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到异性我就不是我自己了
发布时间:2020-06-25

异性恐惧在童年或者少年的时候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害羞的表现,有些孩子可能因为上学后接触到更多的同学后而摆脱害羞。但是有一小部分人会因此而越来越敏感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最后可能会发展为异性恐惧症。

01

什么是异性恐惧症?

    

与异性接触是一种生物进化的本能,然而过度焦虑则会引发异性恐惧症。

    

异性恐惧症是指患者一方面潜意识里有和异性接触的强烈愿望,但是一方面也会有严重的焦虑情绪,于是出现在异性面前感到异常的紧张和恐惧的症状的一类心理障碍。

02

产生异性恐惧症的原因

(1)精神分析学说——性心理冲突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恐惧是对抗焦虑的一种防御反应,而焦虑产生的根源则在于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本我冲动。

由于人们一方面渴望与异性接触,但是一方面又受到客观现实的约束和超我的谴责,尤其是一些家庭管束较严的人,容易发生性心理冲突。

(2)行为主义学说——学习获得

行为主义观点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恐惧反应可以经过条件反射而建立。很可能个人在过去的经验中曾经受到异性的伤害,这种情况通过多次的强化被巩固,最终形成了异性恐惧症。

(3)认知主义学说——认知障碍

认知理论认为,异性恐惧症的个体总是高估所害怕的情境,比如过分担心某一消极事件会发生,一些人会害怕异性会讨厌自己或者作出不合时宜的举动(如打哈欠或者口吃等)

(4)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

个性因素和异性恐惧症的发生也有很大关系,不少研究认为行为退缩的婴儿,长大后更容易发生异性恐惧症。体现在个体在童年早期就表现出社会内向、神经质、害羞、被动、依赖等。

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是产生异性恐惧症的原因,一些父母禁止孩子和异性有密切的接触,采取羞辱作为惩罚的方法。对于孩子的生活过度干涉,比如女性个体家长会过分强调小姑娘要自爱等。

对于异性恐惧的个体虽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才能彻底找到和异性相处的正确方式。但是其实对于轻微症状的个体,影响可能并不是很大。最后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够收获甜甜的恋爱。

文:秦艳鸿
责任编辑:殷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恐日常:我有一百个理由不和陌生人说话
免费心理咨询:能走出社交恐惧症的困境吗?
异性恐惧症
性格内向 ≠ 社交恐惧症
今日心理学:什么是决策恐惧症?|恐惧症|治疗|焦虑症|症状|认知行为疗法
揭穿关于焦虑症的10个谎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