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压岁钱地图,福建最壕,广东全国第一“抠”

话说西汉武帝时代某年的腊月三十晚上,长安城郊一个普通的老汉,神秘地用一张红纸包住一枚铜钱,压到小孙子的枕头下。

那可不是一枚普通的铜钱,它上面刻着“辟兵莫当、富贵未央”八个隶字,据说是宫里的妃子贵嫔们订制的,等闲可拿不到,他足足出了五只肥羊的价钱,才从长安的黑市辗转托人买来。

他才不在乎花多少钱,压胜钱嘛,哪能吝啬呢,只要能给孙子带来一年的好运,家里的羊都卖了也值。

2000多年过去了,老汉们爱孙子的心情一直没变,压胜钱的名字却有了许多新叫法,厌胜钱、压盘钱、压祟钱、压岁钱……

现在,它又有了一个喜闻乐见的新名字:红包

不过现在可不是所有人都像长安老汉那么大方。

不信,你问问南方人……

发红包也是越有钱越抠吗?

红包钱数的多少,不同地方差别很大。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以淮河为界,北大南小

乍一听,跟橘子还挺像,一条淮河决定了大小。

北方人发的红包跟脾气挺像,豪爽,大气,出手就是好几百。

东北人最豪爽,出手五百起,一般都是上千,赶上做生意的亲戚,一个红包儿制造出一个小万元户都是小意思。没办法,咱东北银儿就是好面儿……

西北也不含糊,陕西的红包据说都是三五百起步,家里小孩子少还行,要是哪家一下子领出来好几个,给他们发红包估计一边发一边心里吐血。

山东人发红包有给双不给单的讲究,二百嫌少、四百难听,场面人儿给六百、八百才像话。山东人暗地里埋怨老辈人,这个偶数强迫症真是害煞人……

河南人倒是不讲究单双数,给红包看关系,亲戚疏远的少到几十块也有,亲兄弟姐妹之间给孩子发上千也不稀罕。

总之,在北方,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家的孩子,个个都会过得很幸福。虽然大多数是过过手瘾,一拿回家就被爸妈没收,但是出去吹也觉得倍儿有面子啊!

过了淮河,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特别是广东

广东人表示你们北方真土豪。

在大多数广东人眼中,与其希望红包里有一张毛爷爷,还不如希望红包里有一个胡建人……

珠三角是全国最富的地区之一,但珠三角给红包是全国最“”的,最常见的是五块、十块、二十,一百的极其稀有。

肯定有人要说越有钱越抠了。

其实也不尽然,不仅广东,广西大概也是这风气。给红包在意不在钱,发红包最主要是祝福,不仅亲戚给,邻居见了面也要给。

极端点的,广东人的一千块钱,发完整个村都用不完……

偷偷说一句,俺觉得这才是红包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然这倒也不绝对。南方地方大着呢,珠三角固然发得少,但也有的南方发的多。

比如另外一个三角:长三角

苏南一带刚跨入21世纪,就是二百起步。现在也是不拿一千不像话。

当然,在苏锡常宁沪杭人的账本上,一千也不算多啊,侬一年几百万,不算多不算多嘚咧……

说到底,发红包咱都是图个吉利,图个祥瑞,还真不能用越有钱越抠来概括。

现在很多人发红包都改微信了,就算是广东人,也可以在意犹未尽的时候,给关系亲近的孩子多发个三五百……反正就是方便嘛。

不过这也引发了一些人的反思,微信红包越来越多,把原来实体红包的年味都冲淡了。老辈人手递手把大红的小包包送孩子手里,那才叫过年呢。

真的是这样吗?红包必须是实体才算有年味吗?

微信红包代替传统红包,少了年味吗?

