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长许:历史的回声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云峰诗友会‖云峰现代诗诗友会‖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编读同期声故事会散文现代诗诗词库近期热帖云峰现代诗诗友会诗友会年度热帖散文小说年度热帖点将台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举水晨读‖半月新帖‖精华作品‖抗疫诗文‖顾问专辑‖编委专辑‖乘马诗社学苑新苗黄土诗社‖校园新风‖视频汇‖读者信箱‖诗词评论‖唐风宋韵‖格律知识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链接:
卷一|卷二|卷三

作者简介

  • 朱长许,男,1962年生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国际生涯学会颁证的生涯规划师,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其论文分别在武大、山东社科院、湖南师大、武汉科技大学、中国实学研究会等高峰论坛宣读。

  • 有作品《千古知音》《呦呦鹿鸣》《中国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已出版,《易经新论》《踏歌而行》《红尘》待出版,另有多篇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小说、剧本等发表于省级及国家级刊物。

  • 最欣赏的人格是:像儒家那样勇于任事,像道家那样淡泊功名,像佛家那样悲悯众生。


朱长许

    很早就听说龙龛摩崖石刻了。某天和老郑坐十四路公汽,然后再转五路公汽到了苹塘。苹塘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有很多的峰丛、峰林和孤峰,孤峰之间是喀斯特平原。地下有很多溶洞。大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那些峰丛孤峰突兀而起,有的像手指直插云天,有的如盆景弃置路边,有的三五成群,有的遗世独立。平原上是绿油油的稻田,看上去就能治愈各种城市病。我被惊到了,一路拍个不停。老郑倒无所谓,可能因为晕车,对大自然的美景不那么敏感了。

    但是不巧,根据高德地图找到摩崖石刻所在地,却是铁将军锁门。问旁边一位割草的老人,说管钥匙的在村上。于是我们又回转村上。在路上遇到一位看上去精干的中年男子,就和他打听,他马上拿出电话和村主任通话,说有两位客人来看石刻,村主任说问问,可能要等一会儿来。中年男子就叫我们到他家喝茶,他家就在路边,门前一口池塘,养着鱼呀鸡鸭什么的。后来才知道他叫林月明,老郑感叹,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

    看老林家摆设,有大型金鱼缸,有一些盆景造型,有一些名茶名酒,他给我们喝的就是积年的普洱,很名贵的。老林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个乡下人。老林说昨天他家的酒被人偷了。酒被偷了?你家酿了很多酒吗?我知道此地很多乡民喜欢酿酒,什么桑椹酒、金樱子酒、枸杞酒、巴戟天酒,我一度还喝上了瘾。老林翻视频给我看,才知道是昨夜他家狗被偷了,两个小年轻趁夜晚来到他家门前,一会功夫,一只三十多斤的大黄狗就被卷起,狗叫了一声,老林惊觉,吼了一句,但他们马上就开车跑了。乡村的贼不少。我一方面对老林遭遇表示同情,养了好几年,毕竟有感情了;同时也因为偷酒偷狗的误会,和老郑暗笑不已;问题的关键是,老林昨夜遭窃,今天面对我们两个不速之客,还是这般热情,这得多大的心理能量!

    一会儿村主任来短信了,说洞里积水多,不能去了。我们只好告辞。老林好像对不起的样子,送我们去,又告诉我们另一个景点马肚岩的走法,从那里或者可以看到龙龛摩崖石刻的大体样子,也算不虚此行,老林人真是热心,我们彼此留了联系方式,依依惜别。

