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不再相信“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这样的鬼话:消费陷阱是如何摧毁女
2018-01-10 13:26 | 豆瓣

本文由豆瓣用户@阿猫 授权发布

临近年关,在“双十一”、“黑色星期五”、“双十二”这么些大型购物狂欢节的接连感染下,相信大家早已沦陷了。不出意料,每天都能在社交网络看到芸芸众生相:蠢蠢欲动准备拔草的,揣着荷包哭爹喊穷的,疯转促销折扣小广告的,喜滋滋晒剁手战利品的,分享海内外购物心得的……仿佛不把钱好好花掉,就不能高高兴兴跨到2018年了。

作为一个在“她时代”成长起来的女孩,我早就学会见怪不怪,但偶尔,偶尔还是会被更加毁三观的现实戏码吓到,比如这个:大三女生为买贵牌化妆品欠一屁股债,只好去做援交,等到赚了一万多后,已经被新一轮的消费魔咒劫持——是的,债台高筑的她并没有因此幡然醒悟,反倒询问美妆博主该去还债,还是继续买心爱的大牌眼影口红和橙花香水。

这个女孩,显然就是那种典型的、被消费至上主义脑控、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物欲不惜把肉体献祭出去的可怜虫。在光大伟正的国产伦理剧里,这一形象惯常被塑造成可恶的拜金女,长发大波不消说,更离不开一身亮瞎眼的闪光名牌,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反派类型。

电影《最爱女人购物狂》截图

但在现实中,这一类人无疑是弱势群体,你只能略微表示同情,却不忍心去严厉指责她们。说实话,作为一名出生在千禧年间(1984-2000)、热衷于在网上搜刮潮流资讯、也曾幻想踏足在时尚浪尖的年轻女孩儿,我不是不懂物欲膨胀和囊中空空并生的左右为难,而是太特么懂了。

只需随便刷刷网页,就能看到时尚博主争先恐后地告诉你:要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东西。话都是这么说的:大牌虽然贵,但是由于品质好,可以用得更久,这样均摊下来就不贵了哦;买品质好的有助于拔高气质,为了配得上名牌衣服和化妆品,你必须变成更美好的自己啊!还有还有,只要咬咬牙剁手舍不得买的单品,就更有动力赚钱了呢。

曾经,天真的我也这么认为。但是,一旦你相信了这些鬼话,就会掉进一个个名为“女人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的营销陷阱里,开始你大杀四方的消费人生,并在日后为雪花般纷至沓来的账单饱尝苦头。

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剧照

有人说,“她世纪”(Herstory)不是“她的世纪”,而是“她消费的世纪”。没错,那个人就是我。在政界、商界,乃至各行各业都还没实现女性准入门槛与男性等齐的当下,只有各色消费场所为女性首先敞开了大门。在这种语境下,女性消费者是一群“败家娘们儿”,哪怕她们实际花的钱还没有男人多,也更容易在社会舆论中与消费文化发生关系,更多以“消费者”的符号出现,而非负责创造活动的“生产者”。

这一点并非胡诌。很多年前,法国学者让·波德里亚(Jean Baudfillard)就在《消费社会》中为此提供了依据:“女人之所以进行消费是因为她与自己的关系是由符号表达和维持的,那些符号构成了女性范例,而这一女性范例构成了真正的消费物品。

换言之,部分女性非理性消费的实质,乃是对商家营造的“女性范例”的消费。几乎没有女人能抵制这样的诱惑——变成你想要成为的样子。

都是些怎样的范例呢?

梦幻场景烘托下的长腿维秘天使,灯光一打、音乐一响、烟雾一绕场,美人从T台款款走出,你就会被那美丽的光华所震慑,进而情愿相信她们的性感窈窕是由于穿着该品牌内衣,而非自身基因优势、辛勤训练和长期饮食控制而来的结果;看到大型广告牌上皮肤光滑紧弹的“不老神话”,你以为使用了某款贵妇精华,就能和她一样修复岁月的痕迹,却不知道人家砸了多少时间精力财力在一张脸上;也可能是某个潮流女星在广告画册上的漂亮身影,为了和她一样酷,你花了正常10倍的价格去抢购一件潮牌卫衣。

维多利亚的秘密2017时装秀 截图

无疑,消费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我们花了钱、买到自己所需的东西、弥补某些缺失。但是,如果你更了解商家一些惯常伎俩,就会开始思考:这一切,是否生来所缺?

