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述百练: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基于两种移位的合力:第一,西洋小说输入,中国小说受其影响而产生变化;第二,中国文学结构中小说由边缘向中心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吸取整个中国文学的养分因而发生变化。后一个移位是前一个移位引起的,但这并不减弱其重要性。没有这后一个移位,20 世纪中国小说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获得自己独立的品格,并取得突出成就。

在论述西方小说的启迪时,我有意把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简化为西洋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过程,在“挑战——应战”的模式中理解中国小说形式的嬗变,以便详细勾勒晚清作家和“五四”作家共同完成的转变的运动轨迹。而在论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时,我着重强调这两代作家主要不是接受中国古代小说,而是接受以诗文为正宗的整个传统文学的影响;在引笑话、轶闻、答问、游记、日记、书信等形式入小说以及借鉴“史传”传统与“诗骚”传统的过程中,有意无意中部分转变了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我把西方小说的启迪与传统文学的转化作为论述重点,但并不否认文化背景的变迁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条件。把纯形式的小说叙事学研究与注重文化背景的小说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沟通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而又不流于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并非易事。

从表面看,晚清作家与“五四”作家的区别,表现在“五四”作家比晚清作家更多借鉴西洋小说技巧。如此说来,中国小说叙事模式演变的过程也就成了中国作家逐步掌握西洋小说技巧的过程。这未免把复杂的文学运动简单化了。晚清作家的根本缺陷是受社会思潮影响而无力突破“中体西用”的格局,幻想接受新技巧而保留旧道德。从林纾、吴趼人一直到辛亥革命后的鸳鸯蝴蝶派作家,都以为可以借用西方小说的叙事技巧而撇开其思想内容。殊不知抛开对个人内心生活的关注而学第一人称叙事,抛开现代人思维的跳跃与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学叙述时间的变形,一切都成了变换“布局”之类的小把戏。与晚清作家比,“五四”作家转变思维方式,周作人谈“直译”、说“模仿”,鲁迅、沈雁冰学思想同时学技法。“五四”作家借助“拿来主义”冲破“中体西用”的限制,把西方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接受。新技巧只有在适合表现新人的新意识时,才可能真正被感知和利用。当然,晚清作家与“五

四”作家相比,距离不在具体的表现技巧,而在支配这些技巧的价值观念。作家对世界与自我认识有突破与革新,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才可能真正实现。“五四”作家突出小说中的非情节因素,借用容易产生强烈感情色彩的第一人称叙事,以及根据人物内心感受重新剪辑情节时间,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个性。而所有这些,跟“五四”时代个性主义思潮之强调尊重个性、尊重自我无疑是一脉相承的。

单从社会思潮角度,当然也可以部分解释这两代作家的艺术革新的成败利弊,但很难真正体现“小说革新”的特点。因而我选择小说的书面化倾向作为影响于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文化因素来重点论述。中国小说主潮实际是由宋元话本发展起来的章回小说。白话利于叙事、描写乃至抒情,可章回小说脱不掉说书人外衣,作家就只能拟想自己是在对着听众讲故事。即使只是拟想的,那么作家就只好讲故事,而且只能以说书人口吻连贯讲述以情节为中心的故事。自觉把写作对象定为“读者”而不是“听众”,这是晚清才开始的。报纸、杂志的出版,使小说可以“朝脱稿而夕印行”,甚至下章还没动笔,上章已印成铅字与读者见面。书籍的大量印行,使作家不再谋求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而是直接迅速地跟读者对话。由拟想中讲故事到明确地写小说,这一转变使作家得以认真考虑“写——读”这一传播方式可以容纳的各种技巧。说书人口吻不再是必不可少的了:连贯叙述也不再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同样,小说也不一定非以情节为结构中心不可了。中国小说这一传播方式的转变一从口头化到书面化,无疑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导言》)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晚清作家和“五四”作家在小说艺术革新中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展现出文学运动既有简单化又有复杂性的特点。

B.作者勾勒两代作家共同完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运动轨迹,目的是简化西洋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过程。

