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星官(一)
( 转自寒萧系列文章)

常言中国古代无科学理论,试问: 何必用清初至近现代之西方范式 闭目塞听、削足适履?!岂不闻当今人格之星座流行说法乃是古代天象示警的类比滥觞。

有鉴于此,转录关于我国古代天文星宿研究的网文供广泛讨论,勿以传统学问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完整,持续时间最长的天文观测和记录,中华先民的有组织观象授时之模糊记忆参见《史记:五帝本纪》,天象启发人类秩序 诚如《易经》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从远古时代起,古代先民们便开始观测星空,在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中,就发现了古观象台,天干和地支的出现也与天象观测有关。在《诗经》中,也可以找到很多与天文有关的章句,如“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出自《小雅 渐渐之石》);“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出自《小雅 大东》)。诗句中的“毕”,“箕”,“斗”,就都是古代星官的名称。

中国古代的星空区划历史悠久,在方法上也自成一体,早在殷周之际就有了将赤道附近的恒星划分为二十八宿的方法。春秋战国时期还有较为详细的对亮星的分群和命名,但当时列国割据,各成一体。到西汉时,才趋向统一,并形成较完整的系统。《史记·天官书》就反映了当时的区划情况。三国陈卓把石氏、甘氏、巫咸三家星官合并组成一个283星官,共1465颗星的星官系统,为后代天文学家所沿用。

中国古代划分星空的基本单位"星官",也就是把相邻的恒星组合在一起,构成各种图案,并分别取一个名字,称为星官。若干小星官又可合成大星官。后来,星官不仅指星群,同时也指天区。主要的大星官就是三垣和二十八宿,在唐代《步天歌》中,三垣和二十八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星空区划体系。三垣指北天极附近的三个较大的天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天北极周围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座;太微垣包括紫微垣与二十八宿之间的狮子座、后发座、室女座、猎犬座等天区;天市垣包括相应的蛇夫座、巨蛇座、天鹰座、武仙座、北冕座等天区;二十八宿主要位于黄道区域,之间跨度大小不均,且分为四大星区,称为四象。

我们从三垣开始介绍。

三垣

垣是形声字,土为形,亘(yuán)为声。垣本意为墙,引申为城(取保护之意)。因此,三垣是天上的三座城池,而住在这个天上城池中的自然都不是普通的人物。

三垣包括上垣之太微垣、中垣之紫微垣及下垣之天市垣。作为星官,紫微垣和天市垣的名称先在《开元占经》辑录的《石氏星经》中出现,太微垣的名称晚到唐初的《玄象诗》中才见到。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甘德、石申、巫咸)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在《史记·天官书》中也可见到和这三垣相当的星官,但其名称和星数则有所不同。可见三垣的形成曾有过一段演变和调整过程。在《步天歌》中,三垣成为三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也以三垣的名称为名称。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古人将天球划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中宫和东西南北四宫,中宫是指以天球北极为圆心,南北各36°为直径的圆周之内的区域,包括紫薇垣及其附近的星体,这些星体不因天球转动而隐没。

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以天帝、天帝内座、太子等居中,各星多数以帝族和朝官的名称命名。在北斗东北,有星15颗,东西列,以北极星为中枢,成屏藩形状。东藩八星,由南起叫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少丞(即天龙座ι、θ、η、ζ、ν、73,仙王座π,仙后座23)西藩7星,由南起叫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即天龙座α、χ、λ,鹿豹座43、9、H1)左右枢之间叫“阊阖门”。紫微垣名称最早见于《开元占经》辑录的《石氏星经》中。 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十五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垣。整个紫微垣据宋皇佑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 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把皇帝的整个家当都搬到了天上,各个星官对应地上的事物,当发现某颗星出现明暗变化,便是预示了将要出现某种问题。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下各星的名称和含义

天极星:即北极星座,由五颗星组成,由于其第五颗星接近天极(天球不动处),古人曾错误认为这就是天极,所以称为天极星。

帝星:北极星座中的第二颗星,也是最亮的一个,是天神太一的座处,因此帝星又名帝座。按照《封禅书》的说法,太一神是天神中最尊贵的一个,五方天帝也只是他的辅佐,紫微垣是它的宫廷,太微垣则是它的离宫别馆。

