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晚唐的藩镇问题——解读《刺客聂隐娘》的历史背景


据说聂隐娘的编剧给腾讯的采访编辑写了个书单,说是他们团队创作时参考了很多史料,包括《资治通鉴》、《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这样非常专业的学术书籍。当然,如果你也有很多时间很多精力还有很多基础,也可以照着书单看一遍,自然最好。但这种如果很难适应到每一个看聂隐娘的观众身上,所以简化、挑重点说一说很有必要。

安禄山这个超级肥胖症患者所赐,安史之乱后,出现了两个新的情况,一是李唐王朝中央集权的能力下降了很多;二是安史之乱的降将和镇压叛乱的大将不愿再受中央控制。这两个其实是一回事,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结果是唐政府为了防止安禄山这样的人再冒出来,只能顺应形势,在全国搞出几十个节度使这个东西(节度使不是始自安史以后,之前就有,只是从此开始性质发生大的改变)。

简单说,当时的节度使是诸侯性质的,也就是割据,虽然名义上还是中央的下属官员,可却拥有类似国王的权力范围。比如,节度使在属地拥有军政大权(自己招兵买马),经济特权(不向朝廷交税,自己造钱等等),继承特权(节度使的任免自己说了算,传给自己儿子不需要朝廷诏书,这种情况还有个专有名词:世袭)。其实,这就是一种分裂,后世所有史学家都说唐朝就栽在这种制度上面。

聂隐娘的故事就发生在其中一个节度使属地:魏博。魏博是河朔三镇之一,也是唐朝中后期藩镇里最强悍的之一。故事的主人公田季安是魏博第三代(第四个)节度使。魏博的开创者是安禄山的大将田承嗣,此人老奸巨猾,活到70多岁,对朝廷命令基本不听,但也不刻意触怒朝廷,所以他在世时,魏博镇的局势还算稳定。田承嗣死的时候,几个儿子还年幼,也不太成器,所以田承嗣选了侄子田悦做继承人。田悦足够精明,联合其他藩镇共同对抗唐德宗的讨伐,取得胜利,保持了魏博的独立。田悦感激田承嗣把位子传给自己,所以对田承嗣的儿子们也不错,田承嗣之子田绪就被任命为禁卫军总指挥。田悦平时对部下管的很严,但又比较小气,舍不得赏赐,于是魏博的骄兵悍将都不干了。有一次田悦赴宴归来,田绪带领几十名死党突然发动兵变,把田悦及其一家全部杀死。田绪残暴好杀,在魏博没什么威望。杀了田悦后,为了把位子坐稳,田绪主动向朝廷示好。唐德宗觉得这是个从内部分化瓦解魏博镇的好机会,不仅承认田绪继承魏博节度使之位,还把自己的妹妹嘉诚公主嫁给了田绪。嘉诚公主显然是带着政治任务来的,到了魏博之后就开始暗暗培植亲朝廷势力。

田绪的幼子田季安,其生母出身卑贱,嘉诚公主就把田季安收为养子,刻意栽培,使其成为田绪的继承人。不过田绪位子坐稳后,也逐步从依赖朝廷转向防备朝廷。邻居昭义镇发生叛乱,大将元谊对抗朝廷失败,带领五千精兵和万余家眷投奔魏博。田绪大喜,不仅接纳了元氏家族,还让世子田季安娶了元谊的女儿,结成儿女亲家。也许接纳叛将表明田绪开始公开对抗朝廷,之后不久,田绪就不明不白的突然“暴死”了。至于死因,影片中的表现让人怀疑是元氏家族下的手,但从田绪之死最大的受益者来看,嘉诚公主等亲朝廷派下手的可能性也很大。

田绪死了,田季安即位,因年幼,大权落到了嘉诚公主手中,魏博镇的政治风向倒向了朝廷。嘉诚公主任命田季安的堂叔田兴(装中风的那个)为禁卫军总指挥,田兴在军中素有威望,是嘉诚公主重点培养的亲朝廷派。嘉诚公主死了,按照影片中的说法,是因为皇兄唐德宗、皇侄唐顺宗不到一年相继去世、伤心过度(可能也由于对朝廷削藩政策是否还能继续执行表示忧虑)。这时候田季安也长大了,要自己当家作主,身边又有个野心勃勃的妻子元氏,于是,魏博风向又变了。就在朝廷新一轮讨伐藩镇行动轰轰烈烈展开、田季安游弋于朝廷与藩镇之间力图寻求平衡之时,聂隐娘学成武功,回到了故乡魏博。

电影中的魏博镇,大致有三派势力:朝廷派:代表人物是节度使田季安的养母嘉诚公主(已去世,主要通过回忆展现),以及田季安的堂叔、现任禁卫军总指挥田兴。藩镇派:围绕在田季安周围的少壮派将领。外来派:田季安之妻元氏及其家奴蒋士则。夹在两派中间的田季安,年轻气盛,但没什么政治经验。他既不想归顺朝廷,又不想成为朝廷打击的出头鸟,他一方面盛情招待朝廷特使,一方面又与其他的藩镇暗通款曲。他流放了功高震主的田兴,自以为大权在握,却不知几派势力的绞杀令正在向他步步逼近。

聂隐娘的父亲聂锋是魏博老将,前任禁卫军总指挥,现任都虞侯(执法官,班子三号人物,仅次于节度使、节度副使),还是田季安的堂姑父。从其经历上看,是忠于田氏家族的,但其情感上,又偏向以嘉诚公主和田兴为代表的朝廷派(其妻田氏,曾任嘉诚公主的秘书,也是田兴的妹妹)。在魏博内部几派的斗争中,聂锋希望的,只是保护亲人、朋友的安全,维护魏博的稳定。

以上就是影片故事的基础,再说一说历史上各个人物的结局。

田季安:会见朝廷使者后不久,突然病死,其妻元氏及家奴蒋士则掌握了魏博大权。

元氏:作为外来人掌握大权,引起了魏博镇中朝廷派、藩镇派两派的共同不满,不久就发生兵变,元氏被废,蒋士则被杀,“素有威望”的田兴继任魏博节度使。

田兴:任魏博节度使后,归顺朝廷,被赐名“田弘正”,带领魏博军队帮助朝廷讨伐其他藩镇,颇有战功。后改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怕成德军不服,带两千魏博精兵作为护卫,但朝廷却迟迟不愿提供军饷,僵持半年,田弘正不得已遣返魏博军。魏博军刚走,成德军立刻哗变,田弘正及家属、部下三百余人一同遇害。

唐宪宗:即位以后对藩镇推行强硬政策,经过数年征战,终于使魏博、卢龙、成德、平卢、淮西等桀骜不逊的藩镇都臣服于朝廷,被誉为“中兴之主”。但仅一年后,唐宪宗因追求长生、服食金丹,变得精神失常、脾气暴躁,经常打骂、诛杀服侍他的宦官,不久就被宦官杀死。唐宪宗死后,朝廷对各大藩镇节度使来了个大调换,力图进一步加强控制力,不料各藩镇均发生兵变,朝廷委任的节度使或被杀、或被废、或叛变,一切又回到了原来藩镇割据的状态。其实,隐娘的选择是对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聂隐娘传奇(下)
用说人话的方式解读《聂隐娘》
写作课|围观《聂隐娘》电影剧本
一出被故意隐藏的宫斗剧 |《刺客聂隐娘》
《刺客聂隐娘》:反传奇与寓言性的消失
席越:女人们的江湖 | 评《刺客聂隐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