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指导:智能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科学家苏埃尔说:“机器高度拟人化,将重新定义'人’的价值。”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如果管理不善,会思考的机器人可能会给人类文明划上句号。”

美国苹果公司CEO库克说:“我并不担心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我只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像人,对此,你有何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材料分析】

这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的样本,由材料本体、驱动的任务和写作要求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材料本体围绕“智能机器人与人的关系”的话题,罗列了三种典型的观点。这三种观点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判断:法国科学家苏埃尔认为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出现的机器人在社会生活在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很多原本有人完成的事情会被机器人完成,而且会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有些人类无法完成的事情,机器人都能够完成: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对传统的“人”的价值定位将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霍金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提出机器人的出现对传统人类文明造成的影响,并带有警示性的告诫世人应科学理性地运用机器人。否则,有可能给人类自身带来无法预知的危害——给人类文明划上句号。而库克则告诫世人不能受制于机器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机器人按照人设计的程序工作,为人类服务。三个人尽管对智能机器人关注的视角不同,但都在强调人类如何处理与机器人的关系,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应该如何利用高科技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问题。

当然,同样的材料蕴含的信息是多元的,提供很多思考的空间。但是,由于材料是设置写作范围的前提,这样以材料为基础如何确定写作内容,驱动的任务是基本的依据。从提供写作任务的信息看,“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是思考问题的前置性背景和范围,“你有何思考”,规定了写作的主体和内容指向,即必须是自己针对人类如何处理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进行的深入思考。至于写作要求,其没有设置具体的文体,只是作出共性的规定——文体和字数要求。尽管对以什么样的文体写作没有作出硬性规定,但其隐含的信息是“文体不限并非意味着不讲求文体特征和没有文体意识”。

【写作指导】

从写作材料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了与写作有关的问题,明确了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为接下来的写作奠定了基础。从三个人针对人类如何处理与机器人的关系,以及机器人对社会发展和文明演进带来的影响提出的观点看,虽然关注点不同,但是核心意旨是相通的;从写作的角度看,三种观点只是提供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并不代表全部,也并不是定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机器人的发展会为人类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演进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不同的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只要不是无中生有、夸大其词,符合普适性的价值认知标准都是合理的。由于写作任务要求谈论自己的思考,这就提供了充分构思立意的空间:可以围绕三个人其中一个人的看法展开,也可以把三者综合在一起思考,还可以在三者看法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与思考,像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传统的人的价值定位;科学理性地管控和利用机器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人类;在如何运用机器人时,人类不应失去主体性,才能更好地利用机器人,其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其到底能够给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关键取决于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如果完全依赖于科技工具而失去自我,虽然能够省去很多麻烦,减少资源的浪费,但是“用进废退”,一味地依赖科技手段而遗失了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人类就可能出现退化。机器人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传统的行业和认知产生极大的冲击,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审视,机器人到底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人类在整个事件中对自我的定位: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立意的方向。不过,因为是考试作文,不是自由写作,所以立意时不能把提供的材料丢在一边另起炉灶。虽然合情合理的的思考,有理有据的看法都没有偏题、跑题,但是从任务驱动型写作严谨性角度看,在材料中别人的思考与自己的思考之间找准关联点非常重要。尽管要求写的是“你有何思考”,但这种思考是建立在前面提供的话题的基础上的。浓缩和改造材料,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并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这样的文章才不至于空泛。

【佳作展示】

莫让智能扼住咽喉

李世石与AlphaGo对决1比4的失利,让人产生智能机器具有的“智商”已经超出人类,未来极有可能超出人类控制的错觉。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智能以前所未有的渗透力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更强化了人类的认知。

其实,科技是一般双刃剑,合理利用,就能很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造福人类;过于依赖,无节制地开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机器人作为其产物之一因植入“高智商”的智能芯片,精密的程序设置而表现的“心灵手巧”。在一定指令指挥下,它们能够从事人类所从事的工作,而且一些人类无法完成的高惊险工作,机器人也能排出万难,顺利完成。正是有了智能机器人的使用,不仅把人类的双手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还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更降低了行业风险。因为彰显出这些优点,机器人成为时代发展的新宠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就机器人的本质属性而言,它只是一种工具,没有生命气息,更不会思考。一切操作的完成是在事先设定的程序指挥下进行,它不会自动根据要求调整“劳动方式”,更不会进行自主创新。一旦条件和环境变化,它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从表面看,机器人能够上天入地,可以“下海捉鳖”,其本领让人望尘莫及。也正是如此,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定开始发生变化。殊不知,机器人的“思考”和“工作”都是在人的调控中完成的: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设计合适的模型;按照工作的需要,设定与之相匹配的程序。如果没有人类智力的先期付出,机器人只是一个工艺摆件,除了供世人欣赏,不会有任何的实际运用价值。

人类有聪明的大脑,会思考,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与水平,不断创造和发明新的科技工具为我所用。在整个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只要不丧失,高科技的工具再“聪明”,再会“思考”,也逃不出人的“五指山”。如果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位于机器,让大脑始终处于休眠状态,被解放的双手长时间闲置,用进废退,人类就可能沦为机器的附庸。

李世石的失利并非意味着机器人的“智商”超过人类,只是大数据处理的能力在有限时间里高于人类。追根溯源,机器人的数据处理能力也是人赋予的。智能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传统的东西,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在智能“无所不能”的发展前景中,只要人的主体地位不缺失,智能就不可能危及人类,更不会“给人类文明划上句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14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我所理解的机器人
2023届高三最新名校模考作文 | 平凡亦绽微光,你我携手共燃、生命因勇战挫折而美丽...
写作指导:一道关于“修养”的材料作文题
高考作文后期复习指导
不要因不文明参观行为给“博物馆热”降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