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去吧,去吧,没关系”:我从女儿的这本书里学到的这3点可以帮助你改变人生
发布时间:2019-03-29 

文:meiyayibu
来源:meiya(ID:OneStepUp)
原文标题:

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前段时间,浪花朵朵童书送了我一本《去吧,去吧,去野餐》,这是德国著名童书作家、插画家,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苏珊娜·贝尔纳作品,讲了两只母鸡,黑母鸡和白母鸡相约去野餐的故事。

没想到这本书,成了我和女儿睡前故事中很特别的一本书。为什么呢?后面再讲,先讲讲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黑母鸡和白母鸡住在一起,这一天天气很好,黑母鸡邀请白母鸡一起野餐。

白母鸡一边下蛋一边说:“啊,不行。天气说变就变,我已经瞅见了山上的一片乌云。”

黑母鸡说:“没关系,咱们带上大雨伞。”说着拿出手推车和雨伞。

白母鸡说:“啊,不行,咱们还没有准备路上的食物呢。”

黑母鸡说:“没关系,带上面包和苹果就够了。”说着打开橱柜,取了面包和苹果包好。

白母鸡说:“啊,不行,今天我还得把书看完。”

黑母鸡说:“没关系,把书带上就好了。” 

白母鸡说:“啊,不行,在外面,我特别容易着凉。”一边说一边擦鼻子。

黑母鸡说:“没关系”她拿出一件厚上衣放在手推车里。

白母鸡说:“啊,不行,我的爪子长了鸡眼,走路不方便。” 

黑母鸡说:“没关系,带上一贴膏药就是了。” 

终于,她们准备好了,推着手推车出门了,但一路上,白母鸡一会嫌太热,一会觉得手推车太沉,一会爪子上鸡眼很疼,好在黑母鸡都一一提出了解决方案。

走了一路,她们来到了野餐地,白母鸡很兴奋,觉得风景太美了,要在白桦树下野餐。两只母鸡吃着野餐看着风景,非常惬意,就在树下睡着了。

忽然天空下起了雨,醒来的黑母鸡大叫:“啊,糟了!”

这一次换白母鸡笑着答:“没关系。”

为什么这本书会成为我们亲子阅读中很特别的一本呢?

女儿小巴掌2岁4个月,基本上什么话都会说了,即便大人说了她听不懂的词汇,她也会问,这是什么意思?比如:“精力充沛是什么意思?”

看了几遍之后,孩子就记住了绘本内容,然后自动戏精附体,安排角色,开始演戏,她会说:“妈,你当黑母鸡,我当白母鸡”。或者说:“你当白母鸡,我当黑母鸡”。接着,我们一个说“啊,不行”,一个说“没关系”开始演起来。

这是这本绘本非常独特且有趣的地方,它可以用作孩子的话剧剧本,让孩子们去表演和游戏,也可以作为亲子之间的互动和游戏内容,让父母和孩子来演,在玩耍中增进亲子关系。

这本书画风质朴可爱,文字轻松愉快,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演戏,白母鸡和黑母鸡展现出来的不同的人生态度,可以鼓励孩子战胜消极情绪,热爱生活,但这些都不是我推荐这一本绘本最重要的原因,推荐它是因为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以下几个人生哲理:

01

差异不是问题

面对差异的态度才是问题

关于去野餐,白母鸡总是说“啊,不行。”黑母鸡总是说:“没关系。”这是她们各自的口头禅,以此可以看得出来白母鸡悲观沉重,做事总是忧虑重重、瞻前顾后;而黑母鸡却是个豁达又轻松的乐天派,遇到问题都可以轻松解决。

白母鸡和黑母鸡的对话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个悲观,一个乐观,其实“每只母鸡都是一个人类”,“每个人类都是一只母鸡”。

大家都知道做人要乐观积极,这个点我不想多讲了,白母鸡和黑母鸡的故事让我看到另一个点:差异如此巨大的两个人还是可以在一起,遇到分歧,还是能通过沟通达成一致。你依然可以和与你有差异的人交朋友或者谈恋爱,大家不会因为差异就无法在一起了。

我在咨询中,来访者常常抱怨自己和伴侣之间的差异导致冲突和分歧,但其实差异本身不会带来问题,差异巨大的两个人依然能够很好的一起生活,比如我们知道的刘嘉玲和梁朝伟这对夫妻,一个外向,一个内向,一个喜欢热闹,一个喜欢安静,但他们牵手几十年了,依然恩爱如初。

