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具慧眼,全球化大脑养成读书清单
 · 昨天
关注
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

本文首发于36氪出海网站

读,诵书也。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字载体,书的存在不仅授人以识,也成为了人们传递思想、留存历史、分享经历的平台,让我们从字里行间通晓世界。

有些书籍旨在引发人们思考,有些带我们回溯历史、展望未来,有些则可以为我们指引方向。而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书籍,每段阅读体验的背后也都有着不同的感悟和收获。

今天是4月23日,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时刻关注海外市场的我们想跟大家分享几本“出海人”都在看的好书和他们的感悟与思考。

p.s. 文末有惊喜呦~

《上瘾500年》:横跨世界史与药物史的杰作

一支烟,一瓶可乐, 一杯咖啡,这些现在看起来很普通的事物,却曾经是改变世界的杠杆。

当我们回顾历史,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烟草和可可豆这些本土植物,比西班牙人从美洲掠夺的一船船黄金更有价值,也更深刻地把孤悬海外的美洲和欧亚大陆连接了起来。反过来,从欧亚大陆输入的甘蔗(它不仅产生了糖,还产生了泛滥的朗姆酒)和咖啡,也深刻地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

本书讲述了过去几百年人类对上瘾品的疯狂,也讲述了上瘾这一根深蒂固的人性普遍特征,是如何把全世界链接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大市场。    

—— 推荐人:媒体人,段旭    

The Culture Map:如何高效地和“世界对话”?

“A fish only discovers its need for water when it is no longer in it. Our own culture is like water to a fish. We live and breathe through it.” 

想必大家不会否认,英语仍是全球商业沟通的最常用语言(lingua franca)。流利的语言能力无疑可以减少沟通阻碍,然而语言之外,文化层面的差异却很容易被忽略。就算讲同样语言的两国人,文化不同,照样可能看不对眼。

英国人喜欢讽刺、冷幽默,时不时还说反话,导致美国人也经常 get 不到英国人说话的意图。英国《每日邮报》就曾对此刊发文章:对同一句话,英美两边的解读可能大相径庭。

比如,听到“With the greatest respect”(出于最大的尊重),英国人会自动解码为:“你特么说我是白痴”;而美国人还以为对方在表示真切的景仰。

“The Culture Map”的作者 Erin Meyer 是 INSEAD 国际商学院教授、跨文化沟通专家。Erin 在书中介绍了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沟通、反馈、说服、领导、决策、信任、争论和管理时间这8个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了8个比较尺度。

如果你从事全球化相关的工作,一定不要错过“The Culture Map”,这本书能够帮你更好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打交道。

—— 推荐人:某互联网公司教育条线,不留名的伙伴                                                              

《出云之龙》:柬埔寨、老挝和越南游记

曾带着 Lewis 的《金色大地:缅甸游记》入仰光。后听说《安静的美国人》的作者 Greene 是因为读了 Lewis 这本描述二战后印度支那的著作而去的越南,便也携此入越南。

东南亚离中国那么近,之前却未曾深入了解,“我们去看海,只是为了看到虚空的真理。我们去到别的城市,只为找寻熟悉的味道”。

—— 推荐人:前复星战投 Francis,2021移居越南 

《光荣与梦想》:这不是一部叙事史,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对于热衷于研读国际历史的人来说,《光荣与梦想》绝对是一部经典。本书描述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这40年间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演变。

作者 William Manchester 于1922年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美国经济大萧条到复苏、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爆炸,以及好友肯尼迪遇刺身亡等诸多变故。而曾为记者的他,决定从一个民众的角度,用笔杆巨细靡遗地记录下美国那跌宕起伏的40年。

对我而言,Manchester 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以及对美国社会、历史、人文环境等方面细致入微的刻画,都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西方发达国家曾经的样子。

—— 推荐人:创新工场投资总监,阮飞

《伟大的贸易》:贸易如何塑造世界

商业文明是当今世界的底色。

从简单的以物易物,到今天复杂的全球贸易和支付网络,要想深刻了解某一个商业世界,就必须培养商业的思维,拥有开放的胸怀,从更高的维度思考国际经济的原理。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几千年来人类贸易的变迁,归根结底源自更密切的连接、更高效的沟通、人财物更顺畅的流动、和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包容,相信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贸易史,企业也能找到一些为自己破局的方法和战略。

—— 推荐人:36氪出海作者,金恺悦                                                    

《把自己作为方法》:把它当做一个“引子”,而不是一本“答案”

去年在人类学和社会学圈大火出圈的漫谈书籍。一个是单读的编辑,一个是牛津的人类学教授,二人从北京,到牛津,又回到温州,从天南聊到地北,既谈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为中国社会近50年来的许多现象提供了可供讨论的阐释。

除了创新性的漫谈对话形式对身为记者的我在专业上的参考价值之外,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更是一本“工具书”,对现实形而上的思考具有启发意义。特别是在涉及全球化的方方面面:从“浙江村”到“一带一路”,从人口迁徙到个体在全球文化中的自处等等。

翻到哪一页都可以开始阅读,更可以用书后的检索目录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阅读。隔离期间,此书伴我度过无数悠悠时光,常常因书里的对话陷入与自己的对话中,看着夕阳这一天就过去了。

请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阅读,把它当做一个“引子”,而不是一本“答案”。

—— 推荐人:KrASIA 作者,Julianna                                                                                    

《How I Built This》: 我,怎么就成功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How I Built This with Guy Raz”播客栏目中分享的创业故事。觉得这个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聊创业成功经历的播客十分有趣、有代入感。

而同名书籍《How I Built This》通过采访实例展示了商界大拿们波澜壮阔的从业经历。书中并没提及过多的成功学套路,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讲述创业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告诉读者——我,怎么就成功了?

也许你无法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事业上的锦囊妙计,但它会始终提醒你,保持初心、脚踏实地、努力远航,这本书底色的温柔是另一人文之光。

最后给大家分享书中的一段话:

They all have sleepless nights and midnight terrors. Most of them, at some point, feel like imposters. They are not natural superheroes; they are all Clark Kents.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you, at this moment, is that when opportunity presented itself, they went into the phone booth and put on the cape. They took the leap. That’s basically it.

—— 推荐人:海道教育 CEO,王为                                              

Slicing Pie:创业公司动态股权分配全案

创业公司如何分配股权?相信很多人创业和加入创业公司都是为了股权。而股权分配往往又是一个无迹可寻的工作。许多公司拜倒在股权分配的问题上。的确,一个容错度更强的股权分配机制,会使得长期的人才吸引和激励得到保障。

当然,本书也有不足之处。个人认为,书中的有些方法论过于理想化,但整体思路仍旧非常值得借鉴。

 —— 推荐人:赛舵智能 CEO,任腾                                                                   

图 | 豆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公元1000年是全球化真正的开端
怎样知道一个人没文化
《码头工人消亡史》
马云告诫年轻人:别总想着赚钱,快速赚钱意味着快速破产
包光潜:遭遇书房(2013年7月25日《渤海早报》)
实拍中越边境:漂亮姑娘都在干这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