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匪”当怎解?

一光

东北老男,敞履宽衫;勤于思考,以防脑瘫。09-12 16:14

作者:杨一光

   《诗·卫风·淇奥》有“有匪君子”句,其“匪”字,朱熹释与“斐”通,是文采的意思,而“匪君子”即是指:有文采的君子,并认为这诗是赞美或歌颂君子的,且近代《辞源》的解释也是如此。而我则认为,这“匪”字用的就是其本义,即非为、不是的意思,而“匪君子” 说的就是非为君子者。

在诗经是时代,“君子”泛指的是成年男子,一般多用于婚后的女子对其夫的称呼。如《殷其雷》“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是妇人盼望在外服役的夫君早点回来而呼之。又如《君子于役》,其“君子”的称谓也是属于这种情况。因为男、女社会地位不同,女呼其男为“君子”,这在当时是一种尊称。且正是在此尊称的基础上,经孔子的强调并大力提倡,这“君子”的地位便从家庭上升到了社会,并逐渐脱离开普通人,而成为了高尚人的代名词,而且还树起了与之相对立的称谓——“小人”。而根据以上,并结合诗意可知,这“有匪君子”的“君子”指的应是前者,即成年人,而“匪君子”即“非为君子”者,则是指还没有长大成人的人。朱熹所理解的“君子”显然是后者,即高尚的人,是故强释“匪”为“斐”,为文采义,以修饰其“君子”。

“君子”本指的已婚之夫,是成年人,那么“匪君子”自然指的就是未婚的非成年人,也就是小孩子了。是知,这诗赞美的并不是“君子”,而是未婚或未成年,也就是还没长成为君子的小孩子。而且,从诗意的角度看,这一点也很是清楚。

这首诗共三章,其首章:“瞻彼淇奥,绿竹猗猗(e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xian4)兮,赫兮咺(xuan3)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諼(xuan1)兮。”——因为还是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还是一块璞玉,所以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以加工美玉来形容其不断学习,修炼的成长过程。而若如朱说,已经是有文采的君子,又何须切磋、琢磨?其后句“瑟兮僴兮”是述其庄重;“赫兮咺兮”是美其超然,这是说此子的学习、修炼已经有了结果。于是诗人感叹:“有匪君子,终不可諼也”,这孩子已经有所进步,不可以嬉戏或随便地对待了。“諼”字有的版本做“諠”,“諠”通“喧”,应是指喧哗戏闹的意思。

第二章:“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这是说此子果真有了进步,其所听信,所接触的,都是一些很庄重、美好的事物(或人)。第三章:“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此子已经长大成人,即经过切磋,琢磨后,如今已经成了良金美玉。最后:“善戏虐兮,不为虐兮”,是说此子稳妥庄重,终不为戏虐所动。

这三章的首句都以“绿竹”做比,“绿竹猗猗”是说竹子柔软嫩弱,以喻人之幼小;“绿竹青青”是说竹子已经长成,以喻人之青壮,“绿竹如箦”是说竹子已经有了用处,以喻人已成材。通过此三比,亦可以说明此诗赞美的不是“君子”,而是一个未成年人即“匪君子”的成长、进步过程。

 “切磋”、“琢磨” 这是我们今天常用的词,这两个词就源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说的本是指治玉。玉石之加工,“切磋”应是初加工,是成其形的过程,而“琢磨”则是最后的细加工,是滑润其表的过程。

关于这“切磋”与“琢磨”的本义,《辞源》的解释是:“骨器加工称切,象牙加工称磋,玉的加工称琢,石的加工称磨”。这说的好像很清楚,可你越想则越糊涂。象牙不是骨器吗?象牙的加工就不需要切吗?玉只可琢不可磨吗?石只能磨不能琢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欣赏》——国风——衛風——淇奧
文章
诗经中的一首经典之作,诗句很生僻诗意很惊艳,诗中成语沿用至今
诗经中很生僻的一首诗,诗意却惊艳了时光,诗中的词语现在都在用
《大学》第19讲
《诗经》课堂:《卫风·淇奥》/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664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