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宵特刊】那时月半大似年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云峰诗友会‖云峰现代诗诗友会‖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编读同期声故事会散文现代诗诗词库近期热帖云峰现代诗诗友会诗友会年度热帖散文小说年度热帖点将台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举水晨读‖半月新帖‖精华作品‖抗疫诗文‖顾问专辑‖编委专辑‖乘马诗社学苑新苗黄土诗社‖校园新风‖视频汇‖读者信箱‖诗词评论‖唐风宋韵‖格律知识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链接:
卷一|卷二|卷三

元宵佳节敬请点击查看:

壬寅元宵诗会

庚子元宵诗词
辛丑元宵诗会

陈为习

又到元宵佳节了。

今年带九年级的课,初九就上班了。心里想着,上班就上班呗,反正过几天就是“过月半(元宵节)了,会放假的。

不料再翻看日历时,竟然发现,元宵节是星期二,不是法定假日。

我心里一愣:从哪一年开始,元宵节不放假了呢?不是“月半大似年”吗?

我可没有胡说——在我们老家,凡是老年人,没有不知道“月半大似年”的俗语的。在我的记忆里,少年时的元宵节那天是多么热闹哇!

那时过年真的叫过年,从腊月二十一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老家一直都笼罩着节日的气氛。

且不说从腊月二十一开始的办年货,不说小年前的除扬尘和小年黄昏的“接祖人”,也不说年三十的团圆饭和守岁,不说大年初几的拜年和请客,不说初春的看舞狮子和玩彩莲船;光是过十五的情景,就足以让我们无限回味了。

说是“过十五,其实准备工作要从十四做起。吃罢早饭,就要到祖坟山上烧香挂纸钱——也就是扫墓,这是新年的第一次扫墓。新的一年,父母希望庄稼有好收成,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希望无病无灾、诸事顺利,就要到祖坟山去烧香、磕头、许愿,祈求祖宗保佑。所以就算再忙,这件事是必须在月半里做完,丝毫不能耽搁的。

我们那时小,并不懂得这扫墓的意义,也不敢违拗;心里却巴不得时间快点过去。因为到了下午,就可以看母亲炒瓜子、花生、地瓜干、阴米了。

那时农村没什么出产,炒货不是在年里去街上买,而是在家里炒;只有糖果和甘蔗,是到街上买的。瓜子花生都是自己种的,却并不多,所以过年和初几的炒货基本用来待客,不允许小孩们随便拿。到了十四十五,再没有什么客人了,炒货基本上是我们自己享用。更妙的是,那种现炒现尝的炒货还带着热度,吃起来格外香。所以母亲炒炒货时,我是乐意坐在灶门口添火的。

晚上在火炉边烤火。火炉是在厨房里,在地面上挖下一块坑,用砖砌了边角,所以准确来说它应叫做“火塘”。火塘了平时烧一些劈柴,这个在我们山里来说是就地取材;过年、过十五就不一样,是精心选了柏树蔸或者枞树蔸,待火烧旺了,空气里弥漫着难以言说的芳香味。母亲就要用鼎罐煮腊肉了。因为十五的早饭也是比较早的。而腊肉已经风干,不提前煮是来不及的。

等腊肉煮到用筷子能插进肉皮时,腊肉就煮好了。母亲把腊肉捞起来,在砧板上用菜刀把骨头、瘦肉和肥肉分割开来切好。准备工作就差不多结束了。还有猪肉的原汤就留在鼎罐里,第二天还可以用。

十五天还没亮,母亲就起来做好丰盛的早餐。无外乎就是猪肉、肉糕、肉丸、鱼丸、海带、皮子、炸豆腐和萝卜白菜,有时也会煮几枚鸡蛋。那时很少有牛肉羊肉之类,也没有大棚蔬菜。但自己种植的菜都很新鲜,打过霜的白菜和从冻土里拔出的萝卜,都格外甘甜。

几乎这所有的菜都是一锅熬。锅是正宗的吊锅,用特制的木头钩子——罐钩挂在火炉的上方,还能够上下移动来调节接受“火力”的大小,实在很方便很实用。一家人团团围坐在火炉旁,一边吃菜,一边喝酒。父亲一个人是喝白酒,有从街上买的散装酒,也有自己请师傅酿的纯谷酒,用陶制的小酒壶装了,盖上塞子放在火炉边暖好,再用瓷制的小酒盅斟了喝。散装酒度数不高,但父亲也不着急,吃了一会儿菜才慢慢地、小口小口地品味。父亲每喝一口,就流露出非常满足的神情,以至于我常常疑心那酒是喝起来非常可口的;但我太小,没有父亲允许,我不敢讨白酒喝(我是参加工作后才学会喝酒的,不过后来犯了心脏病,酒也就戒了),只好和母亲、姐姐们一样和甜米酒。米酒太甜了,以至于有些腻,只好多吃一点菜。

由于平时很少吃到丰盛的菜,甚至有时连饭都吃不饱,我小时候一直个子瘦小。我又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学习成绩又好,父亲母亲总对我格外疼爱一些。因此遇上这样的盛宴,我总是大快朵颐,常常没有考虑到父母吃饱了没有,也没有注意到为什么肉和肉糕丸子之类总在我的面前。知道若干年后,我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才体会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早餐结束了,我的心就跑到外边去了。但母亲总嘱咐我再等一会儿。一是怕我吃饱了荤腥,着了凉风肚子不舒服,二是要等她简单收拾一下碗筷,把我们“荡十五”要带的炒货分好后再出门。

