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小林 | 新铺街看戏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云峰诗友会编读同期声故事会散文现代诗诗词库近期热帖诗联年度热帖诗友会年度热帖散文小说年度热帖点将台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举水晨读‖半月新帖‖精华作品‖抗疫诗文‖顾问专辑‖编委专辑‖乘马诗社学苑新苗黄土诗社‖校园新风‖视频汇‖读者信箱‖诗词评论‖唐风宋韵‖格律知识

作 者 简 

    

    李小林,笔名明月照酒,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黄冈市骨干教师,英山县优秀教师,喜爱写作,在各级各类报刊、阅读平台发表文章(含诗歌)200多篇(首);在三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先后创办了涟漪、烛光、甘棠雨三个文学社,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受到了一致好评。

新 铺 街 看 戏

李小林

      在英山西河中游的神峰山下,有一个新铺村,新铺村有一个新铺街,它坐西朝东,依山傍水,得尽山水之精神,能赏天地之秀美,尚风尚水,四季安然。

     美丽的西河清澈晶莹,就从那街前款款向南,又像一条玉带,从高耸的天堂寨舞向西南的白莲河畔,扬起一段精彩之后,好似芳心暗许,她把一路扬起的稻花芬芳送到了街头,顿时,小街变得格外馨香。它又处在金铺到罗田的石桥铺、孔坊到父子岭的十字路口,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肉铺、鱼摊、豆腐坊、轧米坊、缝纫店、铁匠铺、山货交易和各色小吃也一应俱全,尽显山区小镇之繁华。

    从此过往的人特别多,且多为英罗两县之俊杰,他们见多识广,举手投足间,就把各路美谈佳话、公序良俗都留在了小街,像一个好学的秀才,小街都一一牢记,渐渐的,也见多识广、矜持谦和,平添了几分优雅……

    其实,真论起繁华和优雅,当数新铺街头每年响起的那一片喧天的锣鼓,乡亲们都亲切的叫它“新铺大戏”。

    在新铺街南头,有一个宽敞的院落,处在村小学和村部之间,平时,因为有热闹的正街和生机勃勃的小学,这里就显得有点冷清孤寂了,戏台搭在这里让这个院落喜上眉梢。

    记忆中,农闲时节的正月初五至正月十五是每年唱戏的固定时间。只要那锣鼓一响,金盆、王畈、郑冲、樊冲、四顾墩、四口塘等村的父老乡亲都纷至沓来,他们穿上迎接新年的新衣服,或扶老挈幼,或呼朋唤友,一时间,新铺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母亲贤惠,她深知外祖父他们都喜欢看戏,每年正月初,在安排我们到象鼻咀给外祖父和舅爷姨娘他们拜年的时候,都要嘱咐我们,一定要郑重其事的邀请他们来我家看戏。
    我家距离新铺街有一二里路,但隔着一条河,虽然在每年的枯水季节好心人都在河面上架起了一座独木桥,但在冬天结冰的日子里,桥面很滑,很多人都不敢过桥,外祖父他们年岁又大,因为这个缘故,每次母亲都安排有点顽皮的我走在他们的前面负责“带路”。

    锣鼓声起,我心旌摇曳,哪等得住后面慢腾腾的外祖父他们啊,等我带着外祖父他们急急赶到时,只能站在人海之外,踮起脚跟才看到一点戏台轮廓,一些灰暗色长袍大褂和那平日少见的大花脸,又让我一头雾水,好不容易用力挤进人群,靠近那戏台时,复杂多样的各种人物在戏台上不断的变化着,又让我眼花缭乱,来时路上的兴致也就减了大半,外祖父他们却看得津津有味。我只好挤出人群。此时,我发现人群外那些卖甘蔗的、卖糖葫芦的、卖瓜子儿的、卖茶水的……他们的生意特别红火。原来,生意人也在戏台下面借着商机联袂“演出”了。

    回家的路上,我才清楚,外祖父他们欣赏的是楚剧——《打葛麻》,那葛麻帮助了表弟张大洪,咋又要打葛麻呢?哪个敢打他?外祖父他们到底跟我解释清楚没有,也许年代久远,至今,我仍一点印象也没有。
    记忆中,母亲很少陪同着外祖父们一起前往看戏,她要在家里准备美味佳肴,好好款待外祖父,外祖母去逝得早,作为长女,母亲总是倾其所有,但每次看戏回来,母亲总要求我在给客人端茶倒水之余,把看的戏详细的讲给她听,每每衔接不上的时候,母亲常常强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戏不容易,前台后台都要兼顾,台词要熟烂于心,还要配合鼓点子,看戏也像读书写字,要用心啊。”

    后来读书我到了高年级,当老师带着我们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新铺街的热闹繁华,当我读到鲁迅的《社戏》时,我就把新铺街想象成距离平桥村五里路远的赵庄,一琢磨起来,我总为迅哥儿遗憾,他看的那社戏咋赶得上我们新铺街的大戏呢?

    小小的舞台,也是一个精彩的世界。记忆深处,楚剧、采茶戏、黄梅戏、湖南花鼓戏、样板戏、都曾在这里各展其姿。一些传统剧目,如《卷席筒》《十五贯》《打金枝》《花木兰》《草原英雄小姐妹》《泪洒相思地》《梁山伯与祝英台》《打铜锣补锅》《逛新城》《沙家浜》及一些至今我都叫不出名字的经典,也都在这里把人间的悲欢离合一一上演。

     记忆中的新铺大戏,有请外地戏班子的,有本地郑道富一班人马亲自登台表演的;有时是把经典改编,有时是就地取材,劝善规过 ,倍受乡亲欢迎。   

    有一次,那锣鼓一响,我们就匆匆忙忙的把碗筷一放,急急的向新铺街赶去,粗心的把一只狗锁在家里了,那狗出不来,把窗边母亲织机上的没有下机的一匹布咬得稀巴烂,母亲留着眼泪叹息,“台上有伤心的,哪知台下有更伤心的啊。”

   新铺街的锣鼓仿佛是一种高雅的召唤,很多后生也在此环境中得到了熏陶,他们爱学习爱生活,都喜欢上台扭一扭、唱一唱,记得看了《闪闪的红星》之后,我们找来棍棒,一端系上一红头绳,当做红缨枪,戴好军帽,在别人演出的间隙,登上那戏台,扮了一回潘冬子。在新农村建设期间,新铺村的郑在龙还带领一班人把赞美农村新面貌的戏曲表演得十分绝艳,乡亲父老都赞不绝口。

    离开家乡很多年了,我再也没有见过当年的那戏台,听说一座漂亮的水泥桥取代了当年的独木桥,从新铺街过往的人更多了,那儿更繁华了,正在掀起“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的热潮,附近各个村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都花费巨资新建了豪华的大戏台。可是,每每从戏院门口经过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当年的新铺街,和那一片喧天的锣鼓。

相关链接

李小林 | 母亲的手工鞋

难忘啊,母亲的葫芦面
难忘母亲“老片香”

犹忆故园纳凉时

 姨娘

李小林 | 父亲的“教师资格证”

李小林 | 乡村看电影

李小林 | 小说《嬗变》

李小林 | 家乡有棵美香樟

营养钵,一个时代抹不去的记忆

养狗记

崛起,那一片繁华

“在看”我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槐树街|彭盼兮|皮影戏
【手作-木作】乐平古戏台:乡民的精神殿堂
好者为乐
【涵城语文】《看 戏》
齐河民歌唱出俺村乡戏的情景
当年农村搭台“唱戏”的热闹劲,还有几人能记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