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寸之中大造化 -记金石篆刻(齐派)第四代传人“李一刀” (上篇)

方寸之中大造化

记金石篆刻(齐派)第四代传人“李一刀”

(上篇) 


“李一刀”得脑瘤了!这消息一下惊动了省里的有关文化部门,赶紧加快了对“李一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什么录像的、文字资料整理的、实物搜集的,纷纷加快了脚步,笔者也被加入到这个“抢救队伍”。那何谓“李一刀”?名李铁,1954年生,乃金石篆刻齐(白石)派第四代传人是也。

一、“李一刀”与齐派篆刻第四代传人的渊源

中国的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可无论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什么练武的、唱戏的、变戏法的、鉴定文物的、舞文弄墨的、澡堂子修脚搓背的,包括装神弄鬼的,无不与师承有关,故师承就成中国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名师出高徒;高徒高传承。

要问李铁与齐派篆刻第四代传人如何“流转有序”,那就得先从陈旧说起。陈旧(1912—2002),原名煜印,字仲璋,号印子,一名旧,曾为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特聘(名誉)研究员,沈阳印社顾问。先生自幼酷爱金石书画,拜王光烈(希哲)、徐延年(柏春)为师,20岁拜齐白石入室弟子周铁衡(德舆)先生为师,并有幸受齐白石大师点拨。70年恪守勤恒,诗书画印造诣颇深,自成一格,谓辽宁省第一代篆刻家。

而李铁小时候,总去姥姥家,姥姥家比邻东陵(沈阳清福陵),那时学校没多少课,他就经常到东陵去“野”。东陵有很多石碑和散落的刻字石片。那年月正时兴用刻刀在胶合板上刻印宣传画,李铁也用锯条磨了几把刻刀,可他独对在石头上刻字感兴趣,后来才知道,最初照猫画虎学刻的是梅花篆字。而这刻字的喜好,他就再没断过。

(启蒙老师孙仲毅为李铁题词)

说起正式从师学篆刻,那还是1975年从农村回城,李铁经常给工厂出黑板报,父亲的好友孙仲毅(曾任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可能看出“孺子可教”,经常对他进行点拨,孙仲毅就成了李铁篆刻的启蒙老师。孙老书的法可比他当过的大学党委书记出名,从孙老的教习中,李铁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印从书出”。

后来孙老感到这小子东西刻的不错,于1982年年初的一天,让他拿几方刻印,引荐给了篆刻名家陈仲璋(陈旧),就是这样一个机缘,让李铁和陈先生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了。陈先生一瞧,还挺上眼,不仅写下拜贴,还将拜帖刻为石印,正式收李铁为唯一的入室弟子。李铁自然有空就往陈老家跑,看陈老如何行刀,听陈老讲解如何游刃,还跟陈老学诗学画学书法。按陈老的话讲:光专注刻印,那是刻字匠,篆刻一定要入诗、入画、入书、入刀,李铁心有灵犀。陈仲璋为其题词“铁生篆刻,陈氏真传”。

(陈仲璋先生为李铁写下的拜帖)

这一学就是20年,陈老待李铁是徒是儿,李铁尊陈老如师如父。当师母患骨癌的人生岁月,李铁像亲生母亲一样侍奉,临终为其穿上衣服后,陈老先生扯出一张两米长的宣纸,挥毫在上面写下几行禅语(师母原是尼姑,跟师傅学书法后还俗,许身相嫁,无儿无女),李铁将题字盖在师母身上,戴重孝送走师母最后一程。当陈老先生2002年12月20日于沈阳病逝,李铁治丧更像操办父丧,又戴重孝送终。这番有情有意,一时成为传颂。

遵从白石老人将学篆列为习学刻印之第一:“初学刻印,应该先讲篆法,次讲章法,再次讲刀法。篆法不明,章法、刀法不准。”为更好追求“印从书出”,李铁还经常到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沈阳市文史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沈延毅家,听沈老天马行空般讲书法人生,讲金石篆刻。至今李铁还保留沈老耳提面命的40分钟讲课录音。李铁还与沈延毅先生共同创作了一些书法篆刻合璧的艺术作品,那都是后话了。

这转眼就到了20世纪初,国家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李铁自然被纳入视线!经调查考证,现场篆刻,专家评审等系列程序,2015年7月22日,辽宁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金石篆刻(齐派)”榜上有名,李铁也被认定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齐派)篆刻第四代传人,他也是东北地区唯一金石篆刻类(齐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二、李铁对齐派篆刻的心领神会

是齐派篆刻第四代传人,又经30多年修炼,该如何理解齐派篆刻,该传承齐派篆刻点什么?若长话短说,李铁最得个中三昧:

(李铁治印)

一是将诗、书、画、印皆收方寸。李铁说,齐白石别号“三百石印富翁”,诗、书、画、印皆为四绝,可先生自认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通常诗、书、画、印,诗歌排序第一,印排序最后。从陈仲璋先生的教授,刀法要服从书法,服从构图,更服从作者的诗意。那从另一个角度看,治印,不也是对诗、书、画的总收?白石能把绘画、书法中的原理和诗的意境气势,随心所欲地运用到篆刻,才能厚积薄发,才能独步“独造”。

二是“单刀法”成就篆刻一派。李铁说,篆刻以刀为笔,独特的刀法,独特的篆刻风格,才形成独特的大家风范。齐白石刻治一面下刀,能同时保留刀口线和刀口对岸线,被称“单刀法”。齐派篆刻皆以单刀入印,但齐派金石篆刻把原先江南北派的十多种刀法,融会贯通成冲与切两种刀法。“单刀法”起刀较重,收刀较轻,笔画右边平滑,刀痕整齐光洁利落,左边呈现自然缺损,有细碎石印。刻出的印,险峻潇洒、简逸雄肆;盖出的印,有书法中的“涨墨”之韵。

(李铁治印)

三是以自然为美不拘泥章法。李铁说,齐派篆刻讲究章法,要虚实相涵、奇正相生,对比强烈、有疏有密。可大道若虚,大象无形,真正运用起来,齐派篆刻又不拘泥章法。如,白石先生构字,就不刻意讲究横线笔画的高低比例结构,写字布局只顺势在不对称中求整齐,力争在大局上取胜。有些刻字故意少笔,就如吉祥的“祥”字故意少一横,“富”字故意写成秃宝盖,寓有意于无意,显出一种特别的风韵。李铁还说,齐派篆刻尤以残缺为美,有时刀出章外,也不做弥补,还故意打破印章边栏,让石料成缺匮崎岖之貌,这种“破边烂”正凸显自然形成的“破壁美”。

真真有大章法,才无章法;是大家,才无定法!

100个读者的眼中,或许有100个哈密雷特。就是在中国少有的几位齐派篆刻传人中,对师承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才是“各有灵苗各自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道丨篆刻,最爱铿锵刀下,那股浓浓金石味
齐派篆刻:遥继古韵率意独造
篆刻印章 方寸里的大千世界
方寸天地宽 金石艺无涯--《陶耀明印选》赏析
​林旭平和他的万福金安系列《千福印》作品欣赏
视频教学篆刻:方寸艺术、 大千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