为了吸引你购买,商家都设了哪些圈套?

1. 引发女性的自身价值焦虑

你什么都嫌贵,穿的嫌贵,吃的嫌贵,脸上用的也嫌贵,减肥嫌贵,美甲嫌贵,无论你做什么都嫌贵,就你自己最便宜,最后连男人都嫌你便宜。

这段被无数微商引用的洗脑金句,可以说是让许多无知女性上钩的罪魁祸首。只需亮出她们最恐惧的事物——没有男人要,她们立马就会爽快掏钱。商家深谙此道,买家也相当吃这一套,因此流传已久。

最让我感到恐怖的是某次逛街,在某护肤品专柜前,一个导购拉住我的手,她要推销一款去角质啫喱。甩不开的我,只好任由她往我手背涂抹该产品。她用一只手把我整只手掌包裹住,一边用另一只手搓揉我的手背,一边说:“这样滑滑嫩嫩的手,你喜欢的人才会想牵啊。”看看,她是怎么暗示的:不使用她们产品,我连被喜欢的人牵手的机会都渺茫了。

那时我才大二,还是个三观不稳定的小萝莉,好在我对商家的强行灌输都带着天然的警惕。最后当然没买,却不得不佩服她的洞察力,以及营销手段之快狠准。如果我的外貌焦虑和求爱心理再强烈些,耳根子一软,说不定就乖乖买账了吧。

电影《独领风骚》剧照

基于恐惧的营销手段,既有面向女性的,也有面向男性的。据我观察,男性一般担心自己身材不够强壮、性生活不够持久、阳具不够壮硕,普遍建立在“更高更强”的基础上,女性则更多的害怕失去什么。由此可见,女性的时装、保健品、护肤品、保养品、化妆品、健身美体、美甲纹绣半永久、医美整形,统统都可以按照这个套路出牌。

因为女人怕老,抗衰老广告打的是重塑青春容貌的恐惧牌,“21天重塑新生“之类的概念都很好卖;纤腰丰乳和“卵巢保养”的套路,多为吸引已婚少妇买单,她们害怕与“黄脸婆”这个污名发生任何关系,为了拴住老公破费多少都愿意;或者,就像某知名整形平台广告里的苦心敦促那样:如果你不够漂亮,就会嫁一个普通的男人、领着普通的收入、过上滑坡一般down到谷底的普通人生,既然你不想平庸,赶快去整形吧。

对此,蒋晓丽博士也说,“女性之所以热衷于消费,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女性在专业群体中缺乏社会地位所作的一种补偿。尽管社会倡导‘男女平等’,但是女性一直以来被人们看成只是‘男性及其理性活动的她者’”。

说白了,这些消费背后,都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忧虑。缺乏上升渠道的女性,只能把消费作为替代品,借此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商家当然不会放过女性这一弱点,结果是,你买得越多,就越容易焦虑。

2. 构建女神形象供人追捧模仿

西方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杰梅茵·格里尔在著作《女太监》里说:“一位迷人女子的形象是最有效的广告手段……无论她做什么,她的形象都卖得出去。我们文明中的女性崇拜狂鲜明地表现在她的脸上……她是个不折不扣的洋娃娃……她必须绝对年轻,肉体必须一毛不生,肌肤必须富于弹性……而且永远是那副笑模笑样。

明白这一点,就知道不必迷恋女神,大多女神不过是洋娃娃,是快消经济的产物。

电影《欲望都市》 剧照

然而,那么多年来,针对女性消费者的统治模式依然存在并且卓有成效:指出她们的局限性。在商业广告里打造迷人靓妹的形象,让她们心生向往。告诉她们这一切是可供模仿的,从头到脚,每一寸肌肤,每一个身体零部件,只要你愿意掏钱,就能逐一打磨得完美无瑕。在这过程中,各路商家一哄而上,分食消费者的各个部位。好了,该是时候把她们高高地捧起来了。只要别摔着,你就是最闪亮动人的女神。