如果从根源上讲,红包的重点,其实并不执着于形式什么样。

正像本文开头的故事那样,红包从压岁钱演化而来,本意就是祈福、祝福

压岁钱最早叫做“厌胜”,是中国古代巫术的一种。大概是用特制的铜钱或是其他物事,放在人的床边,以达到诅咒、压制敌人或邪恶事物的目的。

晋朝时厌胜由诅咒、压制,逐渐演变出消灾、祈福的意思,铜钱上也逐渐出现鱼、龙、龟象征吉祥的纹饰。

唐宋以后这种特制的祈福式的钱币或饰物越来越多,其含义也变得越来越吉利。

明清以降,压岁钱基本上变得和近现代的红包一个意思了,清朝人富察敦编写的《燕京岁时记》记载: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称作压岁钱。

再以后,慢慢出现以红纸包钱给孩子,这完全就是现在的红包了。

这几年随着网络愈加发达,微信红包逐渐兴起。不管距离多远,微信红包都能替你传达祝福。

特别是过年。

小孩子们眼里,过年不收个压岁钱,那还能叫过年吗?过年不给压岁钱,你还是我亲戚嘛!

现在,微信解决了一切。

远在天边的阿姨回不来了,没事,微信红包甩过来,你姨还是你姨……

远在海角的姑姑春节去新马泰浪了,没事,微信红包早备好了,你姑还是你姑……

远在乡下的大爷今年不来城里聚会了,没事,大爷也学会用微信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说了一圈,发现没,其实彩绳串钱也罢,传统红包也罢,微信红包也罢,变得是形式,不变得是内涵。

那个或轻或重的红包,其实寄托的是家人的祝福。

收多收少没关系,我现在也不缺那二百块,我缺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那份久违了一整年的热闹与温馨……

说来说去,我们其实追求的还是那份浓浓的年味

但如今,很多人都觉得年味变淡了。

鞭炮不让放了,大年三十晚上也不熬通宵了,初一早上拜年也不磕头了,过年走亲戚也成了中老年的专利了……有的年轻人甚至春节连家都不回了。

没了小时候的热闹,也没了小时候的期待,总感觉过年空落落的。

其实,不是春节变了,而是社会在变,环境在变,你也变了。

以前的社会是匮乏的、慢节奏的,春节的意义在于满足、反馈、享受,热闹是主题。

现代社会是富裕的、忙碌的、快节奏的、多彩的,春节的意义更多是团圆、聚会、亲情,团圆是主题。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今年春节,可能更多人感受不到所谓的年味了。

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笼罩在一片“病毒”的阴霾里,其他地区因为病例的攀升人心惶惶。

春节档撤了,商场关了,不逛街也不走亲戚了,原本属于春节的一点热闹气儿,今年几乎也消失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过春节了。

少出门,少去人多的地方,没了疲于吃吃喝喝、走亲访友的热闹,多陪陪爸妈,安心看春晚,这未尝不是实现了团圆的意义。

以前的春节,你每天早出晚归,跟朋友玩得不亦乐乎;今年的春节,你在家苦口婆心,跟爸妈普及戴口罩的重要性。

偶尔,看到自己刷新闻忧心忡忡的时候,爸妈装作不在意地来句:看来今年春节你能在家多呆一段时间了。

他们是真的不在乎不担心吗?也许,他们也害怕过,只是在孩子面前,已经习惯了逞强。

对于已经返乡的人,大家减少外出,注意安全,这次,就和爸妈在家好好地,过一个属于你们的团圆的春节。

而那些因为特殊情况留在异乡的人,不要忘了和爸妈保持联系,给他们发个微信红包,告诉他们:一定要记得戴口罩。

各位,这个春节,是我们过的最严峻的一个春节,但也将是最团结的一个春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包的由来
孩子的压岁钱,是年三十给还是大年初一给?原来是有讲究的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过年那些事儿/吴月娥
发得轻松,领得自在
贾宝玉的过年红包竟然有937500元!| 压岁钱的那些事儿
压岁“钱”曾不是钱:花色有讲究,形状有讲究,唯独不能买买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