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寺是最早的中国〡 娴院演讲第56位讲者 高江涛




陶寺这个遗址,或者说以陶寺遗址为代表的这个文化是什么呢?是最初的中国,或者说是最早的中国,那么很自然,我们接触到这个陶寺遗址,肯定会有很多疑问。


第一问,陶寺遗址在哪里?


陶寺遗址在山西省的南部,它是在临汾市,临汾地区下面的襄汾县,这是陶寺遗址,在哪,在襄汾县,在陶寺村。那么这个遗址我们看它的航片,正好是在这几个村子围起来的一个这个区域。

这就出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凡是跟老祖先有关的事情,年代久远的、达到四五千年的遗址,基本上都被现代的村庄、厂房全部占压,唯独这个陶寺遗址,所有的村庄都在遗址的外围。这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村子的发展不去侵占这个区,这就是文化的基因。为什么呢?可能冥冥之中他们觉得那个是个圣地。


还真是这样,因为什么,很简单,就这个村子周边的所有的村民,普通老百姓把太阳叫什么呢?他不叫太阳,他也不叫日头,他叫尧王,就是尧王,只有这个区域它这么叫,这就是文化基因的几千年的延续,这是陶寺遗址。


那么陶寺发现了什么呢?我们来看,首先,整个遗址面积很大,400多万平方米。在400多万的平方米里边,有一个280多万的城,在这个城墙里边,我们今天看到在城墙的东北部,我们发现又一个城,这个城将近13万平方米。

在这个城里面,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夯土基址,那么就有点特别类似今天的北京,外面有大城,里边有宫城,所谓的皇城或者叫紫禁城。更有意思的是,它还发现有两个门址,尤其是它这个东门,这个竟然和隋唐时期洛阳的这个应天门是一模一样,这是什么样门址?这就是带阙楼式的门址,礼仪之门。

大家都知道,今天北京故宫的午门不就是这个形式吗?去过故宫的人可能都知道,你在进入午门,午门伸出来两个大阙楼,就是这个形式,一模一样。但是它在4000多年前的陶寺遗址已经出现了。


那我们接着再看,在这个宫城里边,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夯土基址。所谓的夯土基址,它代表的就是大型的夯土建筑,因为它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的沉淀,它宫室本身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这个基址部分,就是说它的柱子、栋留下来了。因为咱们的老建筑构件都是柱子撑起来的,它的基础留下来了,所以你们看到一个一个的柱子。


而这个其中的一个主殿,它的面积能够达到将近300平方米,是何其宏伟?它如果复原了就是这样。

但是这可是4000多年前了,而且在这个宫城的外围,我们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我们考古上把它叫做垃圾坑,实际上它就是窖穴。我说的是窖穴,因为这个坑特别大,直径一般都在五米宽,深度在七八米,这个很特别的这个灰坑,是有一个螺旋形的坡道,转一圈走到了这个坑底。它是什么呢?它竟然和汉魏时候洛阳的含嘉仓一模一样。是什么呢?就是粮仓、国库,很简单就是国家粮仓。

另外在这个宫城的东南部,就在整个大城的另外一个地方,我们发现了陶寺遗址的一个早期的公共墓地。这个墓地1978年开始发掘,到今年40年,但通过我们对它的研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个墓地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它是整个黄河流域最大的墓地,也可以侧面反映当时这个城市里边住了多少人。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墓已经出现了所谓的等级分化,所有的墓地不是一样的,而出现了大中小的这种差别。


这是陶寺的一个大墓。大家看这个大墓里面就是,一是墓葬规模大,出土的东西规格高,而且出土的东西又豪华。

在城的西南部,我们发现这个区域是什么呢?显然是它的手工业作坊区,通俗的讲,就是用今天的话就是它的工业园,而因为在这里面我们发现了大量的陶窑,制造陶器的陶窑,制造石器的加工的场院,还有制造骨器的这个加工的操作坑,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个地方是手工业区。

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刚才可以注意到这个大城的核心区宫殿是在哪?是在城的东北部。而手工业区是在哪?是在城的西南部。因为工业生产用今天的理念说,肯定是有污染的,或者是噪音污染或者什么,它肯定是属于不太利于现实生活的,所以它一下把这整个手工业作坊区发配到城的西南部。


这都不得不让我想起来,北京当年所有的工业区,包括首钢,都是在北京城的西南,当然现在的首钢跑到了河北,跑得更远。这远远离开所谓的上风上水区,这些东西、这些理念在4000多年前都已经具有了这些规划的布局的这种理念。


那么在这个区域,我们竟然发现了一座大型的建筑,那么这大型的建筑很可能就是当时出现了官家来经营这个手工业的一种现象。这个意义在哪呢?出现官营手工业其实是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典型的标志之一。


