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醒茶之音|西湖龙井的“铅”

去年三月底前往杭州,正好迎面赶上最为热闹的春茶季,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把西湖挤得水泄不通,自进入西湖景区至梅家坞一路拥堵,平常二十分钟的路程居然花了近一个小时。如此盛况,反而令人担忧。

西湖龙井是近年早春绿茶的大IP,它地处杭州市区、交通便利,又有乾隆等人的点赞加持,加上当地成熟的产业链支撑,让茶商很快地找到场景感带入营销策略当中。凡此种种,都是历史名茶西湖龙井以当代网红姿态重返舞台的亮点,尤为许多“深入”西湖寻茶的自媒体和相关企业带来可观的收入。

正巧,最近在梳理龙井茶的历史,从六百多条检索文献当中发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韩文炎先生2006年在浙江大学的硕士论文《西湖龙井茶铅污染成因及治理技术研究》。韩先生不惑之年作此论文,无论是理论高度还是实验数据,皆掷地有声,足以振聋发聩,字里行间更是传达出他对西湖龙井的人文关怀——不是只有冷冰冰的实验数据,而是能从喝茶人、做茶人及科研者等层面综合反思西湖龙井的困境,并切实从茶园管理、制作工艺等方面给出建议,希望尽可能减轻铅污染对茶叶造成的危害。兹梳理其论文观点摘录如下:

汽车尾气导致铅超标
▲▲▲

铅是一种高蓄积性、多亲和性的生理性、神经性毒物,几乎对人体所有重要的器官和系统均会产生不良影响。成人体内的铅大多来源于食物、饮水和空气,而儿童则可能多了两个摄入途径——土壤或劣质玩具。即使微量的铅也会损害神经系统,影响儿童的行为和智力水平。

西湖龙井的茶树鲜叶是铅污染的重灾区。据研究显示,西湖龙井一芽二叶的鲜叶,平均含铅量在2.2mg/kg,而旧的国家标准限定在2mg/kg,抽样样本中的不合格率高达53.5%。2005年10月1日,国标放宽对铅的容忍量到5mg/kg,按新国标的标准,西湖龙井鲜叶的铅含量不合格率骤降至1.4%。就季节和采摘批次而言,西湖龙井鲜叶的含铅量以春茶最高,秋茶其次,夏茶最低,春茶第一批显著高于第二批。

铅污染大多来自大气飘尘(汽车尾气)、土壤及机械制茶的环节。西湖不大,而每年春季龙井茶上市之时车水马龙,所带来的空气问题不言而喻。一般来说,道路500米范围内都能受到汽车尾气的影响,而200米内则属较严重的区域。而铅又是累积性的毒性,茶的生长期越长,则累积越盛,除了越冬的春茶之外,也反应在成熟叶比鱼叶(茶树萌芽后生长出的第一片小叶子)、鱼叶又比新生芽梢铅含量高的现象上。当然,来自空气污染的铅,可以透过清洗鲜叶降低其残留,但从茶叶风味的角度而言(案:“清洗”无异于人为造“雨水青”),绝非一个好的选项。

铅含量浓度较高的范围是地表50厘米,而现在的茶园讲究齐头式管理,往往将茶树矮化至80厘米以下,正好与高浓度的铅污染带重合,也是增加茶叶铅残留量的原因之一。当空气的铅污染浓度下降时,茶叶的铅残留也随之下降。

空气污染造成的铅残留问题,并不仅限于西湖,四川绿茶也有同样的问题。虽然我国西南地区茶叶铅含量普遍相对低,但四川因为地形的关系,容易造成空气中的飘尘难以消散而残留下来。

加工过程的二次污染
▲▲▲

研究显示,手工茶的铅残留比机械制茶来得低可能是制茶机械本身的铅含量过高,导致茶叶在加工过程产生二次污染。论文中提及一笔资料:安徽的四种绿茶,茶鲜叶检测铅含量为0.01-0.3mg/kg,而经过机器加工后,铅残留量提高至1.12-2.26mg/kg,上升了7.3倍之多。环境相对幽僻、纯净的安徽绿茶区都已如此,更何况位于市区、几近于全机械杀青的西湖龙井?

