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人真的好不幸啊:热衷于卖惨、博同情的背后机制
发布时间:2021-03-05 

在平时与同事们或者家人们聊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同时又非常痛彻心扉甚至无语凝噎的社会新闻,比如谁家的父母得了绝症,谁家的妻子再三出轨还有私生子,或者家里因为天灾人祸赌博而巨额欠债........每每出现这样的话题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人好惨』的感慨。

而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看到,有的人会自然而然地表露出自己的艰难,仿佛自己是天底下最艰难,最难受悲惨的人:

“我真的太难了,这日子怎么活下去”
“世道如此不公平,还有必要继续努力吗”
“我什么都做不好并且一无所有”
“身体病殃殃的没办法出门赚钱”
“家里老弱病残,处处都要花钱,都没钱治病啊”

...........

的确,这些人说出来的事情的确让人感觉非常值得去同情,出现这样的事情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感觉不好过,日子很艰难,充满了压力,同情,是多数人会在第一时刻感觉到的情绪。

在世人不知道共情之前,同情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词汇,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②哀矜勿喜③惺惺相惜④同病相怜........从很早之前我们就知道这种同情的情愫似乎是更加古老的内在情感产物。

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拍摄

当身边的某个人遭受不幸的事情,或者家庭财产遭受到损失,经济压力喷涌而出,这个时候,我们理解的角度在于这种事情是很难受悲惨负面消极的,遇到这样的事情让人觉得很可怜又无可奈何。

有的人能够愿意接受其他人的可怜,但是有些人并不愿意被同情,似乎这种同情是一种站在高位来俯视那些正在经历痛苦的人们。而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似乎更加愿意被人共情,自己的感受正在被其他人感受,即使这种情况也不是感同身受。

内心巨大的空洞正在形成,而曾经经历过类似事情的人会更加清楚这样的不幸经历可能带来的冲击,仿佛自己正在置身于对方的那种状态下。

因为各种最新知识的科普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迅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同情可能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情感互动,而且在网络时代,我们的同情心早就被透支,那些各种泛滥成灾的负面新闻已经铺天盖地。

接触太多类似事情也会让人内心感觉非常麻木,把自己的那些糟糕的事情说出来,不仅仅是倾诉痛苦的方式,也是索取同情和共情的渠道,有的人想要获得同情,这样自己的悲惨就得到了大家的公证,自己就可以安心成为一种受害者

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拍摄

受害者的心态让自己的压力有一定程度降低,就可以把针对的矛头放在其他人身上,或者其他事情身上,那么仿佛自己就不需要做出太多改善,或者等待救世主的降临。

受害者容易被人同情,我们所说的同情是对别人不幸的可怜,同情心也许不如共情心那么容易被世人接受,但是那种蕴含慈悲的同情心可以在面对别人的不幸时提供一些温暖和支持。

同情心也在很多时候可以救人于水火之中,唤醒人们的同情心,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出现,我们可以想象,在那种伤害事件中,各种复仇的桥段都在不断上演,没有同情心的人可能会把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或者缺乏人性化处理方式。

而同情心的消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猛烈,比如在某些行业,见多了各种生离死别,已经看惯了人间的各种冷暖,这个时候会觉得共情疲劳与同情无力感。

因为人们过度在感情上被其他人的经历所卷入,就可能让自己无法去补充足够的能量来重获活性,共情或者同情都是需要消耗情感能量的,这些情感能量也是我们每天都可能在消耗的宝贵能量,过度陷入其中也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拍摄

当自己感觉精疲力竭的时候,不仅仅是在身体层面出现各种变化,在情感层面也在面临很多风险,仿佛没有了精确感觉,就是在非常劳累的时候,感觉什么都无所谓了,感觉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了。

这也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分辨是否情感能量已经被消耗的信号,如果已经感觉到自己已经被掏空,就要好好给自己进行重新获取能量的操作了。不论是必要的心理咨询还是各种冥想的练习,都可以让我们重新唤回同情心与共情心的力量。

关于那些热衷于在生活中博同情的人,或许他们的确是可怜人,也许这发生的一切都不是他们的错,只是这些事情的确就是发生了,甚至在他们是好人的情况下也可能遇到各种糟糕的事情。

在处理自己的同情心施加的时候,各种①道德判断、②事件描述的详细程度、③个体的三观、④糟糕事件所造成的各种影响,都在让人的同情程度处于波动的状态。

我们的情感思维是非常有个性的处理器,如果自己的认知并不能认可某些事情,那么同情心就不会出来,比如某些坏人、罪犯的绳之以法,他们被某种非常悲惨的方式处置这本身是可悲的事实,但是并不会有多少人对罪犯感觉同情。

因为在感觉同情之前,内心被一种名为道德是非观的心理意象所控制,这也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种现象,同情心的从众性也可能会让实际情况有所波动,如果其他人都没有感觉到多少情感,那么自己的情感输出可能就会成为一种异类。

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拍摄


相信没有多少人想要成为异类,人们想要自己是特殊的,同时又不想太特,人们想要发泄出来自己的痛苦,还要考虑是否真的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是否会被当做某种奇怪的人。

在我们选择倾诉对象的时候,也要考虑对方是否值得自己信任,对方是否会对自己说的事情进行保密,是否对方会主动给自己更多的确切建议,对方的情感流露是麻木不仁还是同情心泛滥又或者是更好地应对方式。

我们对于与自己拥有更加亲密关系的人更加容易付出感情,即使在一定的文化熏陶下,不少人都感觉自身性格并不是特别擅长去付出自己的关心,有的人担心自己说出来的话像是某种同情。

我们终于开始明白了,并不是博同情的人太多,而是人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倾诉宣泄欲望,不能够决定得到的回应是同情、共情、或者麻木不仁或者其他,只是尝试把这种糟糕的事情宣泄出来,这或许就是疗愈的一种首要步骤。

接下来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步骤或者其他各种办法就是后续可以去决定的事情,我们都还没有确切的答案,太多的事情正在发生,或许年轻人在某个时候也会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关注他人的生活细节,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并不能完全拯救不幸之人于水火之中。

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拍摄


那些不幸的人生是否就这样注定不幸呢,是否还有更多可以突围的可能性呢,在获取周围人感情反馈还有各种建议之后,真正做出决定的仍然是不幸事件的当事人。

也许当前的事情的确是非常悲惨的,感觉透不过气,处处都是在逼迫自己的元素,即使其他人能够理解,或许也只是部分理解,但是幸运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独立性与独特性并不要求其他人能够百分百同步自己的感情。

事实上我们可以满足于这种部分理解,自己至少在心理层面不是孤单的,有人能够部分理解自己,也是挺好的,没有什么神奇的方法来立刻去克服那些悲惨事件,痛苦与压力仍然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当人们在经历那些痛苦事件之后也可能在心智上面有更加坚定的成熟与睿智,知道活在当的重要性,知道自己现在所具备的资源,如何通过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当下。

想象自己正在穿越一道长长的黑暗隧道,这里面没有光,非常寒冷,也没有手机信号,无法求助其他人,但是生活仍然在继续,即使那些我们以为没有解决办法的事情,终究也会被冲出隧道后的光芒所迎接,这也是我可以屏息期待的悲惨之后所能遇到的转机。

原创:ZHUQIANG
责任编辑:一只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感笔记】:漫说同情
对领导有所求的说话技巧
培养同情心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情商和智商,而是“思维模型”
理解与同情
灾难新闻为什么容易受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