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餐饮浪费,是你没饿过

苏州食材管家 08-23 08:57 

​​早上去食堂吃饭,在醒目的位置赫然挂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类的标语,它的下面,放着食物残渣回收桶和餐具回收车,当我放碗筷时,在食物残渣回收桶内看到了两大块馒头。

我们这些70后,曾与饥饿擦肩而过,但我们的父辈大多经历过饥饿。饥饿这个词,曾经在我的祖父嘴里经常提及。

记得20多年前,父亲把祖父从农村接到工厂所在的小镇,我们也住上了水泥地板的房子。一天,跟母亲要好的一位年轻女工到家里来吃面条,在吃饭过程中,祖父不小心把一根面条掉在地上,随即很自然地捡起送到了嘴里。那位年轻女工的惊讶,随之微呕的表情,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自己很虚荣,对于祖父的这个举动,感觉是一种耻辱,太丢人,太伤面子。这种事,虽然在我们的身上经常发生,但怎么能当着外人的面,特别是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漂亮女人面前发生。

心里憋屈了好一阵,但能说什么呢?小时候在农村,大人每天都在教导孩子,不能浪费食物,说老天爷给每个人的食物是有定量的,今天浪费,就意味着明天挨饿。浪费食物,死后要变饿鬼。

​​

在那个环境下,浪费食物的事很少发生。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吃是很随意的事,何况农村都是土地,捡起来的食物,上面沾满泥土,所以,至今还记得土地的味道。

自己的家乡在西北偏僻的农村。对于富裕地区的70后来,小时候的温饱应该解决了,而自己小的时候,家里的粮食只是够吃。这个够吃,是饿不死人,每顿的食物有定量,能吃个半饱。

那时每家做饭都计算着做,如果今天多吃一点,明天就得饿肚子,因为粮食是按全年的天数计算下来的。即使这样,还有不少人家的粮食不够,但乡亲们会东一碗,西一勺地借给他们应急。来年不管收成如何,他们会先还上借的,到了粮尽的时候,还能继续借。

留在自己脑海中4、5岁时的记忆,只有两件事,一件是饿得大哭的情形。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下午4、5点钟的样子,我饿得大哭,母亲领着我挨家挨户去问有没有剩饭应个急,而堂叔、堂婶们一个个摇头,说娃可怜的。

最后怎么解决的,记不清了。但是,母亲至今还记得这些事,常常在我的孩子跟前说,你们要好好吃饭,这么好的东西都不吃,你爸爸小时候经常饿得哭。

小时候没吃过白面,每顿是高粱面或玉米面。可能是每顿吃不饱,那时感觉奶奶做的玉米面面条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说是面条,可跟现在的面条不是一个概念。

现在所谓粗粮,其实都是掺入小麦粉、淀粉之类的东西,做成面条也很劲道。那个年代,是纯玉米面,还是自家用石磨磨的,面粉本身就很粗,如果用凉水和面,粘不到一块,用开水烫后,面团才有一点粘性。

有点粘性,但还是擀不成那种成型的薄片,只能用擀面杖顺着面团的边推一下,然后把推开的薄片用刀切成几根条,依次类推,直到面团全部切成条。

下面前,锅里煮着土豆条,等土豆条煮烂,汤糊了时,面条也切好了。往糊汤中下入面条,煮熟时,面条基本上成了1厘米左右的小截。

说是面条,其实跟糊糊汤差不多。然后用当地特有的浆水调味后,就成食物短缺下的一顿美餐,而就是这顿美餐,是我记忆中4、5岁时的第二件事。

10岁左右的时候,过年就可以吃白面了。一家十几口人,过年要蒸几百个馒头,我们叫蒸馍。馒头是圆的,蒸馍是花的,蒸熟后表面会裂开好多很深的口子,谁家的蒸馍裂的口子多,并形成有规则的图案,就证明谁家的手艺好。

母亲那时做的蒸馍,几百个下来,都是同一个图案,所以,母亲的手艺,在乡亲们中有点口碑。

记得每年的大年二十八,是固定蒸馍的日子,也是我最苦恼的时候,因为我的职责是给母亲烧火。

那时烧的是麦草,烧的时候,得一撮一撮不停地续。也就是说,基本上一天时间,坐在锅灶前动弹不得,而这个时候,鞭炮声此起彼伏,邻家小孩的嬉闹声不绝于耳,可想一个小孩是什么样的心情。

