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百练:战国策•魏策6
魏将与秦攻韩,朱己谓魏王日:“秦有虎狼之心,贪庚好利而无信,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同知也。今大王与秦伐韩而益近秦,臣甚或之,而王弗识也,则不明矣。群臣知之而莫以此谏,则不忠矣。今夫韩氏以一女子承一弱主,内有大乱,外安能支强秦、魏之兵?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且便事;便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秦必不为也。若道河内,而以与赵兵决胜于邯郸之郊,秦又不敢。伐楚,所行者甚远,而所攻者甚难,秦又弗为也。若道河外,以与楚兵决于陈郊,秦又不敢也。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矣。从林军以至于今,秦十攻魏,五入国中,边城尽拔;又长驱梁北,所亡乎秦者,大县数百,名都数十。秦乃在河西,晋国[注]之去大梁也尚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于使奏无韩而有郑地,无河山以兰之,无周、韩以间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百此矣。异日者,从之不成矣,楚、魏疑而韩不可得而约也。今韩受兵三年矣,秦挠之以讲,韩知亡,犹弗听,投质于赵。以臣之观之,则楚、赵必与之攻矣。此何也?则皆知秦非尽亡天下.之兵,而臣海内之民,必不休矣。是故臣愿以从事乎王,王速受楚、赵之约,而挟韩、魏之质,以存韩为务,因求故地于韩,韩必效之。如此,则土民不劳而故地得,其功多于与秦共伐韩,然而无与强秦邻之祸。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晋国:这里指魏国的旧都安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
B.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任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
C.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
D.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戚,文中表示与自己血缘最亲近的父母,现在主要指向婚姻关系,二者意思不同。
B.韩氏,文中指桓惠王的母亲韩太后,现代有时在人物的姓后加“氏”,二者用法相同。
C.从,文中是合纵的意思,这与《史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的用法相同。
D.讲,文中是和解、和平谈判的意思,这与现代汉语“讲和”一词中的“讲”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魏打算与秦结盟攻打韩国的情况下,朱己向魏王进谏,详细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能够洞察魏王的心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B.在朱己看来,秦并非无事之国,若成功灭韩必将再生事端攻打魏国,因为对秦国来说,魏比楚、赵更容易下手,也更有利可图。
C.在此之前,秦国曾经对魏国发动了十次进攻,不但五次进人国中,边城尽取,而且侵占了韩国几百个大县和几十座有名的都邑。
D.朱己认为,三年来韩国受秦兵之苦,明知有亡国的危险却不妥协,楚、赵一定会与之联合抗秦,当前是魏王施展抱负的好时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群臣知之而莫以此谏,则不忠矣。
(2)秦乃在河西,晋国之去大梁也尚千里,而祸若是矣。

5.根据朱己的分析,放弃“与秦攻韩”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述。(3分)

【参考答案】

1.(3分)C(根据语境,“秦尽有郑地”是由“韩亡”这一假设推导的结果,“韩亡”之后当断开,“郑地”连读,不当断。“王欲得故地”,出发点是好的,“而今负强秦之祸也”,意在强调事与愿违,有转折意味“;欲得故地”与“而今负强”形不成逻辑关联“,负强”当属下。)
2.(3 分)B(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国名均系以氏。根据语境,此处“韩氏”即韩国,而非桓惠王之母,这与现代所说的“×氏”不是一回事。)
3.(3 分)A(文中并未提及魏王的态度,无法断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8分)(1)大臣们了解情况但没有人就这件事进谏,是对您不忠诚。“( 莫”“以此谏”“则”各1分,句意1分。) (2)秦国只是在黄河以西,安邑离大梁还有千里之遥,对我们造成的损害就如此之大。(“河西”“去”“祸若是”各1分,句意1分)
5.(3 分)①魏国很容易就能从韩国得到原先失去的土地。②魏国不会成为秦国接下来攻击的目标。③有利于整个天下的安定。(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品读史记(44-03):魏世家第十四【3】
战国中后期在夹缝中生存的魏国(2)
《史记·魏世家·魏王以秦救之故》原文及翻译
“武经七书”之一的《尉缭子》,作者到底是谁
《史记》中的魏国是如何崛起的?你知道吗
按《史记》重解齐魏“马陵之战”——你熟悉的故事可能是错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