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以及比以往更容易感到无聊?

这或许不是一个无聊的时代,但确实是一个容易让人觉得无聊的时代。

这或许不是一个无聊的时代,但确实是一个容易让人觉得无聊的时代。

无聊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的奢侈品,直到 18世纪末,启蒙运动让位给工业革命,无聊才真正存在。毕竟当我们的祖先不得不花费生命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来寻找食物和住所时,无聊并不是一种选择。

时至今日,无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体验,美国一份针对 3867 位成年人 110 万份情绪报告的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美国成年人在 10 天之内至少会有一次「无聊的感受」。造成「无聊感」的原因有很多,伊利诺斯大学的 Shahram Heshmat 教授把造成无聊感的原因归结为几个元素。如果把这些元素一一对应到日常生活的话,大概就能解释为什么如今我们能接触到的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元,但我们却更容易觉得无聊。

1.任何可预测和重复的体验都会让人觉得无聊

无聊类似精神疲劳,「重复」会让我们对正在做的事降低对细节的兴趣。「大人」之所以比孩子更缺乏好奇心,在于当 ta 通过经历获得知识后,就开始依赖已经知道的知识,即便遇到的和已知的有细微差别,也不再深究,留下一句「这事也不过如此」。

而互联网极大扩充了每个人能接触到的信息,旅行要去看的风景别人在朋友圈已经晒过了。于是,即便你真切地在分享旅途里遇到的快乐,在他人看来也只是「无聊的晒风景照」。当你看足够多的攻略和游记,你会发现即将开始的 7 天假期里,会遇到的所有状况看到的所有风景都已经在「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里体验过了。此外,互相模仿下的士绅化趋势也让原本能让人会心一哇的东西越来越雷同。无聊开始滋生。

2.太难的任务导致焦虑,太简单的会造就无聊

「心流」是完全沉浸在某项任务的一种状态。这项任务有挑战性,但又和一个人的能力相匹配,就会容易让人进入心流状态。太难的任务导致焦虑,太简单的会造就无聊。而恰恰这两种感受如今都比以往来得更强烈。

当我们作为消费者,商家挖空心思把我们奉为上帝,为你读书为你送饭为你把每个长句改成不超过 8 个字的小短语。所有不合你心意的 app、好友、大V、品牌你都可以拉黑删除。一旦离开互联网,又要实实在在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上没人再惯着你的压力。为了暂时躲开实际问题,又继续投向手机的怀抱,即便啥都不干,也要在屏幕上左翻右翻、从一个软件跳到另一个软件,关闭屏幕,再点亮屏幕,关闭屏幕,又点亮屏幕。

3.注意力流失

无聊的感受和注意力有关。当你不能集中精力去做某件事时,你很难对它感兴趣。有注意力缺陷的人,通常会更容易觉得无聊。即便如今的各种网络产品都在想尽办法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在它们身上消耗更多的时间,但当代人能在一件事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却在不断下降。英国金融机构 Skipton Building Society 在调查中发现,人们的注意力平均 14 分钟就会转移一次。

你做 PPT 想找微信群里的同事要链接,结果不由自主点开朋友圈,刷完一圈看到关注的公众号更新了,看到最后发现是个海外电商广告,看上一件打折的衬衫,学习了一下直邮征税政策、包邮门槛,最后还是啥也没买,完全忘了最开始是为啥要点开手机的。”

不只是个人层面,丹麦技术大学(DTU)的一项研究综合调查了 Reddit、Google Trends、Google Books 和电影销量以及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数据,以推特的前 50 大热点为例,它们的平均热度峰值在逐年衰减,每个热点的维持时间从 2013 年能被热议 17.5 个小时降低到了 2016 年的 11.9 个小时。唯一没有体现这个趋势的是维基百科和科学类的书籍,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它们主要致力于传播知识而不是娱乐。也就是说,微博上的一个热点,平均来说,半天不到人们就已经开始失去兴趣了。

研究者认为,人们更快地意识到发生的事情,也会让他们更快地失去兴趣。那些争夺你注意力的网络内容,不会给你酝酿情绪的前奏,上来就是戳你痛点笑点泪点焦虑点的高潮,我们对“新奇”的渴望使我们更快地在热点之间迅速切换,刺激的阈值不断增加,进而导致大家的注意力消耗殆尽。

4.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会直面无聊本身

缺乏自我意识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不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不知道什么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意味着我们缺乏一种让自己与世界产生交集的媒介,就会导致更深层次的存在主义无聊。

在以往,人们会把「人生要做什么」交给国家、信仰、真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听从上帝的指示、保家卫国努力奋斗真善美。如今这些人生指南已经没法成为强有力的生活准则,当代流行的是「做你自己」,但问题是「我也不知道我要做什么啊」。而这种不知道,又会被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人生模板加强。当你有想成为的人时,总会有更光鲜亮丽的人来让你分心。于是,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放在「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身上,而不是「现在是什么样的人」。

5.如果没有内在的娱乐技巧,无聊就一定会如影相随

即便商家有一万种方法来为你找乐子,你在玩完一盘又一盘手机游戏,看完一个又一个段子和短视频后,仍然会觉得没劲,完全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Shahram Heshmat 认为,“不能用内部资源建设性地处理无聊的人,会很依赖外部刺激,而你最终都会发现,外部世界总是无法提供足够的刺激和新奇。”

在以往,总喜欢一个人呆着,可能会给人「这个人比较有内涵」、「比较孤独」的感觉,如今,人们很难再有真正所谓「独处」的时候。一有心事,发到社交网络,一悲伤,看集鬼畜番,一开心,立刻晒图分享。旅游不发朋友圈等于没去,处对象不秀恩爱等于没谈恋爱,读完一本书不打个卡诌几句感想等于没读。日益依赖技术和外部的反馈,让我们在「发条朋友圈,每隔 5 分钟就刷新看看有没有人点赞」中,无聊到枯萎。

6.被困住的感觉,构成了部分无聊

当人们感到被困住,自己的意志不能被执行时,无聊就会产生。青春期是无聊的高峰期,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开始有了自我意志,但对他们想做的事却没有太多控制权。这届年轻人也有类似的困境。各方面都有处于一种过渡期,以往的价值观逐渐被消解,新的坚固规则尚未被建立。既希望独立的自由,又放不下以往对恋爱和婚姻定义里「幸福感」的憧憬;既追求个人意志和自由精神,又摆脱不了血缘纽带下的传统观念;既想要保留自我,又对别人的精彩羡慕不已,最终活得既不像自己,又不像别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有多久没有专注做一件事,超过一个小时了?
拖延的精神在于意志瘫痪 意志瘫痪是时代的流行病
互联网正在影响人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我们正被手机隔离
今 天 你 可 能 不 想 工 作
韩炳哲:精神焦虑,是从拒绝深度无聊开始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