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个方法教你科学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发布时间:2020-10-13

睡觉前,收到闺蜜求助微信,说:“刚哄孩子睡着,肺都要气炸了,你是学心理的,快给我支支招。”我开玩笑的说,在这特殊时期,要保护好你的肺啊。

今年新冠病毒新的蔓延,父母延长了天伦之乐和亲子时光,躲避肺炎不出门的老母亲的心和肺在家遭受娃的极限考验。

闺蜜的娃娃甜甜,刚刚两岁多,是个调皮活泼好动的小姑娘,母女战争起因于晚上哄睡,甜甜每次都会把睡衣扣子解开,扣了上面的又解开下面的,一遍遍扣上、打开,乐此不疲,非常开心,闺蜜惩罚的打了她左手,她就把右手伸出来让闺蜜打,结果闺蜜发现自己手都打疼了,甜甜依旧乐的不行。

甜甜把扣子解开,但是自己扣不上就不乐意,不帮她扣就撒泼打滚,闺蜜感觉孩子在挑战她的忍耐极限,所以每次哄睡以后,她自己都要躺在旁边缓好一会儿,心肺才能恢复正常。

看,家有2岁小娃,威力也不亚于病毒啊!

“Terrible 2”的到来,让心身疲惫的老母亲如临大敌,刚刚熬过那种天天吃喝拉撒屎屁尿围绕的日子,开始觉得孩子可爱了一些,怎么就开始叛逆了呢?

 一、 什么是“Terrible 2”?

发展心理学认为: 幼儿两岁左右(时间可能会提前,因孩子的情况而定),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他的探索欲望和自我主张越来越强烈,独立性和自主性也相应发展起来,虽然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干,不但经常说“不”,还拒绝大人的帮助,事事要“我自己来”;

这种自我意识的萌发,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在英语中对这个阶段用一个词特指:“Terrible2”,就是“可怕的两岁”。

当你怀里软绵绵的小宝贝,突然开始了对你的要求统统说“不”,前一秒风平浪静,后一秒就狂风暴雨,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闹,翻脸比翻书还快,特别喜欢自己做事情,不允许你的帮忙,但是自己做不好时就非常生气,哇哇大哭,往往老母亲心力交瘁,却又无计可施。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讨论如何应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第一反抗期呢?


 二、为什么孩子会有第一反抗期?

1.自我意识的发展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 在人格发展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自我。在他看来, 两三岁的儿童 在信任感的基础上产生了自信, 认识到自己的意志 , 自主感油然而生,这大大的增强了他的独立性 , 达到自我中心感向自我同一感的转化。

孩子生活的第一年其实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一直在一岁后才会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个体,而到了两岁之后才会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这个阶段也叫“分离探索期”。

两、三岁的孩子在表达自己愿望时,逐渐从把自己的名字挂在前头,如“宝宝吃糖”、 “明明要”变为“我”要,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变为称呼“我”这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孩子在跟其他人的交往中,逐渐懂得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并且会用“我的”物主代词来标志,以后过渡到用“我”这个人称代词经常用“我自己来”、“我不要”等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愿望。

大脑皮层的高速发展,让他想去探索周围的环境,但是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做是非判断。

例如:用手指探电插板、去触摸电线,往往让父母又惊又怕,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在提高,他们有自己的看法与主见,能提出活动的目的,干自己想干的事

他们开始以独立的身份主动和旁边的人接触、交往、活动,不愿听从父母安排,当这种行为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冲突,遭到限制,儿童就产生了对抗心理。

2.活动能力增强

孩子在一岁之后开始逐渐独立行走,两三岁的时候,儿童知觉和肌肉运动能力大大改善,身体活动能力较强,所以他们渴望扩大活动范围,自由化活动内容,由自己独立的选择活动对象和方式,随着对周围生活的熟悉,他们变得爱说、爱问、爱玩,对大人的要求不再顺从听话。

例如,走路总爱走不平的地方,下雨非要出去玩水,踩水坑,而这些实践活动的萌芽往往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孩子就会更加反抗,让父母更加的头疼。

3.需求的变化

随着孩子活动能力的增强,对外界环境探索机会的增加,他对外界的认知也变得丰富起来,两岁的孩子往往变得十分爱提问题,对一切都感到新鲜,“问题”来自于需求,来自于外界环境的种种刺激,迫使他寻找“是什么”,所以经常会发现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像是“十万个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并且不再满足于之前靠妈妈喂饭,开始要求自己动手吃饭,但又因自己无法把握好力度,经常弄得一片狼藉,父母往往想矫正孩子,却反而引起孩子更大反抗。

4.情绪控制不成熟

两三岁的孩子虽然比一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因为受大脑发育水平的限制,情绪控制能力还比较弱,一旦感到不满,就会用哭闹、吵嚷的方式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而往往父母无法理解,认为孩子们在无理取闹,属于反叛的表现,便采取强硬的手段的制止他们,不仅造成了孩子的更加反抗,还对孩子的内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三、面对可怕的“Terrible2”,

又该怎样应对呢?