北极五星除了帝星和天极星,另外三颗分别是,第一为太子,第三为庶子,第四为后星,这就是天帝的一家子了。

勾陈:位于北极的北侧,由6颗星构成,后增10星,又叫做“句陈,勾陈,钩陈”, 在《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中,勾陈是4颗星,从《晋书·天文志》开始,称为6颗星,但在其他一些晋之前的古书中,也有勾陈六星的说法。勾陈被视为天帝的正妃,《星经》:“钩陈六星在五帝下。”《步天歌》:“勾陈六星六甲前,天皇独在勾陈里。”

勾陈一:即我们熟悉的北极星,又叫做北辰,小熊α,西名Polaris。

天皇大帝:位于勾陈之中,又称为勾陈大帝,《晋书·天文志》又称:“勾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勾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四辅:共4星,后增1星,古代星占家认为主君臣礼仪,理万机,也称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 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玉皇”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称“四御”。

六甲:共6星,后增1星,位于鹿豹座仙王座内。《晋书·天文志上》:“华盖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阴阳而配节候。” 指天干地支相配中的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天柱:共5星,后增6星,分别属于天龙座仙王座。原名通玄须变天柱禄存贞星,简称禄存星,与西方七宫兑卦相对应,阴星,五行属金。人们认为它正当金秋肃杀之时,喜杀好战,与惊恐怪异、破坏毁折有关,故名为凶星。

五帝内座:共5星,后增3星,位置在华盖与北极星(勾陈一)之间,五颗星排列呈十字状。此星官在西方则分别属于仙王座与仙后座。它实际并不是为五个古帝设立的神位,而是依据周人明堂所规定的法则,为天帝本人按四季中的不同季节在不同方位上设立的座位。春季位在东方,夏季位在南方,季夏位于中央,秋季位在西方,冬季位在北方。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在紫宫中不可能有了天帝,又有其它五帝。紫宫中称“内座”,太微中称“座”。

杠:共9星,后增1星,象征华盖的柄,分别属于鹿豹座仙后座

华盖:共7星,在五帝内座仙后座W形五星之间,西方天文学中则属仙后座。在紫微斗数中,代表孤傲、孤寂、超然的命象。

传舍:共9星,后增4星,是古代接待行人宾客住的处所,分别属于鹿豹座仙王座仙后座

紫薇左垣:共8星,其含意为“紫微垣的左城墙”, 每颗星都由文官武将的官职命名,分别属于天龙座仙王座仙后座。紫微左垣一,又名左枢,天龙座ι,紫微左垣二,又名上宰,天龙座θ,紫微左垣三,又名少宰,天龙座η,紫微左垣四,又名上弼,天龙座ζ,紫微左垣五,又名少弼,天龙座υ,紫微左垣六,又名上卫,天龙座73,紫微左垣七,又名少卫,仙王座π,紫微左垣八,又名少丞,仙后座23。

御女:共4星,位于天龙座,即天龙τ、50、29、χ。是妃嫔,或宫内侍女。

女史:共1星,属于天龙座ψ。传说为主铜壶漏刻的女官员,或指负责王后礼仪的女官。

柱史:共1星,后增2星,又叫做柱下史,在天龙座,即天龙φ。在御女星的下面为柱史,负责每天记载紫宫中发生的日常大事。柱史一名,系史官将每旬要办的国家大事挂在宫中柱上而得名。

尚书:共5星,后增2星,尚书是古代中国的官职名,意为皇家秘书。属于天龙座。《晋书·天文志》称:“门内东南五星为尚书。”就是说在左垣墙之内,有尚书五颗星。五尚书,在东南维,主纳言夙夜咨谋事也。

天床:又叫作天牀,共6星,后增2星,在紫微宫闾阖门外。天床六星,在宫门外、听政之前,亦主寝宴会宴息床。星倾,天子不安,失位也。天床六星属于小熊座天龙座

紫微右垣:共7星,意为“紫微垣的右城墙”,它同紫微左垣互相对应,每颗星都由文官武将的官职命名,属于天龙座大熊座鹿豹座。紫微右垣一、二、三,在天龙座内,而紫微右垣四,在大熊座内,还有紫微左垣五、六、七,在鹿豹座。从北向南分别为少丞、少卫、上卫、少辅、上辅、少尉、右枢。即少丞相、少侍卫、上侍卫、少辅导、上辅导、少廷尉、右枢密的意思。少尉即少廷尉。古时的官职有正副之分,上与少即为正副之分。故紫微垣有上丞、少丞、上卫、少卫、上辅、少辅、上弼、少弼、上宰、少宰之别。廷尉为国家掌刑狱的官,也称大理,为司法官,是周代九卿之一。秦汉时代,通常以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九卿为中央各部行政机关的总称。紫微垣的垣墙,是由丞相率领负责保卫禁宫安全的侍官和卫官及负责王家家政内外事务的宰相和辅弼组成的。并外加一名少尉参加。他是由国家派驻专门负责禁宫刑狱的司法官。