在这一套养成系统里,卖家和买家可谓各得其所,前者赚到了钱,后者满足了虚荣心。哪怕某些广告充斥着反智和对美的蔑视,消费者也在对完美形象的狂热追捧中,逐渐失去判断能力了。

从得到她们的启蒙玩具——芭比娃娃开始,女孩就被告知做一个漂亮姑娘是她们的义务。当男孩还趴在脏兮兮的地上玩泥巴时,女孩们就知道,就算没有长腿细腰大胸脯这样的天然优势,起码也要把样子拾掇得像回事,才能在竞争惨烈的评分系统里生存下来。

商家更是为此树立了无数模范,在你耳边循循善诱:“你要对自己好一点哦,这样才能遇见更美的自己。”这下好了,你面前是安吉拉宝贝、古力娜扎、迪丽热巴这些一水儿漂亮女星,她们硬照上的脸蛋打着高光,经过电脑软件磨皮,你就算举着放大镜找,也找不出一个毛孔。

商家偏偏在一旁煽风点火:“你脸上还能看到毛孔喔,不能算精致女孩。”——去你的,老娘只想做一个健康正常、能吃能喝的快乐女孩,不想做什么精致女孩。可是大部分女孩并不像我那么豪放啊,她们就默认了自己的“不完美”,开始漫长而艰苦的形象改造工程。

芭比娃娃改造前后对比

在进阶过程中,买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引用咪蒙小姐《成为一个女神,到底要花多少钱》里的例子:

基础护理包括:洗面奶、化妆水、精华、乳液、晚霜、防晒、眼霜、润唇膏、面膜、护手霜、身体乳液、卸妆液、眼药 水……一年2万。

修身美容包括:健身房、瑜伽、美容院……一年最低6000元。

彩妆包括:底妆(隔离+妆前乳+粉底液/BB霜)、粉饼、散粉、眼部打底、眼线液、眼影、眉笔、睫毛膏、腮红、口红唇 彩 、定妆粉、修颜粉、(美瞳)各种美容工具、美发、美甲……一年1.5万

衣服:平均每个月1-3件新衣服吧……一年1.5万

鞋:一双凉鞋300+,单鞋均价600+,靴子1200+……一年1.3万

配饰:包括装饰性首饰,围巾,帽子,包包……一年4.7万。

也就是说,想成为女神,单说外在投资(内在投资,比如买书啊,报班学习啊啥的,先不谈了),起步价一年要花11万

瞧瞧,光是这条单子上,就有多少商家等着收钱啊。

变美就像无底洞。如果你不是真正的热爱它,把自己的形象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就像美妆博主和大明星那样),却依然不断往里面砸钱、投入时间、机会成本和宝贵的注意力,那么就是在不经意间被商家劫持了。——你以为做到这一切才配得上你的女性身份吗。那么由我来告诉你:不,不是的。

大家都问:如何才能变成女神?

却没人问:为什么要变成女神?

我都快哭了:女生们,你们真的太好骗了。

如果一个社会里,人人都争做大歌星,你会不会觉得很夸张?如果有一天,大家都想当搞笑艺人,你会不会觉得很可笑?每个人是不同材质的人,为什么要走同一条路线?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美丽的女生,本来就是在利用她们的长处来赚你们的钱。她们天生就漂亮,而且不断投入资源来维持自己的漂亮。外型吸引力,也不过是世间千般技能的一种啊。就像有人比较会唱歌,有人比较会搞笑。为什么非得挤上同一条跑道呢?

再说了,你以为你变美了,真的是让自己变好吗?当你把脸削成锥子状,把胸提升两三个罩杯,把腰束成A4纸大小,踩上价值不菲的恨天高,你有真正爽到吗?你会觉得舒服吗?不过是让商家变得更好了,让审视你容颜的人变得更好了。盲目追求单一美貌,对营销内容不假思索、全盘接受的女孩子,说白了,就是没有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缺乏审美的独立性。

如果缺乏这些基础素质,就算变成“女神”也不会过得太好。到那时,你将陷入一个怪圈,变美——觉得不够美——继续变美——还是觉得不够美,像短片《超级维纳斯》里的美人儿一样,在改造的路上刹不住车。

3. 利用女性对浪漫爱情的幻想助推

大家还记得这支广告吗?