    龙龛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罗定市苹塘镇谈礼村龙龛岩洞——一座石山——龙龛卧佛壁上。刚一过去,没有细看,我们只是惊叹喀斯特地貌的神奇美丽,后来才看出那山真真切切就是一尊卧佛,那种慈祥,那种气度,形似神似,画家都画不出来。也许这正是人们在此建立道场的初衷。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元),永宁县令陈普光在龙龛石室辟立道场,于龛之北壁造当阳像,左右两厢绘画飞仙、宝塔、罗汉、圣僧。上元年间,普光之子叔琼重修道场,在龛中造连地尊像一躯。其后普光之子,善劳县令陈叔珪以及陈叔玮、陈叔亥在道场之南造释迦尊像一座,道场修建完成后,请当地酋长、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陈集原撰写道场铭并序,武周圣历二年(699年)镌刻于龛座中央位置的右(西)壁靠洞顶处,距地表高3米,铭文刻于凹凸不平的岩壁上,宽113至115厘米,高76-80厘米,全文1238字,分41行,每行字20至30余字不等,楷书,每字约为方寸大小,除二、三字剥蚀外,余皆可辨,笔法遒劲中透出秀丽,镌刻技艺精湛娴熟。石室内还有明清以来的访碑石刻多题,可辨认的访碑墨书题记100多处。那两个缺失的字我思考了半天,努力想补起来,终不可得。

    《龙龛道场铭并序》是广东现存年代较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岭南最早摩崖石刻护廊的有绝对年代的石刻,并且是广东现存文字最多的一块古碑,它还是广东绝无仅有的一处唐武周年间刻石,铭序中使用了十五个武则天新创文字。其中一字全国仅见,可以作为武周新字行用的断代依据。此外还大量使用了六朝碑版俗字,历来是文学、文化研究的一个珍贵史料。1985年5月20日公布为罗定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29日公布为第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重新核定公布,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文明保护单位。

    《龙龛道场铭并序》石刻的研究价值,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以及盛唐时期罗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和地方志诸多方面。综观历代金古家的考评,龙龛岩摩崖石刻在内容文字上、历史价值上、现实意义上的价值是多方面的,罗定市博物馆徐子明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龙龛岩摩崖石刻有刻石绝对年代,是广东现存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是极为珍贵的石刻文字材料。

龙龛道场辟立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零一年历史;《龙龛道场铭》镌刻于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距今亦有一千三百二十三年。较肇庆七星岩《端州石室记》(刻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阳山《千岩表》、英德《盤龙御室记》、南山《英州南山圣寿水车记》及苏轼父子游圣寿南山题字等著名摩崖石刻为早。

    第二,龙龛岩摩崖石刻是广东保留文字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块石刻。

《龙龛道场铭》刻石文字多,共1238字,历经千余年,所刻文字不受流水渗蚀,不为人畜损毁,且字句清晰,是广东乃至岭南已知摩崖石刻之冠;

    第三,龙龛岩摩崖石刻《龙龛道场铭》对于研究我国佛教的发展和佛学思想的体系与及在岭南的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而言,《龙龛道场铭》是一篇阐扬佛教思想的较早文献,论述了龙龛岩设立道场的经过及其兴衰情况,记述了佛教在岭南早期的传播及其与封建皇权的关系,对武则天利用佛教进行统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可与唐太宗《三藏圣教序》相比较。

    第四,龙龛岩摩崖石刻《龙龛道场铭》是一篇颇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是探讨岭南文化发展和研究岭南文学的一个重要材料。

    《龙龛道场铭》具有六朝骈文风格,讲究骈偶、平仄和藻绘,读来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文学形式美,被作为有代表性文学作品收入《全唐文》和《广东文徴》。吴天任誉其文章“骈俪工切”,为六朝后文章一大特点,叶恭绰称其“文章之佳,为岭南诸碑文之冠”。黄权称之为“粤之至宝”,又谓“将军能文,无一字一句不无来历”;欧阳辅称“实粤中第一古碑”,彭泰来诗云“岭南唐刻今在世,屈指最古龙龛铭”;

    第五,龙龛岩摩崖石刻是文字学研究的一个珍贵资料,它对于我国文字发展史的研究,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龙龛道场铭》全文1238字,其中使用了武后17个造字中的15个(国、天、地、人、年、月、日、星、初、圣、正、载、证、整、臣),使武周创造和使用过的文字大部分得以保存,足可考见当时武后新字流行概况。石刻还使用了大量六朝碑版俗字,保存了一批隋唐时代使用的汉文字,《龙龛道场铭》是广东绝无仅有的一处唐武周年间刻石(全国亦仅有四处,广西、新疆、甘肃敦煌各一处),所用的武后造字既可据以校正文献所载,又比史志字书较为可据;

