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记忆 | 秦淮新河开挖始末
userphoto

2023.02.26 浙江

关注

南/京/记/忆

秦淮新河开挖始末


孙  峰


▲秦淮新河

开挖秦淮新河是南京城市发展的产物,它承载着水利、供水、航运、景观、城市化、防灾、生态等多种功能。在今天的秦淮河水系中,秦淮新河是形成时间最晚的一条下游入江分洪通道,是我们深入了解南京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的一个窗口。

开挖秦淮新河的历史背景


秦淮河流域面积2631平方公里,其中80%为丘陵山区,20%为平原圩区,源短流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河、圩堤防千疮百孔,残缺不全,河道淤塞,一遇暴雨,江河并涨,灾害频繁,洪水直接威胁着南京的城镇、工厂以及机场、铁路、公路的交通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对秦淮河流域进行过多次整修,在中上游兴建171座中小型水库,但水旱洪涝的威胁仍未解除。南京地区从1949年到1975年,先后发生过4次大洪水,尤以1954年洪水和1969年洪水更甚。

对于1954年这场大洪水,老南京人印象极为深刻。那年,因大气环流异常,雨带长期徘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比常年延长一个月。6、7月份大范围暴雨达9次之多。长江发生了全流域特大洪水。在长江上中游特大洪水压境和南京市境内连降暴雨袭击下,全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南京城区明城墙以内和下关区,积水面积约11.32平方公里,水深处1.5米,26447户人家进水,倒塌房屋741间。到了7月下旬,更严重的事情发生:南京机场进水,飞机被迫飞往芜湖,中华门外铁路、公路交通中断,下关火车轮渡停运,39.3万亩农田被淹。

再看1969年汛期:长江南京段秦淮河发生特大洪水,降雨集中在7月1日至7月17日,暴雨中心在汤水河、句容河、溧水河上。由于冬春雨雪多、洪汛大,河、湖、库底水高,加上7月降雨量大、来势猛,引起全线水位陡涨。降雨产水量5.2亿立方米,武定门闸最大日平均流量376立方米每秒,仅占排洪量的40%左右。因此,秦淮河流域受灾面积37.5万亩,倒塌房屋2万多间,南京郊区的工厂、民房、仓库进水,汛情十分紧张。在屡次遭遇洪灾后,南京下定决心根治秦淮河,消除水患灾害。

七十年代中期开挖秦淮新河



▲秦淮新河开挖的火热场面

1975年,为了解决秦淮河下游洪水出路问题,当时的江苏省水电局在编制《秦淮河流域水利规划》中要求:在秦淮河下游开辟秦淮新河,增加排洪流量800立方米每秒。据载,选择秦淮新河方案是经过反复比较出台的。最终的方案采用从江宁县东山镇,经雨花台区铁心桥,穿沙洲圩入江,其中包括上游干流的小龙圩裁弯1公里和中游的切岭工程2.9公里,全长18公里。

1975年12月,秦淮新河开挖工程正式开工,选择的地点是切岭段。有4个大小山头连接着的切岭段,平均切岭深30米左右。工程建设的第一步:江宁县动员3万多民工,花了4个月时间,搬掉山岭10多米的表土;第二步:派出6000多人的专业队伍继续开山切岭。由于切岭段属于宁芜火山盆地蒙脱石地质,蒙托石具有强烈的膨胀性和崩解性,遇水就崩解成粉末,这项工程尾部还要通过梅山铁矿区。所以,切岭以后还要在河床、河坡回填土,然后再用浆砌块石护到高程15米。

在工程建设中,组织者采取五定(定人员、定工具、定任务、定工效、定费用)、六包干(人工补助费、间接费、爆破费、板车维修费、爬坡使用费、劳动用品补助费)的办法,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加强工程管理,极大调动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秦淮新河切岭段工程历时4年,于1979年11月竣工,总计完成土方437万立方米,石方224万立方米,另回填土8.6万立方米。


▲秦淮新河河道开挖场景一角

秦淮新河土方工程于1978年11月全面开工。南京市负责开挖切岭段以下河段。施工中除了受益的南京市郊区、江宁、溧水、句容等县劳力参加外,还动员江浦、六合、武进、扬中、丹徒、宜兴、溧阳、金坛、高淳等县的非受益地区民工支援,民工总数达到22万人。这个工程1979年2月基本结束,共完成土方1302万立方米。


▲秦淮新河闸站

在河道工程竣工的同时,先后兴建了秦淮新河节制闸、抽水站、船闸和沿线跨河桥梁。

1980年5月4日,在秦淮新河工地上举行了节制闸通水典礼,有关省市领导参加通水典礼仪式。秦淮新河节制闸设计流量800立方米每秒,当年投入运行。秦淮新河抽水站于1982年6月试运行并投入使用,该站设计流量40立方米每秒,装机5台套、2750千瓦,秦淮新河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7975万元(船闸投资850万元)。

在水利工程竣工的同时,秦淮新河上的11座桥梁,也于1982年前陆续建成。在11座桥中,除1座是铁路桥外,河定桥、麻田桥、铁心桥、红庙桥、梅山桥、西善桥、秦淮新河大桥、格子桥等10座桥梁,分别采用不同设计方案,被称为“十姐妹桥”,于1984年列入“金陵新四十景”,名“十虹竞秀”。 

秦淮新河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历经1991年、1998年大洪水而屡创奇功。尤其是1991年,南京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梅雨期长达56天,而梅雨量达1084毫米,为常年平均梅雨量的4.6倍。在抗洪排涝中,秦淮新河和武定门两座水利枢纽工程发挥的减灾效益超过50多亿元,成为化解“洪魔”的最大功臣。

审核:王达云

窦予然

发布:梁 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城的山山水水(转帖)
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
两个源头两个入江口,这条河为南京带来了什么?
祖国风光(4365)南京秦淮河
夜游秦淮
秦淮风月红颜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