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百练: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勾践已灭吴,乃以兵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越王还于吴,置酒文台,群臣为乐。大夫种进祝酒,其辞曰:“我王贤仁,怀道抱德。灭仇破吴,不忘返国。赏无所吝,群邪杜塞。君臣同和,福祐千亿。觞酒二升,万岁难极。”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
范蠡从吴欲去,恐勾践未返,失人臣之义,乃从入越。行谓文种曰:“子来去矣,越王必将诛子。”种不然言。蠡复为书,遗种曰:“吾闻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文种不信其言。越王阴谋,范蠡议欲去徼幸。
二十四年九月丁未,范蠡辞于王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义一也。今臣事大王,前则无灭未萌之端,后则无救已倾之祸。虽然,臣终欲成君霸国,故不辞一死一生。臣窃自惟,乃使于吴。王之惭辱,所以不死者,诚恐谗于太宰嚭,成伍子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须臾而生。夫耻辱之心不可以大,流汗之愧不可以忍。幸赖宗庙之神灵,大王之威德,以败为成,斯汤、武克夏、商而成王业者。定功雪耻,臣所以当席日久,臣请从斯辞矣。”越王恻然,泣下沾衣,言曰:“国之士大夫是子,国之人民是子,使孤寄身托号,以俟命矣。今子云去,欲将逝矣。是天之弃越而丧孤也,亦无所恃者矣。孤窃有言:公位乎,分国共之;去乎,妻子受戮。”范蠡曰:“臣闻君子俟时,计不数谋,死不被疑,内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从此辞。”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选自《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
B.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
C.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
D.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遗种曰”中的“遗”与《伶官传序》中“此三者,吾遗恨也”的“遗”意思不同。
B.“幸赖宗庙之神灵”中的“幸”与《鸿门宴》中“故幸来告良”的“幸”意思相同。
C.“国之士大夫是子”中的“是”与《归去来兮辞》中”觉今是而昨非“的”是”意思相同。
D.“二十四年九月丁未”中的“丁未”与《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的“丁未”皆指纪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勾践灭吴后并没有回越国,而是率兵北上与诸侯会盟,在接受了周天子封赐的爵号后离开徐州,又回到吴国。
B.在文台宴会上,大夫文种向勾践祝酒,听了文种的祝酒赞词,勾践却不高兴,范蠡对勾践的心理有清醒的认识。
C.范蠡为了尽到自己做臣子的道义,跟随勾践回到越国。途中,他两次警告文种所面临的危险,但文种都不相信。
D.范蠡在向勾践辞别时,详细说明了自己忍辱未死以及现在离开的原因,勾践恩威并施,假惺惺地进行了挽留。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4分)
2)是天之弃越而丧孤也,亦无所恃者矣。(4分)
5.范蠡劝说文种离开勾践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3分)C(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
2.(3分)C(前者意思为“认为正确,肯定”,后者意思为“正确”)
3.(3分)D(“假惺惺”错)
4.(1)(4分)了解进退存亡之间的关系,而又不违背正直之道,只有贤人才能做到吧?
(2)(4分)这是上天抛弃越国而要我丧命,我今后也没有什么依靠了。
5.(3分)①人生有盛衰,“泰终必否”,应知进退存亡;②勾践灭吴成功,功臣已失去利用价值;③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

(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勾践灭亡吴国之后,便率兵北渡长江、淮河,和齐晋诸侯在徐州会盟,并敬献供品给周王室。周元王派人赏赐勾践,勾践接受了周元王的爵号后,就离开徐州撤回江南。
越王回到吴国,在文台上大摆酒宴,与群臣作乐。大夫文种走上前去祝酒,他的敬辞说:”我们大王贤能仁慈,胸怀道义与美德。消灭仇敌攻破吴国,没有忘记返回越国。奖赏有功毫不吝啬,各种邪恶被堵塞。君臣同心和睦,上天降下千亿福禄。一杯美酒再次高举,祝大王万寿无疆。”台上群臣无比喜悦,大声欢笑,越王脸上却没有喜悦的神色。范蠡知道勾践贪图土地,并不怜惜群臣的生命,因为他的谋划已经成功,国家已经安定,一定不再需要群臣邀功而回国,所以才面带忧色而不喜悦。超然客公众号
范蠡本想从吴国就离开,担心勾践还没有回国,自己就先离开有失人臣的道义,于是就跟随勾践一起回越国。走在路上他对文种说:”你该离开啦,越王一定会杀害你的。”文种认为他说的话不对。范蠡又写信送给文种:”我听说天有四时交替,春天生长冬天就要杀伐。人生也有盛衰,通达到了极点就会转为闭塞。了解进退存亡之间的关系,而又不违背正直之道,只有贤人才能做到吧?我范蠡虽然没有才能,也明白何时该进取何时该隐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那越王的为人,长长的脖子,鸟喙一样的尖嘴,眼神像老鹰,走路似狼。这种人只可以与他共患难,而不可与他同享乐。可以与他一起处于危境,却不可以与他共享安宁。你如果不离开他,他将会杀害你,这道理是很明白的。”文种不相信他的话。越王暗中谋划,范蠡打算要离去,想侥幸免去灾难。
二十四年九月丁未日,范蠡向越王告辞说:”我听说君主有忧愁时,臣子就该劳苦,君主受侮辱时,臣子就该效死,那道义是一致的。如今我侍奉大王,以前不能消灭尚未萌芽的祸端,后来又不能挽救已经降临的祸患。尽管如此,我还是始终想辅助君王成就称霸大业,所以我才把生与死置之度外。我私下一直在思索筹划,因此当年出使到吴国。大王遭受那样的耻辱,而我范蠡仍然没有去死的原因,就怕您被太宰嚭那样的奸臣进谗言,而再出现伍子胥那样的事。所以我不敢早早殉身,暂且苟延残喘地活着,那耻辱之心不可以让它扩大,汗流浃背的羞愧也不可以忍受。幸亏依靠祖先的神灵、大王的威德,所以失败转变为成功,这就好比是商汤、周武王战胜夏桀、商纣王而成就了王业。大王已经完成功业,洗刷了耻辱,这也是我长期在臣位当权的原因,请允许我从此告别吧。”越王听了非常悲伤,眼泪沾湿了衣裳,说道:”国内的士大夫都肯定你,国内的人民都赞美你,我把自己和国君的名号都托付给您,而等候您的命令。现在您却说要离去,而且想马上走。这是上天抛弃越国而要我丧命,我今后也没有什么依靠了。我私下跟您说,您如果继续在位,那我就和您分国而治;如果一定要离开,您的妻子儿女就会被杀死。”范蠡说:”我听说君子等待时机,计策不能多次谋划,这样到死也不会被怀疑,内心也不欺骗自己。我已经要走了,妻子儿女为什么要被惩罚呢?大王您自勉吧,我就此告辞了。”于是就乘了小船出三江,进入五湖,没有人知道他到了什么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计然(春秋时期著名谋士、经济学家,范蠡尊之为师)
范蠡功成身退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
[转载]范蠡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归国
第八十七回 勾践三年灭吴国 范蠡扁舟归五湖
伍子胥之死:羋熊是个兇残之君,在奸臣无极的策划下杀三兄(灵王、子干、子皙)篡位即楚平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