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货的自我修养:川菜的前世与今生(前世篇)

向来

微信公众号:向来之路02-15 16:14

此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向来之路,欢迎关注。

按:虽说在战“疫”正酣的时刻,发这个帖子好像有些不合时宜。但我是这样想的,作为在家自我隔离的普通市民来说,此时不给国家添乱是对前方战士的最大贡献了,聊聊吃的,也是给广大家里蹲同志的生活增添点美味了。

在当今这个时代,做一名合格的吃货,光会吃是远远不够的。

你还得随时提升自己的修养,了解美食的来龙去脉、奇闻异事,理解养成美食背后的天地灵气。

这正是“为什么我的嘴里常含口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提升修养第一辑,聊聊中国的八大菜系的头把交椅——川菜的前世今生。

若要给中国吃货排个名,四川吃货一定名列前茅。

早在汉代,扬雄的《蜀都赋》就把蜀人爱吃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乃使有伊之徒,调夫五味,甘甜之和,勺药之羹,江东鲐鲍,陇西牛羊,籴米肥猪,……”

      后来的文献中,随处可见川人爱吃、好吃的形象。《华阳国志》说蜀人“尚滋味”,《隋书》说巴蜀汉中之人“性嗜口腹”,等等。

吃货的标签,两千多年来就一直与四川人如影随形。

谁叫这里是“天府之国”呢?

川西平原地势平坦、江河纵横、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一直以来都是四川古代文明的核心区域。尤其是战国时期李冰修筑都江堰之后,就把“天府之国”的美名从汉中抢了过来。

 

什么叫“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说白了就是能吃饱、不饿肚子。早早就解决了吃饱问题,追求吃好理所当然。

1.素食食材的变迁。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四川有山又有水,所以四川吃货们一开始能选择的食材就很多。

若以山珍海味分之,山珍就是魔芋、芋头与竹笋,在大米普及之前,前两者长期是作为川人的主食。 

魔芋汉晋时叫“篛头”,刘逵《蜀都赋》记载“大者如斗,其肌正白,可以灰汁煮则凝成,可以苦酒淹食之,蜀人珍焉。” 

鉴于魔芋便于做造型,唐五代时,四川吃货们就把魔芋染色做成了猪肉、羊肉形状,大有当代素食者的自我催眠的风格。

芋头,在当时又称“蹲鸱”,汉晋时期是蜀地人的主食。晋代郭义恭《广志》:“蜀汉既繁芋,民以为资,凡十四等,有君子芋,大如斗,魁如杵簇,有草毂芋,有锯子芋,有旁巨芋,有青边芋。……”。

只是芋头单吃吃多了容易胀气、引起消化不良,四川吃货们就发明了一道菜“筑肉臛芋”:碎肉蒸芋头。可以算是历史记载最久的川菜菜品之一了。

 

竹笋、苦笋很早在巴蜀流行。唐宋时,四川的苦竹笋、邛竹笋、芭竹笋名声在外。宋代诗人黄庭坚、陆游都是苦笋的忠实拥趸,黄庭坚甚至在苦笋致病的谣言满天飞时,“冒着患病风险”忍不住偷食蜀地苦笋。

随着唐宋时期,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水稻逐渐成为四川的主要农作物。

爱吃的四川吃货们,是不甘于水煮大米饭的这种单调吃法的,他们发明了青精干腿饭和金羹玉饭。

青精饭是用植物叶汁染色而成的米饭,它的发明跟道观和道士很有关,就渲染了一层仙气, 

杜甫《赠李白》一诗就有“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民间引进称为杨桐饭,后来叫五彩饭、乌饭,至今也能在一些道观和偏僻地方找到。

而金羹玉饭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鯮鱼与羹;另一种是用鸭子与大米配制而成。宋代蜀人喜欢食用火米,即现在四川人经常食用的阴米。后来逐渐发展成米花、炒米。

米花糖,如今是小朋友的最爱。而阴米,小时候邻居阿姨坐月子时我曾搭着吃过阴米荷包蛋,至今还有印象。

当然大米最重要的美食发明,还得说是宋代著名吃货——伟大的苏东坡。他不但自己发明了以菜熬煮的“东坡羹”,还为儿子苏过发明的“东坡玉糁羹”命名。而闻名四海的东坡肉、东坡肘子现在看来应该是明代的发明,只是冠以东坡名。

最后提一下豆腐。宋代至元明时期,豆腐已经是巴蜀地区重要的食品了。万历《嘉定州志》记载了嘉定州产豆腐。明末清初记载有丰都豆腐乳、忠县豆腐乳、秀山清溪豆腐乳、乐山五通桥豆腐乳、夹江豆腐乳、大邑唐场豆腐乳、筠连豆腐乳,如今都还畅销市面。

