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品百练: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辙)
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熙宁七年,自杭徙知密州。时方行手实法,使民自疏财产以定户等,又使人得告其不实,司农寺又下诸路,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公谓提举常平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若何?”使者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亦知手实之害,罢之。密人私以为幸。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徙知湖州,以表谢上。言事者摘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言者从而媒孽之,上初薄其过,而浸润不止,至是不得已从其请。既付狱吏,必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上终怜之,促具狱,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公幅巾芒履,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略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未至,上书自言有饥寒之忧,有田在常,愿得居之。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会晏驾,不果复用。
(选自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有删节)
【注】①手实法,一种令百姓自报田地财产办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B.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C.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D.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司农寺又下诸    烽火扬州路
B.尾属于城      举匏樽以相属
C.民心乃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庶几有补于国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任职密州时,劝止当地官员执行来自司农寺的法令,后来朝廷认识到手实法的弊端,于是停止推行。
B.面对黄河决堤,苏轼带着棍棒簸箕率禁军护城,抢筑长堤;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保住了城池。
C.由于在诗中流露对一些政见做法的看法,苏轼被人构陷定罪,在湖州被捕,但皇帝内心并不想置之死地。
D.皇帝看重苏轼,不仅听从他的建议、褒奖他的做法,而且在他遭贬期间也有起用他的想法,但终未实现。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参考答案】

1. C 
句意: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
本题中,“富民争出避水”,“富民”,本句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D
“民心动摇”,“民心”,本句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A
2. A  
A.“路”的用法和意义相同,宋元时代的行政区域名。
B.第一个“属”,连接;第二个“属”,劝请。
C.第一个“乃”,副词,才;第二个“乃”,副词,竟然。
D.第一个“于”,介词,对于;第二个“于”,介词,被动句标志,被。
3. B  
B.“苏轼带着棍棒簸箕率禁军护城,抢筑长堤”错误。文中信息为苏轼请禁军出兵,禁军带着棍棒簸箕护城,抢筑长堤。
4. 1)这封信早上到了(朝廷),晚上(皇上)就回复批准,士大夫们从中看出皇上最终是喜欢家兄的。
2)凭借舟楫的人(渡河),并不是特别会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君子生性并非和常人不同,(只不过)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1)“朝”,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报”,回复;“可”,批准。
2)“假”,凭借,借助;“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绝”,横渡;“生”,通假字,通“性”,天资。
【参考译文】
家兄名轼,姓苏,字子瞻。熙宁七年,从杭州调到密州主持工作。当时正推行手实法,让老百姓自己分条记录财产来确定户籍等次,又派人搜集告发那些数目不实的情况,司农寺又下发命令到各州县,不按时施行的以违反法令论处。家兄对提举常平官说:“违反法令的罪名,如果来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呢?现在来自于司农寺,这是擅自制造法令,那会怎么样呢?”使者吃惊道:“请您暂且慢慢来。”不久,朝廷也知道了手实法的害处,停止推行。密州人私下都觉得是幸事。从密州迁职到徐州。这一年黄河水冲决曹村,泛滥于梁山泊。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喊着说:“太守尚且不怕大水,这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调到湖州任职,苏轼上表感谢。议事的人摘取他的话当作是诽谤语,派遣官员逮捕送往御史狱。当初,家兄已经补外,看到事情有不利于百姓的,不敢说,也不敢沉默看了,因为诗人的正义,就作诗托事讽喻,期望对国家有益。议事的人从中罗织罪名陷害他,皇上当初看轻他的过错,但是事情逐渐发展扩大,到了这时候不得不听从他们的请求。已经交付狱吏,一定要置之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了,没有决断。皇上最终怜惜他,催促形成案件,安置他去做黄州团练副使。家兄戴着幅巾穿着芒鞋,和乡间老农一起游历于山溪野谷中,在东坡上盖了房子,自号东坡居士。五年。皇上想再次起用家兄,但是议事者阻挠。皇上亲笔写信调他到汝州,大概意思是:“苏轼贬居思考罪过,经历岁月越来越多,人才实在难得,不忍心最终放弃。”还没到汝州,家兄上书说自己有饥寒之忧,在常州有田地,希望能去那里居住。这封信早上到了(朝廷),晚上(皇上)就回复批准,士大夫们从中看出皇上最终是喜欢家兄的。赶上皇上驾崩,家兄最终没有被起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抗洪:死守徐州45天
徐州知州苏轼
防疫抗疫话东坡——也谈苏东坡的“现代精神”
东坡先生墓志铭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4:“高参谋总长”将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