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丹在北大被呛究竟尴尬了谁?
(2012-11-19 09:04:09)
标签:于丹
北大
女性
校园
文化
分类:随意时评
于丹在北大被呛究竟尴尬了谁?
文/随意
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剧院上演的昆曲专场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然而最后却出现了意外插曲:主办方邀请北师大于丹教授做最后总结发言之时,却被观众高呼“下去”,于丹不得已尴尬离场。此消息由名为“五言六句”的博友于今日凌晨最先发布,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化明星与传统文化、道德建设与文化涵养的大讨论。”(11月18日《法制晚报》)
关于于丹笔者是有从欣赏到排斥变化过程的,对于内心的这种变化自己也反思过,是自己读的书比于丹多?不是,是比她读的透彻?更不是,那么这种变化又从何而来,答案是,她在讲台的演讲方式和内容的千篇一律,笔者不否认于丹的口才以及她的语言能力,以肚里仅有的那些东西,都能够融会贯通到她的演讲主题当中,听起来很顺畅,但多半是老调重弹,没有新意。另外台风做作的痕迹过于明显,让人们觉得表演欲望过于强烈。
但是就事论事,笔者不以为于丹此次在北大错在哪里,倒显得北大学子有愤青,奈不住性子,不理智的做法没有给北大争多大脸,与其说是给于丹弄的下不了台,到不如说是给自己弄得灰头蓬脸,还标榜自己敢讲话扮演文化的卫道士。但是我们把这事都推到学子身上是不对的,因为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北大一部分教授再后面再拉皮影线,只是借同学们地血气方刚达到他们诋毁于丹的目的。笔者甚至在怀疑主办方也是别有用心,利用了于丹表现欲,故意安排了这场闹剧。其一主办方在北大搞这次活动请的是北大的某位教授出面总结性评价,哪怕他根本不懂的昆曲,都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出现,没有口才,照本宣科读稿子也一样有人喝彩。因为那是他们的教授,那里他们的地盘,请于丹是摆明了不是叫于丹来臭北大的教授,就是被学子不服将其轰下台。其二与被呛究竟喊的是“下去”还“滚下去”,主办方表态绝对没有“滚”。
其实笔者不在这方面纠结,不要说是“滚”就是比这还难听的他们也说的出来,一定有,只是被淹没,至于说“滚”有没有,估计于丹也不会因此较真,看来于丹在北大没有气场,特别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里让于丹出风头北大学生升自然不买账。至于穿什么,于丹必然有过考量,不会太随意,就这样也一样成为大家口总之于丹怎样做都不合适。
于丹的走红离不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正是电视媒体的强大的传播功能将于丹一下子推到了大众面前”。而大众对媒体的一向盲从、对央视一向迷信,认为能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就一定是好的,是有价值的,是可以信赖的。这是于丹走红的一个直接原因。另一方面,根据信息系统论的观点,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讲,从文化消费的角度看,确实存在着信息的需求,“对大众来说,流行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恰恰是流行本身。当一个信息被媒体放大后,就意味着它可能在群众中引起广泛的共鸣,即无意识的认同感”。
不可否认,有关于丹这个信息的传播,如何起到品牌效应这一点比她讲《论语》“心得”还有心得,细分市场,面对不同人群侧重有别,于丹在一开始就认识到,不能把《论语》当作外在的一种学问,而是内化的生活方式,不是学术内容,要能够深入浅出,讲的时候能加入大量情节,就是话不远人,让大家觉得他离现代生活很近。对此,于丹似乎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她不止一次地对媒体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在不同的平台上有不同的考量标准,如果在大学讲坛上我这样讲,那我是渎职的,我是对专业学生的不负责任。但是如果在电视上以一个大学讲堂上的严谨,讲究考据的话,我也是对大众的不负责任。现在每个人被多重价值观撕扯着,《论语》不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在心理学角度立竿见影地起作用……于丹很清楚在课堂上面对那些稍有些专业基础稍有些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她不敢“造次”,不敢“心得”,更不敢愚弄,因为那是稍微清醒着的“群体”,而对于那些没有根本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兴趣读过原典的民众来说,怎么“通俗”“心得”都是无所谓的。
事实上,对于丹的书感兴趣的绝大部分人就属于这样一个群体。这就是于丹的“聪明”和“清醒”。不错,把《论语》心得赋予不同包装面对不同受众群体是非常好的营销术,于丹是成功的。然而把学术过于商业化不免有些不够严谨,所以此前“十博士联名倒于”的风波才会出现。”“倒于”不是于丹讲得不好而是太好了,重要的是于丹再借了古典文本的外壳,把难懂的变成了速成教材,民众关注于丹,追捧于丹,不是因为它讲述了多少真知灼见,也不是因为她在学术界有多么重的分量或者多少学术发明,原因很简单,她讲的通俗易懂,而这正是博士和学者们无法接受的。
北大“呛于”不过是十博士“倒于”的继续,百家讲坛的另一位明星文人易中天要比于丹聪明许多,退出讲坛后就极少露面。但依然没有躲开被暗箭所伤,所以于丹的脚步不停地露面参加各种活动,给人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超女”恐怕也是北大呛于的另一原因吧。由于有些人连简单的“酸辣汤”都做不出来,故而于丹的“心灵鸡汤”让大家喝着有点腻了。所以笔者感到“呛于”的背后也是对当下文化匮乏所表现出一种浮躁。
北大“呛于”实际对于丹毫发无损,反而是显得北大学生后面的推手那些大教授们更加苍白。让人们看到他们有多么昏暗与龌龊。有人说于丹应该回击,不能纵容这种不文明和文化暴力倾向的蔓延,“一切尽在不言中”是于丹的态度,有些无奈,也有些尴尬,然而,真正尴尬的恐怕不是于丹,而是北大,也不是北大学子,而是他们背后那些不敢露头的学者和教授们。文/随意【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丹的“硬伤”很低级
北师大教授于丹讲论语红过易中天 >> 正文
被北大学子赶下台的“国学大师”于丹,她的现状如何?
于丹:只是不太老也不太丑
那个被北大学子轰下讲台的“国学大师”于丹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于丹人气下滑的3个原因:出差撒泼只是一方面,被轰下台才最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