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狗老爸《道德经》解译 - 第80章
 
 

第八十章 / 狗老爸《道德经》解译(二稿)

 

80-1  原文修订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所乘之,有甲兵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l          简本无此章。帛甲本、帛乙本此章与它本位置不同,处在第66章之后。修订取帛本,参通本。

 

80-2  白话译文

国家小,百姓少,管理百姓别显摆指挥成百上千人打仗的本领;管理百姓别轻易地让百姓离开家园去送死。让战船战车停在原地,让铠甲兵器留在库里。管理百姓要像古人那样承担起爱护百姓的责任,让他们吃好,穿好,住好,享受生活。与邻国之间,要保持鸡犬相闻的太平关系,让百姓平安到死,别驱赶他们上疆场来回厮杀。

 

80-3  推理过程

这个章节文字简单,主题是:小国之君该怎么当。但是,这个章节在老子的研究中非常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抽象概念,传统释义的不懂装懂找不到冒充哲学的掩盖物,于是乎赤条条搔首弄姿。请看下列译文:

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适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移;虽有船和车,没有地方乘坐它;虽有武器装备,没有地方陈列它。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使人民]吃得甜美,穿得漂亮,住的安适,过得习惯,邻国相互望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相互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不相往来。(任继愈)

国土狭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十倍百倍人工的器械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机会陈列。使人民回复道结绳记事的状况。人民有甜美的饮食,美观的衣服,安适的居所,欢乐的习俗。邻国之间可以相互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相互听得着,人民从生到死,相互不往来。(陈鼓应)

邦国土地小、人口少,即使在这样的落后状态下,如果君主在用餐时不摆十多盆百多碗的奢华排场,就能使民众珍惜生命不远途迁徙。君主虽然有船,不征男夫来刻镂,虽然有车,不调女工来文绣,不轻易动用;虽然可以召集壮丁,使他们披铠甲带武器,变成军队,但轻易不搞大规模军事演习、不开战打仗;使民众可以用线绳结成捕兽打鱼的网罟,从事正常的渔猎等生产劳动。这样,人民就会感到他们的食物是甘甜的,他们的衣服是上好的,他们的居住环境是安宁的,他们的风俗是和乐的。哪怕接邻的他邦人家可以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都能听见,但民众到老死也不会成群地迁居到他邦去。(沈善增)

 

80-3-1  小邦寡民

这四个字,单解字面不难,但须把它们与后面的文字联系起来。其实,联系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首先,我们假设这段话是对大君王说的,老子会劝他们让出土地和臣民吗?笑话。其次,我们假设这段话是对小君王说的,后面的文字中有与“小国寡民”联系的线索吗?有,确实有。

 

80-3-2  使十百人之器毋用

此句文字,修订取帛甲本,帛乙本在“使”后多了“有”字,以为帛甲本优。理由:一、后面的两个“使”都是及物动词,将这个“使”作相同词性的理解更为适当;二、没有“有”字,“使”同作及物动词解,句义畅通。“使”,本义用(use, employ),延役、令、遣之意。如《荀子·王制》的“使贤任能”,又如使费、使风、使官、使民等。此句它本多作“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十百”,十百为千,有点像后人“成百上千”的用法,严格地讲,不是一个千而是多个千,相当于英文的thousands。对当时的小诸侯国而言,出动数千人的军队并非易事。“使十百人之器”,即指挥上千人的本领。“器”,本义器具,自“器”的作用延伸出才能(capacity, ability)的意思,如形容某人有栋梁之才可用“庙堂之器”。同样的意思表现在后来出现的双字词中,如器能(器量才能)、器分(人所具有的资质和才能)、器志(才识和志向)、器尚(才具、节操)

将此句与上句联系起来,意思是:国小民少,君王就是有指挥数千人打仗的本领,也不要拿出来显摆。这个意思与第3章的“不上贤,使民不争”遥相呼应。有没有本领的“有”,本身就含在句义里,似乎它本“使”后即便多出也无碍句义。可是,就是这个多出的“有”字割断了“小国寡民”与小国之君应有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惹得传统释义搔首百态。它本“十百”变成“佰什”,“毋用”变成“不用”,这两处的文字变化迎合了不懂装懂的需要。

