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述百练:红楼梦新证

        ①曹雪芹死于何时?过去都只依胡适《考证》的“结论”: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得年四十五岁。胡适依据的是《石头记》甲戌本卷一正文开始时一条脂砚斋①批语:“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ㅤㅤ②壬午,便是乾隆二十七年。这似乎是不成什么问题了。但敦敏②的《懋斋诗钞》里,有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1763)春天作的《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上巳前三日,相劳醉碧茵。”
ㅤㅤ③问题来了。若雪芹真在二十七年除夕死了,敦敏如何还能在二十八年上巳(农历三月三日)前三天约他去赏花饮酒?再看这本诗集排到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春,敦敏才有《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一诗。再把这一点与敦诚《四松堂集》的《挽曹雪芹》诗,下面注明“甲申”而且是甲申开年的第一首诗这个事实合起来看,则可推断,雪芹本系癸未除夕死去的,次年敦敏兄弟才挽吊他。
ㅤㅤ④我初次得见的《懋斋诗钞》,是个清钞本,年月次序,清楚明白,诗是编年顺录的。按诗集编序和本诗内容,可推知这首《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是作于癸未年春天。而其前二首的题下也正注明“癸未”二字;同年十一月二十日的一首诗,又有自注云:“先慈自丁丑见弃,迄今七载。”自丁丑越七年,正是癸未。因此敢说癸未年并无错误。
ㅤㅤ⑤迨后我又见到了原底稿本——圈选以备付刻的底本,事情更清楚了。底稿本是随作诗顺序陆续抄上去的,本来就是按年照月,连“编”都用不着的。这更不会错。这个底本因付刊前要删割有避忌的诗,遗有空白处,后来收藏者“燕野顽民”得到此本,见有脱粘等处,怕有零落,因此略为粘缀修整,并为此写下识语。未想这却引起有些研究者的误会,说诗集的编序不可靠了,被他搞乱了。其实全非如此。一些研究者作了些论证,想证明此本并非编年的,但都难成立。
ㅤㅤ⑥再说,癸未年的“上巳前三日”,正是敦诚的三十岁整寿,敦敏“代简”的含意是邀请雪芹来给敦诚过生日。又敦诚在甲申开年作挽雪芹诗,自注说:“前数月,伊(他,指曹雪芹)子殇,因感伤成疾。”从作诗人说这话时往前推“数月”,当然是前一年癸未年的某月里。如果曹雪芹早在“壬午除夕”死去了,那么就成了先死的父亲因“感伤”后死的殇儿而“成疾”的怪事了,断不可通。乾隆癸未年北京曾发生严重痘灾,幼儿死亡殆尽,亦正合榫。
ㅤㅤ⑦不执着孤立的一点,综合地看证据和所关联的事情,我认为曹雪芹确是卒于癸未年的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
ㅤㅤ⑧至于脂批的话,也许是记错了。史书、碑版、文章,误记干支的例子,多得不可胜举,不是什么稀奇事。为什么脂砚斋“壬午除夕”四个字中“除夕”二字还可信呢?这很好理解,一个人在大年除夕逝世,这样一个时间点,人们一般不会记错。情理需要具体分析,而不能囫囵吞枣。(节选自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注释】①脂砚斋:《红楼梦》早期抄本的一个批语作者。②敦敏、敦诚兄弟:清宗室,努尔哈赤十二子英王阿济格之后。自小结识曹雪芹,是其最好最熟的朋友。

1. 第⑧段中,“囫囵吞枣”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 。

2. 乾隆二十七年按照干支纪年是壬午年,乾隆二十八年是癸未年,以此类推,乾隆三十年应是 ______
A.丁亥年
B.甲申年
C.乙酉年
D.戊戌年

3. 本文作者认为敦敏《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一诗作于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根据原文,以下对其依据的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A.《懋斋诗钞》是编年顺录的,年月次序清楚。《小诗代简寄曹雪芹》被编在癸未年作品范围内。
B.在《懋斋诗钞》的底稿本和清钞本中,《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前二首诗的题下,注明有“癸未”二字。
C.在《懋斋诗钞》中,与《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同年的一首诗,有自注云:“先慈自丁丑见弃,迄今七载。”
D.《懋斋诗钞》的底本付刊时有所删割,且经收藏者粘缀修整,因此它的编年次序未必完全可靠。

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敦敏、敦诚兄弟是曹雪芹的亲密朋友,所以他们的诗歌作品中有关曹雪芹的信息更显真实,据这些信息来判断曹雪芹的卒年也更可信。
B.周汝昌能够否定胡适的观点,确立“曹雪芹卒于癸未除夕”之说,是因为他利用确凿的证据,证明了《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确作于癸未年春。
C.根据敦诚所说“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可以推测曹雪芹的死因:他极可能是因怀丧子之痛,感伤成疾,不治身亡。
D.误记干支而弄错某人生卒时间的情形,在史书、碑版、文章中不足为奇。脂砚斋之所以误为“壬午除夕”,也可能是记错了干支。