截图来自《恋する肌キュンmovie》,YouTube

这是日本某护肤品牌的广告片,平凡女孩和帅气小鲜肉的浪漫邂逅,可以说是让很多女生心动的戏码了。虽然卖的是和剧情没什么关系的化妆水,但这有什么所谓呢?反正颜粉的脑袋里都已充满粉红泡泡了,哪还有空闲理会产品与内容契合度这种死脑筋的问题?

其实这支广告还蛮可心的,起码不拘一格,棉花糖女孩最后既没有瘦成一道闪电,也没有像《初恋那件小事》的小水那样,实现从丑姑娘到校花的华丽转身。有的只是小帅哥日复一日的相伴。

在一旁冷眼观看的直男观众,可以轻易说出有多不符逻辑:学校里那么多小美女,凭什么偏偏看上她呀。但人家广告就这么拍了,而且甫一推出就大获全胜。

你看吧,用情感来打动消费者,几乎是商家屡试不爽的妙招。在这一招上,又怎么少得了女孩子对浪漫爱情的憧憬呢?把消费者的白日梦包装一番,再重新贩卖给她们,不仅可以收获用户好感度,还能增加粘性呢。

挺好的,毕竟广告也是造梦的一种。一碗热乎乎的心灵鸡汤,喝下去没什么毛病,还能暖暖身子。虽然使用它家的化妆水,可能并无助于提升恋爱运势,但总比“斩男色”告诉你涂抹某种颜色的唇膏就推倒男神来得强。

“斩男色”,意为能被直男称赞的彩妆色号。因为直男在很多人眼里属于不会分辨颜色的色弱,毫无审美可言,所以就有了专攻直男的彩妆攻略,将大牌化妆品中的某些色号集结起来,奉为“斩男色”。

如果你以为这一都市传说只是来搞笑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据我了解,有些可爱女孩真以为使用了存半个月工资买的斩男色唇膏,就能华丽变身男神收割机。实际上,这群少女往往连口红怎么涂抹均匀都没琢磨明白,半个月的节衣缩食还让她们面如菜色,又如何巴望她们的男神俯下身来给爱的抱抱呢?

所以我要破一盆冷水:真的别指望靠买买买,让你的意中人喜欢上你。撸货种草时多个心眼,才不会被商家的甜言蜜语带偏。

----------------------------

说这么多,我只是对女孩子们爱之切责之深嘛。真的不希望大家轻易听信商家的蛊惑,购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商品,折扣力度再大也不要。更不要去尝试什么网络借贷,现金贷、信用贷、万恶的裸贷,统统不要沾。

《时尚断舍离》的作者、时尚顾问地曳iku子都说了:经常需要更换造型,乃是传统“流行”加诸女性的“魔咒”。而要破除这一魔咒,就是要学会抵制诱惑。——美丽和邪恶之间,只是一线之隔。如若稍有不慎,就会像前文的女孩一样,坠入欲望渊薮。

但愿所有女孩都能在这个物质星球找到自己真正需索的东西,抵制诱惑,精简人生。

----------------------------

补充:

一到掏钱包的时候,就嚷嚷着要对自己好一点,平时干嘛去了?一个人会说出“要对自己好一点”这种话,说明她大部分时间都在讨好别人。说明她平时在自虐。

为什么男人鲜少说“我要对自己好一点”呢,因为他们都对自己挺好的。

其实,应该是个人都懂得“对自己好一点”。这是基本的常识,也是生物的本能。所以,你要做的,不是在买买买这一块把缺失的爱补回来,而是停止讨好别人。

因为对外讨好,你迷失了自我,明白吗?

为什么那么少文章讲消费主义的弊端,难道大家都意识不到吗?

不不不,只是这么一说就不好卖货了。

除引用外的参考资料:

[1] 传媒“她世纪”的女性消费与消费女性,蒋晓丽,《社会科学研究》,2011.07.25

- END -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至豆瓣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妇女节”变“女神节”仍需勿忘初心
当代女性的美
商家打低俗广告吸引消费 女性全脱免费拿珠宝
象征女性纯洁美的狩猎女神(上)
大众点评变味了?
为什么我劝你不要在妇女节买买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