 

80-3-3  使民重死而远徙

这句话是上句话意思的延伸,理解的第一关在“使”字上。“使”,动词,义同役。第二关在“重”和“远”字上。“重”,动词,不是看重视的意思,而是有不轻易做什么的意思。如:安故重迁(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安土重旧(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远”,动词,与“重”对应,用作避开、避免(avoidevade)的意思,如孟子·梁惠王上》的“君子远疱厨”、司马光《训俭示康》的“远罪丰家”。这个用法体现在后来的很多双字词中,如远嫌(远避嫌疑)、远罪(远离罪恶)、远鄙(避开粗俗)、远祸(避免祸患)、远开(方言的离开)、远势(避免滥用权势)等。第三关在“死”和“徙”字上。“死”,由非及物动词延伸为及物动词,致谁死亡的意思。“徙”,同样由非及物动词延伸为及物动词,迫使离开的意思。

句子的意思是:管理百姓,不要轻易地让他们离开家乡去送死。可惜,传统释义对这个“使”字做出了与对第3章的“使”同样的解释,再加上对“重”与“远”的不求甚解,再次将百姓描绘成不愿安居乐业的亡命之徒。“徙”,取自帛乙本,帛甲本作“送”,与句义无碍。

 

80-3-5  有舟车所乘之,有甲兵所陈之。

帛本的缺字它本作“无”。这句话是上句话的延伸。既然不让百姓去送死,战争所用的车船兵甲也就不该用。所以,这句话是对希望的结果的虚拟描述。可以把它视作一个命令式的独立句子,也可以把它视作有“让”引出的一个结果性从句。这句话与上句话的关系,在以下两种英文表述中,或许可以看得更清楚:

Don’t force your people to go away form home and die in the battlefield and keep the military vehicles,weapons and armous
 
unused in period of your governance.

The governors should evoid to force their people to go away from home and die in the battlefiled so that the military vehicles, weapons and armous would stay unused.

 

“所”,助词,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的意思。“陈”,不是展览的摆放,而是兵阵的排列。这两个用法现代汉语还在用,研究老子的高人居然有连着这个都不知道的。呜呼哉,国学。

 

80-3-6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句话的理解有两个关键:“结绳”和“用”。关于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古汉语的研究至今是不到位的。传统文化尚古,对权威的尊重过重,对逻辑的思考过轻。这个现象承传千年,漫延在国学界,严重地影响着对古人和对自己的认识。

“结绳”,目前能找的解释是:在文字产生以前古人用绳子结扣来记事,相传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这个解释是不完备的。结绳记事有两个用途。一、事前提醒;二、事后备忘。事前提醒的结绳涵盖了责任的承诺和责任关系的约定。易·繫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契”字指的就是现象。当时没有文字,用结绳的形式记录约定,重要的提醒承约方履行约定的责任。所以,后人提及古人结绳,很多是为了表达自觉履行责任的寓意。此处“复结绳”,所表达的正是老子要求君王改过自新,学习先人自觉履行对百姓的责任的意思。

“用”,古汉语的研究对该字的使用现象研究不透。该字作使用理解,在前面章节绝大多数出现“用”的句子中,都是无法通义的。但是,若作有利与、有用于(to be favorable or useful to, to favor)或由其延伸出的爱护或庇护(lovecherish, take good care of)来理解,句义乃至章义即刻变得敞亮。这个用法在第4章首次出现,随后在第61128354568章一再出现。在第11章,对该字的使用曾做过汇总分析。此处的“用”正是这个意思。“之”,指代“民”。“用之”,义爱护百姓。

对上古“用”字的理解不足,对理解中华民族前老子年代的思想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可以说,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盛传至今的“中庸”文化上。“中”,由沖、冲脱形而来,演变过程中从孔子开始就被抽去滋润生命的意思。“庸”,由“用”、“巾”、“广”合成。“巾”有送暖的延义,“广”有广及天下的意思。从该字的构成来看,从该字的用的本义和通“用“的现象来看,从“用”字的上述至今未被重视的用法来看,“庸”也应有可能被用作利民的价值观概念,《易·乾卦》的“庸言之信,庸行之謹”句中就有这个用法的影子。这个用法,如同形容“道”的氾、汎、沖(冲、中),自孔子年代起被忽略掉了。否则,儒家也不会生出什么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中庸”。对该字的解释,《说文解字》显得过于单薄;《康熙字典》虽胜之很多,但犹有不足。

