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在戴健康手环?可印在皮肤上的监测传感器会不会更香?

Science_北京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烧结辅助层”,实现了室温烧结,使直接在人类皮肤上打印传感器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借助新型辅助层,研究人员可以将传感器直接“印制”在人体皮肤上。

可穿戴传感器正逐渐从简单的电极、手表向复杂的可弯曲设备发展,进而为用户提供更精确的生物特征测量和更舒适的体验。

eurekalert.org网站当地时间10月12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SU)和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HIT)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烧结辅助层”。这种辅助层降低了烧结温度,使直接在人类皮肤上打印传感器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ACS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中。 

此前,论文作者、PSU教授Huanyu Cheng等曾开发了用于可穿戴传感器的柔性电路板。然而,受金属元件烧结温度的影响,研究人员无法直接在皮肤上“打印”传感器——通常情况下,需要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才能将传感器的银纳米颗粒粘合。

“显然,人类皮肤无法承受这么高的温度,”Cheng说,“为了突破这一限制,我们开发了一种烧结辅助层。辅助层不会损伤皮肤,并且可以让材料在更低的温度(约100摄氏度)下烧结。这一温度虽然可以满足在衣服或纸上打印传感器的需求,但仍是人类皮肤不能承受的高温。因此,我们优化了辅助层的组成,改变了打印材料,最终实现了室温烧结。”

室温烧结辅助层主要由聚乙烯醇糊和碳酸钙构成,它既降低了打印表面的粗糙度,还使超薄金属图案层的打印具备了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打印的金属层可弯曲、可折叠,同时保持机电功能。打印传感器时,研究人员会使用吹风机去除作为“印墨”溶剂的水分。

Cheng表示,这种传感器能够精确、持续地捕捉温度、湿度、血氧水平和心脏表现信号。通过将传感器连入具有无线传输能力的网络中,研究人员还能进行组合信号监测。此外,传感器也十分环保,它在温水中仍能工作数天,用户可以用热水去除该设备。

Cheng说:“传感器是可回收的,移除过程不会损坏设备也不会损伤皮肤,这对于老人、婴儿等皮肤敏感群体尤其重要。”之后,研究人员计划按需改进这项技术,使其能针对特定应用发挥作用,例如:用于精确监测COVID-19相关症状。

编译:雷鑫宇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ACS应用材料与界面》期刊编号:1944-8244

原文链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0/ps-epw100920.php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绝对干货 | 3D打印百年发展史
3D打印技术有哪些种类?
3D打印技术
学术干货│3D打印原理与高分子的碰撞
佛山陶瓷3D打印新技术,光垒大尺寸DLP
3D打印机你会用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