大理:共2星,后增1星,意为“负责审讯的法官”, 属于鹿豹座。《甘石星经》:大理二星,在宫门内,主刑狱事也。《玩象玩占》称:“大理二星在垣门之左,靠近阴德。” 大理二星,在宫门内,主刑狱事也。自北极已下五十星,并在紫微宫内外。

阴德:共2星,象征帝王后宫事务,属于天龙座。《晋书·天文志》称:“尚书西二星,叫做阴德、阳德。” 阴德二星,以太阴在尚书西,主天下纲纪、阴德惠遗、周给赈财之事。

天乙:共1星,也可写成“天一”, 位在紫微右垣的右枢附近,旁有一颗与其名字相近的星官太乙,两者皆在中国占星术里做为皇帝的象征。为天龙座i星。《晋书·天文志》:“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战斗,知人吉凶者也。”

太乙:共1星,又名太一,《宋史·天文志》:“太一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一度,亦天帝神也,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疾疫、灾害所在之国也。明,吉;暗,凶;离位,有水旱。客星犯,兵起,民流,火灾,水旱,饥馑。彗、孛犯,兵、丧。流星犯,宰相、史官黜。云气犯,黄白,百官受赐;赤为旱、兵;苍白,民多疫。”

内厨:共2星,后增2星,象征为后宫而设的厨房,属于天龙座。《甘石星经》:内厨二星,在西北角,主六宫饮食、后妃第宴饮厨府也。中国古代星官中,在紫微左右垣墙外有天厨和内厨二个厨房。

三师:共3星,后增1星,象征中国古代的官职三师,属于大熊座。《宋史·天文志二》:“在魁西者名三师,占与三公同,皆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步天歌》:“稀疏分明六个星,文昌之下曰三师。” 在北斗星斗口的上方,有三师星3颗,在北斗星的下方,又有三公星3颗。实际上,三公和三师是一回事,有时称三公,有时称三师,为太师太傅太保的合称,他们是共同负责国家军政的最高长官。有急事和高度机密的大事,三师有权进入紫宫向天子面奏或协商。

天理:共4星,后增1星,在北斗杓中,位大熊座内,传说为监禁贵族的牢狱或执法官。《隋书·天文志上》:“魁中四星,为贵人之牢,曰天理也。”《步天歌》:“天理四星斗里暗,辅星近看开阳淡。”《史记·天官书注》称:“天理四星在斗魁中。”即在北斗杓中。

北斗:共7星,后天枢增3星,天璇增8星,天权增3星,开阳增2星,辅增3星。属于大熊座,北斗七星的中国星名由斗口至斗杓连线顺序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瑶光。前四颗称“斗魁”,有称“璇玑”;后三颗称“斗杓”。现代星名则命名为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大熊座δ、大熊座ε、大熊座ζ和大熊座η。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魁,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是——玉衡、开阳、瑶光。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他五颗都是二等星。杓柄中央的星名叫“开阳”,开阳本身也是一颗双星。在相距开阳11分处有一颗4等伴星,名“辅”,开阳星和辅星组成视双星, 肉眼即能识辨。据说,古代阿拉伯人征兵时,把它当做测验士兵视力的“试验星”。

