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述百练:李梦阳边塞诗的"诗史"特征

材料一:

李梦阳的边塞诗记录了西北乃至整个北方的边政、生活和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他在西北生活多年,多次参与处理边务,他的边塞诗作表达了他对边务的观点和对边民的深切同情,具有较为鲜明的“史诗”特征。

明中期边惠日重,而自明初以来建立的军事制度日益败坏,将官贪腐横行、军纪涣散,这又使得边疆形势进一步恶化。有感于此,李梦阳在诗作中对边政的积弊多有揭露。《诸将八首》就集中对将官的问题一一指摘。《其一》指出明军将领指挥呆板,"胶柱谈兵",徒有武勇,终至丧师辱国。《其五》指出军爵世袭之病。诗人认为世袭制度下,将领虽众,但多是靠祖荫得官的纨绮之辈。《其七》讥刺了伪造军功致使奸佞之人升官晋爵的现象。

李梦阳对边务弊政的揭露,归根结底是为了安定边疆。除扫除积弊外,安边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派遣良将守边,因此,李梦阳在边塞诗中也僧名将之典,积极建言,如《秋怀·其二》先对故乡庆阳的悠久历史和壮美山川表达了赞美,尾联却笔锋一转,指出西北边患严重,期盼有郭子仪一般的良将来守边。李梦阳希望明廷能知人善任,对才华出众的将领,能够效法前朝,不循常规,大胆起用。《其六》借东汉末年白局将军公孙瓒之典,盼望有良将早日破敌,扫灭寇氛。另外,他在《秋望》《李广》等诗作中也反复表达了这一愿望。

同时,李梦阳也深知单靠武力难以彻底平定边患,因此,他还提出要师法前人,善用和议之策。如《诸将八首·其八》云:“安得即时寻魏绛,务农休甲报皇天。”李梦阳借用典故,希望明廷能借鉴历史,并期盼出现有能力主持和戒政策的将领,使边民脱离征战之苦。与此相对,他对边将错误执行和戎政策带来严重后果的行为也给予了批评,如《秋怀·其五》诗云:"朝奴本意慕华风,将校和戎反剧戎。”

因为具备史家的品格,李梦阳在一些边疆事务上也表现出高于一般士大夫的眼光。如对明武宗亲征一事,大臣多视之为鲁莽举动并反复劝止,而李梦阳通过《圣节闻驾出塞(二首),在一定程度上对明武宏的亲征表达了支持。《其一》描写了满朝文武和外国使臣在京城翘首期盼武宗回朝的情形。诗中借周穆王西征犬戒之典而反其义,表达了对武宗早日奏捷归来的期盼之情。《其二》诗云:“万乘时巡万寿临,襄舆漠漠碛沙深。非忘殿闽呼嵩日,应系单于款塞心。”既表达了对皇舆亲履除地的招忧,也对武宗的亲征表示理解。“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明史·鞑传》),也用事实证明武宗亲征的重要意义。

可以说,在戍边生活的描写方面,李梦阳的一些诗作不让盛唐名家。这固然是由于他出众的诗才,但更重要的是诗笔中所饱合的深情。多年在西北的生活经历,使李梦阳对边地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非常了解,而他在用诗歌记录。反映这些生活时,除了真实地描述之外,还在牢里行间渗入了深切的同情,从而让他的边塞诗具有了动人的力量。这也说明李梦阳的边塞诗不仅是从诗歌的题材、手法上向杜诗(杜甫的诗)及其他盛唐诗作学习,更是在内蕴上继承了杜诗悲悯、忧民的精神。

(摘编自李锋《李梦阳边塞诗的"诗史"特征》)

材料二:

唐代边寨诗在中国诗歌史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边寨诗内容丰富,边疆雄奇壮阔的景色、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慷慨从军的英雄气概、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活、立志保卫边疆的历史变化等,构成了唐代边塞诗的雄奇壮美。唐代边塞诗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多样的艺术手法,展现出唐代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边地风情,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暄友好的民族关系,雄浑奇异的风物民情,将边塞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唐王朝建立之初,北方的突厥、而方的吐蕃经常侵入、骚扰边疆。杨炯的《从军行》体现的以挽救国家危难为己任的报国理想和不情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和唐边塞诗的最高境界。王维的《少年行》四首,刻画了一位甘赴国难、武艺高强、金生态死,充满爱国情与英雄气的游侠少年的形象。卢照邻在《上之回》中主张立足于民族和睦,停止边境上的民族战争,化干戈为玉帛,让边塞上的各族人民能分享和平欢乐的太平盛世。在李益的《过五原胡饮马泉》诗中,边疆奇风异物,壮伟奇丽的风光景色,多民族聚居的风俗民情都给诗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总之,爱国主义豪情是唐代的边塞诗的基词,围绕这一基本主题,又有多方面的开拓,赞美边疆雄奇瑰丽的风光,描写边塞多民族聚居地的民俗风情,讽歌各民族间和睦友好的生活,以高昂乐观的时代精神,积极进取的豪迈气概,谱写出唐代诗坛最辉煌壮丽的诗篇。这些震撼古今吟诵不绝的沙场名篇,闪烁着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着极大的鞭策力和凝聚力。

