤习惯的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并且因为量产而贬值。虽然我本人是非常爱喝汤的,但是我观察到很多人其实吃完面和肉之后就不继续吃了。但如果汤里还有隐藏的肉的话,很多人就会用汤勺开始从汤里寻找,还能借此多座一会儿,并且抵消了牛肉面中肉不够多的这一个缺点。

牛肉面里我最幸福的部分 —— 就是这几块小腱子肉给我带来的

我不太确定这一点到底是不是区分兰州牛肉面正不正宗的关键,在吃到牛肉块的瞬间,脑中就产生了这个问题。“正宗的牛肉面是不是必须要有牛肉片和牛肉丁两种状态的肉才行?” 我问朋友。朋友和我一样寻遍东京,都没有找到把牛腱肉藏在面下面的店,但是她也不确定。我们两个都不是兰州出身,因此只好借助 google 和百度想找到答案,但一无所获。

捞着牛肉汤里的牛腱子肉,我突然想到了十几年前的六里桥那家不知道名字的兰州拉面。在我吃完了那一碗面后,迟迟也不想去上学,想着如果能多坐在店里一会儿是一会儿。面下的牛肉块就像是应了我的心意一样,好像捞也捞不完,我借口说要把面汤里的肉都吃完,原地磨蹭。真希望时间可以停止,这汤里的牛腱子肉块也永远捞不完。

有那么一瞬间,我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回到了北京,以为自己吃的是那碗记忆深处的丰台兰州拉面。我发了条微博故事说我终于吃到了马子禄,评论中有人说好吃,也有人说这家不 “正宗”,“正宗” 要去兰州当地吃才行。

我突然想,“正宗” 这个名号的意义于食物而言到底是什么呢?我在北京家乐福的超市边上吃过 “正宗老北京土耳其烤肉夹馍”,也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吃过最正经的 kebab(土耳其烤肉夹馍),忽略他们看似相同的名字,这两种味道完全不同的食物,我其实都觉得不错。名字只是一个政治概念,舌头才是评测食物的关键。新鲜程度,料理味道的维度,这些对味觉敏锐的美食家来说都很容易判断,但唯独 “正宗” 与否是难下结论的。

朋友说,其实 “正宗” 这个概念也是在变化的,主要是看是谁定义了 “正宗” 这个词儿,人的生活习惯也在进化,20年前的 “正宗” 放到现在,也不见得一定能被大众接受。现在信息时代资讯这么发达,网络上到处都是到兰州拉面所谓的 “正宗标准”。但是她认为归根结底,美食的意义就是服务于人的体验,抓住大家的胃才是真赢家。

我点头赞同朋友的看法,然后决定再来一碗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州拉面(兰州牛肉面)的制作
兰州没有拉的牛肉面
为什么兰州牛肉拉面牛肉特少?
“亮豁”的正宗兰州味道:鼎·中国兰州牛肉拉面
老司机2招教你识别正宗兰州牛肉面
创业网上卖牛肉拉面,12天销售1万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