小熊座α(勾陈一,北极星),可以从天璇 (大熊座β)向天枢 (大熊座α) 联线,并且再延长五倍的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 (小熊座α)。  通过北斗七星,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知名天体。沿天璇、天枢方向,可以找到北极星,沿天权、天枢方向,可以找到五车二,沿天权、天璇方向,可以找到北河二,沿天权、天玑方向,可以找到轩辕十四,沿“勺柄”往外方向,可以找到大角星,沿天玑、天权方向,可以找到织女星。  在北美洲,这个星群也称为酒葫芦,是大熊座星座的一部分。大熊座中这两颗非常靠近,并且可以指引出北极星。北极星是一颗拱极星,并且几乎永远在正确的指出北方方向。因此,北美洲有个民间传说,所有的黑奴都喜欢寻找酒葫芦,跟随它就可以找到北极星,到可以获得自由的北方。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对北斗七星的观察早有记录,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记载,始见于汉代纬书。最初有两种名称,一为《春秋运斗枢》所记。曰:“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道教形成后,以北斗为天神加以崇拜,并对之作种种神学解释。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北斗七星,《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把北斗星斗柄方向的变化作为判断季节的标志之一。古籍《鹖冠子》记载:“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古代视北极星为皇帝的象征,而北斗则是皇帝出巡天下所驾的御辇,一年由春开始,而此时北斗在东,所以上帝从东方开始巡视,故《易。传》:“帝出乎震”,震卦在东。

天枪:共3星,后增4星,属于牧夫座。《晋书·天文志》: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一曰天钺。《史记·天官书》:“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天枪三星,在北斗柄东。主天锋武备。在紫微宫右以御也。

玄戈:共1星,后增2星,象征和天枪一同在天上守卫紫微垣的兵器,属于牧夫座。《石氏星经》称:“一名臣戈,在招摇北。”

相:共1星,后增3星。属于猎犬座,《晋书·天文志》和《隋书·天文志》都称:“相一星在北斗南。”在三公星东有相星1颗。在三公星西有太阳守1颗。相与太阳守均为天子辅臣,故均列于垣墙之外。相星在北极斗南,总领百司,掌邦教以佐帝王,安抚国家集众事,冢宰之佐。

太阳守: 共1星,后增1星。意为“守卫太阳的大臣或大将”,太阳守星官由一星组成,属于大熊座。《晋书·天文志》称:“太阳守在相星西。”在三公星西有太阳守1颗。相与太阳守均为天子辅臣,故均列于垣墙之外。太阳守在西北,主大臣人,备天下不虞事。

文昌:共6星,后增8星。属于大熊座,分别象征六个政府部门或官员。即分别为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晋书·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一曰上将,大将军建威武。二曰次将,尚书正左右。三曰贵相,太常理文绪。四曰司禄、司中,司隶赏功进。五曰司命、司怪,太史主灭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宝。所谓一者,起北斗魁前近内阶者也。明润,大小齐,天瑞臻。”

有人认为文昌、魁星为同一星,也有人认为不同。民间也经常把文曲星和文昌星混同。其实在道教信仰上,文昌星主文人打扮的梓潼神,而魁星则主鬼面踢魁的大魁星君。至于天文学上的画分,“文曲”是北魁斗中第四星天权的古名,魁星则指《春秋运斗枢》所载:北斗中的“第一至第四为魁”。 “文昌”则是三垣二十八宿中紫微垣的其中一个星官,有星六颗,如半月形,列在北斗魁前(因此有“魁星踢斗”之说)。分别象征六个政府部门或官员,分别为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按西方星座的画分,这六星均属大熊座。另外,紫微斗数所指文昌,乃指南斗(牛宿)中之一颗。由此看来,文曲、文昌和魁星实各有所指。

内阶:共6星,后增10星。指连接紫宫和文昌宫的天梯,属于大熊座,《宋史·天文志》:内阶六星,在文昌东北,天皇之阶也,一曰上帝幸文馆之内阶也。《晋书·天文志》称:“文昌北六星叫做内阶。”

八谷:共8星,后增34星。位于鹿豹座御夫座内。八谷八星,传说为稻、黍、大麦、小麦、大豆、小豆、栗、麻,或管理土地的官员。《晋书·天文志上》:“‘五车星’其西八星曰八谷,主候岁。”《步天歌》:“阶前八星名八谷,厨下五个天棓宿。”这里说的阶为星官内阶。

天棓(bang四声):共5星,后增10星。象征在天上守卫紫微垣的兵器,属于天龙座武仙座。《史记·天官书》称:“紫宫右五星曰天棓。” 天棓五星,不用明。明则天下兵起,斧钺用。

天牢:共6星,后增2星。象征著监牢。属于大熊座。关于天牢有说是专关贵族的监牢,也有说是关贱人的监牢。《史记·天官书》:“赤帝行德,天牢为之空。”。《晋书·天文志》:“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贵人之牢也。”《隋书·天文志》:“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贵人牢,占与贯索同。主禁思慕奸志。火星守入之,人民相食之应,有赦也。《宋史·天文志》:“天牢六星,贵人之牢也。主绳愆禁暴。甘氏云:‘贱人之牢也。’”