    第六,龙龛岩摩崖石刻是研究唐代书法艺术及镌刻技艺的珍贵实物材料。

    《龙龛道场铭》石刻属楷书阴刻,笔法遒丽,带古朴而富有豪气的北碑风格,间有逸气的行体,其镌刻技艺精湛娴熟,出自当地巧匠之手。历代金石学家对龙龛岩摩崖石刻给予极高评价:叶恭绰先生赞其文章之佳“为岭南诸碑之冠”;清代金石家欧家廉谓之“实粤中第一古碑”;旅港学者吴天任称之谓“仅存岭南第一唐石”,其石刻书法“合龙藏寺碑欧阳更别具一格”,“由此也可证当时岭南文化已经非常进步了”;龙龛岩摩崖唐刻及其他年代原刻的保存,对于校勘有关刊印文字的遗漏、舛误、差异,都是最有根据的珍贵实物资料。

    第七,龙龛岩摩崖石刻对于研究铭序作者陈集原这一泷州陈氏家庭的发展情况,也是一篇绝无仅有的历史资料。

    《龙龛道场铭》阐述了龙龛道场从创建到多次修建这七十多年间的变迁历史,撰写铭序者为泷州(治今罗定市南)开阳陈集原,是武则天时期的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颖川郡开国公。陈家世为岭表酋长。曾祖法念,梁时驸马,为新、石二州刺史,以孝义训溪峒蛮族。祖父佛智,父龙树,子仁谦。自佛智以下四世祀乡贤。自法念开始,在地方开化训导,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今罗定市围底镇古模村陈族,据族谱称为陈集原后裔,亦即法念裔孙。

    第八,龙龛岩一带,奇峰怪石,平地拔起,矗立空际,岩穴幽深,钟乳奇石,流水内响,人行其下,但觉万象罗列,目眩神迷,洞内更有古迹摩崖唐刻及题刻。这些必能吸引考古观光旅游,对于发展当地的旅游事业,并藉此保护历史文物,具有实用性较强的现实意义。

    《龙龛道场铭》撰写铭序者为泷州(治今罗定市南)开阳陈集原。泷州陈氏家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其始祖就是岭南三大酋长之一的陈法念。陈法念,本是中原鄢陵人,是梁武帝萧衍的重臣兼驸马。梁朝时的泷州,还是百越后代俚、僚族人的聚居地,他们多聚邑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深林丛竹之中,社会还是很落后,那时生活物资短缺,他们经常互相掠夺,因而泷州是当时中原人眼里的“蛮瘴之地”。为了使朝廷的教化能够更好地传播到岭南,也为了使岭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赶上中原,梁武帝就派自己的重臣兼驸马陈法念到岭南任职,让陈法念任新州、石州、泷州刺史,主政粤西。于是,陈法念身负重任就离开了中原,单车匹马来到粤西赴任。

    陈法念到达粤西后,并没有以自己是朝廷命宫而胡作非为、鱼肉百姓,相反,他是以自己的仁德去感化当地俚人、僚人,使自己的政策能够在当地得到支持并顺利推行。陈法念主政粤西后,“以孝义训溪峒,所至镇俗戢奸,盗贼屏息”,他既能致力各部落之间的和睦团结,又能积极引导当地土人接受汉族道德教化、遵守法纪、与汉人和睦相处,因此,粤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都非常迅速。陈法念勤于政务,孜孜不倦,冬天四更天时就点起蜡烛批阅文件,手掌皲裂了也毫不在乎,他常常因政务繁忙而顾不上饮食。后来,交州李贲反叛,陈法念率兵随陈霸先攻打李贲,得到梁武帝萧衍的赏识,受封宋平郡公。陈法念推行的德政,深得人心,因而他被当地俚人、僚人共同推举为酋长,并子孙世袭。陈法念崛起于岭南,成为当时粤西最有势力的“土皇帝”,与当时的高凉冯冼氏、钦州宁氏并称“岭表三大酋长”。

