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述百练:古船考古

材料一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继35年前广东发现的“南海一号”宋代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大、保存较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具有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专家称:“'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颗珍贵的'时间胶囊’,包含当时大量的社会、经济、自然、人文等信息,对造船史、科技史、海交史、陶瓷史、经济史等学科研究都具有价值。”从目前的勘测情况看,古船船型疑似为明清时期上海水上运输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古船残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沉船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考古人员选取其中前后4个舱室进行小范围清理,均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文物。

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2021年7至9月,上海市文物局再次组织专业机构对古船及周围区域进行水下调查,清理出前几次调查未发现的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同治年制”款,为古船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说:“'长江口二号’古船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实物见证。'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大发现,为我们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此次考古成果为我国这一历史时期大型木质沉船的发现填补了空白,也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了实证。

“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工作在零能见度的环境下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和成果,为全球开展河口海岸复杂浑水水域的水下考古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开辟了新思路,树立了世界浑水水下考古技术的新标杆,成为中国水下考古迈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更令人期待的是,“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还将成为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展示同步实施的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保存极其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大,足以支撑建成一座极具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

材料二

今年3月2日,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宣布正式启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展开,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在科技层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了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目前全球水下沉船考古的打捞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提取船上文物后拆解打捞沉船;二是采用围堰抽水进行考古发掘后再打捞沉船;三是特制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整体打捞。

长江口水体浊度极高,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平潮工作时间又很短,无法完成通常意义下的科学水下考古测绘、拍照作业;水下考古和建造围堰所需时间和成本巨大,围堰后考古还将长时期阻碍航道。整体打捞则能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迁移沉船。

长期以来,浑水环境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瓶颈,上海长江口水域尤其突出。为此,上海市文物局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开展联合攻关,自主研发了获得国家专利的“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开发了“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该技术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综合运用无人艇、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等海洋物探扫测设备,对长江口水域开展水下联合调查。

考古技术人员用造隧道技术来打捞水下沉船,这在全世界水下考古中还是第一次。以顶进发射机架驱动22根专门制造的巨型“弧形梁”,“弧形梁”顶部是威力强劲的隧道盾构掘进装置,尾部搭载推力巨大的隧道盾构推进装置。这个“神器”可以从古沉船底部快速掘进、击穿长江口海底厚厚的泥沙甚至岩石杂物,在古船底部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沉箱。沉箱长达51米、宽19米、高9米,可以把“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加上打捞设备的自身重量,沉箱总重量近1万吨。这样的高科技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据介绍,弧形梁的制造精密度很高,误差在毫米级别,体现出我国高端制造能力的强大。

此次整体打捞综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等,也是这些高新技术首次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域,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

(以上两则材料取材于孙丽萍、颜维琦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艘新发现的宋代沉船                         

B.是我国水下考古重大成果

C.木质船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                      

D.沉船体量大装载文物数量多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时间胶囊”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船保存结构可体现古代造船技术水平

B.船上瓷器有助于研究古代贸易、陶瓷史

C.古船船型可印证长江水上交通情况

D.硬木船材可反映上海植物种植信息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材料一中“新标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特制沉箱整体打捞                                   

B.浑水水域水下成像

C.用造隧道技术打捞古沉船                         

D.沉管隧道对接应用于考古

4.对“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1年下半年水下探测,有可喜的文物发现

B.水下考古能与古船博物馆建设展示同步实施

C.建造围堰进行考古会长时间影响长江航道通行

D.沉箱原理是利用船体泥沙和海水保护文物安全

5.以“长江口二号”沉船为依托的古船博物馆需要制作文物宣传展板。请结合材料,为宣传展板撰写一份该博物馆主展品的文字介绍。要求:突出主展品的历史信息及价值。语言通俗易懂,信息真实准确。

【参考答案】

1.A

2.D

3.A

4.D

5.【示例】古船博物馆的主陈列品为“长江口二号”古沉船及其装载、周围的文物。该古沉船通过整体打捞技术,最大程度上保存了船体原样。舱室、桅杆、甲板等结构部件,形象地再现了我国造船技术水平。出水的瓷器等文物,对于我国海交史、陶瓷史、经济史等领域极具研究价值。这艘沉船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实物见证。该文物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研究提供了具体实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A.“沉船体量大装载文物数量多”错误,根据材料一“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大、保存较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长江口二号’古船保存极其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大”,可见,“装载文物数量多”与“沉船体量大”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并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根据原文“古船是一颗珍贵的'时间胶囊’,包含当时大量的社会、经济、自然、人文等信息,对造船史、科技史、海交史、陶瓷史、经济史等学科研究都具有价值”可见,A属于造船史,B属于陶瓷史、经济史,C属于海交史;而“时间胶囊”的信息不包含“反映上海植物种植信息”。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A.“特制沉箱整体打捞”错误,根据材料一“'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工作在零能见度的环境下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和成果,为全球开展河口海岸复杂浑水水域的水下考古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开辟了新思路,树立了世界浑水水下考古技术的新标杆”和材料二“目前全球水下沉船考古的打捞方式主要有三种……三是特制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整体打捞”“考古技术人员用造隧道技术来打捞水下沉船,这在全世界水下考古中还是第一次”可见,特制沉箱是目前通用的打捞方式之一,算不上新标杆。我国树立新标杆主要在于“为全球开展河口海岸复杂浑水水域的水下考古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开辟了新思路”,特质沉箱技术上采用了“造隧道技术来打捞水下沉船”,这才是新标杆。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运用原文信息的能力。

D.“沉箱原理是利用船体泥沙和海水保护文物安全”错误,材料二只说“特制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整体打捞……整体打捞则能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迁移沉船”,并没有提及其原理,而能最大限度保障文物安全的方式是“用造隧道技术来打捞水下沉船……这样的高科技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及压缩语段的能力。

根据“以“长江口二号”沉船为依托的古船博物馆需要制作文物宣传展板”,筛选出材料中关于古船博物馆的信息,“'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还将成为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展示同步实施的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保存极其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大,足以支撑建成一座极具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由此可见,展品应该为“长江口二号”古沉船及其装载、周围的文物。

根据要求“突出主展品的历史信息”,筛选与历史信息有关的内容,首先是沉船状况,它是“体量大、保存较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沉船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为我国这一历史时期大型木质沉船的发现填补了空白”。其次是打捞方式对于沉船的保护“整体打捞则能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迁移沉船……这样的高科技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由此可见,该古沉船通过整体打捞技术,最大程度上保存了船体原样。舱室、桅杆、甲板等结构部件,再现了我国造船技术水平。

再根据突出主展品的“价值”,筛选出“'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颗珍贵的'时间胶囊’,包含当时大量的社会、经济、自然、人文等信息,对造船史、科技史、海交史、陶瓷史、经济史等学科研究都具有价值”“'长江口二号’古船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实物见证”“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了实证”可见,它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实物见证,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研究提供了具体实证。

整合信息,用流畅的语言按照主展品介绍、历史信息及价值的顺序撰写文字介绍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江口二号”成功整体打捞出水!中国水下考古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
科普|考古“海底捞”,究竟需要多大阵仗?
2015年,上海市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重点水下考古调查时,通过声呐扫测等技术发现了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铁质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经过水下考古潜水探摸,确认该沉船
“南海一号”出水10年,它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
38.1米!中国水下考古最大沉船开始打捞 船载文物数量巨大
夜探“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种什么样的“奇妙”体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