太尊:共1星,位于大熊座,即大熊座ψ。太尊是传说中的皇亲国戚,或指始祖。《步天歌》:“文昌之下曰三公,太尊只向三公明。”《晋书·天文志上》:“中台之北一星曰太尊,贵戚也。” 位于北斗斗勺的南方约10°距离。

势:共4星,后增16星。意为“太监”,势由四星组成,属于小狮座。《晋书·天文志》和《隋书·天文志》都称:“太阳守西北四星叫做势。”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它以五帝座(五帝即"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为中枢,东藩四星由南起为:东上相、东次相、东次将、东上将(即室女座γ、δ、ε与后发座42);西藩四星由南起为:西上将、西次将、西次相、西上相(即狮子座σ、ι、θ、δ)。南藩二星东为左执法(即室女座η),西为右执法(即室女座β)。太微垣所占天区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中、上两垣俨然是一个天上的小朝廷,将、相、宰、辅、尉、丞、执法等文武官职无所不有。

太微垣名称始见于唐初的《玄象诗》。

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

太微左垣:共5星,后左执法增1星,东次相增1星,东次将增3星,东上将增4星。意为“太微垣的左城墙”,分别属于室女座后发座。太微左垣共由五星组成,每颗星都由文官武将的官职命名,其东面自南至北依次为左执法、东上相、东次相、东次将、东上将。《晋书·天文志》称:太微垣的左右垣墙之星各有5颗,即上相、次相、上将、次将各有两班,分列左右。执法官也有两个,左面的称左执法,右面的称为右执法。左执法为廷尉,而右执法为御史大夫,这二者的职务是不同的。廷尉是刑狱方面的执法官。而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执法、兼管文书图籍等事。左右执法在秦时是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他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上相,通常为宰相的尊称,周代时专指朝觐会同之官。次相,是指职位次一等的丞相。秦汉时的将领,分上、次二等,上将是最高职位的将军,次将为辅助领兵的将军。

三公:在三垣之中的紫微垣太微垣都有“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官职,周代时指太师太傅太保,东汉时则指太尉司徒司空,太微垣和太微垣内都有三公星官,这是因为紫微垣与太微垣分别象征着人间的内廷与外朝,而三公是少数于两者间可自由进出又地位尊荣的官员,所以在紫微垣与太微垣内都会出现。三公由三星组成,紫薇垣三公属于猎犬座,太微垣三公属于室女座

《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春秋公羊传》:“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则何以三?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两相印证,三公是天子之下的最高管理的称呼,辅佐天子。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礼记》:“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又《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德韶者居之),“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才高者居之)。

九卿:共3星,后增9星。属于室女座。《晋书·天文志》:“三公北三星曰九卿,内座治万事。”九卿是中国秦汉时期的主要官职,通常也以此来表示整个朝廷,这里是指天庭的九位高官。九卿,为中央各种行政机关的总称,相当于后世中央机关中的各个部。九卿在秦汉以前职权较重,在魏晋以后,又专设尚书,负责各个部门的行政。而九卿则退为专门掌管部内一部分事务,职权较轻。明清时的礼、户、吏、兵、刑、工所谓六部,就是秦汉时九卿演变的机构。

五诸侯:共5星,后增7星。指的是天庭的五位地方诸侯。五诸侯星官由五颗星组成,属于后发座。《史记正义》:“诸侯五星…·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伯是、五曰太史,此舞者为天子定疑议也。”《晋书·天文志》称:“九卿西五星为五诸侯。”太微垣的五诸侯为内五诸侯,在南方朱雀还有一个外五诸侯。

《史记·天官书》曰:“门内六星,诸侯。”故《天官书》所说的诸侯星的方位只指明是门内(门指端门,太微左垣的左执法和右垣的右执法亦可合称为南垣,中央的开口称为端门),但没有具体说明是哪几颗星。所述星数也不是5颗,而是6颗。宋代以后的星图,其五诸侯是在九卿的北面。这个五诸侯,明确地说是内五诸侯,是不需回到自己的诸侯国中去的,整天陪伴天子参与国政。外五诸侯五星,在东井之北。《石氏星经》称:“五诸侯五星,在井北,近北河。”外五诸侯的任务只是治理好本诸侯国的国政,并执行中央政府颁布的统一法令。

