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绝色中国妆的魅力杀

印客美学

艺术科普向平台。09-29 13:44

  最近流行中国妆。

  从早年大头贴时代的日式大眼妆,到近几年的混血欧美妆,还有各种韩国明星的仿妆。而现在,我们终于找回了自信。

  因为中国妆,本身就很美!

  中国妆,更注重气场。大气,自然,妩媚中有种英气。

  若说中国古代妆容,我们会想到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嘴,面若桃花,眉目如画。我们如果更了解古代妆容,就更能理解中国妆的气场何来。

  所以小印专门去寻找了中国古代妆容的复原视频,盘点一下古代女子妆容的特点。

  ▼

  60秒看中国古代女性妆容服饰变迁

  面妆即古代妇女面部的装饰,其实,面妆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文面”,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后,到唐代,已经是是我国古代妆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

  妆容根据朝代的不同有相应的变化,比如汉白、唐红、宋雅、明素

  春秋

  战国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粉白·黛黑

  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曾向楚王介绍晋国的美女:“粉白黛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

  先秦时代是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也就是我们现代的裸妆~

  粉敷面, 黛画眉 

  女子多以铝粉敷面,或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制成。

  战国时期出土的楚佣, 脸部就有了敷粉、画眉及红妆的使用,进行了化妆和修饰, 头梳高簪, 圆脸, “施粉红彩”。

  山东章丘女郎山战国墓出土乐舞陶俑

  黛眉:先将原有的眉毛除去, 后用妆粉涂盖, 用黛画出想要的眉型, 因此画眉又被称为“黛眉”。

  至于眉型,宽窄曲直不同,一般是长眉。

  长沙楚墓帛画巾印证长眉

  此时兴起“粉敷面, 黛画眉”盛况空前,,为华夏美容史的发展正式揭开了序幕。

  秦朝

  Qin Dynasty

  丹凤眼型·樱唇妆

  秦朝的妆容是由先秦时期流行的的“粉白黛黑”式的素妆,向汉朝明丽典雅的红妆转变的过程。

  在眉妆方面,秦朝女子偏好橘色系的妆容,眉妆的流行甚至延续到汉和唐,是经典一点眉。

  秦朝女子喜好将眼线画得长和浓,使眼睛呈现明显的丹凤眼型。

  唇色以暗红为主,秦女民风较豪放,但唇妆就是中国后来延续的经典的樱唇妆,花钿与面靥的使用也逐渐趋于成熟。

  汉朝

  Han Dynasty

  慵来妆·红妆

  燕支(胭脂)引进后,汉代的妆容就大胆尝试红妆,还创作出新的面妆,比如薄施脂粉,浅画双眉,略带倦慵之美的慵来妆。

  慵来妆,也就是所谓的红妆。

  不仅要擦粉,还要施朱。慵来妆薄施朱粉,浅画双眉,鬓发蓬松而卷曲,给人以慵困、倦怠之感。

  仇英的《汉宫春晓图》

  这副画详尽的记述了中国汉朝时期仕女汉宫景象,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印客八卦小剧场

  据说慵来妆的设计者竟然还是汉武帝。在汉朝《赵飞燕外传》中就有关于这一段的描写:

  “合德 新沐,膏九曲沉水香,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粧。”亦称“ 慵来 ”。

  而关于汉代女子的发髻也在《唐诗纪事·罗虬》中描述:“轻梳小髻号慵来,巧中君心不用媒。”

  《母仪天下》的飞燕合德姐妹cp我先磕为敬。

  汉代女子已经发明了米粉和铅粉用以修饰脸部和颈部。

  甚至很多男子都以涂脂抹粉为乐;胭脂、唇脂、花钿是化妆的辅助品,女子崇尚艳丽的妆容。

  图源:湖南省博物馆

  魏晋

  北朝

  Wei,Jin,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晓霞妆·额黄妆·落梅妆·黄眉墨妆

  徐妃半面妆·紫妆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民族大分裂也是大融合的时代。

  这一切也体现在:人们在精神上更加自由解放,妆容也开始更加大胆,出现了斜红妆、额黄妆、寿阳妆、黄眉墨妆、徐妃半面妆、紫妆等等。

  魏晋时期的女子妆容《女史箴图》局部

  额黄妆

  就是把金黄色的纸剪成各式各样的图案贴在额头,或是将额头涂成黄色,这种化妆方式起源于南北朝,“眉心浓黛直点,额色轻黄细安”,这些妇女从佛像上受到了启发。

  《校书图卷》能看到半涂前额的女子

  南北朝 | 杨子华 | 《北齐校书图》(宋摹本)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落梅妆

  落梅妆就是花钿在装面上的具体运用,主要是在额上化一圆点或多瓣梅花状图形。

  印客八卦小剧场

  传说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曾在正月初七日卧在含章殿檐下,殿前梅树上一朵梅花恰巧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出五中花瓣状,公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十分美丽,便纷纷效仿。

  很快,这种梅花妆就流传到民间。

  古代女子“口点朱唇、额描花钿”的场景

  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晓霞妆

  相传一天傍晚,魏文帝在灯下咏读,用水晶七尺屏风遮蔽。

  薛夜来到来,面颊无意中触碰在屏风上,伤处有如晓霞将散,此后宫人都用胭脂仿画,名晓霞妆。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这不就是腮红嘛?