C.关注个人内心生活、现代人思维、作家主体意识与小说叙事技巧的紧密关联,是学习西方小说叙事模式的前提。

D.小说由中国文学结构的边缘向中心移动,这一移位促使中国小说在短时间内获得独立品格,并取得了突出成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的表现技巧不能脱离思想内容而孤立存在,对此晚清作家有清醒准确的认知。

B.作者阐述了西方小说的启迪和传统文学的转化,二者是同一转变过程的不同方面。

C.晚清报纸、杂志出版周期缩短和书籍的大量印行,深刻影响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

D.写作对象定位发生转变,中国小说呈现出书面化倾向,突破了传统叙事模式限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一项是() (3 分)

A.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多次使用笑话、轶闻来叙述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

B.刘鹗《老残游记》引游记入小说,以旅行者游历踪迹贯穿情节发展始终,进行叙事。

C.鲁迅《祝福》根据叙述者“我”的感受重新剪辑情节时间,叙写祥林嫂的悲剧故事。

D.鲁迅《狂人日记》以日记体形式展示狂人错乱的心理状态,揭露礼教“吃人”本质。

4. 与晚清作家相比,“五四”作家为什么能在学习西方小说叙事技巧上取得突破?请根据文章进行概括。(4 分)

5. 作者从哪些方面展开对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研究?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 分)

【参考答案】

1.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这展现出文学运动既有简单化也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说法错误。从文中第三段“……中国小说叙事模式演变的过程也就成了中国作家逐步掌握西洋小说技巧的过程。这未免把复杂的文学运动简单化了。晚清作家的根本缺陷是受社会思潮影响而无力突破'中体西用’的格局,幻想接受新技巧而保留旧道德……”可知,“晚清作家和'五四’作家在小说艺术革新中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展现了文学运动中复杂性的一面。

B.选项因果倒置。由原文第二段表述“我有意把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简化为西洋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过程,在'挑战——应战’的模式中理解中国小说形式的嬗变,以便详细勾勒晚清作家和'五四’作家共同完成的转变的运动轨迹”可见,“简化西洋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过程”是因,“勾勒两代作家共同完成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运动轨迹”是果。

C.“是学习西方小说叙事模式的前提”无中生有。原文说“殊不知抛开对个人内心生活的关注而学第一人称叙事,抛开现代人思维的跳跃与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学叙述时间的变形,一切都成了变换'布局’之类的小把戏”,原文只是说抛开这些会学不好西方小说叙事模式,但不能体现这些是“前提”。

2.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对此晚清作家有清醒而准确的认知”说法错误。从文中第三段“晚清作家的根本缺陷是受社会思潮影响而无力突破'中体西用’的格局,幻想接受新技巧而保留旧道德……”可以看出,对于“小说的表现技巧不能脱离思想内容而孤立存在”这一事实晚清作家是没有清醒而准确认知的。

3.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文章第二段“在引笑话、轶闻、答问、游记、日记、书信等形式入小说以及借鉴'史传’传统与'诗骚’传统的过程中,有意无意中部分转变了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 可知。

A.选项中“使用笑话、轶闻来叙述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B.选项中“引游记入小说”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C.选项中“根据叙述者'我’的感受重新剪辑情节时间,叙写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属于“把西方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接受”,不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D.选项中“以日记体形式展示狂人错乱的心理状态”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4. ①与晚清作家比,“五四”作家转变思维方式(1 分),把西方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接受(1 分);

②“五四”作家受到“五四”时代个性主义思潮(完全正确得 1 分)影响,转变支配小说技巧的价值观念,突破、革新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答到其中一点得 1 分),在学习西方小说叙事技巧上取得突破。

5. ①作者从中国小说受到西方小说影响(1 分)和其对传统创造性转化(1 分)的角度,展开小说叙事学研究,拓宽研究视野,贯通古今中外;

②作者从晚清作家与“五四”作家受社会思潮(1 分)和小说书面化倾向影响(1 分)的角度,展开小说社会学研究,注重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海外中国现当代研究||陈晓明:重新想象中国的方法——王德威的文学批评论
房伟:我们向网络小说“借鉴”什么?
张悦然:80后文学看起来很热闹 但其实没有任何沉淀|80后|青春文学
意识流小说
科幻学人专辑 | 吴岩:论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想象
儿女柔情与英雄侠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