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述百练: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材料一:

①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②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③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④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明之气。尽管儒家也有刚柔调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实际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则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

(摘编自崔雪茹、李明睿《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①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

②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是否也意味着还存在一种道学的儒家化倾向呢?目前尚无人明确这么说,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无论是偏重于“以儒合道”,还是偏重于“以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和“名教”的统一。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

③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如儒家正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达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这正与负是互补的。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这两者形成了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儒家强调“文以载道”,重在人的心理、性情的陶冶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改造,突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效用,充溢着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精神;道家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冲破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和现实世俗的人伦纲常,突出艺术和美的独立,追求忘怀得失、忘已忘物的“天乐”,这是一种超现实、超世俗的审美境界和浪漫情怀,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补充。

(摘编自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求发展和倡导复归、讲究务实和倡导求虚、追求阳刚和倡导贵柔,这三类内容是儒道思想的互补机制。

B.儒家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但过于理想化,就会出现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可以依靠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

C.在时代变迁中,儒道两家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了,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D.道家讲究自然之道,主张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精神境界,道家培养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思想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替代,但可以双向互补的。

B.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全都认同的观念,只是对互补的方式是“以儒合道”,还是“以道合儒”,尚无定论,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

C.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认为儒道互补是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的,而东晋葛洪则认为儒道互补是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的。

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方式的拓展、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的熏陶,儒道互补才有可能实现。

3.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国古代文人儒道互补思想的一项是(   )

A.“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与“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这些诗句体现了陶渊明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些诗句体现了李白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C.“鬓微霜,又何妨”与“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这写诗句体现了苏轼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些诗句体现了辛弃疾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4.请指出材料一所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析儒道互补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B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就会出现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说法有误,过度推断。根据原文“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可知,选项所讲的将“未然”变“已然”,故选B。

2.A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全部认同”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可知,普遍是大多数的意思,还有一部分不是,而全都则表示全都是的意思,与普遍还是有区别的。

C.说法有误,张冠李戴。原文是说“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

D.“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而没有说只能靠这三者,故选A。

3.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D.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释: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词人将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困顿与历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他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解释:但青山如何能将这浩浩汤汤的江水挡住?江水终究还是会向东流去。词人举头眺望,视线虽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眼前之景暗喻词人百折不回的意志,气势豪迈又不失沉着。这些诗句并不能体现辛弃疾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举例论证,如在证明讲究务实是儒家一大特点时,列举了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或举《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②对比论证,如“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这三组对比中,展现了儒家与道家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③引用论证,如“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引用了儒家和道家代表的相关语句。

(评分建议:每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材料的能力。

①儒道两家思想理念虽相对独立,但各具特色(原文第一段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②儒道两家思想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虚实互补,能满足各自发展的需要(原文第三段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③儒道两家的思想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原文第二段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符合人性美好的需求(原文第二段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其他的角度,如共同传承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的完整人生观,一种人生走向,一种政治选择,一种文化理念等等。

(评分建议:每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中“儒”的渊源
积极入世和超然物外,把儒道两家思想看成势不两立,错
儒家与道家
浅析儒家与道家人生观的异同点
儒释道与中国文化(讲座文稿)
【教育读书】儒道两家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