更有意思的是,在城的东南围起来的一个小城,我们发现了一个4000多年前的观象台,而且这个观象台也是目前世界最早的观象台,它是中国24节气的源头。


它是怎么用的呢,它有一个观测点。很有意思的是,在陶寺遗址的背面有一个塔儿山,又叫崇山,这座山正好在遗址的东边,所以太阳都是从塔儿山里出来,也就是从东边出来。当太阳从塔儿山里出来的时候,我们经过一年多的观测,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当冬至这一天来到的时候,太阳从塔儿山里出来,我们站在观测点,通过观测缝能够看到太阳升起。

同样的道理,当春分和秋分的时候,我们看到太阳从塔儿山里出来,接着是当太阳夏至的时候,同样太阳从这个塔儿山里升起,站在观测缝,通过最后一个缝能够看到。


当然这说起来简单,但是很有意思的是,我们知道冬至是12月份是吧,接着是进入了1月份、2月份、3月份,太阳就这么运行,从这山里出来运行,3月份我们在这个7号缝看到。


春分,然后接着进入了4月份、5月份、6月份,进入了夏至,夏至之后呢,太阳在最后一个缝里出现,之后呢,很神奇的是太阳不再走了,往回返了,那就是7月份、8月份、9月份。


那么9月份我们知道有一个节气秋分,秋分竟然和春分是同一个缝,然后接着10月份、11月份、12月份,又到了冬至,又到了从这个缝里出来。这样的话,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一来一回,正好是一年。


所以我们知道,原来它是4000多年前,老祖先通过观测太阳运行的规律总结出来的与今天密切相关的时令节气,而且是和今天的至少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和今天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所以我们意识到,这个可能是观象台遗址。那它的意义就特别大了,因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说观象台是观测天象的话,就相当于天坛的话,我们很有意思的是在城南部是所谓的天,而在城的北部或者西北部,我们又发现一个夯土基址,我们现在把它通俗称为地坛。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坛是一个夯土建筑,但是这上面只是一个台子,什么都没有。最有意思是这个台子的周围的环境是一个水的环境,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来,文献里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泽中之方丘”,“泽中之方丘”是什么?就是地坛,就相当于今天北京也有地坛,这个性质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再看,这以上全是发现的这个遗迹层次的,那么再看看这个遗址,它发现了什么遗物?我们来看,首先发现了彩绘的陶器。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这个,这个龙盘。

这是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真正意义上的龙,因为它有很多所谓的其它图腾的一个综合体,另外还出现了文字,在一个扁壶上出现了两个文字,这也是目前最早的,能和甲骨文有一脉相承关系的两个文字。

然后玉器。


然后铜器。

还有一件铜蟾蜍最近发现的。

还有建筑相关的这些板瓦。

但你要想想,这可是4000多年前的,还有一些我今天也不知道什么东西的东西,以前把它称为是瓦当,但是实际上它不是那么回事,整个是一个三角形,然后拼起来以后有点像一个披萨,但是它确实不是披萨,但是什么东西我们今天也不知道。


我接着讲它的第三问。那么陶寺发现这么重要的东西,它当时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大背景?我们来看一下它处的所谓的大背景,大家都知道中国很特殊,两大板块,所谓的这个分界线,以这个分界线为主,这个区域就是所谓的高地,这个区域就是所谓的以平原为主的低地,你看陶瓷遗址正好是两大板块的交汇地带。

再看,它是两大农业区的交汇地带。因为这个是指的是四五千年前的,但今天所有中国的这所谓的农业,不管南和北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四五千年前的这个地方,是两大农业区的交汇地带,就是所谓的稻作农业区和粟作农业区。基本上就是距离今天三四千年之前,中国的农业只有两种农业,一种就是粟作就是小米,另外就是水稻这两种农业区,而陶寺是在两种农业区的交汇地带。

那么我们再看,它也是东西两类文化,或两个文化系统交汇的地点,也是所谓的群雄逐鹿的地方。中国有一个很出名的论断,说中国的文明是多元一体,或者叫满天星斗,或叫重瓣花瓣,而这个就说,在中国今天地域范围有大量的考古学的文化,但是中间花蕊的部分是所谓的中原地区,陶寺遗址正好处于多重花瓣的花心的位置,它也是所谓的西北文化、东方文化、南方文化,一个文化汇聚和逐鹿的一个区域。