之所以要蒸那么多的馍,一个是家里人口多,在那个没油水的年代,一个壮劳力,一顿吃几个馍是随随便便的事。另一方面,人们忙碌了一年,大家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除了吃喝、串亲戚,什么都不做,好好歇歇,为来年攒足劲。

蒸的馍多,如果遇到回暖早的年份,由于农村没有冰箱之类的存储工具,10天左右,蒸馍就开始发霉长毛。母亲又将发霉后的馍掰碎、晒干,之后几天的日子,大家只能用糊糊汤泡这些发霉的干馍块吃。

按现在的观念来说,有点不可思议,卫生不卫生不说,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但那个年代,没有这个观念,只知道那东西不好吃,但再不好吃,也不能浪费,那可是白面馍,一年才能吃一回。说是白面,其实是85粉。虽然跟现在的白面不是一个概念,但毕竟是细粮。

现在的饭菜质量差一点,就被说成没有油水。什么是没有油水?就是饭菜中没有油。小时候除了玉米面、高粱面,辅食就是土豆。夏天还有点绿菜,冬天只有土豆。现在才知道,土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也应该归到主食里面,可见那时的冬天不存在蔬菜,只有主食。

无论是面条,还是土豆,基本上都是煮出来的,也就没有炒的概念,不存在用油,那是真正的没有油水。记得当年听说有一家人有一瓶油,做饭时用筷子沾上往锅里滴几滴。一瓶油虽然要用一年,但听了还是好生羡慕,毕竟人家的饭菜有油水。

有没有油水,是评价饭菜质量的一个标准。后来条件好了,村里办红白喜事时,早餐是烩菜,用那种能盛几十碗,乃至上百碗的大锅煮。用几勺油炝锅后,做出来的烩菜一般看不到油花,所以事先会准备几勺熟油,等烩菜做好后,把熟油浇在上面,可以看到烩菜上面漂浮着的油花。这样的话,乡亲们会说,人家的饭就是好,油水大。

今非昔比,现在好多菜除了重油炝锅外,出锅后还要用热油泼一下。这已经不是油水大不大了,压根就看不到水,满盘尽是油。

没有经历过饿的人,怎么会有珍惜食物的观念。我们国家经历过饥荒,所以,当经济发展,食物充足后,人们一度最感兴趣的事就是吃,也就吃出了全民肥胖。

一段时间的口欲满足后,又是全民运动和全民减肥热,少吃点成了口头禅。现在说的少吃点,不是为了节约,而是为了减少疾病,是为身材和美观。

苦日子虽然难过,但也容易忘却。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弊病,就是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

父辈们在近几十年的富足生活中,似乎也忘掉了过去。母亲倒是没有忘记,但做法特别,她最大的一个特点是逼家人吃饭。你都吃得直不起腰,她还问你吃饱没?为了逼家人吃饭这个事,母亲没少受气,甚至家人都怕回去吃饭,但她从不会改变,因为当年饿怕了。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大多没有饥饿的记忆,而我们的下一代,很多连麦子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何来的粮食观念,更谈不上节约意识。

晋惠帝时发生饥荒,饿死了很多人,大多百姓靠挖草根度日。晋惠帝听完大臣的汇报,大为不解,说:“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意思是没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

对于这个故事,很难让人笑起来。我们的孩子难道不是这样吗?你说没食物了怎么办?他准会说,买去呀!他没有这个经历,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也怨不得孩子。

可是,历史的轮回从来没有改变,几乎每朝每代都有饥荒发生。就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据相关报道,今年受疫情影响,世界上还有几亿人饿着肚子。

虽然我们的粮食储备充足,但必须居安思危,这个世界会有很多不可抗力的事情发生。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物产充足的时候,多消费,有助于更好的发展,而在特殊时期,浪费无异于谋财害命。

餐饮浪费问题,该认真对待了。也需要给孩子们好好上上“反对浪费”这一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糖尿病患者吃哪些主食升血糖慢?你心中有数吗
兄弟当年捞过的油水
节约粮食标语拒绝浪费,食物利用率提高。
傅平 莜面也可做面条
血糖高面条能多吃吗?
【食忆】剩饭剩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