南印度、土耳其等产茶大区,其茶叶基本仰赖全自动化的机械生产,从树叶到茶叶的过程,全在机器里完成,它们的茶也存在加工污染导致铅残留的问题。且研究显示,两地茶叶的平均含铅量显著高于我国(案:截止2006年)。

令人忧虑的是,我国茶叶的铅含量在持续不断地提高。就西湖龙井而言,据浙江省食品质量检测站抽检的结果,1996年西湖龙井平均铅含量为0.63mg/kg,这个数字在之后的三年逐年递增为0.74、0.87和2.11mg/kg。

甘宗祁先生做过14种茶叶加工器具的铅含量调查,平均值为154.2mg/kg。但是,通过这类器具手工生产的茶,铅含量却没有等比成长。韩文炎推断,可能是手工炒制、包括龙井茶压扁塑型的过程中,人工所带来的力量——不管是压力还是摩擦力——都远不如机械,因而降低加工过程导致二次污染的程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炒制龙井茶加入防止茶叶沾粘的氢化油,非但没有增加铅污染,反倒因减少了茶叶与机械的摩擦力,降低了一些铅残留的风险。

当然,铅污染不仅止于空气和加工过程,部份铅含量超标的“有机肥料”酸化的土壤也是元凶之一。

对于以上问题,韩文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诸如:公路旁种植防护林,林高至少一米,避免汽车尾气弥漫至茶园污染茶树;使用石灰或白云石粉改善严重酸化的土壤;采茶时避免采摘鳞片、鱼叶和老叶(案:但这可能导致西湖龙井风味改变,又生出一拨奇葩的新名茶);改善鲜叶摊放和加工条件(摊放于地板的铅含量大于摊放于竹篾者)等。韩先生的考虑十分成熟,也切中当今西湖茶区的问题,虽是2006年的旧作,其数据与观念放诸今日仍十分具有警惕与借鉴价值。

龙井茶园

尽管韩先生的论文以西湖龙井为研究背景,但个中道理却不仅限于西湖,也适用于多数正在旅游开发、以西湖为样板的茶区。铅污染与农残不同,农残是人为喷施的,只要遏止源头即可有效防范,而治理铅污染的成本与技术含量则更为复杂。不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日,在追求产量、产能、产值的经济目标下,是否可以对茶叶铅污染等问题产生更为积极的有效作为?

另,据2019年3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黄小萍等的调查研究,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茶叶铅含量在2011-2017年有所下降,甚至“已基本恢复到20年前水平”。文中提到的改善原因包括国家推广无铅汽油、西湖名胜区节假日单双号限行、西湖龙井茶园新建蓄水池和喷灌设施、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免费发放炒茶油等,从这些应对措施可见相关管理者亦在努力解决西湖龙井的铅问题。但鉴于该论文对其具体的抽样过程与研究方法没有详细记载,而调查的实施者又非中立第三方,其结果的可靠性仍有待更多的研究佐证。

即便如此,西湖茶区仍有许多幽僻之处,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而这些相对远离喧嚣的茶是不是能在铅污染的大环境下得以幸免,或许值得再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韩文炎:《西湖龙井茶铅污染成因及治理技术研究》,浙江大学,2006年4月。

黄小萍、林晨、姜新兵:《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茶叶铅含量调查研究》,《中国茶叶加工》,2019年第1期。


醒茶之音


醒茶是泡茶的第一个步骤。用沸水浇淋泡茶器,使之温热,再将干茶投置其中,让茶叶在蒸汽的作用下慢慢苏醒。醒茶时,温热的茶器、清脆的茶音、初展的茶香交相呼应,未尝先得触觉、听觉、嗅觉的多重感官体验,品茶的乐趣始于此。《醒茶之音》便得名于这美妙的瞬间。醒茶过后的茶汤滋味表现会更加醇厚、饱满。经验丰富的喝茶人,往往在醒茶的片刻便能有所初判,茶质良劣显露无遗。《醒茶之音》期望通过相对理性的实证性论述,如醒茶一般,唤醒美好,喝明白茶。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鉴定龙井13种“西湖龙井”产地非西湖产区
如何品饮西湖龙井茶
一篇文章了解正宗西湖龙井
龙井茶百科:说说明前龙井/雨前龙井
带你了解龙井茶文化
懂西湖龙井,读这一篇最全面的百科就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