我们再看它的微环境。刚才讲的是它的整个的大的背景,这个地方的微环境也很有意思。单看它的水系,你看这个是陶寺遗址,这个是塔儿山,这是汾河,塔儿山下来以后形成密密麻麻的水系网络,正是这种特殊的地貌和密密麻麻的水系网络,我把这种水系网络称为凤凰之羽,目前全国只有两处地方有这种特殊的地貌,而这两处特殊的地貌,陶寺遗址是一处。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大禹治水,4000多年前有一个大禹治水,只有这个大禹治水讲的这个区域,大禹治水讲了很多地方,唯独两个区域没有治理,哪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就是大禹所在的颖河流域,另外一个就是尧所在的汾河流域。


大禹治水讲了那么多文献,只有没提这两个区域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区域有这么特殊的地貌,当洪水来的时候很明显能把洪水化整为零,把这个巨大的力量全部给分散了,所以对这区域没有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所以他才有可能抽出身来去治理其他区域。如果自己家门口都是遭到洪灾,这怎么可能去其他区域治理呢,这是特殊的微环境。


这是古人对环境选择的一种近似科学的观念。这是另外一个我们常说的所谓的传说,有可能是大禹所在的禹都阳城所在区域。


大家看到这地貌极其相似,外面就是嵩山,嵩山少林的嵩山,下来以后密密麻麻的像羽毛一样的水系,当然这个遗址,这个位置一直有一个王城岗遗址,可能就是禹的都城。这两个地方,地形地貌极其相似,这是它们的微环境。


那么陶寺在中国这么长的历史长河里,它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节点,就是它的地位是什么?我们再往下看。


我们常说中国的历史演变,之前是氏族部落,然后进入国家,进入奴隶社会,进入这个封建社会。如果是从大的角度来说,就是说从不是文明社会,就是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或者说从这个部落阶段、氏族阶段进入国家时期,进入帝国时期,这是我们常学的这个历史演进的规律。


那么我们来看陶寺遗址它出现了什么,它的社会有什么特征?我们发现它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个特征社会复杂化程度高,等级分化严重;第二是王权已经出现,是国家统治的核心;第三是礼制出现;第四,它这个国家是一个初期的国家。


我们一条一条来看,首先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等级分化,不是在氏族社会平等的那种关系了,不是说很平等的关系,已经出现了等级分化。那是不是这样大家来看,从大的宏观记录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整个临汾盆地,在整个临汾盆地里,密密麻麻的属于陶寺文化的这个遗址,有将近一百处。


它的南和北分别有两个区域,而两个区域里边有两个次中心,这是最大的,然后这比它小一些,而北区也有个比它小一些,剩下的就是密密麻麻的比它更小的已经出现了所谓的金字塔的这个社会结构,金字塔社会结构就是这个聚落,或者说这个遗址本身有大中小的这种差别。


当然最大的遗址是陶寺遗址,它是最大,独树一帜,然后在南北各有两个比它再低一级的,然后再比这两个次中心再低一级的,然后下面就是密密麻麻的小的聚落,你可以看,这个文化所代表的这个社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等级分化。


我们再看这个,这是高等级的人,或者叫统治阶层居住的这种宏伟的宫殿,而这个普通的老百姓,可能只能住这种地穴式的,或者叫半地穴式十平米都不到的房子,可以看它这个等级差别是特别明显的。

然后墓葬自然更明显了。大墓刚才说的这个墓地已经出现了,这代表的是大墓就是面积大,你看五座大墓,然后剩下的是它边上的中型墓,然后剩下其它的都是密密麻麻的一些分布的小型的墓。如果是按照一个图来说的话,那就越大的墓数量越少,越小的墓数量越多,已经出现了这种金字塔式的这种等级结构。


这是中期的一个大墓,这是目前出土随葬品最多的一座,陶寺中期的一个大墓。

小墓大家可以看,仅仅有一具墓主人,连个随葬品甚至都没有,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这种等级分化。

然后王权出现,就是说白了出现了王,出现了最高统治者。这可能就是王墓了,这是王住的宫殿、宫室了。


第三个特特点:礼仪已经出现了。我们常说我们是礼仪之邦,中国是礼乐文明,是礼仪之邦,其实礼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了。为什么这么说?第一个方面就是礼器已经出现,第二出现了礼制建筑,第三出现了一种规制化的迹象。


所谓的礼器就是出现了不同的礼器,来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一个等级有序的东西。


比如这些东西,这是彩陶所代表的陶礼器,它只出在大墓里。

这就是玉礼器了。

礼其实就是反映了当时人的身份地位,所以我们说这个时候礼制已经出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时候我们特别想强调的是,陶寺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国家,已经进入国家时期了,进入文明的社会了。


那么这个国家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实际上是刚刚国家出现的那个阶段,是一个最初的形态。为什么说它是最初的形态?因为我们知道刚才我说的,它那个地域范围很小,基本上就是临汾盆地很小一个范围,控制的范围很小,不是像后来的秦国,甚至后来的晋国就是很多的这些国家它的控制地域特别大,它控制地域很小。