谒者:共1星,后增2星。位于室女座。《乾象新书》称:“谒者一星在太微垣门内,左执法之北。”太微左垣的左执法和右垣的右执法亦可合称为南垣,中央的开口称为端门。在端门的门内,左执法星北边,有谒者一星。这个官职,是春秋战国时设置的,为国君掌管传达命令,负责引见臣下等事。其职位虽然不高,但却是天子的近臣。在古代,谒者有时由宦官充任。

太微右垣:共5星,后西次相增3星,西上将增2星。意为“太微垣的右城墙”。亦称西垣或西籓,别属于室女座狮子座。太微右垣共由五星组成,每颗星都由文官武将的官职命名,其西面自南至北依次为右执法、西上将、西次将、西次相、西上相。太微左垣的左执法和右垣的右执法亦可合称为南垣,中央的开口称为端门。

《晋书·天文志》称:太微垣的左右垣墙之星各有5颗,其西面自南至北依次为右执法、上将、次将、次相、上相。执法官也有两个,左面的称左执法,右面的称为右执法。左执法为廷尉,而右执法为御史大夫,这二者的职务是不同的。廷尉是刑狱方面的执法官。而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执法、兼管文书图籍等事。左右执法在秦时是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他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上相,通常为宰相的尊称,周代时专指朝觐会同之官。次相,是指职位次一等的丞相。秦汉时的将领,分上、次二等,上将是最高职位的将军,次将为辅助领兵的将军。

五帝座:共5星,后增3星。属于狮子座。和紫微垣五帝内座相似,五帝座由五颗星组成,排列呈十字状,指的是天上五方之帝:即东方苍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

太微垣以五帝座为中心,位于太微垣墙内的中部,它隔着内屏四星,与诸大臣列于垣墙之内,按通常的理解,五帝座为五个古帝王的座位。但天帝即上帝,他的形象只有一个,其办事的地方可以有多处,也就是说可以有多处帝座。天子在不同的地方处理不同的政事。因此这里的五帝座,实即明堂所载天子在不同季节坐在不同的厅堂里办理政事之用。一岁分为五季,每季坐在不同的厅堂,春季在东方苍帝之位,夏季在南方炎帝之位,季夏在中方黄帝之位,秋季在西方白帝之位,冬季在北方黑帝之位。普天之下,只有一个皇帝,普天之上,只有一个天帝。太微垣内的五帝座,是上帝一年四季在这五处轮流办公的地方,上帝领导和指挥着太微垣内诸大臣开展全国各地的行政活动。

《史记·天官书》称:“太微三光之廷,其内五星为五帝座。”《宋史·天文志》称:“四帝星夹黄帝座,四方各去二度。”《史记正义》:“黄帝坐一星在太微宫中,含枢纽之神, 四神夹黄帝坐,苍帝东方,灵威仰之神;赤帝南方,赤熛怒之神;白帝西方,白招矩之神; 黑帝北方,叶光纪之神,五帝并设,神灵集谋者也。”

太子:共1星。象征太子。太子这个星官只拥有一颗恒星,位于狮子座,即狮子座93。《观象玩占》称:“太子一星在幸臣西,帝座北,是天子的储君。”在太微垣内屏之内,只有五帝座、太子、从官和幸臣四个星座,其中幸臣、太子、从官皆为一星。这是天帝的近臣和亲信,故无需遮挡。太子是天子的储君,在正式接位之前,也需陪伴在天子周围,帮助处理国政,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和掌握一些执掌国家大政的技能。

另外在紫微垣北极(星官)中还有一颗太子星,位于小熊座,即北极一,或小熊座γ。有人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两者的差别很大。首先,虽然两者都是只有一颗恒星,但太子(星官)可以看成是一个星座,而太子星则只是北极(星官)中的一颗星,即一个星座中的一颗星,两者并非同一个概念。其次,太子(星官)位于狮子座而太子星位于小熊座,太子(星官)属于太微垣而太子星在紫微垣。

