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述百练:智媒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分析

材料一:

红色文化来源于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真实的实践故事,但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很难对历史景观进行场景式书写,如何让历史场景在新时代活起来,智媒技术为其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路径,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叙事的场景逻辑。

打破叙事的时空观念,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由于传播能力有限,人们的传播活动大多发生在固定的时空场所,智媒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播框定的限制,使信息的互动更加立体。媒介联通传受双方,将他们置于同一虚拟空间之中,在这一空间中的信息传输与反馈活动构建起各种各样的叙事场景成为智媒传播的主要特征之一。线上虚拟空间的运用,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建构了更广阔、自由的空间。红色历史故事是红色文化最鲜活的载体,真实鲜活的故事浸润着红色文化的崇高性和神圣性,能够让人民群众厘清戏说,拒纯庸俗,崇尚英雄。智媒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崇高的精神和价值内核,通过虚拟技术打造出鲜活的历史场景,让红色精神在影像的流动和沉浸的场景中强化红色文化的当代表达。例如,打造出没有围墙的红色纪念馆和虚拟仿真“沉浸”体验馆,实现线上虚拟空间和线下真实体验的有机结合,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能,增强其辨识度.同时,在“互动”和“服务”上下功夫,设置友好的交互界面和参与环节,如文化知识问答、一键换装、虚拟场景线上体验等,增强文化产品的趣味性和沉浸感。

强化人民群众作为红色文化叙事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不仅仅是优秀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更是优秀精神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人。红色文化的叙事要明确坚持大众的主体地位,增强用户第一视角的代入感,将用户放置在第一人称的逻辑主体展开叙事的思维与实践,使用户由第三人称的局外观看者转变为第一视角的目击者和参与者,增强受众在场景中的体验感。新时代诠释红色文化,更要明确大众在文化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以场景叙事为新视角,更新传播语态,探索年轻化、草根化、轻量化的文化传播路径,以更生动的形式、更亲和的叙事表达,让红色文化深入人民群众,营造出积极向_上的传播氛围,进﹣步巩固、壮大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核和影响力。

红色历史不能成为停留在过去的历史,而应当成为当代人的集体记忆,将红色文化与当下智媒技术相结合,不断革新红色文化的保存与展示方式,创新其媒介记忆的形式,保护、传承好红色文化,是新时期做好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

(摘编自蒋军营《智媒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分析》)

材料二:

网络媒介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物件、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融合,并通过數字化方式进行立体传播。但囿于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碎片化、分众化和沉默的螺旋效应,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可能会被分解动摇。

一是网络传播速度和传播容量限制内容的完整性呈现,红色历史事件、红色革命人物往往头有细节繁琐、过程曲折、要素丰富等特征,网络传播中的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可能导致对完整的事件、严肃的政治人物进行片段式摘取,特别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在不同语境下对人物事件进行重新评价或分析,造成社会大众对历史事件人物认知偏离。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播要善用“微手段”,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的叙事手法和表现视角,打造生动、真实、丙质量的微媒介产品,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是海量的网络碎片化信息容易淹没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在网络空间的话语主导权被侵蚀,其对于其他非主流文化的整合力受限,在网络空间重大议题、话语筛选、事件讨论中未能发挥引导者角色。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内容为例,关于孔繁森的专题报道评论人次为943、转发人次为2054;而某流量明星歌曲《会好的》评论人次为2.5万、转发人次为111万,这种热搜、关注度的差距体现网络空间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弱化的突出问题。因此,在保证内容的严肃性、教育性的前提下,要追求生动性、可读性,吸引受众认真细致地了解红色文化。可将恢宏的红色文化分剖成紧密衔接且逻辑镇密的精品小故事或动画等,转化为人们可以接受的语言及形象,并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客户端主动向用户推送高质量内容,提升内容层次,避免审美疲劳,增加用户钻性。同时,鼓励各大应用平台为此类内容进行“官方引流”以增加曝光率、提高影响力、扩大受众群体,并对受众及时进行跟踪推送,使其沉浸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

(摘编自周琪、张珊《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境遇与创新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社会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们难以还原真实的红色文化历史场景,很难对历史场景进行场景式书写。

B.网络的介入、智媒技术的运用,创新了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也使红色文化传播存在碎片化、去中心化的隐患。

C.网络的传播速度、传播容量限制了红色文化呈现的完整性,运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等“微手段”是很好的解决之法。

D.追求生动性、可读性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在网络空间的话语主导权,不能损害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的严肃性和教育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色历史故事浸润着红色文化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沉浸在历史故事的场景中,是因为没有运用好虚拟技术。

B.相较于第三人称的局外者视角,红色文化叙事的第一人称视角更有代入感,更能增强受众的体验感。

C.片段式摘取、结合热点曲解红色文化历史事件和人物等网络乱象,说明网络传播中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是不可取的。

D.要使红色文化能凝聚时代共识,要保证红色文化故事的完整性,就不能将恢宏的红色文化进行分割。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重庆“红岩联线”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打造虚拟展览、影音在线等数字产品。

B.教育部组织“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探寻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和宝贵资源。

C.知名大V'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上发布诋毁、嘲讽卫国戍边英雄烈士的信息。

D.网友系列恶搞涂鸦——“杜甫很忙”引爆貼吧、微博等网络平台。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东莞将举办“走进东江纵队,传承抗战精神”红色旅游景点推介会,请结合材料谈谈推介会主办方如何做可以让推介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

1.C

2.B

3.D

4.材料一首先点出智媒技术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路径这一观点,然后从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和强化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展开论证,最后强调红色文化和智媒技术结合的意义,以举例论证方法加以阐释。

材料二首先围绕网络传播可能会分解动摇红色文化资源吸引力的问题,然后从网络传播限制红色文化内容的完整性、侵蚀红色文化话语主导权两个层面展开论述,并分别提出解决的方法,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

5.打破叙事的时空观念,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通过虚拟技术打造东江纵队抗日的历史场景,让与会者沉浸在鲜活的场景中体会抗战精神。

强化人民群众作为红色文化叙事的主体地位。用第一人称的逻辑主体叙述东江纵队的抗战故事,增强与会者第一视角的代入感。

善用“微手段”保证内容的完整呈现。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的叙事手法和表现视角叙述东江纵队抗战故事。

追求内容生动性、可读性以维护红色文化的话语主导权。可将恢宏的东江纵队抗战历史分割成紧密衔接且逻辑缜密的精品小故事或动画以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晗:红色工业遗产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机制与路径
小说叙事特点(1)
考点预测06 | 阅卷老师怒斥!总有人把跨文化传播答成国际传播…这是两个知识点!
纪录片《勇敢者的征程》:进入历史现场 传播中国力量
深化“三交史”研究,这一资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