  唐朝

  Tang Dynasty

  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

  唐代是中国封建文明的鼎盛时期。

  南北统一,疆域辽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教昌盛。各国使臣互相往来,互通有无。

  “云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子妆容丰富多彩,达到了中国古代妆饰史的一个高峰。

  图源:国家博物馆

  初唐时期,还是素颜淳朴之妆荣。

  《捣练图》(局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政治日趋腐朽,国力衰落。但各阶级穷奢极欲,甚至,中晚唐时期,女子妆容反而比盛唐更为雍容华贵。

  晚唐弈棋贵妇绢画,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

  而浓艳的红妆是面妆的主流。

  女性不分贵贱,均喜敷之。唐代的美人们甚至将整个面颊都敷上胭脂,甚至在眼部、耳部也涂抹胭脂。

  唐代仕女图绢画,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

  唐代 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俑 

  其中,最有名红妆的还属:

  酒晕妆

  为红妆中最为浓艳者。这种妆先抹白粉,再在两颊涂以浓厚的胭脂。

  《长安十二时辰》

  桃花妆

  色浅而艳如桃花。

  飞霞妆

  比桃花妆更为淡雅,有白里透红之感。

  “美人妆面既敷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淡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alt="500" />

  唐朝的化妆步骤也很多,简单概括为7步:

  敷铅粉 - 抹胭脂 - 画黛眉 - 贴花钿 - 点面靥 

  描斜红 - 涂唇脂

  只能说,做女孩子真难,做精致的猪猪女孩更难呐!

  唐《弈棋仕女图》

  晚唐-

  五代

  Late Tang Dynasty-Five Dynasties

  逐渐精简

  晚唐五代时期,朝局动荡,百姓们饱受战火,人们开始流离失所无暇顾及面部的装扮。

  因此该时期的服饰妆容大多因袭晚唐的风格,上承唐制下启宋,逐渐精简。

  花靥:在脸上点染的一个妆容。

  唐代的欧阳炯在《女冠子》里写道“薄妆桃脸,满脸纵横花靥。”

  五代 莫高窟第61窟 供养人 图源:莫高窟 

  五代 绢画 引路菩萨图 伦敦英国博物馆藏

  宋朝

  Song Dynasty

  素雅薄妆

  南宋 刘松年 宫女图 今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宋代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审美偏清秀质朴,所以宋朝的女子妆容极为素洁。

  但是唐朝盛行的远山黛在宋朝依旧十分受捧。

  寻常女子妆面

  明、清的“裸妆”都是从宋代承袭的,胭脂只是略施一点,唇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桃心唇,而是比较丰满圆润的唇形,以浅色为主。

  官家女子妆容

  尽管宋代妆容大走简约风,但精致和高级感一样没落下。

  宋代宫中率先用珍珠作为面靥。

  面靥是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除了贵妇才用得起的珍珠,平民一般用金箔片、螺钿壳、花草、榆钱等剪制成的各种花朵形状。

  《清平乐》剧照

  此外,“倒晕眉”在宋朝盛行于宫中,是一种画成宽阔月形的眉式,在一端由浅入深,逐渐向外晕染,直至黛色消失。

  北宋 苏汉臣 靓妆仕女图 (局部)

  明朝

  Ming Dynasty

  明亮裸妆·斩男妆

  明代女子着妆以明亮为主,艳丽色彩盛行,与清代相差最大的是明女脸颊色彩偏亮,唇色自然。

  继承了宋代的素雅简洁,胭脂比例浓淡恰到好处,看起来有点像今天的裸妆。

  明成祖仁孝皇后

  整体而言,明妆是最接近现代审美观的。

  以端庄秀美为主,整体趋于简约清淡。明朝眉形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不像宋朝和唐朝那般有弧度,更自然,眉尾偏长。

  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局部)

  为了让五官看着更立体,产生了“三白法”,在额、鼻和下颚三个部分晕上夸张的白粉,这与之前宋代女子的妆容有相同之处。

  同样的目的是为了脸部的立体效果更加明显,就是现在女孩子最爱的高光啦!

  明 | 唐寅 |《吹箫仕女图》局部

  明 | 仇珠 | 《女乐图轴》(局部)

  完美展现了当时明代女子细长的柳叶眉和凤眼。

  原来美妆也是一个圈,明朝的淡雅简约似乎与当下流行的“裸妆”异曲同工。在精致简约的背后,体现了女性对于妆容的更高追求,以及化妆品生产技术的提高。

  清朝

  Qing Dynasty

  含蓄内敛

  清朝时期女子妆容以含蓄内敛为美,总体上来说以素雅简约为主。

  眉毛纤细,部分有身份的女子眉心会画得高挑一些,眼妆清淡柔和,胭脂多用粉色系,这样看起来更少女。

  当时女子的眉毛均为眉头高、眉尾低的形态,形状纤细修长如柳叶,弯似新月,衬托出女性清秀柔美的姿态。

  清 | 任伯年 | 《梅花仕女图》 (局部)

  清 | 陈枚 | 《月曼清游图》(局部)

  清代经典妆容:

  绛唇妆+柳叶细眉+一耳三钳+两把头

  清朝当时“流行的”绛唇妆,从史料绘画上看,那时的宫廷女子都着了这种上唇不涂、下唇只涂抹中间的绛唇妆,柔美清丽,更贴近东方美人的形象。

  各朝女子唇妆画法多样

  欣赏完中国古代女子妆容图鉴

  发现中华民族的历史包容过

  无数“多姿多彩”妆容

  妆容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一种妆容、一件服饰

  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

  这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

  中国历代妆容演变你最喜欢哪一时期?

  留言区评论告诉小印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妆能有多丑?我用吸管、颜料还原了3个妆容,直男居然说很.....
女生日志
芙蓉不及美人妆,古代美女是这样“妆”出来的!
唐代女子妆容识别指南
汉代崇尚肤白,唐代喜浓妆,宋代爱素雅,古代人的审美你看懂了吗?
揭秘古代女子化妆奇史,男人居然也化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