幸臣:共1星。属于后发座。在内屏之内,只有五帝座太子从官幸臣四个星官,其中幸臣、太子、从官皆为一星。《晋书·天文志》:“帝坐(座)东北一星曰幸臣。”在黄帝座的东北方向,幸臣为天子宠幸之臣,经常陪伴在天子周围,为天子提供各种参考意见,天子也喜欢听从幸臣的各种意见。《步天歌》中关于幸臣的记载:“幸臣太子并从官,乌列帝后从东定。”幸臣日常侍奉太子。

从官:共1星。属于狮子座。从官一星,即狮子座92。《晋书·天文志》称:“太子北一星叫从官。” 从官是跟随在天子身边处理各种具体杂务的人员。在内屏之内,只有五帝座、太子、从官和幸臣四个星官,其中幸臣、太子、从官皆为一星。

内屏:共4星,后增6星。内屏是古代诸侯宅第在大门内作为屏障的竹小墙,这里指五帝座的屏障。内屏星官由四颗星组成,属于室女座。《观象玩占》称:“内屏四星,在太微垣门中,五帝座南,靠近左执法。”天子设置内屏,与百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有利于维护帝王的尊严和安全。内屏四星就充当了这个重要作用。内屏四星的排列形状似屏风,座落在太微垣门内,五帝座之南,靠近左执法处。屏就是屏蔽遮挡之意。中国古代星官中有内屏外屏屏星三处。在内屏之内,只有五帝座太子、从官和幸臣四个星座。这是天帝的近臣和亲信,故无需设立屏障,起到遮挡的作用。《晋书·天文志》:“屏四星,在端门之内,近右执法,屏所以壅蔽帝庭也。”太微左垣的左执法和右垣的右执法亦可合称为南垣,中央的开口为端门。

明堂:共3星,后增7星。在太微垣的西南垣墙外。明堂由三星组成,属于狮子座。《晋书·天文志上》:“房四星为明堂。”《步天歌》中的记载:“宫外明堂布政宫,三个灵台候云雨。”明堂为天子祭祀、庆赏、宣明政教的地方。在古代,明堂的建筑格式是很有讲究的,它象征着每个朝代的文化传统,三代时,明堂建筑格式各不相同。

灵台:共3星,后增8星。在太微垣的西南垣墙外。灵台由三星组成,属于狮子座。《晋书·天文志上》:“明堂西三星曰灵台;观台也,主观云物、察福瑞、候灾变也。”意为:灵台星三颗,位于明堂之西,神的精明叫做灵,四面方正高大的建筑叫做台,掌管观测云气物候,察看祥瑞,占候灾害变异。武密说:与司怪星的占验情况相同。

长垣:共4星,后增9星。在太微右垣墙外。长垣由四星组成,属于狮子座。《玩象玩占》称:“长垣四星向西北,在少微南。”

少微:共4星,后增8星。泛指天庭的一般官员和士大夫。还有许多没有在朝当官的隐逸之士,这4颗星,就是代表许多在野隐逸之士的。在太微垣墙外的西北方向,近虎贲星处,少微星官由四颗星组成,呈南北方向排列,属于狮子座小狮座。《晋书·天文志》:“少微四星…第一星处士、第二星译士、第三星博士、第四星大夫。”《史记·天官书》称:“廷藩西隋星四曰少微。”《石氏赞》曰:“少微四星,逸士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封建社会,能否善于任用隐逸之士为国家服务,被看作社会是否安定的重要标志,故专门为隐士设立了一个星座,为星占家所观测和引用。

虎贲:共1星,为古代宫廷禁卫军的将领。虎贲星官由一颗星组成,属于狮子座,即狮子座72。《观象玩占》称:“虎贲一星在太微西藩之外,上相之西,下台之南。”在郞位的西面,又有虎贲一星。虎贲也是古时对勇士的称呼。《开元占经》虎贲注曰:“虎贲士,以虎皮为冠,示威猛也。”

三台:共6星,后上台增7星,中台增4星,下台增2星。亦称三能,属于大熊座三台共6星,分上台、中台、下台,按上、中、下三台各2星顺次为大熊座ι、κ;λ、μ;ν、ξ。《步天歌》:“北门西外接三台,与垣相对无兵灾。”《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为中台……东二星曰下台。”《观星玩占》:“三台六星,两两而居,一曰三能、一曰三衡、一曰三奇、一曰天柱、一曰天阶、一曰泰阶。”可见三台的意义很复杂,简言之,是天帝上下天庭所用的天阶,但亦可以指司命、司中、司禄三个神祗,或指三公等三位高官。

