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味儿年俗:北京人的五更饺子
2018-02-22 10:28:00 16京社科 关注

大年三十吃饺子,这好像是过年的传统。但确切的说,地道的北京人不是这样的。那北京人是什么时候吃饺子呢?是大年初一刚过子时,俗话叫做“五更饺子”。

饺子堪称中国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几乎所有重大节日都要吃它,且在不同地域流行。

  从考古发现看,最早的饺子出现在春秋中晚期,在山东薛国遗址中,发现了三角形面食,内有馅料,被认为是饺子的原始形态。而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的晋唐古墓中,出土了放在碗中的饺子,形状与今天完全相同,虽无法知道馅料配方,但也是经水煮而成,只是当时不叫饺子,而称为牢丸或馄饨。

  饺子之名,本是从馄饨中分化出来,初期饺子也是连汤食用,区别在当时馄饨用面皮,或掺入极少的豆粉,而饺子皮则是各种谷物混合而成,元代以后才以面粉为主。比如宋代著名的“水晶角儿”,完全是用豆粉做皮,成品晶莹剔透,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杂粮黏度太差,在汤中久置,必然散开,只好熟后即出锅,遂与馄饨有了重大区别,以后饺子影响力日渐提升,完全压倒了馄饨,它曾经是一种馄饨的前史,也就没人提了。

  饺子在食界的特殊地位,使皇帝也不得不重视,据《酌中志》载,明代宫廷正月初一已是“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清宫正月初一也需吃“煮饽饽”,乾隆皇帝就曾在弘德殿举办过“进煮饽饽仪式”。

老北京人受旗人影响,把饺子称为煮饽饽,一直到民国之后,才逐渐改叫饺子。对于北京人来说,这顿五更饺子很特殊,因为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富贵人家,吃这顿饺子都得是素馅儿的,因为又叫做“全素煮饽饽”。

没到除夕九十点钟,年夜团圆饭结束了,孩子们忙不迭的去放鞭炮,老少爷们儿聚在一起聊聊家里家外的大天儿,而女人们还不能闲下来,必须把锅碗瓢盆用碱水烫干净,去除荤腥。

一过夜里十点多,各家各户就会传出“当当当,当当当”的剁馅儿声,饺子馅儿需要在半夜十二点前预备好了,因为过了子时就是大年初一,这一天不许动刀的。

全素馅儿可不简单,胡萝卜用礤床儿擦成丝,焯一下攥干再剁烂。大白菜剁碎挤干水分,再将香菇、木耳、黄花、粉丝之类的干货发好,细细的切碎。还可以放冬笋、面筋、白豆腐干,撒上点芝麻。拌素馅儿还必须加上搓碎的排叉或者是切好的油饼或油条,让馅儿的口感柔润。尽管是素馅儿,也能看出北京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理念。

按照老规矩,馅儿里可以放姜,但不能放北京人喜欢的葱、蒜和韭菜,因为这几样算“荤”,不过要是没那么讲究,切上几根冬韭,必定鲜美无比。

过年包饺子要全家人一起,有钱人家也是如此。这为的是体现一家人的团结和睦,齐心协力。饺子里不光有馅料,还会放一些洗净的硬币和枣,图个吉利。

到了五更天,饺子煮熟之后先上供。仪式过后,全家人到院子里燃放鞭炮。回到屋里小孩给老人磕头,长辈则会发压岁钱。之后,全家人就可以聚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新年头一口儿”了。

(文章自北京晨报、中国新闻网、凤凰网综合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人的饺子
吃过这70样东西才算正宗天津人
真担心有人把“饺子经”念歪了
老北京人春节必备十大美食
今儿冬至!数九开始,北京人一定要吃饺子!
冬至,这顿饺子北京人吃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