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孔雀》的硬伤:3处冲突的设计,用力过猛

特意说明:本文是《电影<孔雀><立春>观后感》(明天再发出来)的一篇补充,专门用来说明电影《孔雀》的硬伤。
在此我特别需要说明这部电影确实绝大部分镜头拍得非常真实,至少是让人觉得非常真实地展现了1970年代的中国一个小城市的民间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所以,电影《孔雀》瑕不掩瑜是主要的;但是该片的几处硬伤确实显眼,尤其还因为这部电影受到很高的关注(获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第6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电影提名),所以我比较较真地说明了这几处硬伤。
(秋林,2022年8月15日定稿)

1/姐姐高卫红在小树林里脱裤子的举动本来就让人很吃惊,但是更让我感觉有点用力过猛的是:果子朝地上开了一枪的举动,然后就没有其他有意义的举动了。
他为什么要开这一枪呢?我认为这是一个明显用力过猛的、不合理的设计,这引起了多种猜想——或者说引起了理解的混乱。也许只有部分男性会做出这种解读:为了抑制性冲动(说得更俗叫做“去火”);但是也有人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解读:认为开枪就是暗示发生关系了,甚至有的人用紧接着后面剧情的“女工洗玻璃戳破手出血”解读为这暗示了破处见红、也就是发生关系了。但是从真实情景看,从当时的气氛、人物心情神态来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关系,连性冲动都很难有(我认为相当多男性都做不到随时随地仅仅看到女性下半身的裸露就能有性冲动,也许只有极少数性瘾患者+有丰富性经验者除外)。

所以那开的一枪到底是为什么呢?真的很奇怪,我唯一能想到的合理解释就是果子从来没见过这种景象,慌乱了,为了让自己镇定,所以就开枪壮胆压制自己慌乱的内心。但这样解释仍然奇怪:不一定做出开枪那么猛的行为啊,他也可以用枪托砸自己脑袋,或者丢下降落伞就离开不是更自然吗?

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看了据说是《孔雀》的编剧李樯所写的原剧本后才明白,开枪的情节是导演顾长卫的改动,原剧本写的更符合客观真实逻辑,也更能让人准确理解:

43.小树林.日.外.秋. 
……
  姐姐:你必须还! 
  果子:那不可能! 
  姐姐:你怎麽才能还给我呢? 
  果子:你说呢? 
  姐姐默然地看着果子,弯腰退下自己的裤子抬头望着果子。 
  果子惊慌失措地猛闭上双眼,脸涨得通红,有些抽搐。 
  或许果子永远不会明白他面前的这个女人是怎么回事,明白也没有用。人生很器重的事情,在这么一个无意的下午,跟底片曝光一样,几秒钟就报废了,什么都不存在。 
  果子睁开眼睛,泪水潮湿,绝望地瞥了姐姐一眼,从姐姐身边擦肩离开,边走边从怀里掏出降落伞扔在地上。 
  姐姐站在原地背对着果子,没有回头。裤子堆在她的脚上,露出她的碎花裤衩。 
  地上的降落伞被风吹得一波一浪。风更大了,秋天的落叶飞舞起来。 
  画面黑下来,什么都看不见。
(完整剧本全文: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9004/discussion/1202171/ )

根据这个原剧本显然更容易让人理解,但演绎出的效果更平淡,所以顾长卫就改成开了一枪吧——戏剧冲突性确实更强了,但更难让人理解了,乃至引起了很多奇奇怪怪且较为低级的解读。


2/哥哥到高中学校送伞后在女厕边听女子唱歌被误认为流氓,遭到群殴。这一段我怀疑用力过猛,因为熟悉历史的人就知道:1970年代国内社会秩序管得死死的,群体普遍都很守纪律,跟之前1966-68年的运动年代非常不同,而且在高中校园,在老师都在场的情况下,同学们怎么会如此奋不顾身、不听老师劝阻地冲出教室去殴打某个人?

我非常怀疑这段情节的设计者是想影射文阁里的群体暴力,因为文阁1966-68年确实会发生这种事。但是68年之后整个社会的管制越发重新严密起来,而且比文阁之前更严厉、更强调秩序和纪律,在1970年代中,张春桥甚至一再强调“全面专症”,当时的人们心理更保守更谨小慎微、与文阁时的社会心理非常不同,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再次出现66-68年那种一大群人不顾一切、连权威(师长)都无视的群体暴力?我甚至认为这种情节的设计是一种低级的politics意淫,是为了投合国内外一些对历史无知(或不愿了解历史)的“目田壬”的偏见。


3/弟弟本子里夹的女孩裸体画被发现后父亲的反应令人相当匪夷所思:父亲把弟弟拖出家门让他滚这固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亲却对着门外大喊“邻居们都来瞧啊!瞧俺家出了个流氓!”

七八十年代小地方的保守民众的心理难道不是“家丑不可外扬”吗?难道还兴运动年代“踊跃公开检举、揭发自家人”那一套?
(不过严谨地说,这一点我不是很确定算不算硬伤,我对一个朋友提出这个细节,他说“可能少数家庭会这样,我觉得似曾相识,且是日本人能做得出”[我这个朋友大概比较了解日本人],我则觉得过度压抑也许可能会做出这种疯狂行为,但当它呈现时还是有不真实感,而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对运动年代的隐喻)


上述三个冲突无疑都大为增色了电影的戏剧性,甚至也可能是电影获得西方人高度认可的部分重要原因,尤其后两个冲突都有批评文阁的politics隐喻意味。其实我个人倒是赞同这类批评,我认为应当充分批判Mao's时代的极-quan-砖-制弊端,因为真正的Socialism是必须要有freedom和democracy的;但是我非常不赞同影片《孔雀》中的这种违背历史客观事实的批判,70年代就是70年代,它和66-68年的运动年代已经很不同,尤其是在群体心理和个体保守心理方面都完全不同。


图为电影《孔雀》里出现的裸女画(片中的弟弟夹在本子里被爸爸发现了)

最后顺便说下,极为内向、敏感、羞涩、照理来说也应该很细心的弟弟,竟公然明目张胆地把裸女画夹在本子里也是很不合理的——恰巧在我十三岁时我的一个好友也画了一张裸女画,他和我也都是很内向敏感的人,我们怎么做的呢?我的好友把这张画卷成一个细小的棍子,然后用细线一圈一圈缠绕得严严实实的,然后塞在鞋袜里带来我家!我看了画之后,他又重新卷成小棍用细线耐心地缠好,然后我塞在了书桌抽屉底下一个很隐蔽的夹缝里!而电影中的弟弟至少也应该把画折起来塞在袜子里——这是最简单省事的藏画方法了。

应该换一种更合情合理的方式被父亲发现,其实这个设计也可以非常简单,比如匆忙塞袜子、或塞席子底下时被父亲发现了异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性的压抑与扭曲——介绍电影《孔雀》
即使为上映删减1小时,这部国产电影依然震撼
人生中最痛的不是分娩,而是偏爱
人到中年,你的降落伞还在吗?
电影: 孔雀 2005
早在十四年前,我就看过张静初的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