三台星六颗,两两排列,从文昌星开始,排列到太微垣。一种观点认为叫天柱,是三公的职位。在人间叫三公,在天上叫三台,掌管开拓德行宣扬政令。西边靠近文昌的两颗星,叫上台,是司命,掌管寿命;接下来的两颗星叫中台,是司中,掌管宗族家室;东边的两颗星叫下台,是司禄,掌管军队:这些都是用来昭显德行堵塞邪恶的。

又认为三台是天阶,天帝踩着它用来上下。一种观点认为是泰阶,上阶的上星是天子,下星是女王;中阶的上星是诸侯三公,下星是卿大夫;下阶的上星士,是庶人:这些都是用来调和阴阳治理万物的。又认为上台的上星主管兖州、豫州,下星主管荆州、扬州;中台的上星主管梁州、雍州,下星主管冀州;下台的上星主管青州,下星主管徐州。

郎位:共15星,后增3星。在太微垣墙外的正北面。常陈由十五星组成,属于后发座。《史记·天官书》称:“太微三光之廷,复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并称“傍一大星,将位也”。

郎将:共1星,后增2星。为中国古代武官中郎将的简称,指职掌宫禁卫军、随行护驾、协助郎中令考核选拔郎官及从官。郎将星官由一颗星组成,属于后发座。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郎将一星在郎位东北,所以为武备,今之左右中郎将。”《史记·天官书》“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傍一大星,将位也”

常陈:共7星,后增6星。在太微垣的正北。常陈由七星组成,属于猎犬座大熊座。《晋书·天文志》称:“常陈七星如毕状,在帝座北。天子宿卫武贲之士,以设强也。星动摇,天子自出。明则武兵用;微则兵弱。”这里的常陈就是常侍。秦汉时有中常侍,魏晋时有散骑常侍,常由宦官充任,为经常侍卫在天子左右的官。且陈字的含义,也与侍字相当。《步天歌》中关于常陈的记载:“郎将虎贲居左右,常陈郎位居其后。”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在房宿和心宿东北,有星22颗,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形状。东藩11星,由南起叫宋、南海、燕、东海、徐、吴越、齐、中山、九河、赵、魏(即蛇夫座η,巨蛇座ξ,蛇夫座ν,巨蛇座η、θ,天鹰座ζ,武仙座112、ο、μ、λ、δ);西藩11星。由南起叫韩、楚、梁、巴、蜀、秦、周、郑、晋、河间、河中(即蛇夫座ζ,ε、δ,巨蛇座ε、α、δ、β、γ,武仙座χ、γ、β)。

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官(座),正星87颗,增星173颗。它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天市即集贸市场,中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如,《晋书·天文志》云:帝座“立伺阴阳也”,斛和斗“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体,斗则用以量液体,列肆“立宝玉之货”,是专营宝玉的市场,车肆“主众货之区”,是商品市场,市楼“市府也,主市价、律度、金钱、珠玉”等。

七公:共7星,后增16星。在天市垣的北边垣墙之外,七公星官共由七星组成,分别属于武仙座牧夫座。七公指的是七位高级政府官员,《晋书·天文志》:“ 七公七星在招摇东,天之相也,三公之象也,主七政。”《黄帝占》曰:“七公主议疑,天之辅相,七政之象,评议之臣。”《海中占》曰:“七公,七辅也,上星上公、次星中公、下星下公。各以其次第齐明,辅臣居其常;其星不明者,各以其次,辅臣有黜,有若罪。”由此可知,此七公为朝中议政大臣,是辅相之位。

女床:共3星。属于武仙座。女床指的是皇帝的后宫,《石氏星经》称:“女牀三星在天纪北。”《晋书·天文志》:“ 女床三星,在纪星北,主女事。”女床三星,在天纪北,主后宫生女事、侍帝及皇后。石氏曰:“女床,后宫御也。众妾所居宫也。”女床是帝王众妻居住的宫室。

天纪:共9星,后增15星。天纪星官共由九星组成,在贯索东边,分别属于北冕座武仙座。天纪指的是维持天下纲纪,主诉讼的官员,《晋书·天文志》:“天纪九星,在贯索东,九卿也,主万事之纪,理怨讼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根道魂 紫薇垣 上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二
●卷二百七十八 象纬考一
公元前3942年的北极星图(右枢)
杓的意思
揭开含山玉版星图之谜(文:李守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