1. 父母以身作则,塑造良好的教养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两岁的孩子,模仿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不但会运用“直接模仿”,还表现出“延迟模仿”,逐渐把父母的言行刻在脑海中,存入记忆,在随后的情境中进行提取。

所以,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十分重要。

例如,如果这段时间,孩子经常喜欢说“不”,父母就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这段时间经常用“不行””不可以“进行沟通和回应,孩子说“不”可能就是他很自然的一种模仿行为,所以当你不喜欢孩子经常用“不”来反抗你的时候,自己就尽量避免这样的用语。

2. 尊重孩子的独立,满足他的合理需求

父母应该真正的理解,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只是他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然阶段,并非所谓的“捣蛋”和“淘气”,不但不应该强压和打骂,反而更应该保护孩子独立性的萌芽,尊重他寻求独立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他的合理要求。

例如:孩子坚持自己拿勺吃饭,却又不能正确把饭喂到嘴里,反而弄的桌上地上乱七八糟;坚持帮着洗水果,却弄的水池内外都是水,这些时候都不要因为孩子的动作笨拙而嫌弃他、指责他,而是鼓励他,肯定他,帮助他塑造自信。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两岁左右的孩子已经不满足家庭的狭小空间,往往比较爱好户外运动,所以父母可以适当选择室内外活动相结合,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让他的生活丰富多彩,自然反抗的行为就会减少。

3. 关注孩子的情绪,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两岁的孩子,心理活动多受情绪的支配,情绪易变又易冲动,所以,当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时,单纯的拒绝和压制很可能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引起孩子的哭闹,这个时候的正确做法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给予孩子多项选择,满足他自己做主的需要。

例如:孩子喜欢乱摔玩具,你可以这样对他说:“你这样摔会把玩具摔坏,下次就不能玩了,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你好好玩,另一个就是你再摔玩具的话,妈妈就把玩具收起来,你就不能玩了。”

如果,孩子继续摔,就把玩具收起来,当他哭闹释放完情绪以后,然后告诉他,继续摔东西是他的选择,妈妈只好收起来,不然下次就没法玩了。

如此几次之后,孩子在遇到选择的时候,就会开始权衡利弊,懂得自己要对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4.运用游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形式,孩子在游戏里可以自然的表露自己的情绪情感,不受压抑的表达自己的愿望,从而产生新的兴趣,逐渐学会自觉的控制消极情绪,发展积极情绪,特别是“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希望能和大人一样参加社会生活,但是事实上却不太可能。

但是在一些游戏里,孩子可以利用玩具等代替物模拟各种场景,达到参与成人活动的目的,实现他平时想做却又做不了的事情。

例如:妈妈在做饭,孩子特别想参与其中,你可以给他准备一套做饭的工具,准备一些蔬菜之类,任其摆弄,通过游戏可以使孩子想参与而又无法胜任的矛盾得到转化,使孩子的独立性得到很大的发展。

5.支持孩子探索,规范正确的行为

两岁的孩子正处于积极探索期,他会将这个世界美好的客观事实内化到自己内心,如果父母经常说不,就会熄灭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让他失去探索的能力,养成依赖性性格。

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尽量支持孩子的探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例如:当孩子看到冒着热气的水,要伸手进去触摸的时候,可以先让他摸一下容器外壁的温度,当他感觉到烫自然不会再把手伸进去试一试了;当孩子敲打玻璃鱼缸的时候,你可以给予示范,告诉他:“宝贝,鱼缸是玻璃的,你可以用手轻轻的摸感受一下,就像妈妈这样。”

这样,你带着他触摸几次,他就会慢慢懂得对鱼缸的正确感受方式。切忌,不由分说的直接给予严厉的批评和禁止,既打击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又让孩子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有效方式去探索。

6. 帮助孩子建立规则,设置限制

两岁左右正是孩子建立规则感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把握时机,帮助孩子设置限制,建立规则感。

例如:如果孩子咬了其他小朋友,需要及时告诉他,这种处理方式是不对的,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并告诉他当和别人发生冲突时,怎样才是正确的解决方式;如果孩子喜欢玩水,经常乐此不疲,可以告诉他:“宝宝,我们今天玩十分钟的水,然后下楼和你的小伙伴玩。”

这样他就会在玩的过程中想到后面还要去玩别的,自己也会有权衡,如果一直玩水的话,那后面的活动就参加不了,当他慢慢建立这个意识,知道如果自己遵守了规则,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快乐和自由。

通过有效的设置限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慢慢提高自我控制。


四、写在最后:

我告诉闺蜜,其实他们家甜甜并不是真正的“叛逆”,只是成长到了自我意识觉醒阶段,而这正是需要父母帮助和引导的时期,并且给了她一个小建议:

与其每天母女俩入睡前因“解扣子事件”起冲突,不如化被动为主动,晚上睡觉前,主动提出来和她玩5次“解扣子和扣扣子”的游戏,不再阻止和限制她,这样,几天下来,她自然就对这个游戏失去了兴趣。

闺蜜感叹道,没做母亲之前,完全体会不了养孩子的艰辛,现在才知道这整个过程真的就是在升级打怪,需要一路不断学习,斗争斗勇。

我深表同感,是啊,谁又天生就是父母呢?

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第二次成长啊,虽然,一路艰辛、披荆斩棘,但是我们也收获了更好的自己,不是吗?


原创:伴我心理工作室
责任编辑:一只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岁娃哄也不是骂也不是,把“可怕2岁”变“了不起2岁”,用这4步
养育二岁宝宝的烦恼事
“我的孩子三岁,为什么养着养着就养坏了?”
如何让孩子控制情绪
孩子第一逆反期
孩子喜欢说“不”?大人这样做就对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