过十五,早饭虽然很丰盛,但孩子们最盼望的是跟着父母“荡十五”,也就是去逛街。我们是住在一个偏僻的村子里的,距离镇上(我们当时叫街上)大约五里远。因为这一天街上人特别多,所以小孩还是由父母或哥哥姐姐带着去。逛街不同于赶集,并不一定是要买多少东西,其实主要是“看热闹”。

那时候我们乡还是叫“公社”,街道其实也不长,只有数得清的几家铺子。当然到了八十年代,街道渐渐变得繁华了,过十五那天卖甘蔗、荸荠、瓜子和气球的也多了不少。

我们小时候荡十五,更多时候是赶着去看彩莲船,看舞狮子、拳术表演,看皮影戏。演出队伍都是临时拼凑的连“龙船调”的唱词也常常是即兴创作的。虽然是乡音俚语,但通俗易懂,多是喜庆热闹或诙谐有趣的;若是主人听到夸奖自己的话,往往喜笑颜开的用圆盆端了香烟和饼子,来表示东道主的心意。

街头表演也会遇到一些比较玄的事。有的小青年会搞一点恶作剧的,出其不意地往龙船上扔鞭炮。当然一般情况下撑龙船的人会多长个心眼,多数情况下能化险为夷。

现在想来,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年代,人们为了给节日营造喜庆热闹的气氛,也真是想尽千方百计啊!

那个时候,一塆子的人都窝在老屋里,父老乡亲们都靠着挣“工分”过日子,常常连肚子都填不饱。年少的我实在弄不懂:为什么平时不认识多少字、连肚子都填不饱的父老乡亲们,大多愿意为建立、“龙船帮”和舞狮队献计献策、出钱出力?我也弄不懂“月半大似年”到底有什么深刻的意蕴。

当然,在我经历多年世事艰难、进入知天命之年后,我终于明白:过年对于常常负债的穷人家来说,那是“过年关”,它仅仅算是一个仪式,表示旧的一年已经结束(过了年,暂时不担心别人来讨债了);而元宵节一过,则意味着春节等一系列仪式完全结束(这时冬季也结束了),还意味着新一年的生产劳动即将开始。与“年年难过年年过”一样,“月半大似年”这朴素的农谚,其实蕴含了农民们对生产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参加工作之后,也在街上建了房子;但家里有了电视和手机,再也没有“荡十五”的兴致了;我更没有想到,我们小时候住过的热热闹闹的老家,也是我读书时一心想逃离的老家,到现在一个塆子剩下只不到十个人留守。而我的父亲母亲都已经作古;老屋对于我来说,只能在梦里和笔下出现了。

2022-02-15

向上滑动阅览

相关链接
己亥初夏熊家铺齐家山居—龟尾之行
大路不走走小路
陈为习 | 七月对联练习三组(21副)
感谢校园的那些花儿(文|陈为习)
家乡风物绝句小辑(陈为习)
《童年琐忆》(一):那年那月菜根香
杜鹃花海旅,幸有你同行
“凤凰城”里“凤凰”鸣
龟峰北麓有清风
龟峰山下,校园绽放最美“杜鹃花”
【整理存档】陈为习“家乡风物”诗词小辑(词)
陈为习“家乡风物”诗词小辑(律诗)
扶贫琐记
【随笔】独上高楼(游黄鹤楼有感)
【浪迹萍踪】陈为习短文五篇(生活随感)
【浪迹萍踪】陈为习散文五篇(与关爱有关)
【浪迹萍踪】陈为习散文二篇(感恩类)
【浪迹萍踪】陈为习散文三篇(与梦有关)
【雪泥鸿爪】陈为习新诗小辑(一)
【个人展台】陈为习4至5月词作精选
【个人展台】陈为习原创律诗(2019年4至5月)
陈为习原创绝句汇总(2019年4月至5月)
【己亥存稿】枫叶流丹《西江月》词一组
【个人存档】枫叶流丹己亥词稿《卜算子小辑》
【个人存档】 枫叶流丹‖2019年个人律诗整理
【诗词专辑】陈为习‖天风海雨同吹洒,两岸何时架彩桥
【长夏寻韵】陈为习‖但许光芒收敛得,移将冬日不寒微。
【辘轳体十组】陈为习||万卷方知君子量,三思偶悟古人风
【四时杂兴】陈为习吟咏节令诗词小辑(三)
【四时杂兴】节令吟咏诗词小辑(二)
【四时杂兴】陈为习咏节令诗词联小辑(一)
【四时杂兴】陈为习咏秋诗作一组
【雪泥鸿爪】陈为习八仙体两组
【嘤鸣求友】段维先生步韵八仙体《世事如棋局局新》
【红尘诗缘】八仙体两组(与复奚疑先生合作)
【雪泥鸿爪】忠烈千秋颂诗词一组
【烟雨学步】与复奚疑前辈唱和小辑(一)
【红尘学步】与君岚诗友七律唱和小辑
【诗词评论】包德珍老师诗词三首浅析
【诗词赏析】当代诗家星汉作品浅析
【雪泥鸿爪】陈为习6月份诗词文小辑

“在看”我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瑞〡土家节令
年味儿
冬日
团子香
父亲的腊肉
故乡的小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