引发冲突的并不是差异,而是不尊重,不理解,不开放,或者要求对方和自己一样,不一样就是对方错这样的观念和态度。

如果一个人愿意保持着尊重、开放的心态,面对和自己不一样的朋友和伴侣,ta能够接受差异,能够在自己内在创造一个空间,让那些不一样的声音进来,遇到分歧和矛盾能够去懂得和别人协商、妥协达成一致,那ta和亲近之人的相处就不会因为差异产生过多冲突,ta便可以拥有和谐的亲密关系。

甚至因为耳濡目染,长期熏陶和浸泡,对方身上优秀的品质也会成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

就像悲观忧虑的白母鸡,因为受到乐观积极的黑母鸡的影响也变乐观了。

野餐到最后,天空果然下起了雨,白母鸡却可以笑着对黑母鸡说“没关系”。

这就像过度悲观的妻子和乐观的丈夫在一起生活久了,她也变得不那么悲观了一样。

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就是如此微妙。

(延伸阅读:差异不是问题,你对待差异的态度才是问题

02

学会看到被拒背后的原因,

针对原因解决问题,你会得到更多

这本绘本中,我对黑母鸡的做事方式非常佩服,除了乐观,她身上还有不怕被拒绝的勇气和坚韧,以及不怕问题和困难的耐心和精神。

还没有出门,白母鸡就用一个又一个理由拒绝她去野餐的提议,哪怕上了路,也是一会太热,一会推车太重,一会脚痛的借口,但是黑母鸡没有把白母鸡的这些理由当成是一种对自己的拒绝、攻击和刁难,而是保持耐心,就事论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家庭中,白母鸡是妻子,黑母鸡是丈夫,这个妻子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遇到一个这么有耐心又懂得解决问题的男人。

在婚姻生活中,有多少人,遇到被伴侣拒绝的情况,要么就是生气,要么就是逃之夭夭。

有个美国小伙子叫蒋甲,为了克服自己害怕被拒绝的心理,接受一项 “被拒绝100天”的挑战。还在自己身上安装了视频。

第一天,从借钱开始。他向公司楼下的保安借钱。他憋红了脸鼓足勇气在自己身上安视频,走上前,“您好,可以借个我100美元吗?”

对方直截了当:“不行,为什么?”他一瞬间尴尬极了,听到“不行”就仓皇转身跑了,完全没有在意对方的“为什么”。

到家,他回看了全过程,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反思,保安问了为什么,就代表还有交涉和谈判的可能,但是因为他太害怕被拒绝了,选择了逃跑。他意识到原来自己可以做更多。

这一次之后,蒋甲决定,决定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再跑,而是坚持尝试和沟通。

后来,他克服被拒绝的恐惧,收获了很多东西,人生也因此改变。他出了名,上了TED,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回到白母鸡和黑母鸡的故事上来,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像黑母鸡一样想去野餐,听到白母鸡说“啊,不行”,会习惯性选择逃跑和放弃,无法轻松地说:“没关系”,也没法听到白母鸡“不行”后面的理由,然后积极想办法让对方由“不行”变为“行”。

找工作面试总是不顺利,如果每一次被别人拒绝说“不行”时,你愿意尝试去问问对方自己被拒绝的原因和理由,然后总结每一次失败的经验,保持耐心保持勇气,相信过不了多久你一定会得到一份say yes的工作。

父母不认可你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对你说“不行”,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担心你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养活不了自己,生活过不好,假如你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父母就会同意你的决定。

女朋友一直拖着,对你结婚的提议说:“不行”,也许是因为她不相信你是足够爱她的,不相信婚后你对她还会那么好,假如你解决了这个信任的问题,让她相信你很在意她,很爱她,她一定会立刻嫁给你。

如果你被拒绝了,尝试去看看“不行”背后的为什么,然后去解决问题,相信你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那个“行”,哪怕真的“不行”,你还是会因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有很大的收获和改变。

03

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

你就会成为问题

这本绘本如果当成职场教科书,白母鸡则是领导,她说的每一个:“啊,不行”都是问题,而黑母鸡是她的下属,她总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领导说“天会下雨”,她就说“带上伞”,领导说“野餐的食物没有准备好”,她就说“带上面包和苹果”。最终黑母鸡不仅帮助领导解决了问题,还得到领导的认可

白母鸡和黑母鸡让我想到前段时间朋友圈刷屏的《我们同在一个公司,凭什么别人可以拿30000,我只能拿3000?》的文章中有一个案例:

小史和小刘都在一家公司工作,但是两个人的工资水平和被老板重用的程度差别很大,小史拿3千,小刘拿3万。

小史和老板抱怨,不明白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也不违纪为什么工资只拿3千。

于是老板让他们俩分别完成一项工作:联系一个来公司考察产品的客户,问他们什么时候来。

小史说:“可能下周过来。”

