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百练:史记·儒林列传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苟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义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戌,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库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节)

[]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瓦合:乌合之众。大射:为祭祀择士而举行的射礼。乡饮:古代嘉礼之一。指乡饮酒礼。刑名:刑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B.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C.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D.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通史,由孔子修订而成,后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春秋三传”。

B.陵迟,本义指斜坡缓延,引申为衰落、衰败,也指剐刑。在文中指儒学衰败的意思。

C.六义,诗经学名词,指《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文中借此代指儒家的主要典籍或思想。

D.黄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是我国道教早期重要教派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周室衰微,礼乐崩坏,诸侯恣意横行,孔子整理修订了《诗》《书》《礼》《乐》

等经书,以正风气。

B.自从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分散到诸侯各国去,加之天下战乱,群雄并争,儒学在战国时代完全衰败。

C.等到刘邦杀死项羽,率兵包围了鲁国,而鲁国的儒生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这是古代圣人遗留风范的体现。

D.汉武帝时,皇上内心向往儒学,延请儒生入朝为官并重用,于是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

4.请分别概括秦朝、汉初儒学衰败的原因。(3分)

5.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参考答案】

1. A

2.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3. B(“完全衰败”错,当时齐鲁没有废弛儒学)

4.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集权统治。汉初:天下战乱,统治者重武功、好刑名、尊黄老,不用儒生。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得 1 分,两点得 3 分;意思对即可。

5.1)认真从事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诉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了。

(“谨”,形容词做动词,认真从事;“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颁”同“斑”,指头发花白;状语后置句;句意。各为记分点)

2)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责备。

(“大行”:做大事;“顾”:注意、顾及;“细谨”:细枝末节;“辞”:讲究、计较;句意。各为记分点)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我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的内容)时,未曾不放下书本而慨叹。说道:唉!周王室衰微了,(讽刺时政的)《关雎》诗就出现了;周厉王、周幽王的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坏,诸侯便恣意横行,政令全由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布。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于是评定编次《诗》《书》,整理《礼》《乐》。(他)到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滋味。(他)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开始校正《乐》,使《雅》《颂》乐歌各归其位。由于世道混乱污浊,无人起用(他),所以(他)借助(鲁国已有的)历史记录撰写《春秋》,把它当作王法,其文辞精约深隐而寓意丰富博大,后代求学的人大多都抄录它。

自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学生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这时只有魏文侯喜好儒学,后来儒学渐趋衰颓,直到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经受到排斥,但是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学习它的人唯独不曾废弃。在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事业而发扬光大,凭自己的学说在当世出名。

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从此残缺。陈涉起于普通百姓,驱使一群乌合之众去戍守边关,一个月内就在楚地称了王,而不到半年终于灭亡。他的事业十分微小,虽然这样,但是达官贵人和儒学后辈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追随归顺向他称臣,为什么呢?因为秦王朝焚毁了他们的事业,积下了仇怨,因而通过投奔陈王来发泄满腔的愤懑。

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其时鲁国中的儒生们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于耳,(这)难道不是古代圣人遗留的风范,难道不是一个深爱礼乐的国家吗?齐鲁一带重视文化礼仪,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这已成为自然风尚。所以汉朝建立后,儒生们开始获得重新研究经学的机会,又讲授演习起了大射和乡饮的礼仪。但是,当时还有战争,(皇上)忙于平定天下,还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凭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爱刑名学说。等到孝景帝当政,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所以各位博士只有官位以待询问,(儒生)无人进身受到重用。

直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绾、王臧等人通晓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方正而且通晓经学的文士学者。到窦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他)废弃道家、刑罚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己百人入朝为官,而公孙弘以凭借(精通)《春秋》而从白衣寒士荣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为平津侯。(从此)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儒林列传》阅读训练
史记·儒林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儒林列传(一)
读史丨儒家沉浮录
《论语》导读讲义
孔子“梦周公”的历史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