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品百练: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曾巩)/琴说(欧阳修)

(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

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

(二)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与“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意思不同。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意思相同。

D.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度”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

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

C.材料一题为“听琴”,作者化实为虚,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4分)

(2)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4分)

5.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 GLP三处,意思为“不久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2.D. D项两处“度”意思相同。

3.B. “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错误,原文为“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燕处”指“闲居”时。

4.(1)书道(或“书术”)并不只是纵笔写字罢了,而是应该辨明字体并要全部通晓其中的意蕴。

(“肆笔”1分“辨”1分,句意2分)

(2)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严(周密),性情刚正而不残暴,态度随意(随和)而不傲慢。

(“栗”1分,“简”1分,句意2分)

5.曾巩所谈音乐其实是礼乐,强化其在儒家教化思想上的功能;(1分)他认为礼乐可以修养内心,形成礼仪规范,养成高尚品德。(1分) 欧阳修认为音乐可以养神祛病,寄托情怀,排遣忧愁。(1分)

【参考译文】

(一)

古代求学之人对于六艺,射术能够精通弓箭(武功)之事,还应当擅长宾主相见时的礼节。御术能够胜任车马之事,还应当懂得驱驰(策马快跑)的分寸。书术并不只是纵笔写字罢了,而应该辨明字体并全部通晓其中的意蕴。数术并非仅仅是布列算筹罢了,还要知道它的用处并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吉、凶、军、宾、嘉五种庄重礼仪的规定多至三千余种,六乐的礼节仪式真可说是微细繁多啊。噫! 这是多么烦杂且令人操劳到如此地步!然而古代求学的人必能做到这些,真是难能可贵。

但在礼节中学习射箭御马之术,在乐曲中学习作战事宜,那么他们小时候在学校学习,长大后在朝廷参政时,对于各项军事技能本来就已修习好了。他们在家有私塾、在乡里有学校、在京都有国子学,学问上有老师的教导,言行举止上懂得仪容,衣食住行上有节制,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文。乘车时有和谐的銮铃之声,行走路时有悦耳的佩玉之声,闲居时则有《雅》、《颂》 之乐相伴。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原因,琴瑟不会离开身边。他出入进退、一举一动、所见所闻,礼仪规范都深入他的内心,这是他们礼仪修养达到细致入微的原因呀。

孔子说:“人的修养,从《诗》中兴发情感,在《礼》中建立规范,最终由《乐》的陶冶成就美德。”因为音乐可以用来感化人心而使人得到教化,所以说“最终由《乐》的陶治成就美德”。过去舜命夔主管音乐之事,以教育贵族子弟,说:“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严(周密),性情刚正而不残暴,态度随意而不傲慢。”可见,音乐不只能除去邪气,还能够补救性格的偏执而归于中和。所以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没有特珠原因不可片刻离身,难道它们是虚设无用的吗?

(二)

我曾经得了过度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能医治好。不久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弹琴(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达到了极点,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一会儿又发生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凄伤而急切;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而和谐。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而大风雨又在夜晚来到;有时像怨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和睦地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和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那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用耳朵听出来,用手弹奏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内心的忧郁,抒发幽思,则感动人心,是极为深切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4届古代诗文阅读训练(27)
东坡故事34:恶批师弟,狠呛欧阳修,苏轼的情商还真不高
陆海《古琴三字经》(二)
唐宋八大家的奇文妙语,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是他们八个
欧阳修作《送曾巩秀才序》楷书全文,菑播是勤。
欧阳修鼓励“失足青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