    陈法念是泷州陈氏家族历史的开端,从他以后,他的子孙世居泷州,主宰西江流域的军政,是粤西历史上最早也最具实力的望族。陈法念之后,陈佛智、陈龙树、陈普光相继世袭。到陈普光一代时,已是唐朝初年。此时的唐朝,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崇尚佛教的浪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时任永宁县令的陈普光也担当了他的历史巨任——开辟龙龛岩道场。唐武德四年,陈普光与僧人惠积主持建造龙龛道场。道场位置在龙龛岩洞的洞口石室前东南方向,一座两进。在道场正殿神龛的北壁画有一幅“当阳像”,即当朝皇帝李渊的画像。左右两旁厢房,绘有飞仙、宝塔、罗汉、圣僧的壁画。道场众僧礼佛,“洪钟一扣,响彻三十三天;石磬再鸣,还闻十八地狱;红幡外飓,彩影乱于云霓;香烟内腾,素气通于迥就”。为此,龙龛道场成为岭南著名佛教圣地。

    龙龛道场的营建,在唐初时达到了辉煌时刻。在唐上元年间,陈普光的长子陈叔琼在神龛中建造“当阳连地尊像”一座,即唐高宗李治的立地像。武周天授元年至圣历元年间,交趾郡(今越南)僧人宝聪到龙龛道场顶礼膜拜,并与陈叔琼一道对道场作了进一步的修建,宝聪并作主持。武周圣历二年,由陈普光的孙辈主办,对道场进行第二次重修;这次是大规模的重修,其时请当朝位列公聊且在国都长安供职的陈集原(陈普光胞弟)撰文以纪念此盛事,于是,陈集原便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龙龛道场铭并序》。石刻叙述了龙龛道场修建及演变的历史以及对佛教思想的颂扬,该石刻以其年代早、刻字多、保存好、价值高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岭南第一唐刻”,历来不少文人、学者、金石家更是其称颂有加。清时才子叶恭绰赞其文章及石刻之佳“为岭南诸碑之冠”;清代金石家欧阳廉称其刻文为“粤中第一古碑”;旅港著名学者吴天任更誉其“文章优美,骈词工丽,和唐太宗撰《三藏圣教序》风格略同”。《龙龛道场铭并序》内容,被录入《全唐文》及《广东文征》中。

    千年以来,龙龛岩名冠岭表,其渊源古、底蕴深、地域圣,吸引了无数风流才子前往朝拜、礼赞。龙龛岩外的南江,就曾经承载着张柬之、宋之问、周敦颐、朱敦儒、何仁镜等先贤的行船西进,留下先贤们一路播下的文化种子。特别是初唐名相张柬之,还曾在龙龛道场内留宿,并留下了“泷水涸沙舟啮齿,风迴柁转月迎眸”的诗句,为古老的道场增光不少。自武德四年开辟以后,龙龛道场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等七个皇帝,达一百多年,这时期是唐朝由草创走向稳定的时期,也是唐朝由励精图治走向全面鼎盛的时期,更是泷州陈氏家族由辉煌走向更加辉煌的时期;龙龛道场见证了这段精彩的历史,诚如周业锋所言,“半部李唐史,一座龙龛岩”。

    然而,盛极必衰,这是自古之理,唐王朝和泷州陈氏家族也不例外。唐开元年间,唐王朝为了打击岭南地方豪族势力,也为了消除岭南豪族赖以生存的政治基础,开始对岭南各大具有实力的豪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这些豪族的代表人物迁离世居地任职,以此来削弱该家族的影响和势力,泷州陈氏家族也在此次唐王朝针对的豪族之列。开元十一年,泷州陈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陈行范被迫调离家族传统势力范围泷州,前往任澄州刺史。陈行范被调往偏远地区也是粤西原蛮韦氏家族势力中心的澄州,朝庭这种调任做法,无疑大幅度地缩减了岭南豪族的势力。于是,陈行范与各溪洞豪族首领联络,积极准备反唐。

