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品百练:与茅鹿门主事书(唐顺之)

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至如鹿门所疑于我本是欲工文字之人,而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此则有说。其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非谓一切抹杀,以文字绝不足为也;盖谓学者先务,有源委本末之别耳。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颛颛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翻来覆去,不过是几句婆子舌头语,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细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且夫两汉而下,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谓绳墨转折之精之不尽如哉?秦汉以前,儒家者有儒家本色,至如老庄家有老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皆有本色。虽其为术也驳,而莫不皆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是以老家必不肯剿儒家之说,纵横家必不肯借墨家之谈,各自其本色而鸣之为言。其所言者,其本色也。是以精光注焉,而其言遂不泯于世。唐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盖头窃尾,如贫人借富人之衣,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是以精光枵焉,而其言遂不久湮废。然则秦汉而上,虽其老墨名法杂家之说而犹传,今诸子之书是也。唐宋而下,虽其一切语性命、谈治道之说而亦不传,欧阳永叔所见唐四库书目百不存一焉者是也。后之文人,欲以立言为不朽计者,可以知所用心矣。

(节选自唐顺之《与茅鹿门主事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B.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C.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D.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泽,古县名。陶渊明曾出任彭泽县令,文中“陶彭泽”即陶渊明。

B.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学术著作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

C.纵横家,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如苏秦、张仪。

D.诸子,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指这些代表人物的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很讲究文字,却从不要求别人讲究文字,对此,作者解释说,文字是要讲究的,但讲究文字和讲究内容有本末主次的分别。

B.作者认为,心地超然、见识非一般的人,写文章直抒胸臆,如写家书,文章即使粗疏,但绝无迂腐寒酸的味道,这就是一种绝好文字。

C.沈约作诗追求声律,雕琢句文,他用心最苦,并且创立学说最严格,但是他的诗作却让人觉得束缚、狭隘,满篇都找不出一两句好话。

D.文中“如贫人借富人之衣”的比喻,意在指出唐宋以后的文人借助儒家大旗包装自己来讲述道理的实质,也揭露了儒家学说的虚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谓绳墨转折之精之不尽如哉?

②虽其为术也驳,而莫不皆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

5.文章多次提到“本色”,“本色”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A

2.B

3.D

4.①文章不如古代的人,难道是他们所谓规矩转折的精熟程度不能尽如古人吗?

②虽然他们奉行的学术很驳杂,但是无人不有一种千古不可消灭的见识。

5.本色,即文章所表现出的思想见解,相对于声律、章法、技巧等文章的外在形式,它指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

1.句意:熟读鹿门的文章,和鹿门与人谈论文章的书信,觉得其中所言主张和方法,与我的想法很是契合。虽然中间有些小小的不同,他日应当能融解消释,在此就不赘言了。

“鹿门与人论文”是“书”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鄙意”意为我的想法,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D;

“小小”是“异同”的定语,“异日”表时间,是“当自融释”的状语,应在“异日”前断开。排除B。

故选A。

2.B.“中国古代对诗和学术著……的要求”错误。诗和骈文须讲究声律,学术著作没有声律要求。

故选B。

3.D.“也揭露了儒家学说的虚伪”错误。根据文意,诸子各家各有本色,作者并无抬高其他、贬抑儒家之意。这里作者是为了批判那些看似炫然,实则并无涵养积累的文人。

故选D。

4.①“绳墨”,规矩;“精”,精熟程度;“岂……哉”,反问句式,难道……吗?译文:文章不如古代的人,难道是他们所谓规矩转折的精熟程度不能尽如古人吗?

②“驳”,驳杂;“莫”,没有人,没有谁;“见”,见识。译文:虽然他们奉行的学术很驳杂,但是无人不有一种千古不可消灭的见识。

5.文章以两人为例进行对比,“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颛颛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翻来覆去,不过是几句婆子舌头语,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强调作文之人要“心地超然”“直抒胸臆”“如写家书”,就能写出“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而另一人即使“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而不过是“几句婆子舌头语”,“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

又以陶渊明和沈约为例进行对比,突出强调单纯追求声律和谐和文字工整,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应该追求的是品性的纯正和见解的独到。

后面又以秦汉以前“儒家者有儒家本色,至如老庄家有老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皆有本色”与唐宋而下“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盖头窃尾,如贫人借富人之衣,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是以精光枵焉,而其言遂不久湮废”进行对比,再次强调本色是基于自己的独到思想和见解而呈现出的文章的光彩。

综上所述,本色,即文章所表现出的思想见解,相对于声律、章法、技巧等文章的外在形式,它指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

【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熟读鹿门的文章,和鹿门与人谈论文章的书信,觉得其中所言主张和方法,与我的想法很是契合。虽然中间有些小小的不同,他日应当能融解消释,在此就不赘言了。至于鹿门对我有所怀疑,认为我本来是想工于文字的人,却不要求别人工于文字,这里则有说明的必要。我不要求别人工于文字,不是说要抹杀一切,认为文字绝不值得研求;而是说学者的当务之急,有本末主次的分别罢了。现在有这样两人,其中一人心地超凡拔俗,所谓有不同于古今一般识见的人,即使没有持纸笔苦思冥想,学做文章,只是直抒胸臆,随手写出,像写家信一样,虽然时有粗疏轻率,但绝没有世间的俗气和迂腐寒酸的味道,便是存在于宇宙间的一种绝好文字;另一人仍然是尘世中人,虽然他用心专门学写文章,但他对文章的规矩布置,则尽其所能,然而翻来覆去,终不过是几句老妇人的舌上常语,文章虽然工整,却仍不免是格调低下的。就像用诗来打比方,陶彭泽没有专门计较作诗的声律、雕琢句子文字,只是随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的本色高卓。自从有诗以来,追求声律、雕琢句文、用心最苦且创立学说最严格的人,没有比得上沈约的,他苦苦花费一生的精力,使人读他的诗,只见种种束缚和琐碎狭隘,整卷满篇,竟然没有说出一两句好话。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的本色卑下。况且两汉以下,文章不如古代的人,难道是他们所谓规矩转折的精熟程度不能尽如古人吗?秦汉以前,儒家学者有儒家的本色,至于老庄家有老庄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的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都有自己的本色。虽然他们奉行的学术很驳杂,但是无人不有一种千古不可消灭的见识。因此老庄学者必定不愿抄袭儒家的学说,纵横家必定不愿借用墨家的谈论,而是各自依据自己的本色相互争论,发为言论。他们所说的,都是他们的本色。因此他们的思想精华凝聚其中,他们的言论于是能不灭于世。唐宋以下,文人无不谈论人的属性命运,讲述治世的道理,满纸光彩耀眼,一切自然依托于儒家。然而他们平时没有很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积累,却掩头取尾,像穷人借穿富人的衣服,农夫装扮大商人的装饰,虽然极力装做,终究会丑态毕露。因此他们的思才精华空虚,他们的言论不久就湮没废弃了。那么秦汉以上,只有老、墨、名、法、杂家的学说还在流传,即现在现见的诸子之书。唐宋以下,只有一切谈论人的属性命运、讲述治世之道的学说未能流传,即是欧阳永叔所见到的唐四库书目内百不存一的那部分。后代的文人,打算用树立学说来使自己不朽的,可以知道他们所应用心的地方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
答茅鹿门知县二
文字引申义302:墨守成规
三十天改变自己,重新本色地生活
《声律启蒙》全文,这些很美的文字收藏了! ​
本色【回香门四周年大茶会】 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