然后老板问“周几来?”“一行几个人?”“坐火车还是飞机?”小史都不清楚,答“我没问”。

小刘则说:“他们乘周五下午3点的飞机,大约6点到,一行5人,由采购部王经理带队,我跟他们说了,公司会派人到机场迎接。另外,他们计划考察两天的时间,具体行程到了以后双方再商榷。”小刘还提到为了方便工作,订了附近的酒店。

这就是普通员工和优秀员工的差别。

情景一

情景二

普通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习惯以抱怨的态度去面对,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优秀的员工碰到各种问题不消极不抱怨,而是会冷静地分析原因,想各种办法解决问题,他们拥有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必备的职场技能,更是生活和人生的必需品。

只要我们活着就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贯彻我们一生的重要能力,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M.Scott Peck说:“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可以说都在解决问题。婴幼儿时期你需要学习走路和说话,到了上学的阶段,你需要解决学业的问题,读了大学,毕业后,你需要解决就业的问题……

在心理学上,也有这样的划分。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有个人生发展8阶段的理论,认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心理冲突需要去解决。

比如在18~25岁这个阶段(私以为在现在这个时间可以拉长为18——40岁)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一个人需要去谈恋爱,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比如在50岁后(私以为在现代是65岁)这个阶段,人需要解决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这个阶段,由于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体力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这个阶段也到了回顾过去写人生自传的时候,去看看这一生是充实满足,还是空虚绝望。如果这个阶段的问题解决了,一个人将获得智慧的品质, 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否则他将怀着绝望的心情走向死亡。

M.Scott Peck在他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发现,有一些成年人的行为模式表现得和孩子一样。认真了解这些人的成长经历会发现,这些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强烈的挫折,导致没能发展出相应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产生了心理问题。

习惯解决问题的人,内心会愈加强大和成熟健康,并且能在现实中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习惯逃避问题的人,不仅身心会出问题,问题也会越积越多,让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困于问题的泥沼无法动弹。

那作为父母,我们如何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分享一个讲家庭教育的短片,女儿和妈妈一起种豆芽的故事。

小女儿好奇菜市场上的豆芽为什么卖得那么好,妈妈告诉她,因为只有一家卖豆芽的摊位。

女儿问妈妈:“我们也可以种豆芽,卖豆芽吗?”

妈妈答:“嗯,我们可以试试”。

第一次尝试,由于光照太强,豆芽没有长起来。母女俩看着枯萎的豆芽,有点沮丧,但是妈妈很快振作起来:“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于是她们再次尝试。短片中响起女儿的旁白“妈妈在四年级时就退学了,仅能勉强识字,但是妈妈对解决问题很在行。”

这一次妈妈给豆芽盖上了一层防晒布。女儿问妈妈,这一次我们能成功吗?妈妈答:我们试试。

这一次的尝试又失败了,原因是豆芽需要早晚定时浇水。

家里的经济条件非常紧张,没法再为种豆芽投入更多了,但是妈妈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母女俩一起努力制作了一个富有创意又简单实用的浇水装置。

这一次女儿问妈妈,能成功吗?妈妈再次笑着回答:我们试试吧。

这一次她们成功了,终于种出了粗壮鲜嫩的豆芽菜。

当年的那个小女孩,现在已经完成学业拿到奖学金,目前在瑞典进行科研工作,她说:“妈妈说的‘我们试试’就像神奇的肥料,养育着我的好奇心,帮我的‘知识之树’枝繁叶茂。”

做父母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身要先有一个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

当孩子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去尝试,去学习,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引导孩子,或者和孩子一起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让孩子在行动中明白“办法总比问题多”,“1个问题至少有3个解决办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因为成功地解决了问题,ta的内心会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成就感。

每个人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能力也是一点点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如果父母能够始终温柔的对待孩子,鼓励孩子,愿意陪孩子一起面对生活的困难,帮助和引导他解决问题和困难而不是替他解决问题和困难,那大量的成功经验就会让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能力。

长大以后,孩子也会因为拥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而获益一生。

https://v.qq.com/x/page/i0161g63xvd.html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meiya,86年女生,现居上海。曾经的广告人,现在的畅销书作家,书评人,自由撰稿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多部畅销作品。豆瓣网红人,关注量15W

责任编辑:Spencer 周芝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绘本《去吧,去吧,去野餐》推荐理由
就让Ta纠结去吧!
适合5~6岁孩子阅读的书籍_(3)
没关系,我喜欢你就够了
孩子拼音学掌握不牢靠,没关系,掌握这份资料,这些都不是问题!
为什么有的孩子听话又优秀,还会得抑郁症?| 生命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