    开元十六年正月,陈行范和广州少数民族首领冯璘、何游鲁联合,正式起兵反唐,攻陷四十余城,三月陈行范回到泷州,在泷州称帝,国号“大泷”,封何游鲁为定国大将军,封冯璘为南越王,割据岭南。陈行范反唐称帝的消息传到唐京都,朝野震动,唐玄宗只好命杨思勖率永州、道州、连州等地兵马和淮南道弓弩手十万人前往平叛。于是,陈行范的大泷军便和杨思勖的唐军在岭南展开激烈鏖战,最后双方大战于信宜鸡笼山下,大泷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陈行范本人则战死军中。陈行范反唐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泷州陈氏家族的衰败和没落,自那以后,经梁、陈、隋、唐四朝辉煌了数百年的泷州陈氏家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陈法念的子孙也散落各地。我居住快一年的地方叫平南村,我当时感觉这名称大有蹊跷,不知道说的是这一件事还是另一件事,但是,地名中传出了历史的回声。

    就在陈行范反唐失败二十六年后的天宝十四年,以唐朝边将安禄山、史思明为首发动的安史之乱,席卷中原,危及唐王朝。同年十二月,叛军相继攻陷京都洛阳、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一路逃到了四川。次年七月,唐玄宗逃至陕西马嵬坡,时六军哗变,唐玄宗不得不将自己的贵妃杨玉环、宰相杨国忠处死。与此同时,唐玄宗的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即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曾经不可一世的唐玄宗被迫“退位”。当然,后来安史之乱被唐王朝平定下来了,然而安史之乱所造成的损失却是无可估量,什么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周之治、开元之治,唐朝建国百年来积累下的政治、军事、经济基础一概化为乌有,盛唐气象、盛唐风度一概覆灭。自那以后,李唐王朝实际上已由走上坡路改为走下坡路,唐朝到安史之乱时开始进入一个历史转折——由盛转衰。

    所以说,李唐王朝与泷州陈氏家族都有极其相似的历史进程,他们的发展历程虽然是“殊途”,但他们发展到最后却是“同归”,他们最终在极盛时期走向下坡路。而罗定龙龛岩,无疑就是那段历史的最好见证,它见证了李唐王朝与泷州陈氏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在李唐王朝与泷州陈氏家族极盛之时,龙龛道场也迎来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在李唐王朝与泷州陈氏家族转衰之后,龙龛道场从此也一蹶不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冷冷清清。当然,李唐王朝与泷州陈氏家族都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由李唐王朝与泷州陈氏家族开辟的龙龛道场却保存下来,仍然诉说着它的历史,而对于它曾经的辉煌与鼎盛,后人也只能通过《龙龛道场铭并序》去管中窥豹了。

    自唐以降,到龙龛道场朝圣、访古、探幽、观光的韵士骚客不乏其人,如冯龙官、仪克中、何仁镜、何惠祁、陈士彬、周学仕、湾溪菊主人等,他们都曾游迹龙龛道场,并留下了珍贵墨宝。可以说,这座拥有一千四百年历史的古岩,自古就是文人们凭吊抒怀的最佳去处。可喜可贺的是,龙龛道场于1989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此,龙龛道场走向全省、全国,以其自身深厚的人文底蕴展现于世人眼前,为世人瞩目。