2.肉食者不鄙。

四川没有沿海,但河流纵横,水产丰富。

所以巴蜀吃货很早就吃鱼成风。《太平御览》引魏武《四时食制》记载的有郫县子鱼、江阳、犍为黄鱼。到唐宋时期,巴蜀人食谱里,鱼类菜品比例依然相当大。诗词里俯拾即是。例如杜甫“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乌鬼指黑猪,黄鱼是多种鱼类的泛称,包括鲟鱼、鳇鱼等。

此外各种古籍记载的鲤鱼、火鲇鱼、鱣鱼、吹沙小鱼、黄颊鱼等都在四川吃货们的菜单上,吃法多以蒸炖的方式,魏晋时期就有“脍鱼炰鳖”:一种蒸炖的方式烹饪鱼鳖的菜品。

说了白肉,再说道说道红肉。 

成都十二桥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家猪、狗、黄牛、马等家畜的骨骼,说明在西周时期,猪肉、牛肉就是四川人民的主食之一。

《吕氏春秋》记载“臭恶犹美,若蜀人之作羊腊,以臭为美,各有所用也。”说明战国时期四川吃货们不但吃羊肉,还“以臭为美”,到处显摆。

所以四川人民是“虽蓬室柴门,食必兼肉”,劳动人民都能吃,那这里的“肉食者”也就“不鄙”。 

四川产盐,腌制“脯”(一种腊肉)很早就流行了。巴蜀吃货对猪肉烹饪有着长久历史,尤其是猪头。元代大画家倪瓒记载过一种很有意思的猪头肉吃法:将猪头肉用调料(砂糖或红糖、川椒、砂仁酱拌匀)腌制蒸后切片,卷饼食之——写到此处,相信老成都一定会心一笑,这不就是如今夹肉锅魁的吃法吗?

随着炒的烹饪手法发明和推广到四川,川菜里很常见的炒肉也在宋元时期出现了,就是著名的川炒鸡了。

这么说吧,古籍上记载的川炒鸡的做法,完全可以照搬到现代的厨房里。

 3.川菜口味的变化

讲川菜,一定要讲到川菜的特色。

现代川菜,麻辣是大众眼中的第一招牌——虽然专业厨师一向不认可这个招牌。川菜的前世,“好辛香”的重口味评语却可以说一语中的,这也说明现代地方美食文化的宣传,还远不如古人。

因为,这个“辛香”就包涵了多种滋味了,一般认为有三香:“花椒、姜、欓(茱萸)”,后来应该加入了蜜糖的甜。

早在汉晋南北朝时,巴蜀吃货们喜好用花椒、姜和加蜜“以助味”的方式,已经形成了巴蜀地特殊的甜麻姜香相兼的复合口味了。

这主要还是因为四川物产丰富,尤其是花椒、生姜、甘蔗这些重口味的调料,四川都是主要出产地。例如蜀姜在三国时就闻名全国。唐宋时期,花椒分为蜀椒、巴椒、秦椒。蜀椒很长时期都被列为皇家贡品。明代宫廷每年都要从四川采办6800斤,办买1000斤。清代中后期,辣椒才取代花椒的地位。

另外,吃甜是川菜前世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但长盛不衰的现代川菜特色。

四川人吃甜的本领,都在诗人陆游记载的大吃货苏东坡的轶事里:

东坡为了写一篇安州老人食蜜歌的应酬文,以体验生活的名义,在某一天吃的食物都加上蜜,无论是豆腐、面筋、牛乳都蘸蜜吃,可以想象,客人们都被甜腻得难以下咽,只有苏东坡大快朵颐,并且赞声连连。

 

顺便说一句,陆游自己也是一个大吃货,可以说宋代四川名菜的名称,有一大半是通过陆游的诗文流传下来的,他提到过当时很多四川的菜品都有甜的元素,例如宋代“金齑丙穴鱼”是一道名菜,金齑是用金橙切成细丝和酱而成的调味品。

陆游也有句“磊落金盘荐糖蟹,纤柔玉指破霜柑。”说明吃蟹也离不开糖。

所以要知道,现代川菜在麻辣下面,有很甜的底色。在古称嘉州的乐山,很多正菜和小吃,用糖就很讲究。可以说是此风最好的延续。(乐山口音也与四川其他地方大为不同,我推测很有可能此地是“湖广填四川”之前的老川人的聚集地,所以保留了古代川菜的口味)。

乐山的白宰鸡的调味就明显比其他地区的甜

有记载,汉唐时东方嗜咸,南方嗜酸。巴蜀地区很早就是南北皆融,东西兼汇,咸酸皆备了。

如此说来,川菜的头把交椅,早在两千年前就注定了的。如果现代川菜还不能称霸美食圈,实在是对不住过往巴蜀吃货的英灵啊。

至于现代川菜如何演变的,那得从美洲作物辣椒引进说起。

欲知详情,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是个有文化的成都“吃货”吗?敢不敢来挑战下!
【方志四川•音频电台】《舌尖上的四川》第1集:没有辣椒的日子里川菜啥味道?
巴蜀半载
在四川做皇帝真的那么难吗?
川菜赋
巴与蜀:中国双子星座文化的典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