(摘编自王晶晶《唐代边塞诗的雄奇壮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先提出李梦阳的边塞诗具有“史诗”特征,然后层层递进,从四个角度进行阐述论证,最后归结论点。

B.李梦阳的边塞诗对将官贪腐横行、军纪涣散等边政积弊的无情揭露,最终还是为了彻底平定明朝边患。

C.李梦阳的一些边塞诗不仅描写了戍边的生活,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起用良将、善用和议之策等。

D.李梦阳的边塞诗真实反映了边塞人民的悲苦状况,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使他的边塞诗具有动人的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梦阳作为明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史学家之一,他的边塞诗具有较为鲜明的"史诗"特征。B.李梦阳边塞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典,这在《秋怀》《诸将八首》等作品中可见一斑。

C.李梦阳通过诗歌对明武宗的亲征表达了支持,也用事实证明武宗亲征的重要意义。

D.唐代的边塞诗,反映现实的同时充满豪情,而李梦阳的边塞诗主要倾向是现实主义。

3.下列李梦阳的诗句中,最能体现他继承杜甫诗悲悯、忧民精神的一项是()(3分)

A.原妻日以敛,林华不守故。B.分散倏老丑,孤游江湘阿。

C.贺兰山下战,昨日几人归。D.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4.唐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被认为是唐代边塞诗代表作之一,请结合材料二,说说此诗被列为唐代边塞诗代表作的原因。(4分)

5.材料一说:“在戍边生活的描写方面,李梦阳的一些诗作不让盛唐名家。”材料二却说:“唐代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这两种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A【解析】“层层递进”错,由“同时”等词可知,四个方面是并列关系。

2.D【解析】A项,"明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于文无据,原文是说"他的边塞诗作……具有较为鲜明的'史诗’特征”“在戍边生活的描写方面,李梦阳的一些诗作不让盛唐名家”;B项,“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典"于文无据,原文"《诸将八首·其八》云:'安得即时寻魏绛,务农休甲报皇天。'李梦阳借用典故……"提到了用典,但并没有说用典是其诗作最大的特点;C项,"也用事实证明武宗亲征的重要意义"错,原文"'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明史·鞑传》),也用事实证明武宗亲征的重要意义",借助《明史》的记载,不是李梦阳的诗歌。而且文本也只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支持。

3.C【解析】A项,感叹时光易逝。B项,写自己衰老孤游的感慨。C项,写战争之残酷,体现杜甫诗悲悯忧民精神。D项,描写万民同乐的场景。

4.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豪情是唐代的边塞诗的基调,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1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着意于气氛的渲染,给读者勾勒了这场战争紧张的形势。“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克服困难、毫不气馁的气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全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表达了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堪称边塞诗的代表作。(3分)

5.不矛盾。(1分)李梦阳的边塞诗具有明显现实主义的倾向,描写戍边生活的诗歌并不比盛唐名家逊色。李梦阳的边塞诗作表达了他对边务的观点和对边民的深切同情,具有较为鲜明的"史诗”特征;他的边塞诗具有动人的力量,在内蕴上继承了杜诗悲悯、忧民的精神。(3分)唐代边塞诗反映现实的同时又充满豪情,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达到了诗歌的顶峰。唐代边塞诗将边塞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唐代边塞诗格调高昂,充满爱国主义豪情,谱写出唐代诗坛最辉煌壮丽的诗篇。(2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以其政治形势的特殊性,对外边警不断,军费始终是国家财政支出重项。在诸多行边的身影中,驻边官员、入幕书记、逃难僧侣、谪戍迁客都曾在边镇留有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的文学遗存,而奇异的自然景观、备边演武与战
风吹不去心中的古典--诗歌的历程(二十一----二十四)
唐朝王姓诗人和李姓诗人哪家更强?
读诗札记|何景明《明月篇》与明诗史上的“走出盛唐”
没有盛唐就没有边塞诗,边塞诗只属于盛唐时代啊
10首七绝诗,灿烂整个诗史┃它才是你心目中的压卷之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