5. 第⑥段用乾隆癸未年北京曾发生严重痘灾的史实为论据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

6. 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参考答案】

1.笼统地不加分辨。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含义的把握能力。要结合平时的积累以及语境作答。

2.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平时要注意识记有关干支纪年法的文化常识。

3.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4.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推断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5.论证充分。“乾隆癸未年北京曾发生严重痘灾,幼儿死亡殆尽”这是一个历史事件,是客观的。而敦诚在甲申开年作挽雪芹诗,自注说:“前数月,伊(他,指曹雪芹)子殇,因感伤成疾。”所以诗中所写和历史正好是相合的,所以能够充分论证。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要熟悉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有怎样的特点,把握文章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联。

6.首先提出关于曹雪芹死于何时,过去都只依胡适《考证》的“结论”,即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观点。然后由敦敏的《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来反驳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观点,再由《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四松堂集》的《挽曹雪芹》从而推断出雪芹本系癸未除夕死去的观点。通过《懋斋诗钞》编序和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在通过原底稿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又通过敦诚在甲申开年作挽雪芹诗以及乾隆癸未年北京曾发生严重痘灾,幼儿死亡殆尽这一史实对自己的观点再加以证明。最后得出结论,曹雪芹确是卒于癸未年的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论点。
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解析】

1.“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文中是说情理需要具体分析,而不能笼统地不加分辨。
2.本处采用干支纪年法,所谓干支纪年法就是采用干支结合的方法来纪年。“十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因为乾隆二十八年是癸未年,所以乾隆二十九年是甲申年,而乾隆三十年应是乙酉年。
故选:C。
3.D.“因此它的编年次序未必完全可靠”分析有误。由原文“后来收藏者'燕野顽民’得到此本,见有脱粘等处,怕有零落,因此略为粘缀修整,并为此写下识语。未想这却引起有些研究者的误会,说诗集的编序不可靠了,被他搞乱了”可知,是有些研究者误会说诗集的编序不可靠,实际上它的编年次序是完全可靠的。
故选:D。
4.B.在推断原因方面以偏概全。据原文可知,周汝昌确立“曹雪芹卒于癸未除夕”之说,固然依赖“《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作于癸未年春”这一证据,但并非以此作为唯一证据。且他在倒数第二段有言“不执着孤立的一点,综合地看证据和所关联的事情……”。
故选:B。
5.“乾隆癸未年北京曾发生严重痘灾,幼儿死亡殆尽”是采用事例论证来论证观点,而事例论证要求所采用的事例要客观准确。而“乾隆癸未年北京曾发生严重痘灾,幼儿死亡殆尽”是一个客观史实,具备客观性、准确性的特点。并且前文说到“敦诚在甲申开年作挽雪芹诗,自注说:'前数月,伊(他,指曹雪芹)子殇,因感伤成疾’”,从而可以看出敦诚的诗和这一史实是由关联的,所以这一史实能够证明作者的观点。
6.由原文“曹雪芹死于何时?过去都只依胡适《考证》的'结论’: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可知,首先提出关于曹雪芹死于何时,过去都只依胡适《考证》的“结论”,即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观点。
由原文“敦敏的《懋斋诗钞》里,有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1763)春天作的《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上巳前三日,相劳醉碧茵。’”可知,作者通过敦敏的《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来反驳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观点。
由原文“再看这本诗集排到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春,敦敏才有《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一诗。再把这一点与敦诚《四松堂集》的《挽曹雪芹》诗,下面注明'甲申’而且是甲申开年的第一首诗这个事实合起来看,则可推断,雪芹本系癸未除夕死去的”可知,作者由《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四松堂集》的《挽曹雪芹》从而推断出雪芹本系癸未除夕死去的观点。
由原文“因此敢说癸未年并无错误”可知,本段是对自己观点的一种考证,考证的依据就是《懋斋诗钞》的诗集编序和《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内容。
由原文“迨后我又见到了原底稿本——圈选以备付刻的底本,事情更清楚了”可知,作者通过原底稿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由原文“又敦诚在甲申开年作挽雪芹诗,自注说:'前数月,伊(他,指曹雪芹)子殇,因感伤成疾。’从作诗人说这话时往前推'数月’,当然是前一年癸未年的某月里。如果曹雪芹早在'壬午除夕’死去了,那么就成了先死的父亲因'感伤’后死的殇儿而'成疾’的怪事了,断不可通。乾隆癸未年北京曾发生严重痘灾,幼儿死亡殆尽,亦正合榫”可知,作者又通过敦诚在甲申开年作挽雪芹诗以及乾隆癸未年北京曾发生严重痘灾,幼儿死亡殆尽这一史实对自己的观点再加以证明。
由原文“综合地看证据和所关联的事情,我认为曹雪芹确是卒于癸未年的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可知,作者得出结论,曹雪芹确是卒于癸未年的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雪芹的生卒年
曹雪芹简介
冯其庸论曹雪芹卒年最新版又明白又糊涂
从敦敏、敦诚怎样过清明节考辛巳年《小诗代简寄曹雪芹》说”
《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正解“芹为泪尽而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