    “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泣向文身国,悲看凿齿氓。”上面这首诗,出自唐代大诗人宋之问的《入泷州江》。宋之问人品不咋的,诗写的还是好,比方这首诗还是留下了历史的一些泥鸿爪影,罗定及古泷州一带纹身的还有,凿齿的就不见了。《山海经》说到凿齿,是指古代传说中的野人。《山海经·海外南经》:“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 郭璞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一说谓兽名。《淮南子·本经训》:“ 尧乃使羿诛凿齿於畴华之野。” 高诱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梁书·文学传下·刘峻》:“虽大风立於青丘,凿齿奋於华野,比其狼戾,曾何足踰。”这是野人还是野象呢?
    凿齿也比喻残暴作乱之徒。汉扬雄《长杨赋》:“昔有彊秦 ,封豕其土,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 唐 李白 《北上行》:“奔鲸夹黄河 ,凿齿屯洛阳 。” 王琦注:“其曰'凿齿屯洛阳 ’者,谓禄山据东京僭号也。” 清顾炎武 《拟唐人五言八韵·申包胥乞师》:“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凿齿更多指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唐张说 《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髮、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说明宋之问看到的岭南民俗是比较落后的,还有一种凿齿的习俗,而他自己的心情也是悲痛压抑的,处境是穷愁潦倒的。唉,昔人已矣!

    马肚岩在龙龛洞的侧面,沿着山脚走六七十米,就看到一洞,其状如马肚,这就是马肚岩。苹塘此类风景较多,不久前我们去过聚龙洞,全长1600米,8个大厅,38个景点,洞体迂回曲折,景观千姿百态。但这个妙就妙在别有洞天。穿过这个洞,里面竟大有天地,有一座小型水库,有田园,有村落,还可以看到远处的群山,我疑惑了,《桃花源记》是在这里写的吗?陶渊明应该没有到过岭南!

    不少人迷醉于这里的风景。张国经,字印棠,福建漳浦人,明天启二年(1622)壬戌进士,崇祯六年(1633)任广东按察司副使罗定兵备道,治事有方,重文学,工诗书,主修《罗定州志》凡十卷,八年书成,今佚。有罗定八景诗共八首。其第一首诗是这样的:

龙龛蜕骨
茅依峭壁半侵云,秀石疏花拂槛纷。
龙已升天留有骨,石曾皈佛印成文。
明霞欲卷孤村尽,落日将移七宝分。
试向山僧询往迹,苔碑洗出是唐纹。

    诗属对工整,诗意的提炼还是一般,但大致写出龙龛蜕骨的胜景。千古兴亡多少事。许多人许多事在当时沸沸扬扬,可谓不可一世,但事过境迁,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泛不起一丝涟漪;另外有一些人一些事呢,他们在当时受迫害、受打击,几无容身之地,就像慧能,就像苏东坡,“世间有人谤我、辱我、轻我、笑我、欺我、贱我,当如何处治乎?” “你且忍他、让他、避他、耐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历史毕竟是公正的,一定要给这些人这些事一个公正的答复,这就是历史的回声吗?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向上滑动阅览

相关链接

朱长许 | 读《山海经》之十七

朱长许 | 读《山海经》之十六

朱长许 :一个人

朱长许 | 见 证

朱长许|伟大抗战的英雄史诗

朱长许 | 茶(仓央嘉措版)

朱长许 | 钓 鱼(余秀华版)

朱长许 | 节 气 歌

朱长许 | 陌上花开

朱长许 | 回家的路

朱长许 | 读巜山海经》之十五

朱长许 | 谈《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论《陈连升传》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读《山海经》之十四

读《山海经》之十三

读《山海经》之十二

社会我狮哥

朱长许 | 致游子

读《山海经》之十、十一

读《山海经》之九

读《山海经》之八

读《山海经》之七

朱长许|读《山海经》之六

朱长许 | 读《山海经》之五

朱长许 | 读《山海经》之四

朱长许 | 读《出海经》之三

和曾杰老师谈诗

读《山海经》之二

读《山海经》(之一)

读《山海经》之十八《吃货》

“在看”我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罕见的武则天造字,出现在广东一处偏僻山洞中,隐藏了上千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云浮罗定龙龛岩摩崖石刻
唐朝名相张柬之与龙龛道场
探秘观音岩摩崖石刻群,乾隆年间修建距今已有258年
《浯溪摩崖石刻》
大足石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