 

80-3-7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句话是对上句话“用之”的详述。“甘”、“美”、“安”、“乐”皆为动词,和后面的字联系来,意思分别是:让百姓吃饭觉得香甜,让百姓穿衣觉得美丽,让百姓居住觉得安稳,让百姓活着觉得快乐。这四条是对君王爱护百姓的要求的量化。“俗”指生活的方式、方法。“乐其俗”,严格的字面意思是:让百姓快乐地活在自己的生活方式里。换句话说,让百姓享受自己的生活。传统释义,摸不到“结绳而用之”的门,当然进不了欢乐生活的殿。

 

80-3-8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三句话同样是对君王的要求。前面的要求是处理与百姓的关系的。接下来的要求是处理与邻国的关系的,当然也连带到与本国百姓的关系。“相望”是对毗邻的形象描述。“邻邦相望”的意思,不是说邻国之间没事你看我,我看你,而是说邻国就像两个人有扯不开的共生关系那样,低头不见抬头见。寓意是何必弄得你死我活。“邻邦相望”之于后两句,是动词前的副词短语,相当于关于什么(as regard to, with regard to)。

鸡犬之声相闻”不是对近距离的形容。国土都连在一起了,还算有距离吗?硬要说有,“相望”已经形容过了,还用得着再形容一次吗?“鸡犬之声相闻”是对邻国之间和平景象的描述,这个描述寄托着老子对君王维持与邻国之间的和平的希望。所以,句子的句式当时命令式的。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不是两边的百姓至死不来往。硬要这么理解,恐怕不是当时的君王太无人性,而是后来解老子的人太不近人情。互通有无,不可?婚丧嫁娶,不可?“往来”,原由两个不及物动词组合而成,本就可以用在军事上,表示疆场上的你来我往。此处的“往来”可理解为及物动词。句义可理解为:不要驱赶百姓相互打杀。

 

80-4  思考综述

当时,王室衰诸侯起。老子痛心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涂炭生灵。第61章讲的是大国该如何对待小国。此章在帛本中排在第66章之后,讲的是小国该怎么做。此章原文,可谓一气呵成,思路清晰,意思明确,措辞简单。让我们看一下整章的思路:

 

原文

思路

小邦寡民,

亮出话题:小国怎么办?

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

有舟车■所乘之,有甲兵■所陈之。

首先指出什么不该做;战争

息战的描述:不逼迫百姓取打仗。船车停用,刀枪入库。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其次指出什么该做:爱民

爱民的描述:满足百姓吃穿住的需求,让其快乐生活。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最后指出该有怎样的邻国关系:维持和平

维持和平的描述:让百姓一生平安。前后呼应。

 

思路是清晰的,表述是畅通的、文字是简单的。传统释义从中找不到故弄玄虚的地方,不懂装懂的病症也就暴露无遗了。古人解老多单字独句,且无现代的印刷术、出版业和互联网,所以病症暴露得不难么明显。今天,继承传统的人终于有机会用白话译文将遗传的症状一个个地给串来起来,并将之广为流传。可惜,所说明的只是,遗传的病症不是什么间歇性的个案。我们不妨做个统计。此章全文75个字,在上列的传统释义的译文中,刺激症状发作的字数高达36个: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車,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这些症状个个花开似锦。要想还原老子话的原义,必须去掉这些假花。首先要注意的是老子论道的主旨,其次要注意的是主旨指导下的思维脉络,再次要注意的是思维脉络外生的文字表象。三者必须合一。当然,无论对谁,有一个前提必须强调:老子非神,也非鬼。不可以为掩盖自己的无知神话老子,也不可以为掩盖自己的无知丑化老子。尊重老子,尊重自己,首先必须尊重语言逻辑和思维逻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连读||第80章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
《老子释微》——第八十章
第八十章:甘食美服,安居乐俗
第八十、八十一章
德经 43、理想蓝图
返璞归真向内求——老子智慧【10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