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百练:遣兴(杜甫)

遣  兴[注]

杜 甫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注: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这首诗写于此时。

【译文】

       骥子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前年牙牙学语的时候。

       就知道问家里来的客人的姓名,也能背诵我的的诗了。

       世道不太平可怜骥子还是个小孩子,家中贫困,全部仰仗你母亲来照应。

       未能携全家一同避难,不知道何时才能互通音信。

       全国到处是举着麾旗的军队,战乱不止。

       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争取早日见面,决不拖延。

【赏析】

       杜甫有二子,长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骥子。《遣兴》这首诗怀念的对象是儿子,慈爱之情溢于全篇。

  这是一首排律(俗称长律),中间四联全是对仗。全诗可分三层,“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前两联回忆过去,写骥子两三岁时颖悟过人,就能问知来客的姓名及能背诵杜甫的诗句;杜甫通过回忆前年牙牙学语时娇趣的憨态,极力把儿子宗武可怜可爱、天真无邪的神态表达出来,激起读者的同情,催发读者亲子之情。中间两联“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写骥子当前的遭遇,因逢“世乱”,居无定所,又值父亲外出,音信全无,只能仰赖母亲的爱抚,更让诗人后悔不已的是没能携带全家一起逃难,以致如今分隔两地,不知何时才能互通音信;最后两联“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描写上的是一副国破乱世的情景,到处都是举着军旗的军队,号角声声激起诗人心中无限悲凉,于是诗人感叹曰,如果能有举家团圆的机会,必定不敢迟慢,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国破家碎的情况下急切盼望和平及和全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先写过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诗的时间来推算,骥子“学语时”当为公元755年,战乱还没有发生,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就在这年的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战争波及广大地区,使千万个家庭流离失所。诗人先写骥子在先前的颖悟的表现,再写他在战争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此外,从“怜渠小”“仰母慈”诸语中还能看出诗人因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四句描写风急蓬飞、萧然寒肃的景象,既展现严酷的生存空间,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五、六两句由写景抒情转入叙事抒情,交代诗人飘零异地的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深挚沉痛。

C.“怅望”两句将个人处境与社会背景联结起来,以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呈现战火纷飞的动荡时局。

D.全诗以比兴起笔,借景抒情;继而以赋展开,虚实结合;结尾以问代答,直抒胸臆,沉郁顿挫。

2.论者说杜诗是“诗史”,请以这首诗为例,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C项,“以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错,“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这里没有细节描写,取景宏阔,粗笔勾勒呈现战火纷飞的动荡时局。

2.①反映出社会动荡的时代风貌:满眼烽火,到处戎车。这是安史之乱中国家衰乱的形象展现。②记录了黎民百姓的生存困境:战乱中诗人颠沛流离、漂泊流徙。这是虎狼横行时代民众苦难的缩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题: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春望》之“望”探微 教学反思
学霸题库|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分类阅读:羁旅思乡系列
杜甫 《春望》
杜甫一首史诗,忧国忧民,其中两句读完让人心碎,不愧为诗圣
谈杜甫的诗歌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