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师汪芜生去世,他一直在用黑白探讨这个世界的“生命状态”

城市

丰景1 小时前


一个用现代摄影技术继承古代山水画衣钵的人,想要探讨黑、白、灰如何气韵生动地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摄影师汪芜生于 4 月 7 日去世。

他因拍摄黄山而出名,在他极具辨识度的摄影作品中,一切都是黑白的:黑色的山,白色的云海,嶙峋的岩石和松枝,勾勒出一片虚幻的剪影。

汪芜生生于 1945 年,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1981 年留学日本,90 年代初旅居美国,去世前在上海定居。

他大量的作品被德国柏林Friedrich Christian Flick Collection 和维也纳国立艺术史博物馆等世界各国的美术馆及个人收藏家所收藏,作品《黄山幻幽 W01(梦中芙蓉)》成了北京中国美术馆所收藏的第一幅摄影艺术作品。

他曾作为东方艺术代表,出展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的总结性纪念展;也曾作为首个亚洲艺术家,在维也纳国立美术史博物馆举办大型个展。

此外,他还曾在纽约、波士顿、东京、奥地利、北京、香港等地举办过大型个展。并在 2015 年被世界著名的黑白摄影网站《MONOVISIONS》列为全球 35 位当代大师之一。

“黄山”是汪芜生最重要的主题,也是他在国内外摄影展上展出最为密集的主题,在他出版的 8 本摄影集中,有 5 本直接在标题中便提到了黄山。在一次《大公报》的采访中,他这样回忆黄山带给他“灵魂因震撼而飘走”般的震撼体验:

四十二年前我初遇黄山的大云海时,我的灵魂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直接影响了我的一生。那种摄魂撼魄的冲击究竟是什么?当时的我是懵懂而不得其解的。于是我穷尽一生,用我的艺术探索实践来思索这个问题,用我独自的艺术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种自然、黑白、人生的冲撞让鉴赏家读出了相近的意味。不少人以颇具传统意味的“水墨山水画”解析汪芜生的创作风格。

如日本文化和历史评论家松冈正刚(SeigoMatsuoka)曾说:

汪芜生把镜头、拍摄角度以及暗房放大技术神奇般地结合在了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水墨山水画”。

文艺理论家王元化在 1995 年上海美术馆汪芜生作品研讨会上说:

他的作品带有一种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调和趣味,就是汪先生的山水摄影都是黑白的,黑白得很简单,看起来有些就是个黑影,还有些云。假设以中国画相比,我觉得很接近“米派山水”的传统,就是黑白两色,但绝不单调,里面的层次十分丰富。

有人更近一步,将其于中国“天人合一”、与自然相互交流的状态相结合,而这种方式又是通过西方现代摄影技术展现出来,因此具有了中心文化的共融性。如奥地利克莱姆斯美术馆长所言:

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概念,这也是欧美能够接受的一种创作风格。任何文化对山水意境的追求都是美好的过程,汪芜生恰是在将艺术回归自然、回归永恒和不朽。

汪芜生则更愿意跳脱出与传统水墨画“魂魄相同”的印象,将黑、白、灰的自然上升为对生命状态的感悟

我只是借用黄山的松石云雾来描绘我对生命状态的理解和感悟。我对生命的理解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气”。所以说我的“摄影山水”所要传递的另一个信息应该就是“和谐”。世上无绝对的黑,也无绝对的白,它们相辅相成,又互为转换。黑和白和那无限的中间灰组成了我们的这个大千世界。如何把这些互相对立充满矛盾的黑、白、灰堆积营造成一个气韵生动的和谐平衡的世界是我们人类的艰难使命。

汪芜生先生的摄影,最终指向的还是生命状态。

除了黄山外,汪芜生还拍摄了以故乡安徽芜湖、日本唐招提寺、欧洲速写等为主题的作品,同样是一律的黑白照。

他喜欢“黑”,刚到日本时,黑衣黑裤一身黑,黑色表达了他“潜意识中的力量与孤独”。当他逝世后,留给世界的同样是一套套黑白摄影照片。硬邦邦的黑色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汪芜生本身的人生状态,如他所言

“我本人和我作品中的山峰一样,死死地、硬硬地、固执地立在那个地方”。

本文题图源于《大公报》,文中图片源于黄芜生个人主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位巴西摄影师用黑白影像给大自然写“情书”,并成为了影像历史上的传奇故事!
中国水墨意境,竟然被一个外国摄影师用相机拍出来了,美到震撼
黑白摄影 ▏水墨黄山
梅健文三十年前的黄山黑白摄影 (1)
【影像触觉】张晓萌黑白摄影作品赏析
〖NAPA北美摄影-精彩汇聚〗第三期 - 黑白光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