另外它的很多政治形态都是刚刚进入的,比如它的这个所谓的国家机器都是刚刚产生,官僚机构都是刚刚产生的一个形态,而且它应该是一个王权的国家,所谓王权国家它是有别于神权的,不同于西方的一个神权的社会。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国家,或者叫早期的国家与文明已经形成。


那么陶寺呢,显然它已经不是原始的部落的阶段了,当然它也不是帝国的阶段,它是什么?它是王国这个阶段,刚刚开始的一个状态,所以我们说陶寺是最初的国家形态。


那么这个国家它的优势是什么,我们说它的意义在哪?


第一,这个国家一产生,它就有什么特质呢?第一点它就重礼,所以等级有序而且出现了所谓的乐器,比如鼍鼓、石磬、铜铃,这些今天大家都能对得上的。尤其是鼍鼓,什么叫鼍鼓,就是鳄鱼皮做的鼓,拿鳄鱼的骨头和鳄鱼的皮做的鼓,所以我们说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礼乐。


当然大家都知道礼是序人伦的,而乐是移风俗的,所以这个时候礼乐已经出现,礼乐文明已经出现了。

第二个特点是务实,这是有别于其它的一些,中国今天的地域范围内,有别于其它的一些文化的一个特征。务实,我说的务实,当然也举一些例子,比如我刚才说的观象台,观象台是干嘛的,观象台实际上是观象授时的,授的是什么时,授的是农时,通俗讲就是发展农业经济。


它就有别于今天我们常说的,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和在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两个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或者说神权的色彩,但是陶寺文化这个方面表现得特别微弱,重视经济,指导农时,所以我们说它务实。


第三个就是海纳百川、有内涵。我说的海纳百川,我可以简单举一些例子,比如这个东西,这不是这个区域,晋南这个区域的东西,而是北方的东西。


比如铜器,大家都知道,铜器一般都认为来源于哪?来源于西北、中亚,逐渐的传入到中国,这是西北的文化的因素。


而这个东西大家都清楚,这些琮啊、璧啊,这就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因素,当然这个东西是属于长江中游,有一个跟它同时期的石家河文化的因素,你可以看到这一个遗址,它基本东南西北全部都有,东南西北它所有的文化因素都有。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在其中的一个墓里边。最大的一个墓里面。我们发现一个公猪的獠牙为中心摆放了六把石钺。这竟然和我们常说的马王堆帛书里常提到的豮豕之牙,是干嘛的?是强调的一种政治理念,是什么? 就是强而不战,我很强大,但是我是藏而不用、不轻易使用,这和我们今天常说的所谓的,和合思想密切相关。


而且更有意思我们发现什么,在这个墓里边,甲骨文的“吉”字是怎么解释呢?“吉”在甲骨里最初的意义就是把兵器、把玉石兵器放在盒子里,“藏而不用”就叫“吉”。我们竟然就发现这个M22这个大墓里边,它的所有的玉兵器就是放在盒子里边。

而我们都知道,所谓的这个利用和合的思想,以和善多元包容,这种为内涵的和合思想,恰恰是在尧舜时期开始产生的,而陶寺遗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思想。


所以我们说陶寺遗址,一个小小的,一个简简单单的这么一个遗址,它反映出来什么,它所体现出来的这些早期国家的特征,刚才我说的,基本上都被我们夏商周三代包括后代,甚至到今天被他们所继承和发展。


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说,陶寺是中华文明的主源。因为你追溯中华民族根的这个阶段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东西,甚至理念层次的东西都能追到陶寺。


你比如我们讲这个一座都城的这个布局,我们一般认为河南偃师有一个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夏时期的,就是夏代的,夏代的这个都城的所有的都城的布局,全是与陶寺时期的都城的布局是一脉相承的,它是传承下来的。


再举例子,宫城。陶寺刚才我说大家出现了宫城,陶寺的宫城传到了二里头,二里头传到了商代,偃师商城的宫城,甚至传到了今天的北京的紫禁城,这样一脉相承传下来。

铜器,我们都说我们中国文明是繁盛的青铜文明,而青铜文明大家可以看,这个从陶寺时期的青铜,传到夏代的青铜,二里头时期传到商代的青铜,铜器也是传承下来的。

大家可以看,整个是这么一个传承,所以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陶寺是最早的中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寺遗址:“最初中国”的样貌
从陶寺文化看“最初中国”
山西陶寺遗址就是4000年前“尧都”?
文明之美看东方|这里“最早”叫中国——中华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
陶寺遗址 最早的中国
【约读】何驽:四千年前“北京城”考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